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基本上算是 请看下面解说

题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由于“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所以以下也称他“大耳”,刘备由一介布衣,在汉末乱世逐渐崛起,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其自身最大的优势就是善于识人用人,他手下笼络了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才,是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将刘备推上高位,最终蜀汉的灭亡正是因为这批人才逐渐凋零,后继人才匮乏造成的。他们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嫡系班底

刘备白手起家主要靠的就是嫡系班底,这些人主要包括关羽、张飞、赵云、简雍、糜竺、糜芳、孙乾等人。

2.荆州招揽

刘备事业真正起步阶段是在荆州时,特别是赤壁之战后,他占领荆州的那段时期。刘备在荆州期间,由于爱民名声比较大,得到了荆州人才库中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黄忠、伊籍、张南、冯习等人的支持。

3.蜀中收编

刘备事业的巅峰阶段是入主西川之后,刘备入川后,属于外来户,特别是使用狡诈手段推翻刘璋,更是很难彻底折服全部蜀中大家士族。

4.外部招降

刘备入川时,随着事业的发展,还招降了一些人才,如名将马超及其堂弟马岱、魏将王平等。

那为什么刘备能力这么强大,在事业的初期却屡屡受挫呢?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一、刘备是三国创业者当中起点最低的一位,他宣传自己是汉皇后裔,但不可考证。就算是真的,到了他这一代,也早已家道中落,沦为社会底层。以这样的家世要与曹操、江东孙氏这样有背景的官二代争夺天下,难度可想而知。

二、早期刘备缺乏人才的辅佐,汉末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没有人才是不行的!刘备正是知道自己的短板,才广招贤才的。对于刘备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

三、早期刘备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虽然曾经短暂占领徐州,可那是在强大的曹操周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在强大敌人的打击下,本来就实力弱小的刘备又怎么能够抵挡呢?只能失败。后来诸葛亮给刘备制定了战略方针,目标直指统治者孱弱的益州和荆州,才获得战略空间。

刘备也很明白自己的短板,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命运的垂青,很快弥补了这些短板,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

刘备在创业初期一直被曹操压着打,实力强大后,刘备逐步的对曹操发起反攻。入蜀后,刘备重用李严、法正等蜀中人士,稳定蜀中人心。刘备占领益州后,首要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按照当时的惯例,城破之后,所有的金银财物都可作为战利品赏给众将士。刘备自然也不敢破这个例,但还是作了变通:金银财宝分给众将士,谷帛等生活必需品则各还其主,以保证人民的生活。

刘备的部下还曾建议将名田豪宅赏赐给诸将,也遭到赵云的反对。他说:“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多之,以私所爱也!”刘备欣然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刘备在治蜀期间大胆放权,诸葛亮、法正、李严等人人尽其才。蜀中大治!

蜀中稳定后,刘备就考虑下一个问题了,夺取汉中,解除曹操对益州的威胁。公元217年到219年历时两年的汉中之战,刘备指挥得当,成功夺取了汉中。刘备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但因为孙权袭取荆州,击杀关羽。巅峰状态转瞬即逝。刘备又在没有做好充分战争准备的条件下仓促伐吴,最后极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刘备本人也因战争失败,忧郁成疾。最终去世。

回顾刘备一生,起于微末,半生坎坷。虽然连遭命运的暴击,但最终还是通过奋斗,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其组织能力、胆魄都是鲜有人能及的。其用人格局之大,在他那个时代也少有人匹,但他分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当时曹刘是主要矛盾,孙刘是次要矛盾。他为关羽被杀,荆州被夺所刺激,仓促伐吴,最后使得本有矛盾的魏吴结成了同盟。使蜀汉陷入危急的状态,最后失败,身死(虽为病死,但很大程度上是受夷陵战败刺激而死。),读史至此,不由得扼腕叹息!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里,对于刘备的出身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少年刘备以织席贩履为业。他能够割据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成为一代枭雄,可谓是白手起家。

这一点没有争议,因而没啥好说的,对于题主的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真正的看点是,如何看待刘备白手起家这件事。

01

英雄不问出处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飞)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从《三国志》的记载,就可以看刘、关、张三人早期的生活经历。

