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四爷胤禛是个心思缜密之人,虽然邬思道竭尽全力帮他出谋划策,尽管已经共事了十几年,但是在关键时刻,四爷还是对邬思道有芥蒂之心。夺嫡当晚,四爷胤禛要去畅春园之前,邬思道向四爷索要了他的“关防大印”,四爷犹豫不决,邬思道分析出:眼下风云莫测,必须依计行事,否则万念俱灰。意思是提醒四爷,现在再不做决定,之前的努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雍正王朝》中,夺嫡之夜可谓惊天动地,诸位皇子各怀鬼胎在秘密进行着。而康熙自知自己时日不多了,为了保证他的心仪继位人能顺利登上皇位,立刻召见了朝堂大臣张廷玉和九门提督隆科多。
康熙不但给九门提督隆科多加官进爵,而且还授命于顾命大臣,因为康熙这时需要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臣保证未来继承人顺利坐上皇位,但是又不放心隆科多,毕竟隆科多之前当过“逃兵”,这次谁也保证不了他会不会中途反水。所以康熙为了能保证隆科多的忠诚,先给他一道赐死诏书放在张廷玉手里,后再给他加官进爵的恩宠。
过后,康熙又着急召集诸位皇子去畅春园见面,四爷胤禛在犹豫不决要不要去,因为他不敢保证康熙是不是传位给他,而邬思道分析:这时候皇上召集诸位皇子去畅春园见面,必定是皇上的大限已到,叫四爷务必要去一趟。
之前邬思道和四爷胤禛已经商量好依计行事,如何策划,如何布置,一切都得听邬思道的总指挥按步骤进行操作。四爷胤禛现在最头疼的是隆科多不确定是不是他自己的人,如果隆科多是八爷的人,到时没有兵马支援,那他即便是继承人,也不一定能坐上皇位啊。
所以四爷胤禛和邬思道的依计行事计划中少不了十三爷,按邬思道的判断,这皇位九拿十稳的继承人是四爷胤禛了,目前主要就是必须想办法把十三爷胤祥放出来,只有十三爷才能控制兵变局面,才能确保四爷胤禛顺利上位。
以邬思道的分析,四爷胤禛去畅春园后,按原计划拿到金牌令箭,立刻拿金牌令箭把十三爷放出来,只有十三爷胤祥能调出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
所以四爷一去了畅春园的话,放出十三爷这个任务和这一切的策划布置都要由邬思道一个人来办了。可以说,四爷的成败都掌握在邬思道的手里了。
邬思道向四爷索要“关防大印”因而此时,邬思道向四爷胤禛要“关防大印”,四爷这可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啊,不得不犹豫,毕竟他知道“关防大印”的重要性,交出“关防大印”,就相当于把自己身家性命托付给邬思道,不到最后一步,他都不敢确认邬思道是不是自己的人。
万一邬思道跟其他阿哥有所勾结,四爷胤禛此时去畅春园万一能继承皇位,那么邬思道会不会拿这颗“关防大印”作为投名状献给其他阿哥,所以四爷知道这颗“关防大印”的重要性,犹豫,是这一切的不确定,让他紧张、焦虑不安。
所以四爷胤禛只好赌一把,选择相信邬先生,因为把“关防大印”交出去那一刻起,这就意味着他要做好准备与生死做较量,四爷眼神中带有不舍,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雍亲王府。
邬思道和四福晋他们也是焦虑不安等待着四爷的消息,直到张五哥出现来报:大位已定,四爷是康熙老爷子传位的继承人。并转告邬思道:“四爷叫依计行事。”
邬思道一听张五哥来报后,一颗悬在喉咙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激动的倒退一步说:“苍天啊,终于大功告成了!”邬思道为四爷出谋划策十几年,只为了等待这一刻,他是高兴和兴奋的,因为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惊天动地政变宫廷的争夺,稍有不慎,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这时的紧要关头,需要放出十三爷出来带兵支持四爷,稳定局面。八爷他们各方的什么势力还不清楚,如果没有十三爷带兵支持四爷,即便康熙传位给四爷,那也不一定能顺利上位。所以邬思道命张五哥拿金牌令箭赶去释放十三爷,让十三爷去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接管兵权。
目前大局已定,四爷胤禛已经是皇位继承人了。那么,十三爷和十七胤礼已经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兵权拿到手,为什么邬思道还要拿“关防大印”去调动各路兵马呢?
