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直呼不可能,但在古代确实有过一人对战上百人的将军,而且有正史记载。
放在现今热武器时代,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在手持热武器的情况下,一人对战上百人并非不能完成,只要弹药充足,相信很多优秀的特种兵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要是换成冷兵器,比如刀剑匕首之类,在“你死我亡”的情况下,以现代人的身体素质和体力而言,不敢说绝对,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以一敌百。
那么放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古时候的将军能做到以一敌百吗?答案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只有极个别人能做到,在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正史记载,能够做到以一敌百的将军只有西楚霸王项羽。并且关于项羽以一敌百的记录并非只有一次,根据《史记》记载,至少有三次。
项羽第一次以一敌百项羽第一次以一敌百是在大泽乡起义后不久。项梁和项羽叔侄二人本就是楚国的贵族阶层,秦灭楚国后,项梁就有意反秦,加上项梁在吴中地区威信颇高,很多贤士和大夫都出自他手下,当地的大事都有他出面主办,项梁便利用这种条件在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子弟,以方便日后反秦。
在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等人在大泽乡率先起义后,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叔侄二人也在会稽郡举兵反秦。起因是会稽郡守听闻陈胜、吴广起义后,也准备起兵反秦,便和项梁商议,打算让项梁(项燕之子)和桓楚(原楚国将军)统领军队。项梁便乘商议时,示意项羽可以动手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于是项羽立即拔剑斩下了郡守的首级,而郡守的部下也没想到项羽会杀害郡守,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导致郡守府内一片混乱,项羽随后便一连杀了一百多人,整个郡守府之人都被吓得趴倒在地,随后项梁召集认识的豪强和官吏,在吴中举兵反秦,得精兵八千人。这是《史记》中第一次记载项羽一人连杀一百多人。
项羽第二次以一敌百项羽第二次以一敌百时,秦王朝已经被推翻,处于楚汉争霸的最后阶段垓下之战。当时项羽只有十万军队,而刘邦除了自己所带的军队外,还联合一些诸侯,军队人数是项羽一方的几倍,最终项羽的军队被汉军和诸侯军队重重包围,加上又缺少粮食,项羽见大势已去,便率领八百精锐骑兵乘夜突围。
等项羽突围出去后,身边只剩余一百多人,随后迷路,被一农夫欺骗,误入沼泽地中,因此被发觉过来的汉军追上,而项羽此时身边仅剩28骑,项羽决定带领仅剩的骑兵再次突围。虽然项羽身边已经没几个人可用,但随着项羽的冲杀,汉军依然不是项羽的对手,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项羽除了斩杀无数汉军外,还杀掉了一名汉将。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之后赤泉侯杨喜在后面追赶项羽,不过项羽仅是瞪眼一呵,赤泉侯就被吓退了好几里。之后其他汉军再次追上了项羽,项羽再次以一敌百,驱马便冲了上去,又斩杀了百八十个汉军,其中还有一名汉军都尉,又一次创下了以一敌百的记录。
项羽第三次以一敌百项羽在斩杀一百多名汉军之后,紧接着便创下了第三次以一敌百的记录,项羽第三次以一敌百发生在乌江自刎之前,此时也到了项羽人生的最后时刻。当时项羽已经到了乌江岸边,并且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在岸边,项羽只要乘船过了乌江,便能摆脱掉刘邦军队,但项羽始终不肯乘船渡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
之后项羽将自己的爱马送给了老亭长,和仅剩的骑兵下马与追军作战,仅项羽一人便杀了数百名汉军,而项羽也负伤十几处。此时包围在项羽周围的汉军足有数千人,但都不敢上前,最终项羽在乌江岸边挥刀自刎。
总结:可能一些朋友觉得《史记》的记载存在夸大其词,认为项羽不可能做到以一敌百。不过在紫陌看来,这并非不可能,如果只有一次,或许有可能存在夸大其词,但《史记》中关于项羽以一敌百的记载有三次,太史公司马迁不可能如此不严谨,所以项羽是具备以一敌百的能力,这也是项羽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原因。
并且项羽三次以一敌百的经过,是一次比一次更狠。项羽第一次以一敌百,是在郡守府一片大乱下进行,其中除了郡守部下外,还可能有一些是手无寸铁之人,或许有一定的水分,但项羽第二次以一敌百,面对的是刘邦的骑兵,这些骑兵都经历过实战,其战力比起普通士卒要强不少,项羽依然独自一人斩杀了百八十人(古文中的百八十人一般指一百八十人)。