刘备织席贩履,关羽因为犯了事亡命涿州。刘备在乡里纠合了一群民众起事,关羽与张飞一起追随他,替刘备上阵抵御外侮。

不仅在《三国志》还是裴松之的注解,都没有说明关羽是犯了何事而逃亡,也没有说张飞是不是个杀猪的,也没有说谁来欺负刘备而关、张二人替刘备出头。

但肯定的一点是,哥仨出身都很贫寒、卑微,没有很深厚的背景。或许张飞家里有点钱,但在那个时期,不要说像演义中所言“张飞颇有家资,卖酒屠猪”,就是所有的生意人,从事的都是贱业。

反而是刘备,虽然已经没落,毕竟祖上是做官的。皇室后裔的身份不一定有人买账,毕竟太久远了,但其祖父刘雄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这个背景还是有影响力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了刘备时期不能做官了,但其祖上的声望还在。虽说一个小小的县令算不得啥,但在老百姓的眼里,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由此可知,关羽、张飞从一开始跟随刘备,也绝不仅仅是志向一致那么简单,刘备的背景、能力、威望,都是他成为大哥的因素。

但不管咋说,刘关张三兄弟起步还是很低的。

陈寿评价“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为世虎臣,并有国士之风。”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所谓国士,那是很高级别的干部才可以享受的,起码是封侯的将帅。

在三国时期,这也不是个例,像董卓、公孙瓒、马腾、孙坚、吕布等等人物,或许祖上也曾经阔过,但到了他们那一带,已经没有多少老本可吃了,都是通过自己的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

因此,不管祖上多么辉煌,只代表过去。能够白手起家,成就辉煌的人生,都是英雄。

02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三国时期,像刘备这样白手起家成为英雄的人物很多,可谓人才辈出。

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很不一样,许多是昙花一现。刘备好一些,最终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就,但也仅仅是二世而亡。

如果把他们的霸业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即便是曹魏家族,也是历史的一瞬间,也是昙花一现。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反思历史、品评历史,不是去评价他们的对错、功绩大小。从他们的奋斗历程得到启发、感悟,完善自己的人生,或许更有意义。

03

煮酒论英雄,惺惺相惜,没有人会在意是不是白手起家。

刘备鞭打督邮,并非是督邮看不起刘备的出身,是因为刘备没有足够的钱去孝敬他。

曹操礼贤下士,煮酒论英雄,没有不把刘备当回事。

刘备投靠了公孙瓒,尽管有老同学的情谊,但还是因为刘备是人才。否则,在那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公孙瓒不会高看刘备一眼的。

陶谦举整个徐州让与刘备,是因为刘备耳朵大,是非凡之人,并不是汉室宗亲的身份。

刘备投奔袁绍,袁绍出二百里迎接,待为上宾。袁绍连汉献帝都没有放在眼里,还会在意刘备是皇叔吗?陶谦不会,袁绍也不会。

刘备投奔刘表,刘表去郊外迎接,待为上宾。刘表同样没有因为刘备是汉室同宗,尽管刘备口口声声以同宗同祖不忍心图谋荆州,但真正机会来了,刘备对益州牧刘璋下手时,也毫不留情。

这就是说,曹操、公孙瓒、陶谦、袁绍、刘表、刘璋都一样,没有认为刘备白手起家,就瞧不起他,反而是都很看中他。但看重的是他的能力,都想为己所用。

你惦记我的鸡,我瞅着你的蛋。刘备看到公孙瓒、袁绍等人都不是省油的灯,没有机会也就不伺候了。刘璋也想借鸡下蛋,不曾想自己的鸡窝也没有看护住。

这就是诸侯争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因此,在豹眼看来,起码在三国时期,诸侯之间还是看实力、看能力,并没有过分看重家庭背景出身。

袁绍四世三公,被推举为盟主,但最终还是被抛弃;刘备出身卑微,但一样有许多的人才追随。

祖上再阔气,只代表过去。因此,过去不重要,将来也不重要,把握好当下最重要。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所谓白手起家,也叫空手起家,形容人在没有任何基础、条件极差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刘备的发家符合这一标准吗?我们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加以分析。

出身官宦家族,自小遇贵人的刘备

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刘备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不过这一皇族身份一直存疑。然而他的祖父曾经被推举为孝廉,这一头衔在汉末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被世家大族垄断的资源,说明刘备祖上确实有些背景,起码人际网络关系较佳;他的父亲也在州郡任职。但到了刘备这里就显然家道没落了:父亲早亡,他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了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从小不得不同母亲一起做点手工,编一些草席、草鞋出售度日。在重农抑商的古代,他家此时的处境可谓凄惨。

