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机关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科技为文明的代表。虽然现今文明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有了各种科技产品的诞生,可以让人们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劳作强度,甚至还可以起到娱乐的效果,要是现今的一些事物放到古代,古人一定也会感慨现今事物的神奇。但是古人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就比如本文我们要说的机关术。
我们对于古代机关术也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有些机关术无法再重现古人时的风采,比如:“木牛流马”、“偃师制作能跳舞的人偶”、“墨家巨子墨子所制作能飞升天空的木鸢”等等,但无法阻挡我们对其的神往和幻想,在现今影视业的发达之下,各种影视剧在荧屏播出,其中就有人们对古代机关术的还原和想象出的场景。
荧屏上的一些动画中,看到墨家鬼斧神工的机关城,相信我们心中除了惊奇就是震撼了,墨家机关城内部以水为动力。机关城内外可谓布满陷阱,可以做到易守难攻。虽然史书没有相关记载,但是说到机关术,墨家机关术也是独具一格,在机关术中也是鼻祖的存在。
墨家和公输家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器械专家,不论是生活用的器械还是军械,都有很深的造诣。其中公输家族的云梯和楼车,小型抛石机都是后来经过后人改进的攻城利器,而墨子更是精于守城和守城军械的制造和运用,相信墨子是大家熟知的墨家代表人物,其擅长工巧和制作,又善于守城,和公输般(鲁班)你来我往的攻守,最后墨子以胜利告终,“墨守成规”这一成语就此诞生。
机关术,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古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也是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无论是在人们在生产、生活还是军事乃至一切需要之处,都可以看到机关术的身影。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这是机关术的神奇所在。
机关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生活和战斗,比如墨家机关术下的产物桔槔,墨子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桔槔俗称“吊杆”“称杆”,古代汉族农用工具。是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商代在农业灌溉方面,开始采用桔槔。)用于提水,方便人们生活。而机关术在运用到军事方面就不用多说,古代的“转射机”、“连弩车”等等都是机关术下的产物。
现今的用于军事上面一些简单的器械和生活中一些便于人们生活的工具,也算是现今中的“机关术运用”,机关术的运用在古代一些帝王、皇室贵胄、王公大臣等人的陵墓之中也有运用。因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
陵墓中的宝物是寻常人家几辈子也无法拥有的,帝王陵墓之中的陪葬品更是价值连城,为了防止陵墓遭到盗窃和侵扰,古人就将机关术运用到陵墓之中。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
在现今的盗墓类的小说、影视剧等更是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其中陵墓中的各种机关、暗器被描述的厉害之极,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黄泉。比如暗箭和弩、流沙石块、连环翻板等等,有些是虚构,但有些确实存在,比如连环翻板就运用的很多。如果掘墓人悄然闯进地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还是防不胜防的陷阱?那么古代机关术有多么厉害呢?下面紫陌就例举几种厉害的机关术。
首先说机关术在陵墓之中的一些应用,相信这也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类机关术。陵墓在建造完毕就会封门,但一般的封门会比较容易大家,古人就将机关术运用在墓门之上,用“自来石”封住墓门,这种墓门一旦封闭就很难从外面打开。那什么是“自来石”呢?