项羽最后一次以一敌百,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项羽不肯过乌江,已经放弃了最后的退路,刘邦也是非要杀死项羽不可,可以说当时不存在任何外在因素,要说有,那就是围攻项羽的刘邦军,已经被项羽杀到胆寒,对项羽产生了畏惧心理,不敢上前厮杀,而项羽这次足足杀了数百人。
项羽之所以能做到以一敌百,主要有四点原因:项羽有身高优势,据史料记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换算现今的计算单位,大约在1.9米以上,比大多数士卒都要高,身体也更加强壮;其次项羽力大无穷,可以举鼎。至于这个鼎有多重,我们不妨可以推算一下。
项羽的力气应该不输秦武王,秦武王虽然没能将九鼎中的龙纹赤鼎完全举起,但也将鼎举离地面,项羽应该也能做到。传闻九鼎有千钧之重,一钧为一斤,千钧即三万斤(当时一斤大约是现在的半斤),不过以此来看的话,着实不大可能,不过现今以出土的司母戊鼎重八百多公斤,项羽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项羽除了身体、气力具有优势外,还从小学习剑术和兵法,起义后又亲自上战场杀敌,经历了大小数数十战,有很强的心理接受能力。在结合这些因素后,以项羽的巨力,在骑马冲锋的情况下,一个回合至少能杀死数人,几十回合就能杀死一百人以上,项羽能够做到以一敌百并不夸张,所以项羽确实具备以一敌百的能力。
结语:以一敌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面对经过训练的士兵,因此古代能够做到以一敌百将军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不为过,但放眼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有过几个出类拔萃的武将也很正常。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公元1555年的时候,一伙倭寇,来到大明陪都南京附近烧杀抢掠,战后统计,这伙人居然杀伤4000多人。倭寇的战斗力如此彪悍,他们有多少人?最后被歼灭的时候,发现总共70人左右(一种说法是53人,一种说法是72人)。
但这时候,南京及周边有有多少明朝军队呢?
十二万!十二万军队,围追堵截这七十多人,最后折腾了八十多天才搞定。
两军对垒,一面是倭寇的战斗力,一面是大明守军的战斗力,其结果会是咋样?根本就不用将军以一打百,士兵就够了。
所以,不用说装备到牙齿的将军,就是彪悍一点儿的士兵,也能做到以一打百。
公元537年,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沙苑之战。西魏宇文泰,以不到一万人的军队,硬是揍垮了西魏高欢的二十万大军。西魏光俘虏就抓了7万多人(有说法是8万),挑了两万能打的,自己留着用。而其余5万多人,全部赶跑。因为俘虏太多,粮食不够吃。
东魏高欢逃跑的时候,在河桥处留下了一个大力士。因为力气太大,所以这家伙根本找不到趁手的兵刃,只能拿一根大棒作战。大力士不仅皮糙肉厚,而且铁甲铁盔装备到了牙齿。王者峡谷里,这就是神装程咬金加神装后羿的组合,要血、血够厚,要攻、攻够猛。关键是守在河桥处,活脱一个猛张飞。然后呢?就是一个大力士对阵一支西魏军队。这家伙挡在了河桥处,西魏的整支军队都过不了河。所以,一以打百,根本不算啥;一个人单挑一支军队才是顶级神操作。
最后怎么玩的?弓箭是王者。西魏特种兵、神射手贺拔仁,请战。贺拔仁直接用弓箭照着大力士的脸上就来了一箭,一箭就搞定。所以,以一敌百的大将,也怕弓箭。
古代大将,往往都是万里挑一的狠角色。所以,一般的士兵根本就别想打过大将。但诸葛亮、陆逊也是统兵大将,却肯定做不到。因为战场上也是有分工的,一批人专门搞指挥、做统帅;一批人亲临战阵、敢死冲锋。
前者如诸葛亮,后者如关云长。那么,大将就一定要亲临战阵吗?像诸葛亮一样,躲在中军旗下,然后羽扇纶巾、笑看樯橹灰飞烟灭,这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诸葛亮手下要是没有几个悍将打头阵,蜀军就不会有战斗力。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战场场景:几万大军摆在那里,你拿把扇子就是死命摇晃,也指挥不了军队。没有电话、没有电报,还没有扩音器。这时候要冲锋,就要有真正的职业武将扛着大旗、带着士兵带头冲。你一句给我上,完全没人听;往往都是:跟我上,然后士兵们才会齐心协力往前冲。
公元399年,刘裕与刘牢之平定孙恩之乱。刘裕带了几十个特种兵,去搞侦查。但是,运气太差,直接撞上了几千起义军。然后,啥也别说,只能短兵相接、肉搏拼杀。几十个人VS几千个人,眼看刘裕一伙人就被干没了。但刘牢之的援军赶到了,而且全是骑兵。然后,刘裕这伙人带着援军,一口气就把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既而众骑并至,贼乃奔退,斩获千余人。
斩获千余人,肯定记在了刘裕的名下。但这可不是将军刘裕一个人干的,刘裕后面可是带了一批特种兵。有这批人打头阵,这场仗才会打成完胜。
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宋史载,岳飞对战王善、张用所部数十万大军。这种仗怎么打?没别的办法,两军相遇勇者胜。岳武穆率所部八百敢死之士,冲上去就是揍,硬是把数十万大军给揍垮了。而揍垮了之后呢?敌人全线崩溃、我军势如破竹,其他各部宋军立即参与围殴。
那么,大将真能以一打百吗?