但当刘备15岁时,命运有了些改观。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刘备的母亲不愿意儿子一辈子从事被人轻视的手工业,让他跟着同族的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同拜同乡卢植为师。而这三个人堪称刘备的贵人: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按照自己儿子的同样标准资助刘备,让家境堪忧的刘备得以完成学业;

大名鼎鼎的公孙瓒与刘备情如兄弟,他出身贵族,后来总督东汉北方四州大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起初甚至压制了四世三公的袁绍;

卢植则更不是一般人物,他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他与皇甫嵩二人作为朝廷中流砥柱,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后来,卢植的范阳卢氏,成了中原的著名豪门旺族。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汉末,能榜上公孙瓒、卢植这样的顶级世家,使刘备的人生道路少走了很多弯路。

走了这样的人脉,紧接着刘备又迎来了金主: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搭上黄巾起义的顺风车,刘备一步步成为军阀

有了基础,刘备缺的就是机会。巧的是,黄巾起义很快爆发,各州郡豪门纷纷起兵镇压,刘备也趁机带着自己的势力搭上了这趟顺风车,并因功劳先后获得一些小官职。

不过身在乱世,想要顺风顺水并不容易,后来刘备被黄巾军击败,按规定将要遭受惩治,他只得投奔自己当初的老同学、情如兄弟的公孙瓒。后者时任中郎将,身份地位比刘备高了不知道多少个级别。在他的安排下,之前还打了败仗的刘备反而升职成为了别部司马,并跟随青州刺史田楷这样的高级干部共同抵御袁绍。

后面的故事我们就很熟悉了:由于仗义帮助徐州牧陶谦解围,再加上自己的人脉影响力,刘备被后者青眼有加,在临死前甚至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由此,刘备成为了徐州牧,从此跻身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一线势力。

结论:与袁绍、孙权、曹操出身大家族的豪杰相比,“贩履织席”的刘备更像个草根,但从他的崛起过程来看,他并不是只靠自己,在经济、政治资源等方面得到了很多人的提携,因此少走了很多弯路。虽然后来他以自己的雄才伟略、知人善任,从一个弱小的诸侯成长为三分天下的帝王,能力确实令人佩服,但从本质上而言。他并不是白手起家。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刘备起家靠他的亲民

刘备幼年丧父,与母亲依靠贩卖草鞋、织席为生。按理来说,出身赤贫家庭的刘备应当埋头苦读,以图孝廉之名,方能入朝为官。可惜刘备生不逢时,恰遭东汉王朝末落,外戚专权,宦官擅政,致使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

因遭遇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人祸,刘备更应该努力向母亲学习贩鞋织席的本事,好度过接连不断的“灾年、荒年”。然而,刘备少年就不信老天不信命,曾与家族中一干小儿游戏时,妄称要在有生之年乘坐龙辇,因而被宗中视为异类,多被宗族亲戚排斥。不过,或许是命不该绝,刘氏宗族的长辈元起认为刘备有非凡之气,日后必成大器。故而多以全力资助刘备读书成才。

十五岁时,刘备就和元起之子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同拜当代大哲、原九江太守(类似于今天地级市市长级别)卢植为师。不过,刘备并非善类,对卢植传授的儒学并不感冒。反而每日与公孙瓒及一干乡间野民骑马遛狗、弹琴诵诗,整日在穿衣化妆上耗费时间。随着青春期的来到,刘备转眼间从一个五尺少年变成身长七尺五寸、手臂垂下超过膝盖、眼睛向后能看到自己耳朵的英俊青年。因为生的一副好模样,使得众人都羡慕喜欢他。

成年后的刘备常常沉默寡言,故作沉思状。对待流民、豪强、个体户都能将心比心。再加上他从不将喜怒哀乐挂在脸上。使得同郡年少的青年都争相依附他,很快他就在一群人之中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恰巧此时,辗转于乌桓的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贩马路过涿县,见刘备容貌奇清,语言得体,且又有一群年少气盛之人依附于他。便认为刘备日后定能成就一般事业,于是就赠送给他许多钱财。刘备因此就用这笔钱财购买兵器、马匹,组建出一支自己的兵马。

按理来说,刘备年少时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早就应该沦落不堪,落得个冻死街头的下场。可虽说他此生家门不幸,但先后遇到同宗刘元起、辽西公孙瓒、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贵人,使他在困难时总能出现生机,转危为安。于是,刘备依靠这种标新立异的性格在年轻人之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关羽、张飞、简雍。

