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人的一生,能得到命运的眷宠当然令人羡慕,但那些将一手坏牌打精彩的人却更值得敬佩。而苏麻喇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苏麻是跟随孝庄太后过来盛京的侍女,被孝庄皇后视为亲姐妹,康熙视她为最尊敬的长辈,十二阿哥胤裪视她为“阿扎姑”,苏麻喇姑把宫女做到这个份上已是极致!

苏麻喇姑是孝庄身边的红人

苏麻喇姑出生在内蒙古,她原本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一个普通牧民之家。有一年,科尔沁贝勒府挑选侍女,聪明伶俐、蕙质兰心的苏麻喇姑就被相中,苏麻喇姑进府后被分配给布木布泰,做了布木布泰的侍女。

在布木布泰13岁的时候,科尔沁贝勒寨桑决定和努尔哈赤联姻,将布木布泰嫁给他的第八子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贴身侍女也跟随过来,一直尽心尽力服侍布木布泰。

不久后,苏麻喇姑参与了清朝初年衣冠饰样的定制。在清朝,服饰除了遮体保暖,还有区分尊卑贵贱的功能,衣服绣上不同的飞禽走兽,好容易辨别官员的品级。

皇太极继位后,为彰显皇权,更加强化服饰的等级差别,为此,他令人物色服饰设计师。苏麻喇姑擅长女红,裁剪缝纫业务过硬,又熟悉蒙古族和满族服饰。庄妃布木布泰就将她推荐给了皇太极。皇太极很高兴,他强调说,服制是立国之根本,大清以骑射为业,不能轻易改变国初之制。

苏麻喇姑心领神会,以蒙古族、汉族等各民族服饰的优点,制定了清朝的衣冠服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据《啸亭杂录》记载,苏麻喇姑“性巧黠”,意思是说她心思灵敏,聪明狡猾,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

此后布木布泰给皇太极生了一男三女,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当时受宫廷规矩的限制,庄妃不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她就将一些事情交给苏麻喇姑去办理。此后,苏麻喇姑常出外办事,成为庄妃的得力助手。

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并没有指定储君,儿子们和弟弟交手后,打了平手,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辅佐福临即位。多尔衮大权在握,以清宫规矩为由阻挠顺治帝与孝庄太后见面。孝庄太后很是苦恼,既担心多尔衮篡夺皇位,又忧虑年幼的顺治帝懵懂无知,时时需要她的扶持和指点。

这个时候,她就将自己与顺治帝联系的任务交给了苏麻喇姑。这个任务风险很大,稍有不慎便有性命之忧,但苏麻喇姑对身处险境的孝庄太后不离不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顺治七年,多尔衮因狩猎途中去世,直到大权回到顺治手里,顺治亲政后,孝庄和苏麻喇姑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结束了。

苏麻喇姑是玄烨的启蒙老师

顺治十一年,玄烨出生后,天花盛行的时期,天花也称“痘疮”,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当时医疗水平低下,天花被视为不治之症。当时闹得宫中人心惶惶,为躲避天花,顺治帝连忙避居南苑,并下令将附近未出过痘的居民全部迁走,以免传染给自己。

不过,玄烨还是没能幸免,染上了天花,暂时寄居京城外的一座宅邸中“避痘。然而幸运的是,在乳母们的照料下,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而且有了免疫力,以后就不再担心染上天花。

据说,玄烨这一次染天花,因祸得福。顺治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比较倾向于次子福全。但是孝庄太后更喜欢玄烨,双方意见相持不下时,顺治征求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建议立玄烨,理由是玄烨出过天花,以后不会被染天花,而福全就不一定了,于是顺治遗命玄烨继承皇位。

在玄烨避痘期间,孝庄太后身居紫禁城内,孝庄太后担心玄烨的教育问题,所以想到苏麻喇姑曾经帮助她养育一子三女,有丰富的育儿经验,又熟悉宫廷礼仪法度,精通满文,孝庄太后委托苏麻喇姑当了玄烨的文化启蒙老师,所以这一时期的玄烨教育重任就落在苏麻喇姑的肩上。

苏麻喇姑不仅手把手教导玄烨学习满语,还严格要求玄烨的言行举止,以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在苏麻喇姑精心调教下,玄烨满文写得非常漂亮。