真能!但是兰博干不过高度组织化的军队。所以,大将以一打百,是有条件的。
首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种人才必须是出类拔萃的。你挑个贵族公子哥去战场上赚履历,那就别指望这种人能以一打百了。还有,那种统帅型的将军也不成,比如诸葛亮和袁崇焕之类,必须是岳飞、刘裕这种人。
其次,必须装备到牙齿。头带紫金冠、身穿明光铠、胯下赤兔马、手使青龙偃月刀,人猛、马快、刀利,一个冲锋下去,能干死多少人就真心不知道了。
第三,主帅不是一个人作战,身边必须要有敢死之士,比如刘裕身边的特种兵,岳飞身边的八百子弟兵。这些人是主帅的真正加持。这些人宁愿自己往弓箭上撞,也要让主帅活下来。甚至,古代军规就专有一条:主将有失、护卫皆斩。
第四,这是最关键的,你得乘势而为。你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打成溃军了,接下来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以一打百没问题,以一打一千都可能。
如果敌人没被打垮呢?
什么大将也得悲催。
冉闵率军征战慕容鲜卑,乞活军加这位猛将,当真是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什么以少胜多的仗都能打出来。后来,慕容鲜卑直接搞了铁索连环马。啥意思?就是把骑兵捆在马上,人就是被砍死也得坐在马上死;而战马之间也用铁索连在一起,人别跑、马也没法跑。这时候,鲜卑骑兵就只能死命往前冲,因为根本就没有退路。而冉闵呢?你确实能杀死第一排,但杀死了人、却乱不了阵,而乱不了阵、敌人就不会崩溃。结果就是冉闵战败被俘。这种仗,你还怎么以一打百?关键是以一打百也没用,因为人家是一支军队。
真正的战场,到底有没有少林武术?然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大将人猛马快兵器精,然后所向披靡、以一打百。
也就是说,纯靠个人能力,将军能不能以一打百?那么,就只能说没有了。因为凡是做到以一打百的,全是有条件的;而且不是大将一人之力的结果,而是团队乘势作战的结果。
戚继光说,打仗就是:乱刀砍来、乱刀还他。
士兵被组织到密集军阵之中,人挨着人、刀挨着刀。所以,战场上就一个套路:死命砍。你就是练过乾坤大挪移也没用,照样也得抡刀去砍。这么做的好处是“攒鸡毛凑掸子”,谁也别想耍滑头,砍不死敌人就得被敌人看死。而这么做的坏处就是“炸阵”,一旦某点被突破,这个风险点就会蔓延到全军,然后全军崩溃。最要命的点,就是主帅的中军大帐或中军大旗。
宋辽第一次幽州之战,在高梁河激战中,宋军绝对是实力碾压的态势。但是,契丹战神耶律休哥就是利用了“炸阵”的特点,死命猛攻赵光义的黄罗伞盖。而黄罗伞盖一旦败攻破,碾压级的宋军,瞬间全线崩溃。
所以,打仗都有好士兵,得有打不垮的军阵。
什么是好士兵?岳飞的总结,就两条:一个是拿得住枪,一个是口中有唾。拿得住枪,说明没被恐惧征服,这才能打;口中有唾,说明能控制住紧张情绪,脑子还能转。身体能打,就不会成为待宰羔羊,人家拿刀砍你、你知道拿枪还他;脑子能转,就能听到号令,该冲知道冲、该撤知道撤。
所以,大将很重要,但精兵更重要。
我们往往把所有的功劳都记到了名将的头上。但没有精兵,什么名将也没用。北宋两次汴梁之围,不仅银子被抢了、女人被抢了,甚至连皇帝、宗室和朝堂都被抢了。原因就是没有精兵,你什么名将也没用。而南宋四大名将中,岳飞却能逼近开封、韩世忠却能以八千围十万。原因就是:竞争越激烈,打法越相似。你女真人能挑出不要命的,宋朝这方面也能挑出不要命的。拿得住枪、口中有唾的人,总能挑出来。即便挑不出来,也能打出来。
所以,将军以一打百可以有,但将军不能玩兰博的孤胆英雄,而只能玩团队作战和乘势操作。以一打百的前提是:有能战猛将、有敢死精锐、有全军战心,但关键是有溃败之敌。有了这些条件,什么奇迹都可能创造出来;而没有这些条件,便没有奇迹、只有平庸。
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日本人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3个击剑高手对战50个击剑业余爱好者,每人身上都挂上气球。结果是3名击剑高手全部被击杀,而50位击剑业余爱好者也“牺牲了”48人。如果换成一个人对50个人,或者更多,也许再厉害的高手也会被秒杀。
在哔哩哔哩搜视频:平成三剑客VS 杂鱼50人!!!鹿死谁手!?