这“关防大印”就是邬思道的护身符邬思道送走张五哥之后,在为四爷高兴之余,又想到了自己今后的去处,四爷最大的拥趸十三爷被圈禁十年,但邬思道却始终活跃,所以夺嫡的一些秘密谋划,也只有邬思道和四爷知道。
而如今雍正成为皇帝,邬思道却是一个无法见人的“阴谋家”,邬思道能洞悉帝王之术,虽然辅助雍正继承大统,但康熙诸位皇子萧墙内战,腥风血雨,邬思道洞悉并深度参与,既然雍正成为皇帝了,欲行的是光明正大之道,这时邬思道的才华反而成为了雍正的忌讳了。
邬思道在九子夺嫡居功至伟,却难堪朝堂光明正大之用,作为一向高傲的邬思道,虽然身有残疾,又是前朝“逃犯”罪名,虽说已赦免,但朝廷大雅之堂也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啊。
邬思道跟四爷相处十几年,对于四爷的了解有三分,四爷必定为了表明自己得位之光明正大,想必希望那个知道所有秘密的人闭嘴,杀掉,似乎最省事的处理。
这时的邬思道想想都觉得后怕,因为想起之前的高无庸和秘密办事的人莫名其妙的失踪,还有坎儿被杀,邬思道也清楚雍正的为人。
康熙朝时,在追查刑部冤案的事件,胤禛为了让八爷接手此案,不惜把自己折腾生病,几个月时间都不能下床也在所不惜,可想而知,一个对自己都如此狠心之人,更何况是对别人呢?
此刻,邬思道才意识到自己的险境,开始为自己出谋布局自保。除了三不可用说服雍正皇帝放了他“半隐”以外,就是他手里这颗“关防大印”,也是就是他的自保筹码。
邬思道调集五路兵马的意图邬思道向四爷索要的这颗“关防大印”就是为了自保,而且调集这五路兵马宿卫在雍亲王府,这五路平素不相属,都各自监督各自。
邬思道这一步非常高明,以雍正的名誉宿卫在雍亲王府,这五路人马人多口杂,即便雍正想杀他,也下不了手,而且这五路人马又各不相属,还不能保证有没有八爷党的阵营。
雍正对邬思道说道,有十三爷调来的丰台大营和十七胤礼的西山锐健营的兵,还有必要调这五路人马吗?邬思道马上告诉雍正,这五路人马是他自己调集的,这些人里面会不会有其他阵营还不知道。不过都归十三爷调配,总指挥官是十三爷统领,是为了皇上的安全着想。
邬思道给的理由,此时的雍正心里没底,也只能说:“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那就是万无一失了。”而且雍正知道,目前京城已乱成一团,自己的府邸到底安不安全,他还不确定。并且十几年的相处邬思道已经了解自己入骨三分,而且自己对邬思道的了解远远不够,不知他还有没有其别的筹码,这种情况下雍正也不敢轻举妄动。
并且邬思道跟十三爷胤祥关系又密切,如果真的对邬思道怎么样,十三爷又会怎么看他?种种不确定,让雍正打消了对邬思道下手念头。
而且经过跟邬思道的一番交谈后,想想和邬思道十几年来确实有深厚的情谊,除掉他确实不忍心。这时的雍正有点触动,他和邬思道同样的双眼含泪,两人达成一致,放邬思道“半隐”。
结语邬思道毕竟是天纵奇才,面对雍正的杀意,一番对话中将危机消解于无形,除了用“三不可用”以外,这“关防大印”也是增加了他自保的筹码,用关防大印调五路人马宿卫雍亲王府,表面是为了保护雍正的安全,实则是保护自己的性命。最终得到全身而退,远离朝政,远离雍正,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
—END—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夺嫡当晚,邬思道与雍亲王胤禛索要他的关防大印,因为邬思道说了:大变就在眼前!不用说,这是提醒雍亲王胤禛,不能犹豫不决,必须按照事先他们确定的夺嫡计划行事,否则只有坐以待毙,不但夺嫡无望,性命也在旦夕!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第二十集是这样描述康熙帝驾崩当晚发生的惊风密雨:首先康熙帝在畅春园秘密召见了九门提督兼步军统领隆科多并直接委以重任: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赐爵一等公。这隆科多是真正的一步登天!(康熙帝秘密召见隆科多)
康熙帝为何此刻给隆科多如此大恩荣?因为康熙帝自知大限已到,他需要一位铁杆来保证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顺利继位。可康熙帝即使给隆科多加官进爵还是不放心,所以就有了前面的第一道赐死诏书在张廷玉手里纂着以防不测。因为康熙帝也怀疑保证隆科多的忠诚,毕竟他这位小舅子是个京城二混子,有奶便是娘的手。