康熙帝对她十分尊敬,有时甚至直接叫她额娘,可见,她与皇家的关系之亲厚由此可见一斑。

苏麻喇姑教育出优秀的胤裪

孝庄太后病危,苏麻喇姑悲急交加,昼夜不离地侍奉在慈宁宫,但不久,孝庄太后还是离世了。

失去了相伴60余年的女主人,苏麻喇姑开始很不适应。她陷入孤独、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在精神上受到打击,整日闷闷不乐。

康熙皇帝很担心想不开,思前想后,觉得必须找一些事情让她做,才能缓解她孤独与愁闷的情绪。万琉哈氏刚生的十二阿哥胤祹,因身份地位较低不能抚养儿子,于是,康熙将十二阿哥胤裪由苏麻喇姑抚养。

不过苏麻喇姑作为一个侍女,康熙让她抚养十二阿哥胤裪,足以体现康熙对苏麻喇姑的信任了,更相信苏麻喇姑有这个能力教育好十二阿哥。

当时苏麻喇姑已是70多岁的老人,但这不妨碍她重振精神,投入到抚养胤裪的事业中来。对仅三岁的胤祹来说,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康熙将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正所谓“爱屋及乌”,康熙非常尊重苏麻喇姑,之后胤裪也耳濡目染,不争不抢的性格,无欲无求,成年后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

苏麻喇姑身处深宫60余年,知道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因此,守好自己的本分,她教育胤裪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机智圆润,无可挑剔。在苏麻喇姑身边生活了近20年,胤裪受益匪浅。他头脑聪明,生性豁达,办事能力强,多次奉旨办理政务,得到康熙皇帝的称赞与奖赏。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废黜胤礽太子之位,胤礽被废,储位悬空,引起了众多皇子觊觎。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胤禛脱颖而出。而残酷夺嫡之争中,大多皇子难得全身而退,非死即伤。唯有十二阿哥胤祹保持中立,淡泊名利,跟谁也不掺和。

雍正皇帝即位后,封他为郡王。乾隆时期,又授为议政大臣,封为和硕履亲王。在康熙的儿子中,胤裪也是最长寿的,活到79岁才去世。

胤裪之所以长寿,一是跟他本人性格,心胸宽广有关,二是与苏麻喇姑的抚育教诲也有一定的关系。

苏麻喇姑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胤裪成年之后,苏麻喇姑经常说礼佛念经,就是为了报答康熙皇帝的恩德。这时候苏麻喇姑已是90岁以上高龄,她突染重病,但她比较崇信佛教,生病了也不吃药。

苏麻喇姑生活有两个习惯:一是常年不洗澡,即使洗澡,也要把洗澡水喝掉;二是终年不吃药,即便染重病,也是执意不肯服药。

康熙帝很清楚苏麻喇姑特殊的生活习惯。派人送来一种名叫“西伯噶古纳”的药材,吩咐皇子们说:对他们妈妈说,这是一种草根,不是药,然后混入鸡汤让她服用。”然而,苏麻喇姑顽固坚决不喝。

苏麻喇姑病逝,结束了她传奇人生。康熙帝得知她的死讯后,伤心不已,下旨暂不安葬,目的是想回宫后能看苏麻喇姑最后一眼,并亲自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可见,康熙帝对苏麻喇姑感情之深。

胤裪在遗体前痛哭哀悼,久久不愿离去。还请求守灵数日,供献饭食百日,三七念经。自此之后康熙帝对胤祹颇为青睐和喜爱。

康熙后宫后,按嫔礼的规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在清朝后妃中,丧礼的规格仅次于皇后、皇贵妃、贵妃和妃。这对一个未曾与皇帝有过夫妻关系的宫女而言,已是旷世荣典。

结语

苏麻喇姑无法选择高贵的出身,但奉献、忠诚与感恩的品质成就了她高贵的人生、传奇人生。苏麻喇姑将孝庄、顺治、康熙、胤裪等人视为至亲,他们也就将她视为亲人。俗话说:“你若想被爱,就应先去爱!”