历史上有记载的“以一敌百”的例子是项羽:
项羽到达了南北流向乌江(今安徽乌江镇),他不愿渡江逃难,将乌骓马赠予前来接应的乌江亭长,决定与26名同胞就牺牲于此了。将士们放生战马,以3排阵型列队,手持剑盾背水肃立,等待汉军中最精锐的5000名骑兵。
两军相遇后也没有任何客套话,直接开战。斩杀了百人而身负重伤的项羽忽然看到一名汉军骑兵,他高声喊道:来者可是老朋友吕马童?吕马童惊异万分,面对已经无力抵抗的项羽,依然不敢直视其目光,侧身掩面对旁边的战友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继续说道:我听说汉王下令,取我首级者赏赐千金、封邑万户,我就把这赏赐赠予你了!说罢挥剑自刎,此时的项羽,只有31岁。
项羽死后,汉军将士才敢上前,并马上开始疯抢他的尸体。
但项羽毕竟是少数,虎将也是人,纵然在体力是勇猛过人,但两军交战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所以说杀死几十个精兵绝非小菜一碟,虎将更大的作用是气场,让人望而生畏,是一种精神力。
且虎将的武器装备与精兵也差异极大,铠甲的坚固程度难以匹敌,有一定容错率,虎将一般都有良马辅助,所以像那种几十个精兵蜂拥而上的情况也难以达成,虎将身骑高头大马,战马也是经过训练的,随便撂几脚估计也能踢晕几个精兵。
试验终归是试验,难以考虑周全,只能略作参考。
刚看到一个,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
胡修道他带领战友打退敌人41次冲锋,一人歼敌280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别说古代将军,现在一个职业的散打运动员,对一群经常打架斗殴的混子,如果双方都不带武器的话,那些没有训练过的混子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而职业散打运动员,几乎可以做到秒杀,现在人根本不了解职业格斗手的可怕,拳有多快,躲闪有多敏捷,普通人想打中拳击手都很难,却又受不了一击重拳……顶多是最后散打运动员打疲惫了,受不了车轮战而已……
但是拳击运动员,每天都会去练习长跑和跳绳,就是为了磨练耐力,如果真正的重量级拳击手,对一百个普通人(尤其是没怎么打过架的普通人),一拳一个,基本不需要多长时间……
很多拳王都比较谦虚,说打十个不成问题,曾经有一个上海退役多年的拳击手,一人轻松打倒十五人(对方也会点格斗),他都没有损伤,而拳王徐灿,则说如果是对方是没有训练的普通人,只要空间够大,不管对方多少人,都是可以一直打下去的……
而如果用近战武器的话,那么没有训练过的平民更不是武术高手的敌手,明朝中后期(1555年),有几十个日本浪人(浪人就是日本战国时代失去主人的专业武士,并非一般草寇),打上万人的明朝江南军队,竟然如遇无人之境,甚至差点攻下一个县城……(据说后来想围困南京,堪称大明之耻)
后来戚继光没办法,用鸳鸯阵对抗倭寇,一个鸳鸯阵要用十几个人,用不同的武器,才能克制一个倭寇,可见,当时倭寇单兵作战能力之高……
鸳鸯阵在问世之前,一个倭寇就算打一百个普通军队(不算远程弓箭),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百人倭寇击杀三千明军的历史……而且就算用弓箭,按史书记载“引弓射之,贼悉手接其矢”
史记记载,项羽亥下之围,一人手刃百人,才受重创而死,我当时还以为是史书夸张之谈,后来才知道,项羽从小学剑法,而且身材魁梧,力能扛鼎,参考现在的拳击手,对待百十个普通士兵,未必不可能……
何况当时的普通小兵,饭都吃不饱,身体瘦小,临阵能力也可能不够强,装备也不如武将,战斗力偏弱,很难是那些膀大腰圆,性格勇猛,身经百战的将军敌手……
但是这些是在双方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如果是一方偷袭,尤其是乘人不备用武器偷袭,那么武功再高也很难防备……
