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英国人对太平天国是否说过这话,存在质疑。

实际上英国并没有帮太平军消灭清朝的欲望,因为刚开始杨秀清表明的态度就很刚强和自大。

列强中没有多少人愿意干涉中国内战,直到因为太平天国强硬的表示废除清朝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禁绝鸦片贸易,这种情况下,列强怎么还会许诺给太平军瓜分中国呢?直观的就是不存在的事情。

1854年杨秀清在答复英国人31条中表示,同意中外通商自由,允许商人往来。但同时禁绝鸦片,并且拒绝承认清朝签订的卖国条约。

1858年太平军炮轰长江上的英国船队,事后道歉,到要求英国人必须事先通知,才可以在长江航行。

而同期的清朝清,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最后到了外国人在中国杀中国人,中国政府无权抓捕的地步。

太平天国不如大清会卖国,还想要脸,于是站着被内外反动势力打死了,这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他们的原因。

清朝政府会卖国

再者清廷的卖国助剿是一种相对猥琐却实用的政治策略。当外族力量极其强大且恰逢中国内战的时候,卖国就像做生意,谁卖得好,谁卖得多,谁卖得巧,谁就相对更有机会夺天下,反正乱世之中,天下又不是自己的。

比如李渊、李世民起兵的时候,还向突厥委盟借兵,这也是不折不扣的卖国。

唐高祖李渊起兵夺天下,致信突厥始毕可汗求援

太平天国期间,清廷出卖土地国权,借助洋人的帮助搞定太平天国。

民国期间,当时智谋高超、见识深远的势力,无不以联合强大外国为臂助。

结语

卖国的行径的确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胜利者是不被谴责的,而要是输了,再爱国又有什么用。因为,你不但会失去天下,还会输掉道德。归根结底还是清朝末期政府的腐败。要是国是富强的国,就不会存在借助他国的力量了。最终也不会产生这种结局。而想避免这种情况只要不断图强,还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大家认为呢?对此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的问题。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不知道题主的材料来自那里,在正规的史料中并无相关的资料。

当然这并不是说英国没有接触过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刚拿下南京的时候,英国确实向太平天国派出过使者进行试探。当时英国使者曾经试探太平天国,假如英国承认太平天国并提供帮助,太平天国是否能够保证英国在鸦片战争中获得的特权继续保留,并进一步提供更多的特权。但太平天国拒绝了英国保留和获得更多特权的要求,英国也就由此断绝了与太平天国的进一步接触。

至于帮助太平天国,然后瓜分中国的提议,是不存在。当时的英国还没有这么大的胃口,由于英国当时还没有完全消化印度,因此在中国的目标主要还是集中在商业特权上。

太平天国只所以会拒绝英国的提议,主要是出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虽然大多出身于普通农民,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但却不缺少朴素的爱国热情,拒绝英国的要求自然也不奇怪。

至于满清政府为什么开门揖盗的卖国,换取列强支持镇压太平天国?这就要说到封建国家的性质了。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是统治者的私人产业,因此他想给谁就给谁,与人民无关。在满清统治者看来,太平天国是要彻底谋夺自家的基业,因此双方自然不死不休。而英国只是谋求一些财物和少量土地,虽然让人不喜,但还不是完全无法接受。因此在彻底失去家产和损失一些财物之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损失一些财物好了。在现代人看来,出卖国家主权和领土是卖国行为,但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他不过是在处置自己的产业而已。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满清政府为什么可以卖国卖的那么心安理得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佛爷甚至能够说出“宁予洋人,莫予家奴”的话的原因。事实上这种情况也不是只有满清政府存在,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宋朝在建国后不久就开始对辽国割地赔款,其后一发不可收拾,对夏、金、蒙都曾经割地赔款过,最后干脆把自己割灭了,其根源都在于此。这是封建国家的家族所有制的固有缺陷,只有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才有可能消除。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太平天国的失败,是不是和洪秀全拒绝列强帮助有关?清朝和列强签订屈辱条约换来生机,是不是卖国的表现?

历史上,关于这个疑问倒是有个佐证,在《李秀成自述》中记载,说鬼子到天京找天王,愿意帮助洪秀全消灭清朝平分土地。结果是洪秀全断然拒绝了鬼子的要求。

这一段要是真的,那洪秀全真是瞬间高大了不少。

可惜,这件事很可能是假的。就算不是假的,鬼子二字就可以笼统认为是英国吗?