其实这个应用非常简单,就是墓门后面有一根顶门棍,可以是石条,也可以是木条,或者金属类的物质,在墓门后面放置一石条之类的物体,一个简单的机关术就运用完成,要是想不出解决之法唯有暴力开门。虽然简单但是在古代没有炸药等暴力装置的时代,一般人力是无法打开的,因为墓门一般都是石头的材质,可以重达几十吨,加上后面“自来石”的装置,可谓是“一石当关,万夫莫开”。
其原理与石球顶门是一样的,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雕凿出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再在门内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出一个前浅后深的凹槽。将石条放置于设计好的石槽内,在人走出墓门后,利用石槽使得石条倾斜,石条借助其本身倾斜的压力和门轴轴端的“滚珠”作用,直至滑落到两扇门的中央,将石门完全顶死。这时,谁若要从外面将石门推开,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自来石”的运用在定陵(明朝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万历)的陵墓)中就有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修筑陵墓的工匠们安然无恙的离开,石门大门也无法再从外面打开,即保证了陵墓内的安全,又能避免了盗墓贼的侵扰,而且还相当简单,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部件,竟包含着那么多的科学原理。这种精妙绝伦的设计,紫陌看了之后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吧。
开了墓门就开始进入墓道,而墓道又运用到了机关“连环翻板”。现在墓道中挖出一个深坑,深坑的要求就是常人很难爬上来的那种,一般都在3米之上,然后深坑的内部就可以布置刀锥利器,这样布置就是为了将上面的人掉落后,直接被深坑中尖刀利刃穿透人的躯体,要是没有直接死亡,也是很难再爬出去,生还几率几乎为零。
然后在深坑上方与墓道持平的地方铺上相应的木板,木板之上做一些掩盖。然后木板中间有轴,起到固定的作用,为了防止木板掉落下去不能再次使用,就在木板下面相应的位置挂置一定重量的物体,此时加上轴的作用,木板可以起到反复使用,在机关下有人掉落还能在回归原位,等待下一批的人进入。
这个比起“自来石”就比较“凶狠”了,前者只是起到阻挡作用,后者是置人于死地,要是在连环翻版之中直接死亡还好,要是掉落下去不能当场死亡,没人施救的情况只能在痛苦之中慢慢死去,连环翻板属于厉害。与连环翻版类似功能的还有铁索吊石,在墓道顶部和墙壁隐蔽处放置并固定滑轮,利用滑轮将石块吊起,悬于顶端。有人进入陵墓后并触动机关后,巨石就会掉落将进入之人砸死砸伤。
原理就是将石板打孔,然后用金属制成的锁链穿过并固定,然后放置于墓道的顶部,锁链延伸到墓道地上的机关跷板之上,利用隐蔽的滑轮连接,中间有挂钩和脱钩相接,遇到人的踩踏或者其它外力压迫可自动脱落。跷板的长宽根据墓道具体情况而定。吊起石块可以在墓道顶部设置多层,各层互不干预,索链通过石上孔洞收缩进出。
在以上布置完成之后进行伪装,此时就静等“有缘人”进入。要是盗墓者进入墓道,没有破解机关并踏中机关跷板,那么就等待机关联动反应吧,在外力作用下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墓道顶部的巨石落下,进入之人要是躲闪不及就会被砸死砸伤,而相邻的铁索吊石不会受到影响,等待下位进入者的“光临”,直到墓道顶部的石块机关用尽。
除此之外,陵墓之中还有很多防盗机关,如暗弩、储水墓、尸毒、火坑墓(沼气)、烟毒、塞门刀车等暗器,总之是五花八门,惊险不断,让盗墓者防不胜防。看了这些陵墓机关,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超然,陵墓中机关的应用不仅成为盗墓者的“鬼门关”,也成了如今考古人的“聚宝盆”。古代的机关术主要还是用在军事上比较多。
比如连弩车,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要十个人驾驶,而大弩箭是可以回收的, 用绳子将弩箭的箭尾系住,在发射完毕之后可以在在收回进行反复使用。连弩车是中国战国时期出现的强大远射兵器。
连弩车并且可以改进安装在战车之上,有马匹打动,机动运用,可以在运用之中发射,威力强大的连弩车射程可达几百步,弩箭做到之处可使房倒屋塌,就算古代房屋和现今住宅无法媲美,但是连弩车的威力也是相当巨大,射到人身上基本是必死无疑。还有在攻打城池时,将弩箭射在城墙之上,方便士兵攀爬攻城。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就对连弩进行过改进。
弩箭的应用不止于此,也可以在陵墓之中布置,在墓室两壁安装强弓劲弩,呈张弓搭箭状,每件弓弩搭载一箭或数箭,箭头皆用毒药浸泡,达到人类触之即伤、伤之即死的程度。并与机关绳索相连,触及机关就会导致机关弩箭发射,将进入者射杀。威力巨大,直到机关内的弩箭发射用尽,秦始皇的陵墓之中也有这种机关。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机关术在军事运用上还有转射机,见于《墨子·备城门》记载。是一种装置在要塞、城堡、坞台、敌楼上面,可以环转射击的大型弩。安装在可以转动的木架上的弩。射手可操纵其任意变换射向,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是一座活"射塔"。
