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我急匆匆地拨出老公的电话,想告诉他公婆又吵架了,而且这次他们还动了手,两个人无论如何都要离婚,可老公接到电话后悄悄地告诉我一句,找个理由赶紧离开,别参与;那一刻,我无语了!
婆婆有一个爱好,就是爱打麻将,即便输多赢少,她还是乐此不疲,为此一家人劝过很多次了,她就是听不进去,像个孩子似的,你越不让她去,她偏去!
为这个事,公公说过她很多次,可每一次就是争吵,争吵的原因就是婆婆年轻的时候受过太多的罪,公公不仅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整天喝酒,对家里不管不顾!
所以,老公姐弟四个人可以说是婆婆一个人养活大的,那时候婆婆确实辛苦,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他们兄妹4个,有时候忙的顾不上,让公公帮忙,公公完全不理,还大发雷霆!
慢慢地老公姐弟几个长大了,公公才有所收敛,可婆婆过不了这个坎!
现在他们年纪大了,都闲下来了,婆婆看不惯公公,不愿意和他呆在一起,总是跑出去打麻将!
结果就是输钱,公公管不了,就是和她吵架,说把家务都甩给他!
两个人一闹矛盾,一大家子都通知过来,像哄小孩似的哄着他们,让他们和好!
可没想到这次老公竟然不管了,我想不通!找个理由从家里出来后,我再次拨通老公的电话!
他告诉我,公婆年纪一大把了,走得路比我们多得多,我们根本劝不了他们,每次劝完之后,隔不了几天又闹起来!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解决!
说来也怪,我和老公为了躲避他们,专门在店里住了两天,再回家后,两个人竟然和好了,有说有笑地看电视!
现在想想确实是这样子,有时候我们需要“装睡”,当做什么也不知道,让老人的问题自己解决,也许更好一些!
“装睡”确实是一门学问,懂得这门学问,可以把它用在很多地方,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清朝郑板桥有句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被后来人提炼为:“难得糊涂”并被一部分人视为为人处世的格言。
你无论处在任何时代,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
几千年来逐步形成的人类这个充满着变化莫测,琢磨不透的社会群体。
当你来到人世间,对社会充满希望、好奇。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涉世由浅入深的接触社会,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是你心目中渴望的理想社会。
猛然间醒悟,发现这个社会如同一口大染缸,无论你如何挣扎,也很难独善其身。
其实我们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认真去学习、探讨、观察总结一下。
答案自然明了: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社会变革,经过无数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努力。
历经不同时代,不同时期,各种不同思想意识相互交融、互相争夺,遵循着自然界中一切事务,此消彼长,相互转化,吐故纳新沉淀而成。
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遵循着,主流与非主流抗争,阳面与阴暗面摩擦,胜者兴,败者衰的事务发展规律。
社会上每一次变革,充满着血腥风雨,流血牺牲。
面对疾风暴雨的到来,成就了一批人,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碾压淘汰一部分人。
这就是社会变革,游戏规则大洗牌的必然结果。
作为身处大风大浪中的弄潮儿,你不是圣人,不是什么神仙皇帝。
你无力主宰格局,你只能是随波逐流。
当你身临其境之时,也是你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时机。
有的人能够及时调整好心态,把握住机会,紧随主流,择机行事,借力发力,如愿以偿。
有的人身临其境,如临大敌,只看到乌云密布,没有察觉到雨后的彩虹即将到来,放弃努力。
终上所述:社会上为什么认为“难得糊涂”“装睡”“躺平”等等,奉为一门学问。
其实不难看出,难得糊涂,装睡的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束手无策,无奈之举,总结出一种自我逃避,自我安慰演变出了的旁门学问。
个人认为:不但难得糊涂、装睡是一门学问,应该说是人生在一定情况下的一种潜心修炼,醒悟的结果。
纵观历史,难得糊涂、装傻、装痴只能暂时吃亏,也是蒙蔽对方的良药,为了应付眼前发生的处于无奈的事务,采取的一种模糊应对措施。
为的是规避风险,取得的却是长久的和最终的目标。
从表面上的表现出聪明,往往却能误人一生。
正如遇事,心血来潮一时冲动,口舌之争,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快感,失去的却是害人害己。
说个笑话:局长和科长同乘一个电梯,局长放了个屁,所有人都目光投局长。
局长对科长说:“你放屁了?”科长说:“怎么可能,肯定不是我放的!”
结果这个科长不久就被免职了,局长在会上说:“屁大点事,他都担当不起,要这种科长干啥呀?”
所以说,装睡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且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和理解运用得当的学问。
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不但装睡是一门学问,我认为装儍装痴更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人生在一定情况下的一种修炼。纵观历史,装傻装痴只能暂时吃亏,也是蒙蔽对方良药,取得的却是长久的和最终的目标。表面上的聪明却能误人一生。正如,口舌之争,虽然能够得到一时的快感,失去的却是害人害己。
所以说,装睡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且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和理解的学问。
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开门见山,望不尽良辰美景。
闭目养神,望不了父老乡亲。
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无论是装傻、装相儿、还是装孙子,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装一时容易,装长久就难了。况且,既然要装,就要装得像真的一样,这样才能达到蒙蔽别人的目的。如果被人一眼看出是装的,那么这个装也就失去了装的意义了。
既然上面所说的装都是这样,那么装睡自然也就同样如此了。您比如:在一个眼巴巴盯着你的人面前装睡,装上几分钟可以,如果能够装睡上一两个小时、且还丝毫没有被人看出来的话,能做到了这一点的人,估计是真的有超乎常人的特异功能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装睡,显然不是指躺在床上装睡觉的人,那么,他指的是什么呢?
鲁迅先生在《呐喊》的序言中,针对在那绝无窗户的铁屋子中熟睡的人们,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但是,我以为,那只是针对真正熟睡的人说的。而对于那些装睡的人来说,他们还会用别人去唤醒吗?他们之所以有意识的去选择装睡,必然会有他们目的,或许,他们比你还清醒呢!
故而,能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不仅把装睡当做了一门学问,就连他们自己,怕也不会就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
为此,同熟睡的人相比,装睡的人,无疑就是更加不可救药的人了……
为什么有人说“装睡”也是一门学问?
浅意视与深意的区别,外界与干扰的伤害是有意视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