太平天国和清朝的战争,之所以走向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洪秀全小民思想安于现状,天王内讧,石达开出走,这些因素都是有的。

但是,清朝之所以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并不是曾剃头打仗多厉害,最根本的原因是能从列强那借钱。

清朝为什么能从列强借到钱装备火器,不在于清廷上下跪舔,而在于一个羸弱的清朝符合列强的利益。

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属于中立派,基本上两不相帮。后来打了二次鸦片战争,也不代表英国要帮助太平天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一再声称推翻清王朝不是他们的意图,因为清朝被推翻,只会导致帝国解体,而不是另一个帝国迅速接替。

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教训一下清廷,让它变得更听话一些,这样才能扩大英国在华利益。如此,英国在北方打清军,却在上海帮清军打太平军就是这个道理。

而按照《李秀成自述》所说的鬼子到天京的时间是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那么英国此举就与之前的行为相悖,甚至要再次发动新的战争。这不符合事实,反倒是太平天国其实被英国惦记上了,英国表示有意攻击长江沿岸的太平军。

倒是太平天国单方面想和英国建立军师联盟,但是英国从未有过呼应。1853年英国访问天京时,太平天国方面就曾多次询问过英国是否愿意帮助太平天国。

而且,英国也没那么大的心想要肢解清廷,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信心统治拥有那么多人口的国家,英国想要的是在形式上保持清廷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建立不平等条约体系,取得政治、军事、经济特权,将其变成资本主义的附庸。

那么《李秀成自述》就是胡编乱造吗?这倒也不尽然,这个“鬼子”可能是个美国佬。

白齐文是个美国冒险家,早年在“常胜军”干领队,后来因为索饷闹事被李鸿章炒了鱿鱼。没几年白齐文就去了天京,虽然没直接证据证明白齐文就是那个“鬼子”,但同年他跑去苏州蛊惑戈登建立一个王国的举动,就已经说明问题了。这家伙要戈登和他一起攻取苏州,成立军队进取北京。

总之,就算有人要和太平天国瓜分清朝,那也是白齐文这样的嘴炮,而不是英国。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不对吧?最初英国方面听说这个农民起义的领导层是天主教信徒,确实是接洽过的,结果发现就是一群打着天主教旗号的骗子,然后就没有这个想法了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清朝和太平天国打仗时,当时英国的英国是中立的,只是到了太平天国占据占据南京,长江出海口就由太平天国管辖了,而英国贸易势力范围也是上海那一带,所以英国就跟洪秀全接触过,只是谈的不愉快,所以英国改变中立态度,帮助清朝打太平天国!

英国人以为太平天国拜上帝是和他们一样的信仰,结果接触后才发现完全不一样,他们认为是邪教,是对基督教的侮辱!英国人找上洪秀全说,我英国可以帮助你太平天国灭掉满清,到时你要给我特殊权利!而洪秀全这点上不糊涂,我自己就可以干掉满清了,拿下满清我为什么让洋鬼子跟我平分天下呢,那样做不就是引狼入室,我就成了卖国贼了,坚决拒绝了英国人的条件!当然洪秀全也说过英国人可以和自己贸易,不过不能贩卖鸦片,英国的船进入长江要先通知我,得到允许了才能进去!洪秀全这么强硬,让英国人觉得,等太平天国夺得了天下,肯定会把洋人驱离出中国,这是英国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就转变立场支持清朝干掉太平天国啦!

满清高兴啊,终于英国人帮助自己啦,当然英国人也不是好心的,我帮你,你要给更多好处啊!满清是一味点头答应,只要英国人帮忙,当卖国贼无所谓,只要消灭了太平天国保证了满清的统治,让满清当奴才都愿意,卖国贼出卖国家利益那是小意思!英国人也觉得满清这个奴才很会做人嘛,很满意,所以给枪给火炮,甚至让英国人华尔亲自组建洋枪队和满清的军队一起干掉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确实在火枪和大炮上吃亏了,没有西方武器的输入,靠刀枪是干不过满清的,虽说后期太平天国也从列强手中买到火枪大炮,但还是比不过满清,所以战场上节节失败,最终输掉了战争,太平天国也灭亡了!

满清是保住了自己的统治,可是也彻底成了列强的奴才,出卖国家的利益!其实历史上就有不少例子,为了个人利益,当卖国贼,李世民够牛吧,我们说他是明君,可他也干过引狼入室的事啊,借突厥的兵消灭敌人,对国家造成迫害!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国就是有许多为了个人私利出卖国家利益的汉奸出现,才拖累国家的发展脚步,我们必须警惕!

太平天国时,英国称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并平分中国,被洪秀全拒绝了。为啥清朝却开门揖盗的卖国?

借助外部势力打压消灭对手绝不是没落满清政府的专利。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很多。其实前朝镇压农民起义和后来军阀混战、辛亥革命等等,基本上都是这个路数,背后有外部势力支持利益交换。之所以人们对满清这么做耿耿于怀,可能因为他们是异族的原因吧?

清朝开门揖盗绝非他本意,谁愿意把自己的财富和大好河山拱手让于他人,任人在自己“家”指手画脚。是实在打不过人家,没有办法不得不委屈求全!同时代,左宗棠对俄罗斯开战,收复了被沙皇占领的大片领土;中法之战,大败法国,致使法国内阁倒台……不是不想打而是后来真的打不过各国列强了,才不得不割地赔款息事宁人。

我感觉满清要比中国历史上宋朝主动向金、辽称臣纳贡有骨气的多。可史书对宋好像宽容大度的多,很少有口诛笔伐。

不管怎么说,晚清通过各种努力没有让中国四分五裂,这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