—End—

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清朝皇室是个等级森严,环境复杂的地方,出身低微的苏麻喇姑能得到皇帝及皇家的尊重,绝对是有着过人的才华,那么她的才华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苏麻喇姑剧照)

一.参与设计满清开国官服

苏麻喇姑出身于蒙古族,擅长做女红的她对蒙古服装非常熟悉,在随孝庄太后(当时还不是)远嫁后金后,她对满族服装和汉族服装都有过很深的研究。因此在参与设计官服的时候,她在继承传统服饰的样式的同时,还融入了蒙族和汉族服装的优点,经过改良后的官服不仅当时受到朝廷上下一片好评,在后世也对她的功劳极为认可。

二.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

在满清早期,能够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的大臣并不多,包括当时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也只有皇太极能运用这三种语言,其他人均不精通,更不要说当时的大臣们了。

苏麻喇姑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之所以能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几乎都是靠她自学成才。

比如她的满文,就是在随同孝庄皇太后出嫁到后金时,深觉语言不通造成了极大不便,于是凭着刻苦努力和勤学好问,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并且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满文。

正因为苏麻喇姑的文化很高,所以她被指定为康熙早年的满文启蒙老师。康熙之所以满文很优秀,当然离不开苏麻喇姑前期教导,所以多年后,康熙回忆起苏麻喇姑还说:“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顺治继位)

三.忠心事主,能应对复杂的政治危机和形式

孝庄皇太后当时并不受皇太极宠爱,好不容易生了皇九子福临,结果皇太极暴死,引发了皇权内斗。在孝庄皇后的精心谋划下,6岁的福临登上了帝位。这其间替她联络朝臣的便是苏麻喇姑,这是非常危险的工作,苏麻喇姑胆大心细,将布木布泰交托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好。

福临继位后,按清朝祖制,一月仅能见孝庄皇太后一面,但福临年幼,正是需要指点的时候,苏麻喇姑成了孝庄皇太后与福临秘密的联络员。谨慎的苏麻喇姑在这个过程中从未露出破绽,给孝庄皇太后和福临带来麻烦。

(被放在宫外的玄烨)

四.不惧生死,照顾皇子

苏麻喇姑照顾的这位皇子是顺治的三皇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

天花是清朝皇室极为流行的传染病,但凡染上,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无药可救的。玄烨在年幼时染上了天花,按规矩被安置在紫禁城外的一所寓所中养病。对于这样的病人,谁也不敢去看护,苏麻喇姑却主动担当起了看护玄烨的工作。正是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玄烨脱离了死神的魔掌,恢复了健康。

多年后,玄烨回忆起这段往事还说:“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虽然这是在遗憾他没能在年幼时呆在父母身边,但得苏麻喇姑的看护也让他心存感恩,这也是为何后来康熙对苏麻喇姑尊重有加的原因之一。

(深得教诲的胤祹)

五.了不起的教育家

康熙二十六年,75岁的孝庄皇太后驾崩,陪伴多年的苏麻喇姑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

此时的苏麻喇姑也是70多岁的人,康熙深恐她过度悲痛对身体不好,于是作主将定妃(当时还只是庶妃,没有资格抚养皇子),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给他来抚养。

按清制,抚养皇子必须是妃以上位分的才有资格抚养。苏麻喇姑的身份是使女,能得到这样的殊荣,侧面说明在康熙的心里,并未将她看成是身份低微的使女,而是将她视为自己的亲人,对她不仅是尊重还有信任。

苏麻喇姑的确是个很有经验的教育家,胤祹受她指点和教诲,性情旷达,知书达理。康熙晚年,众皇子争储时,并未参与争斗。雍正继位后,由于他没有参与争储,将他封为郡王。

(苏麻喇姑的葬礼)

苏麻喇姑历经四朝,为清朝皇室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始终保持清醒,从不逾越自己的本分,这是那些得到皇帝信任的大臣都没有办法做到的。

正是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清朝皇室中一直倍受尊重,在苏麻喇姑死后,悲痛的康熙“葬以嫔礼”,并将苏麻喇姑安葬在孝庄皇太后陵寝旁。

据史书记载在苏麻喇姑的葬礼上,诸皇子均哀痛不已,胤祹更是提出要为其守灵。可见,在清朝皇室成员的心里,苏麻喇姑在他们眼中早就不是使女一样的人物,而是像祖母一样可亲可敬的人了。

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谢@茶后史话 邀。苏麻喇姑不叫苏麻喇姑先叫苏沫儿——汉意长兜,后叫苏麻喇——汉意大兜。姑不是姑娘而是婆婆类似后来的嬷嬷(比如容嬷嬷),这是大家对她的敬称。

她是一生如同她的名字又大又长。大是级别高,皇帝、太后身边的红人。长是寿命长,乾隆89,她93岁。真真的人生大赢家。

且不说她有病不吃药,一年一回澡的长寿秘诀,只说她是如何从侍女成为题主所说的牛人呢?