古人素来重视容貌,刘备恰巧生得一副“皇帝相”,联想他少年口出狂言的情景,使得人们更加认为他日后必成大事。且有因为刘备出自破落官宦家庭,师出名门,虽然年少时曾家道中落,可因为许多人的救助,使他终究能在草民之中显现出贵族的气势。本来那些出生乡野的刁民鼠辈没什么见识,眼见这位疑似皇族后裔的刘备与自己称兄道弟,同甘共苦。日子一久不免心生感激之情,后来就渐渐地五体投地,视之如父。

可是,同为三分天下有其一曹操也用过刘备这般笼络人心的办法。却为何屡屡失败,失尽人心,最终为后人所唾弃呢?这其中缘由就是刘备自封“亲民党主席”之故。刘备虽然在生活中标新立异,在做人上小心谨慎,且生得仪表堂堂。但他始终坚持打“亲民”牌,从创业之初,刘备笼络到一批死士,到后来三顾茅庐闻名天下,临终托孤尽显仁信,一生之中从未改变自己做人的立场。作为政治家、权谋家,他必须在重要事情上作出冷酷的抉择,可他始终如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展群众,即使他屡战屡败,再战再败,可凭借群众对他的支持,总是能起死回生。而曹操则与刘备相反,为一己私仇屠杀徐州数十万军民百姓,为一人私欲残害朝中肱骨忠臣,为一家之利掘墓挖坟,平生仁义礼智信尽失,诚然装作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也是枉然。

有人说刘备一生虚伪,可是明知道数不尽的指责,可刘备一生仍不改以人为本之本色,这样的“虚伪”难道不值得提倡吗?在封建主义专制统治下社会,刘备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谓是先进中的先进,极品中的极品。这样的人不能称王称霸,谁又能呢?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东汉末年,白手起家的那是张角,其他诸侯没一个是白手起家的。

当然比起曹操、袁绍、袁术之辈,刘备也算白手起家。

在汉朝想入仕途,必须得有名声,而名声除了家世,就得靠学识。刘备只能去卢植那里求学,以换取名声。

别把刘备的汉室宗亲的身份当真,那是小说的事,正史中刘备若以汉室宗亲自称,只会被人笑掉大牙。

刘备在卢植那里纯粹混经验,除了学习不好,吃喝玩乐样样通。但好赖刘备结交一部分人,比如公孙瓒。

刘备在卢植处镀一层金,在老家多少算个名人,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周旋开始投资刘备,想要保平安。其中周旋是马贩子,想来刘备手里至少得有一部分骑兵。

刘备是靠人资助,才弄了500人。曹操可是直接花钱到丹阳募兵,诸曹、诸夏侯更是都带着兵马,袁绍更厉害,靠着袁氏的名头,直接骗个冀州牧(还是刺史来着忘了)。

袁术在淮南居然都敢称帝,袁术可不是个完全的蠢货,早期实力绝对的第一。

吕布手有并州兵马,马腾、韩遂有羌族的支持,张鲁也有祖、父的帮忙。

转了一圈,刘备也就比张角好点,最起码是名门正派。

刘备是白手起家吗?

刘备当年是织席贩履的小商贩,虽胸藏大志,常怀保国安民之愿,但始终不得地,在二十八岁时遇到关羽,张飞,三人义结金兰,生死盟誓,共同投军,建功立业,力扶汉室。

那么为什么要力扶汉室呢?刘备对关羽,张飞讲述了自己的出身,经历,和报国之志,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也就是说,刘备是帝室之胄,按辈分算,最后算出刘备是当今皇上的叔叔,所以刘备人称刘皇叔。

他的这个头衔是非常值钱的,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盟主袁绍知道刘备是帝室之胄时,立刻叫人搬来椅子,让刘备做下,并说,我非敬你的爵位,乃是敬你是帝室之胄,可见,刘备当时虽无兵权,但刘皇叔这称号也可以和各路诸侯平起平坐。

也可以说,刘皇叔这个帝室之胄的身份,在当时是非常让人认可和具有广告效应的,而刘皇叔这称号也成为刘备日后非常鲜明的政治旗帜,也为三分天下留下伏笔,由此来看,刘备虽没有银钱和财物,但也不能算白手起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