在《墨子·备穴》中记载,该冷兵器火力非常强大,可在一百二十度范围内根据需求旋转发射器,可同时发射十多支利箭对敌军进行扫射,有点类似我们现代的机枪似。
古代的机关术运用还有很多,比如投石机、云梯、籍车等等,看了这些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精妙设计与其中玄妙原理。古代的机关术凝结了古人超群的智慧,也为后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的科技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人类瑰宝。
大家对古代机关术怎么看?认为古人的智慧如何?还有文中的“自来石”、“连环翻板”、“铁索吊石”等机关术,大家有什么破解之法呢?下方留言交流。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评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起要云。”木牛流马,是很多人对古代机关术的扫盲帖,听起来神密又好奇。
那么古代机关术是什么?发展到什么境界呢?小编千辛万苦,采集了十大机关术供大家鉴玩。
一、连弩车
墨家发明,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二、转射机
见于《墨子·备城门》。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
三、藉车
见于《墨子·备城门》。藉车外部包铁,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够投射炭火的机器,由多人操纵用来防备敌方的攻城队。
四、陵墓中的连环板
厚葬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墓穴中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防卫机关,试图阻止盗墓者的进入。当掘墓人悄然闯进地宫,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藏,还是防不胜防的陷阱?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五、投石机
六、木鸢。
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在从事伟大的营造和工具发明之余,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天上飞翔的“木鸢”,这个飞翔的木质大鸟,应该是飞机的祖先。
七、古墓自来石
这种机构实际上以地上的挡板石条为轴,形成的杠杆机构,当然,石门关闭后,这个杠杆就被顶死了,门也就打不开了。这个机构就利用了重力,负压力的杠杆平衡,将墓门封死。
八、神奇的钻探技术
钻探技术可不是随便挖个坑就完了的,不然也不会有专门的“石油天然气钻探技术”这门课了。除了钻探技术,运输,投入生产应用,都需要配套的技术设备的支持。而我国实际上早在西汉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技术了。第一则引用的《蜀都赋》所写的景象就是天然气井将天然气挖掘出来并且燃烧的样子。九、暗弩
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者连发,就可以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 秦始皇陵藏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以射杀盗墓者。所谓轮机,就是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现代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一旦盗墓贼进入地下宫殿揭椁开棺,绳索将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染指棺椁者。
十、定型的整体弩机
秦统一了六国时使用的是早期弩机,这种弩机有很明显的缺点,弩机的两个轴直接穿过了弓弩的弩身,弓弦的巨大的压力被传输到了很小的截面上,以至于使用这种弩机的弓弩很容易开裂,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弓弩的张力上限。这种弩机的优点在于制作成本相对低廉。 弓弩开裂绝对是春秋战国时期很普遍的问题,以至于改进型弩机的出现。这种改进的弩机在轴承部位在弩体外加了铜制的套,弓弦的力被传输到铜套上,从而保护弩身本身的木结构不开裂。这种弩机解决了早期弩机的开裂问题,但是要使用大量的铜来制作弩机套,造成战略资源浪费,而且体积笨重。 进入西汉以后,弩机制作定型,整个弩机成为一个完整的机械,轻便小巧,吸收了之前弓弩制作的精华,使弩身更加牢固。这种整体的弩机在中国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下面这个图片是山东淄博出土的改进型弩