她出身于贫寒牧民家,但长得却美丽可爱,人也精明贤淑还多才多艺。因缘巧合,被科尔沁贝勒看中,让她服侍贝勒府的二小姐本布泰。这本布泰是个大名人,你也认识,因为她就是未来传说中的孝庄。

此后跟随二小姐形影不离,二小姐身份不停地升级,她一直都是侍女,是贴身的心腹侍女。她帮助孝庄做了很多事,她的才能她的性格都深得大家尤其她家二小姐的喜爱。

她是玄烨的幼儿园满语老师,还照顾过玄烨几年。玄烨成了康熙自然不会亏待她。孩子是谁养他,他对谁亲。孝庄薨逝后,她已年过七旬,康熙怕她想不开,就发挥她的特长,让她看孩儿——老十二胤祹。也是提高她的级别,只有嫔以及的级别,才有抚养皇子的资格。薨后,以嫔级别安葬。需要说明的是,胤祹是康熙35个皇子中最长寿的——79岁。

综述,苏麻喇姑是优秀的教育家、艺术家、翻译家、大管家、养生家等,性格好,对皇家有恩。苏麻喇姑没有结婚,更没有自己的孩子。将自己的一生献于皇家,她不是红人,谁是红人呢?

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身边的一名侍女,一生未嫁。但是,却倍受大清的皇帝以及皇室的尊重。

在她90多岁的高龄去世的时候,被康熙以特殊的礼遇厚葬。

她,是凭什么逆袭的呢?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忠心耿耿的苏麻喇姑是个善良的人

一个本身无依无靠的人,“善良”才是她的资本。《人民网》曾经这样评价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德。

苏麻喇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牧民之家,年少的时候,苏麻喇姑进了贝勒府,给府上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做贴身侍女。

这位二小姐布木布泰,就是历史上的孝庄文皇后。

1625年,布木布泰嫁给了34岁的皇太极,苏麻喇姑陪着小姐嫁进入了后金宫廷。

1644年,清军入关,此时的二小姐已经从尊贵的孝庄皇后,变成了皇太后。苏麻喇姑陪着皇太后来到了北京,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毋庸置疑,苏麻喇姑对小姐的心是忠心耿耿的。否则,孝庄也不会一直把她带在身边。

多年以后,世事变迁,小姐过世,苏麻喇姑老去。

晚年的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无儿无女的她之所以吃斋念佛,不是为了自己养生,"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

苏麻喇姑说:

"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

她的一生,都是在感恩皇上,回报皇上。

苏麻喇姑是个聪明的人

苏麻喇姑经历了后金天命、后金天聪、后金崇德、顺治、康熙几个朝代,光有忠心,只能是个一般的侍女,要想出人头地,那还得有真本事。

恰恰苏麻喇姑,就是这样的人。

1:苏麻喇姑擅长女红,设计制作大清冠服。

崇德,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二个年号。崇德元年,大清着手制定朝廷上下的冠服,当时的庄妃推荐了自己的侍女苏麻喇姑。

接下任务之后,苏麻喇姑深入地研究了汉族和满族服饰的特点,领悟了朝廷对服制的要求与内涵。

终于,她吸收了满、蒙、汉等各族服饰之长,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被后世所认可!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从来没有专业学习过服装设计的苏麻喇姑,凭着对女红的热爱,用自己的心灵手巧,悟出了这里面的精华!

2 :勤学好问,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

一个心有上进的人,时刻都在学习,时刻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

比如:苏麻喇姑。

在陪伴小姐布木布泰学习的过程中,苏麻喇姑自己也非常刻苦地努力学习

终于,苏麻喇姑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满文,又熟练地掌握了满语。同时,她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来,苏麻喇姑还担任了康熙的启蒙老师!

在三少的记忆中,能担任皇帝老师的人,都是国学级别的大师,文学泰斗之流的大咖。

因此,三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苏麻喇姑勤学好问,是个有真本事的人。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讲:苏麻喇姑绝对不是一班的人,起码是三班或四班的人!

3:苏麻喇姑是个出色的管家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慢吞吞,拖泥带水。有的人做事,干脆果断,做的活又快又好。苏麻喇姑就属于后者!

