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从不缺人才而且大多被埋没,但社会进步却与他们有关?
明朝初年,由于朱元璋特别不喜欢孟子,甚至一度把孟子迁出文庙,孟子的地位遭到很大冲击。虽然在儒家弟子的力争下,朱元璋没有废了孟子的亚圣,但还是下令删减《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被朱元璋删减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影响了我国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历朝历代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我们也知道儒家地位最高的就是至圣孔子,接下来就是地位最高的就是亚圣孟子,由此也有了“孔孟之道”。孟子于孔子相比,中国古国对孟子的评价却不是一致的。
比如明朝时期,朱元璋就很是“讨厌”孟子。不仅把孟子移出孔庙,还把《孟子》一书做了删减。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删减的《孟子节文》正式刊印并作为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
《孟子节文》在朱元璋死后便逐渐消失,如今已是难得一见。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如此讨厌孟子呢?我们也知道朱元璋在我国历史上的帝王之中出身可谓是最低的了。刘邦的祖上也并非是布衣之家。
刘邦的曾祖父刘清,是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于魏都大梁(据野史记载),
可见朱元璋是实打实的穷苦人家出身了。
朱元璋是贫民做到了帝王,也是变相的拉低了做皇帝的门槛。见证了平民也是可以做皇帝的。所以朱元璋心里更是担心有人会造反,就在明朝初期想尽办法加强中央集权(皇权)。
开国功勋因为都是有功之臣,甚至有的战功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因而发生了不少“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件,比如明初的四大案。我们熟知的蓝玉案、胡惟庸案,牵连人数都是数以万计。可见朱元璋对皇权的重视程度。
偏偏儒家中亚圣孟子的思想中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理念。这不是变相的给了那些“想造反的势力”加了正确宣言、思想吗?这不是明摆着和朱元璋加强皇权有冲突。使得朱元璋担心。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是非常“讨厌”孟子的,害怕孟子“造反有理”的思想广泛传播,影响江山社稷。
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把皇帝看的轻,反而把百姓们看得更重,加上朱元璋本身文化水平有限、不足,甚至可以说是缺陷。容易形成反对差,所以朱元璋对知识分子是“不感冒”的,孟子的思想就更加“不感冒”了。所以才要把孟子从神坛上拉下来。
结语:朱元璋对于不同的思想、理念,不能包容理解,反而加以打击。从此事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执政理念是非常专制、偏激的。
不过最终朱元璋的不满,也是没有改变孟子的文化地位,可见文化思想虽然会受到统治者政策的影响,但统治者最终也不能完完全全决定文化思想的自然变迁。
大家对朱元璋的做法怎么看?说说你的见解和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