A - 弩牙,望山B - 弩钩C - 悬刀D1,D2 - 键(铜轴)E - 小套管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关于机关术,就不得不提到墨家,而墨家的祖师爷墨子更是古代特斯拉、爱迪生般的存在。我们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我们都知道三国里的诸葛亮这位大能,三国杀里的“诸葛连弩”是一个能连发的神器,可将敌人直接送走。
许多人只知道“诸葛连弩”却不知它是诸葛亮将墨家的连弩车升级改造而来。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城防装置,威力惊人。
《墨子·备城门》记载的转射机也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大型发射机械,机长六尺,由两人操纵,与连弩车不同的是转射机更为灵活,能够在一人射箭的同时由另一人将机座旋转。也是一种守城利器,感觉相当于古代的机关枪。“机关枪”这个名词不知道是不是出自这里。
中国古代机关术的另外一位代表人物鲁班,更是现代木匠们的鼻祖。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木匠常用工具都是他发明的,因为这些发明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把人们从繁重复杂的工作中解救出来,效率提升老板开心。而间接地产生出了木匠这个技术职业,恒古未变,看现代木匠依旧不可或缺。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墨斗”,我记得影视作品《僵尸先生》中林正英曾让徒弟使用墨斗加鸡血来弹棺材,以镇邪气。而现实中墨斗仍然被木匠师傅们广泛应用。
剧照
墨斗
《列子·汤问》:“夫 班输 之云梯, 墨翟 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
这飞鸢也称为“木鸢”传说是墨子花三年时间用木头打造的飞行器,能在天上不间断的飞行一天。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传说木牛流马这种工具“载多而行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数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这就是跑得快,拉的多,还省油。
诸葛亮的妻子传说也是位机关高手,曾传说她发明了一种能自己拉磨的木头人,堪称牛人典范,妥妥的一对因为战争而拖累的发明家。
中国古代精巧机关术多为统治者所用,多军事和墓葬业所用。
中国古代机关术蓬勃发展却在遥远的古代,直到现代能完整流传下来的精巧机关少之又少。
感谢阅读 喜欢西瓜的点赞加关注呦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说起机关术,那真的是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文明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军事、墓葬等领域,乃至社会上的一切都有他的身影。人们运用机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并达到神奇的效果,产生巨大力量,这就是机关术。
历史上也诞生了很多机关术大师,如:鲁班、偃师、诸葛亮、墨家等等。他们将机关术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创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展示下历史上的机关术集大成者,让大家领略下我们先人的智慧。
一、木鸢
这是伟大的木匠始祖鲁班制造的,传说中这是一只木头所作的大鸟,启动机关后,可以载着人在天上飞3天,这应该是机关术较早的应用。
二、木牛流马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这是诸葛亮为了应对蜀道运粮艰难,结合机关术设计制造的一种“机关怪兽”,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腹中可载420-450斤大米,可以行走在乡间小路,还可以爬坡。
三、秦弩
大家都知道,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弩”这种兵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单人弩分为蹶张和臂张两种,蹶张弩是脚踏弓于,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所以弩的发射速度远不如弓,但发射出的箭镞威力极大,射程可达400米。臂张弩则是单手可上弦,射程150左右。当时的弩弓,整个弓干皆由密实的皮条缠扎,以桑木为芯,结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弹力和动物弹力,弩身上还配备了由望山、悬刀、牛组成的瞄准装置。