她在布木布泰身边,将小姐的日常起居、屋里屋外的大事小事,处理得既利索又妥帖。因此,苏麻喇姑的才干和忠诚,深深地打动了布木布泰。

她对苏麻喇姑非常信任,经常放手交给她更重要的工作!

苏麻喇姑是个智慧的人

一个历经几朝,却始终在皇室拥有很高地位,很受人尊敬的人,光有聪明才能和忠心远远不够的。

皇室里勾心斗角,大浪淘沙,没有足够的智慧,一不小心,只怕就会被大浪吞没,小命休矣!

苏麻喇姑,就属于有大智慧的人。

事件1:与多尔衮

崇德8年,皇太极驾崩,留下31岁的孝庄文皇太后和6岁的儿子福临。福临,即顺治皇帝。在摄政王多尔衮手握大权的日子,苏麻喇姑恰如其分地在福临、孝庄文皇太后和多尔衮之间来回。

在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的时侯,孝庄和苏麻喇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苏麻喇姑。

多尔衮最终没有做篡位的"燕王",而是做了辅佐幼主的周公,与苏麻喇姑有很大的关系。

事件2:与康熙

1654年,康熙帝出生后,苏麻喇姑受命照顾孙儿。"赖其训迪,手教国书",在幼年的康熙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康熙最终成为千古一帝,与幼时苏麻喇姑的启蒙有很大的关系。

事件3:与皇子胤祹

皇子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愈演愈烈。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 康熙大帝的十二皇子爱新觉罗·胤祹,始终保持中立,从不结党。

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胤祹还被封为郡王

到了乾隆朝,胤祹被授为议政大臣。乾隆28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大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

这一切,都与苏麻喇姑高度的政治智慧有很大的关系。

胤祹出生的时候,康熙皇帝把庶妃万琉哈氏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在苏麻喇姑的精心教导下,胤祹成长为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

苏麻喇姑是个低调的人

苏麻喇姑,在清朝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

说她特殊,主要是因为她本身出生普通,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可是,她在清宫中的地位却非常高。连皇帝,皇子都对她非常尊敬。

即使这样,苏麻喇姑却非常低调。她的这种低调,为她在皇宫里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康熙44年,苏麻喇姑逝世。

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安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东南方向新城,其陵寝规格依照嫔的等级建造。

三少说:

苏麻喇姑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和圣祖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她的成功绝不是偶然,更不是简单的靠颜值和手段。

她的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成长,自我逆袭才是她的成功之路!

亲,你说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精彩的观点。

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喜欢看清宫剧的人肯定都知道苏麻喇姑,尤其是《康熙王朝》中将苏麻喇姑塑造成了康熙的初恋形象。

其实清宫剧中大多颠覆了苏麻喇姑的形象,尤其是《康熙王朝》中围绕苏麻喇姑、康熙和伍次友展开了一段三角虐恋的关系。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绝对不可能爱上康熙,因为历史上真实的苏麻喇姑比康熙大了四十多岁,她的年纪当康熙的祖母都有富裕,而历史上康熙对待苏麻喇姑也就像母亲像奶奶一般的感情。

苏麻喇姑的出身

苏麻喇姑本来叫作苏茉儿,汉语的意思是口袋,到了康熙年间,苏茉儿的年纪大了,才改叫苏麻喇,汉意为大口袋的意思。由于当时苏茉儿在宫中资格非常老,所以宫中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姑的意思就是类似于嬷嬷,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

苏麻喇姑出生在一个蒙古贫苦的牧民家庭,由于家中贫困,所以苏麻喇姑自幼就被送到未出嫁还是科尔沁贝勒之女的孝庄太后身边作丫鬟。

孝庄太后为人心地善良,她对待苏麻喇姑如同姐妹一般,并不像真正主仆,所以苏麻喇姑在孝庄太后身边侍候的非常好,也因此她用尽一生去报答孝庄太后。

苏麻喇姑的年纪应该和孝庄太后年纪差不多大,作为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她的一生基本都是和孝庄太后形影相伴。而且她的寿命极长,孝庄太后75岁去世后,苏麻喇姑又活了18年,在苏麻喇姑去世时已经90余岁,她一生经历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康熙四代帝王。