按水浒传说法(小说内容仅供参考),张都监只用几个人就扑倒了,捆绑了武松,那是设圈套让武松没有防备情况下,一群人一拥而上……
否则连武功不入流的李逵都能拿着两把板斧,杀的兴起,只管砍人,一路杀来,也早砍了近百人了(虽然李逵是不管平民还是士兵一起砍了),何况武松呢,按水浒说法,普通人根本近不了武松的身……
另外骑兵的杀伤力更强……明朝末年,经常有几千专业骑兵疯狂砍杀上万农民兵的事情……这里也不难理解,为何女真人不过几千人,却能够打败十几万的辽国军队,和北宋军队……当时有说法,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而专业的大将军,如岳飞等人,都是虎背龙腰的壮汉,岳飞能够开200斤的巨弓,可见,大将军都是那种大胖子,厚厚的脂肪,能够长时间作战的英雄啊……
而且古代的将军都是受过专业武功训练的,比如明朝有个俞大猷,这个将军就是武林高手,经常和很多人单挑,据说没有失败过……
回到拳击手的问题上,重量级拳击手,那是秒杀轻量级拳击手的,这也是为何古画中的大将军,都是大胖子的原因……
当然如果在战场上,一个人对付已经形成好阵势的普通军队,那就很难成功了……就像倭寇怕鸳鸯阵一样,将军单枪匹马是不可能杀入长矛阵的……
古代的常遇春是个猛将,他喜欢带头冲锋,斩杀对方头目,并且身先士卒,破阵,带领大家……更有很多攻城军,只要几个非常勇猛的士兵爬上城墙,就能在几十几百人的包围下,杀出缺口,也就不难理解了……
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这是肯定的。
我的祖上曾有一人,天生臂力过人,武功十分了得,兵书战略,也颇为知晓。于是去长沙考带兵的官,大慨是相当于现在营连级的军官。十八般武艺都过了关,可以说是力举千钧,骁勇过人。最后考官将他带到将军面前,将军给他倒了一杯茶,在他接过将军的茶杯的同时,身后一声炮响,他始料不及,惊吓了一下,杯子在他手中被捏得粉碎。于是将军摇头,笑着告诉他,你不是吃这碗饭的料,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去。
别看小说里描写的古代战将,有的很鲁莽,有的智商低下,那都是逗我们玩的。能成为将军者,大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又通过战斗考验的。至少武功高强,能排兵布阵,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特别是武力值,骑上战马,拿上兵器,不用弓箭,百十个兵是挡不住的。智勇双全,在乱世中久经战阵的将军,就是个别的暗器,也伤不了他的。有的战将,不仅能带兵把敌阵冲个七零八落,而且躲避弓箭的功夫了得。
《资治通鉴》里写唐太宗李世民喜欢冲阵,一者李世民也是武功了得的人,二者李世民的骑兵骁勇,手下十八骑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包括秦叔宝、尉迟恭等,强大的冲击力是拿着普通兵器的步兵无法阻挡的,默契的配合能以一当百。所向披靡。一旦阵脚一乱,再多的兵也无用,反而是越多越乱。
古代的战将,不仅要武功高强,而且要智勇兼备,最主要的,是要临危不乱。能打得过上百人不是本事,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位将军一战杀了多少个兵的历史资料。能在万军之中,取敌上将首级,那才是真功夫,因为敌方之将,也不是吃干饭的。所以,很多的战将,一战成名或一战封神,一是攻城掠地,二是斩杀敌方勇将。
古代的将军真的可以做到一个人打上百人吗?
看怎么打,拼命打,一个将军打不过上百人,好狗咬不出村。交战是个力气活,消耗体力在对抗中一分钟之内会减去一半力量,那剩余的时间不是被人所撕,功夫高人打个十个人不错了,用棍棒打,将军也盖莫能外,头上挨一棒也会倒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