四、连弩车
见于《墨子·备高临》。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可同时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的大型机械装置,需十个人驾驶,最为巧妙的是长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绳子系住,射出后能用辘轳迅速卷起收回。
五、候风地动仪
中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是世界上第一个监测地震的仪器。他采用精铜制作而成,圆径八尺,汉八尺约合当今之一米八-九的样子,其外形像一个酒樽。地动仪里面有精巧的结构,主要为中间的都柱和它周围的八套牙机装置。候风装置候风摆的周围与8组牙机机械装置之一部关相互靠近。此处为底座上的沟槽,叫八道。工作原理是侯风摆运动到关的位置触发牙机。
六、八牛弩
宋 曾公亮 等《武经总要前集·器图》:“三弓牀弩,前二弓,后一弓,世亦名‘八牛弩’。”
这种武器可以说是古代远程兵器之王,他体积较大,利用滑轮张设,靠数张弓的合力进行射击,需要8名力士同时出力才能完成操作,发射的是“ 一枪三剑箭 ”,就是一种箭头为精钢打造,带有三片箭翎,约3米长的标枪,其射程达到了恐怖的1500米,直逼我们现代服役的阻击步枪。并且他的威力非常强大,往往是一枪出,挡者“人马皆碎”,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终极兵器。
七、自动演奏乐器的铜人
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高祖入咸阳宫,见宫中有“铜人十二枚,座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点缀花缲,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这 12个铜人在绳索拽动空气鼓吹之下,可以演奏出跟真人一样的音乐,可见其机关制作之巧妙。
八、墓葬术
最近的影视作品《鬼吹灯》系列,都大火了一阵,剧中很多关于墓葬机关的情节,其机关术之巧妙,历经千年而不坏,仍然能有效地运行,盗墓者一旦触发机关,各种武器便会发射,或者产生种种不可思议的后果。这些都是古代的帝王将相们,为了保护自己死后不被打扰,而花大代价请人安装的机关。就像秦始皇陵,传说陵墓中设置了大量机关,使得陵墓中满布暗弩、陷阱,稍有不慎便会丧命其中。其更是以水银为河流,川流不息,承载着始皇帝的棺椁。还有他巨大的地宫密室、城池、封土,断龙石,这些都涉及到了高深的机关术,使人至今不敢轻易挖掘。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我国历史的机关术的厉害,应该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说到这些机关术,又不得不说下他们中最厉害的一个“团队”,那就是---墨家。
关于墨家的传说又很多,他们始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他们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其弟子门人多是教师和工匠职业,多继承了他在机关术方面的知识。连弩车、转射机、藉车、秦弩,等都是出自墨家之手,帝王陵墓的建造更是必须要墨家人设计主持。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统称为《墨子》。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前人称其为《墨经》。《墨经》代表着战国时期中华科学发展的一个最高峰。
这是一个神秘又始终存在的团队,他们的机关术登峰造极,堪称机关术之“鼻祖。”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古代的机关有许多中,有结构复杂的如弓弩机、投石机等,也有简单的,多数机关是基于一定的机械原理研发,主要用于作战对付敌军,以杀伤为目的。当然还有一种机关用得较多的就是墓葬防盗,尤其是帝王、王公贵族大墓,下面就古墓防盗技术谈谈我对机关的看法:
一、弓弩类、剧毒类机关
《史记》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该段文字详细记录了秦始皇陵内有弓弩机,水银不但能模拟江河湖海,因其剧毒的特性也被用于防止盗墓者进入地宫,而据现代专家利用先进仪器检测,始皇陵封土内水银含量确实很高,无疑验证了其真实性。
二、流砂、巨石类机关