苏麻喇姑抚养了两代帝王

苏麻喇姑为人头脑聪敏,颇有机智,而且也很有才能,精通满汉蒙多种语言,而且为人低调厚道,品行端方持重,所以深得孝庄太后信任和倚重。

当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太后只有三十一岁,顺治帝年仅六岁,这期间多尔衮摄政,清朝正式入主中原,而当时清朝大权全部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多尔衮不让孝庄太后与顺治帝母子相见,这期间全凭苏麻喇姑为孝庄和顺治母子两头报信才维系住了母子亲情。

在这种情况下,苏麻喇姑替代了孝庄太后,她在孝庄太后被多尔衮阻止见顺治之后,替孝庄太后对顺治施以母爱,可以说苏麻喇姑对抚养顺治成人也做出了贡献。

当顺治帝成人后娶妻生子,苏麻喇姑又像妈妈一样,开始替顺治照顾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玄烨。

顺治时期紫禁城内爆发了天花,年幼的康熙很不幸感染天花,被转移到宫外居住,这时期正是苏麻喇姑每天往返于孝庄太后住处慈宁宫和幼年康熙的住处。

苏麻喇姑奉孝庄太后之命,对幼年的康熙悉心照顾,并且还传授康熙皇家礼仪和满汉蒙等文字语言,可以说苏麻喇姑算是康熙的启蒙老师。

这时候想一想,那时只有四五岁的康熙,居住宫外,见不到父母,正是最孤独无助的时候,而这时苏麻喇姑给康熙带来的母亲般的关爱和照顾,这种情谊是无可取代的。所以康熙一直以“额娘”称呼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的忠贞与善良是皇家以及皇宫上下对她尊重的主要原因

如果说苏麻喇姑备受皇家和皇宫上下的尊重与爱戴,这与她对孝庄太后的忠贞和对康熙的爱护分不开。

康熙很小的时候生母孝康章皇后就已经去世了,而在此之前康熙的父亲顺治也早早去世了,可以说康熙就是个孤儿,从小无父无母,即使是皇帝,也是需要父爱和母爱。

而正是苏麻喇姑给予了康熙缺失的母爱,她对康熙自幼无微不至到的照顾,以及对孝庄太后的忠贞,可以说苏麻喇姑为了孝庄和康熙祖孙二人终身未嫁,也终身没有走出过紫禁城,这份情谊是康熙一生都报答不了的恩情。

苏麻喇姑为了孝庄和康熙终身未嫁,这是非常难得的主仆情谊,更难得的是苏麻喇姑为人厚道端方,从不依仗孝庄太后对她的喜爱作威作福,对待紫禁城中上至皇后嫔妃下至宫女太监,苏麻喇姑都是表现的非常谦谨有礼,所以不光孝庄和康熙祖孙二人尊重苏麻喇姑,紫禁城中上至康熙的皇后、嫔妃,下至太监宫女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苏麻喇姑十分尊重。

可以说苏麻喇姑靠忠贞和关爱赢得了孝庄和康熙祖孙二人的尊重,同时又靠着自身善良谦恭的品格赢得了紫禁城上上下下的尊重。

苏麻喇姑最后的结局

苏麻喇姑一生都是陪伴孝庄太后,当75岁的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康熙看在眼里也很着急,于是康熙把刚生下来的十二子胤裪交由苏麻喇姑抚养。

按照清代规矩,只有嫔以上的宫人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的身份只是一个先太后丫鬟,可见在心目中康熙已经把她当成了母亲或者祖母,这种行为就相当于为了哄老人开心,把儿子交给奶奶带看一样。

胤裪的到来使得苏麻喇姑的人生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她为了不辜负康熙对她的托付,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抚养教育胤裪。

进入晚年的苏麻喇姑在受孝庄太后和顺治的影响开始崇信佛教,不过苏麻喇姑的崇信佛教不是为了求自己多福多寿,而是她日日夜夜为已经去世的孝庄太后和顺治祈祷,为还在世的康熙祈福,她的意思就是为皇家祈福,多报答一些孝庄和康熙对她的恩德。

康熙知道之后大为感动,这也是康熙对苏麻喇姑越发尊重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在苏麻喇姑善良的性格影响和教导下,老十二胤裪被培养的非常贤能,而且在政治上能独善其身,没有参与康熙朝的九子夺嫡之中,所以胤裪在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去世,享年79岁,他是康熙二十多个儿子中寿命最长,还能得享善终的儿子。

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去世,享年90余岁。苏麻喇姑的具体出生年月已不可考,但是估计应该和孝庄太后差不多大,所以苏麻喇姑去世时大概93岁左右。

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不在京城,得讯后的康熙特意指示不得安葬苏麻喇姑遗体,一切等自己回京再定,康熙回京后看了苏麻喇姑遗体最后一眼,悲伤的康熙为她举行了风光大葬,葬礼已经远超一般宫女,康熙按嫔的等级给苏麻喇姑举行了葬礼,将她和孝庄太后棺椁放在了一起。

苏麻喇姑出殡当天除了三位皇子确实身有要事不能参加,其余皇子以及康熙的妃嫔全部出席了苏麻喇姑的葬礼,而苏麻喇姑一手抚养长大成人的胤裪更是悲伤不已,胤裪坚持不顾皇子身份要为苏麻喇姑守灵戴孝,也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康熙认为胤裪这是至孝的表现,对胤裪很是赞赏。

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孝庄太后的昭西陵地宫正式建成,孝庄太后被移葬于昭西陵地宫,苏麻喇姑既不是皇室成员,又不是爱新觉罗后代,也不是皇帝的妃嫔,名份所限, 当然不能与主人同葬昭西陵。

于是雍正决定将其葬在昭西陵附近,经风水官员相度,将其墓地选定在昭西陵以东南新城的东墙外,距昭西陵只有1.5公里。苏麻喇姑园寝于雍正三年二月动工,同年七月完工,八月初七日将苏麻喇姑葬入该园寝内。

可以说苏麻喇姑是清代宫廷中身份极为特殊的人物,作为丫鬟却一生深受大清皇室的尊重,一生与清代皇室有着不解之缘。

苏麻喇姑的身份仅仅是一名侍女,却被皇室成员视为至亲,宛如家人;她在宫中的名份并不算高,与皇室也不存在血缘关系,死后却被葬以嫔礼,她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以及康熙4个朝代,是其间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

苏麻喇姑的忠贞与善良也值得清朝皇室对她的尊重与信任。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苏麻喇姑有什么过人之处,从孝庄太后的一个侍女逐渐成为备受皇帝及皇家尊重的长者?

传言活了93年的苏麻喇姑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只洗一次澡,在洗完之后还要把洗澡水喝掉,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深受康熙重视,甚至将自己的儿子交由她抚养,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苏麻喇姑和康熙之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

要说清朝的传奇女性,那么苏麻喇姑必然上榜,原因无他,在等级森严制度严厉的清朝之中苏麻喇姑硬是凭借着侍女的身份受到康熙重视,并成为皇子的辅佐老师。

而这苏麻喇姑还有着令人所不能理解的生活方式,那便是一年只洗一次澡,在除夕这天苏麻喇姑会简单地擦洗身子,随后将此次洗澡的脏水全部喝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生活方式,在生病了之后从不喝药,不管病情有多么严重,苏麻喇姑都不会喝药而是硬挺过去,但就是这样,苏麻喇姑活到了九十多岁高龄,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而以上两条则仅仅只是苏麻喇姑的生活方式,要说成为传奇女性,这还明显不够格,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深受康熙的重视,要知道这可是在如果妃嫔等级太低,甚至连自己儿子都不能见的清朝啊。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麻喇姑不仅参与了开国冠服的制作,还负责亲自抚养皇子,这份恩宠在清朝并不算独一份,但用在侍女身上却是独一个。

在苏麻喇姑去世之后,康熙又再一次彰显了对苏麻喇姑的恩宠,当时因康熙身在外地,于是连续降旨将苏麻喇姑的遗体留下,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回去能够再看一眼。

除此之外康熙更是亲手操办苏麻喇姑的葬礼,虽是侍女,但康熙却按照妃嫔的规格下葬,并将她跟孝庄太后安葬于同一处,要知道孝庄太后可是康熙最为敬重的人,可见康熙内心对苏麻喇姑的重视。

康熙为何如此大费周章的亲自安排苏麻喇姑的葬礼?为何又将苏麻喇姑以妃嫔的礼节下葬?我认为康熙这么做的原因有三点:

1、辅佐孝庄多年

苏麻喇姑本是科尔沁一贫苦牧民之家,幸得科尔沁贝勒府看重得以成为贝勒府二小姐的侍女,这个二小姐名为布木布泰,对,就是日后的传奇太后——孝庄太后。

天命十年,孝庄跟皇太极联姻,苏麻喇姑得以跟随前往,跟其他侍女不同的是,苏麻喇姑并不仅仅相当一个侍女,她在伺候孝庄期间,还自学了满语,为日后的一切奠定了一个优良的基础。

在孝庄身边,苏麻喇姑尽职尽责,平常的生活起居以及其他问题,都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我想这也是她被孝庄看重的原因吧,不仅刻苦努力还善于学习,试问哪个主子不喜欢这样的丫鬟呢?