2005年11月14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宣布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在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郭庄村东部的岗地上发掘出了一座国内罕见的积石积沙楚墓,从墓葬的规格上看,可能是继淅川下寺楚墓发掘后的有关楚国贵族墓葬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郭庄古墓的构造十分的奇特。墓向朝东,墓葬形制均呈土圹“甲”字形,墓上由夯筑封冢。残存的封土厚2米。挖开封土层,一个东西长25米、南北宽17米的墓室便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墓室的上部回填了7米左右厚的夯土,仔细地挖开夯土层,下面全部是厚厚的细沙,继续向下开挖,积沙中不时发现数量巨大的石块,大的重约150公斤,小的也有数十斤,石质纷杂,种类繁多。中国古代崇尚厚葬,因此盗墓之风也随之兴盛,墓葬防盗与盗墓贼的较量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了防盗,不少古人修建了疑冢来迷惑盗墓者。那么,郭庄古墓会不会也是古人的一个疑冢呢?考古队员们又继续向下开挖,在清去了10米多厚的积沙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两具木箱室,然而里面却空空如也,据推测,这是专门迷惑盗墓贼的疑棺。棺是由木材制成的,棺里边是用夯土填装的,它这个主要目的是为了防盗,迷惑盗墓的人。到这个地方一看,这是个棺材以为就到底了,而且在这个棺上还有几件小的器物。这样看来疑棺也是防盗的一种手段。
大墓在经历了十多次的盗挖之后为何还能保存下数量众多的陪葬品?独特的“防盗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郭庄古墓是一座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要想在厚达10米的细砂层中打盗洞,对当时的盗墓者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在沙子里边是用了大量的比较重的石头块,好多沙子还有好几层石头,虽然他(盗墓者)挖洞了,但是石头掉下来,他还是没办法,所以客观上就起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这样就是对防盗确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墓主夫人的墓被盗一空,但是主墓却完好,大概是盗墓贼遇到了什么事件。专家们发现大大小小22个盗洞,甚至18个都进入了墓室核心区域,盗洞中有古代的陶片、铁块、断裂的斧头,以及现代的塑料布、面粉袋和矿泉水瓶,可见各个时期的盗墓贼都对其下手了。
东汉时期有7个盗洞,尽管他们成功盗空了东部墓室,却在挖掘主墓时撤了。现代盗洞有9个,依然折戟在主墓前。主墓能在如此多的盗墓贼手下依然完好,这其实多亏了流沙层。此墓室的四周有十几米厚的流沙层,这流沙中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也没有结块,而且沙子里还有大量尖锐石块。
在沙层中挖洞,大家想想有多难。有些盗墓贼就学采煤矿一样,用顶棚和木板支撑起来,不过这种洞并不能防备太久,很快就会被别处的流沙填满,挖空流沙层才能盗主墓室。现代盗墓贼一开始选择用竹木板搭建盗洞,最后还是失败了,干脆用炸药炸了盗洞,这才让附近的老百姓听到爆炸声而报案。
总之古代人机关的运用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让现代人都惊叹不已。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究竟有多厉害?
提到古代的机关术就一定会想到公输班(鲁班)和墨子的巅峰对决,他们两位的机关术那是大神级别的。
鲁班是我国历史上特别伟大的发明家,发明创造了很多实用的工具比如锯子,墨斗,鲁班锁等。公元45O年前后,鲁班被请到楚国当军事顾问,开始帮助楚国制造战争武器如云梯,钩拒等准备攻宋。墨子听说了之后赶来劝说楚国君主和鲁班,楚王不听于是就有了巅峰对决,鲁班把所有的战争武器用光而墨子守城还游刃有余,于是鲁班心服口服,楚王也退兵了。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墨子比鲁班历害多少,因为攻城要比守城难得多。
古代帝王的陵墓也是有很多机关,帝王都想把生前的荣华富贵带到地下,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然后用上机关术,怕的就是盗墓贼盗墓。常见的有一碰到机关有毒飞刀或者毒弓箭射出来见血就死。
自来石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巧妙机关,里面有一根大石头,下面挖个槽外-把门一关里面的石头落在槽里外面根本推不开。不过到了民国时期东陵大盗孙殿英派手下挖东陵的时候直接用炸药炸石门破自来石机关。
流沙也是一种,在墓道和墓室四周塞满细细的沙子弄好机关,只要盗墓贼挖到积沙层触碰机关沙子瞬间就会把盗墓者活埋。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还是有的,只是没有电视剧演的那么夸张,你怎么看待古代的机关术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