孝庄的一生并不太平,先是辅佐皇太极,随后儿子福临成为顺治皇帝,但此时的权臣多尔衮并不放权,于是孝庄便一边辅佐顺治,一边跟多尔衮斗智斗勇。

在这期间苏麻喇姑便一直陪伴在孝庄身边,为她排忧解难不离不弃,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快速递进如同姐妹一般,又或许是孝庄从没有把这个一直跟随着自己的苏麻喇姑当成丫鬟。

苏麻喇姑作为孝庄身边的红人,而康熙又极其敬重孝庄太后,所以于情于理都会对苏麻喇姑更加重视,毕竟这是自己母后为数不多的知心人。

在孝庄去世后,苏麻喇姑孤身一身也没有选择出宫而是继续在皇宫之中,就凭这一点,苏麻喇姑就应该受到康熙的重视,更何况还有以下几条。

2、辅佐康熙长大

在顺治刚刚登基之时,因为多尔衮对顺治的监管极为严厉,再加上当时的规矩是孝庄和顺治之间只能一个月见一次面,这对于对付多尔衮来说极为不便利,光是信息不流畅这一点就足以致命。

这时候苏麻喇姑便站了出来,每当两人需要联络时,则都是由她两头跑,因为是侍女,所以身份倒也没有人怀疑,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权臣多尔衮意外去世。

不过苏麻喇姑并没有因为多尔衮的去世而轻松一些,伴随着康熙的出生,孝庄便将照顾康熙的重任放在了苏麻喇姑身上,可以说苏麻喇姑就是康熙的乳母,虽未有名但却有实。

顺治年间清朝流行天花,作为皇子的康熙也没有因此避免,但尽管如此,苏麻喇姑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对天花避恐不及,而是继续照顾康熙。

这份恩情被康熙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晚年康熙曾回忆这段时光,因为自己得了天花,父母均不得见,只有保母一人照顾我,而这保母便是苏麻喇姑。

所以看到此处就会明白为什么在苏麻喇姑死后康熙会反应这么大了,但凡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恐怕都做不到冷静,也曾侧面说明苏麻喇姑对康熙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苏麻喇姑并没有停止自己对于皇室的奉献,可以说自苏麻喇姑入宫之后,便一直都在服务皇室,而非是为自己而活,亦或者这便是苏麻喇姑内心的使命。

3、为皇室鞠躬尽瘁

作为苏麻喇姑的老姐妹,孝庄先一步去世,为此苏麻喇姑颇受打击,原因无他,两人自儿时便相识,后面几乎一直在一起生活,说是没感情那是假的,在孝庄死后苏麻喇姑一直精神低迷。

为了防止苏麻喇姑想不开,又或者是为了让她开心一点,康熙自作主意将自己的十二皇子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在清朝廷制度当中,只有嫔以上才可以抚养皇子,可见康熙对苏麻喇姑的重视以及信任。

虽说此时的苏麻喇姑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在照顾皇子上还是有一手,又或者是孩子的到来为她带来了快乐,苏麻喇姑每天便跟之前照顾康熙一样照顾这个小皇子。

等小皇子再度长大成人后,此时的苏麻喇姑却是已经年龄极大,面对这个将自己一辈子都奉献在皇室的女子,康熙没有再给她分配任务,只想让她开开心心生活。

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苏麻喇姑最终于康熙四十四年去世,悲痛之余,康熙还是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并将其跟孝庄太后葬在一起。

这样一位人物,怎么能不受到尊敬呢?在了解事情前尾后,甚至觉得康熙这么做并无不妥,毕竟如果没有苏麻喇姑的照顾,恐怕那场天花对于康熙来讲就是一场灾难,就此你还相信网上那些说两人之间有儿女私情这种事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