这一夜在雍亲王府也是阴云密布,雍亲王胤禛正在与邬思道策划如何布局。雍亲王胤禛心理最大的不确定也是怀疑隆科多倒向八爷党,所以最大的指望就是如何放出十三阿哥胤祥以兵变统治全局,确保雍亲王胤禛上位。(雍亲王胤禛心理没底)
的确是这样,康熙皇帝在召集众皇子去畅春园见面,邬思道马上得出结论:皇上的大限已到,可雍亲王胤禛此刻犹豫了,因为他不敢保证皇位就是他的。
邬思道的判断是十有八九康熙皇帝会把皇位传给雍亲王胤禛,可你不去,即使皇位继承人传给你,你也坐不上,因为八阿哥胤禩一定会把康熙皇帝的遗诏改了自己上位,到那时没有回旋余地不说,也可惜了康熙帝的一片苦心。
护送雍亲王胤禛的人马就在门外,雍亲王胤禛不能犹豫了,按照原定计划就是想方设法放出十三阿哥胤祥,这需要邬思道来办!
邬思道问雍亲王胤禛:四爷,您的关防大印呢?邬思道向雍亲王胤禛索要他的关防大印,如果把自己的关防大印交给邬思道就等于把雍亲王胤禛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邬思道!
此刻雍亲王胤禛不得不犹豫,这不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旦登上皇位,这等于把江山社稷交给了这个有过犯罪前科的邬思道,他知道这颗关防大印的重要性。(邬思道索要关防大印)
雍亲王胤禛把关防大印交给邬思道的那一刻,心情非常沉重,离开雍亲王府时不禁回头看了看福晋和众阿哥们一眼,雍亲王胤禛好像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如何说。当看邬思道的那一眼是托付的眼神,因为走出雍亲王府这一步他就意味着生与死的较量。
张五哥来报:康熙帝已经把大位传给雍亲王胤禛,并且带回来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并且明说要邬思道依计行事。这就是转告邬思道:雍亲王的大位已定,需要十三阿哥胤祥带兵出来稳定朝局,巩固雍亲王胤禛地位。
此刻的邬思道长出了一口气,差点摔倒!因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政变,有“九王夺嫡”在前,各方势力不明,虽然康熙帝已经传位给雍亲王胤禛,可意外随时随地发生,所以此刻的邬思道如同太师一般向说道:张五哥听令,你即刻拿着皇上的金牌令箭去宗人府释放十三阿哥胤祥,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不得有误!(邬思道在发号施令)
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认为:此刻的邬思道是兴奋的,在他分析,雍亲王胤禛登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当他把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给张五哥的那一刻他就确定雍亲王胤禛是胜利者。
可他邬思道转眼就后怕了,本人为何这样判断?因为邬思道留下了雍亲王胤禛临出门交给他的“关防大印”,这就是他邬思道的确保性命大印!作为清高又不服输的邬思道,因为在前朝大闹贡院而成为了残疾人,逃犯前科在身,又没有功名,职业师爷告诉他大雅之堂是没有他的一席之地,那么雍亲王胤禛既然已经登基成为一代帝王,留着他干嘛?他邬思道想到了“高无庸”,想到了“高福”,想到了“心觉”和尚的失踪,他邬思道害怕了!此刻他才想到了自保性命。(邬思道的软中带硬)
雍亲王胤禛已经在康熙帝灵前继位,十三阿哥胤祥和十七阿哥允礼分别又夺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在畅春园护驾,那么邬思道调集五路兵马护卫雍亲王府干嘛?他邬思道预料已经登基的雍亲王胤禛一定会回到雍亲王府清理门户,首当其冲的就是他邬思道,邬思道想到了活命!
于是邬思道大张旗鼓的利用雍亲王胤禛的“关防大印”调集了五路兵马以护卫雍亲王府为名高调展示他邬思道的存在!邬思道向回到雍亲王府的雍正皇帝强调:这五路兵马统归十三爷胤祥调度,是为了皇上的安全。此刻阴暗不明的五路兵马谁知道都有哪方势力,但是有一条:那就是总指挥是十三爷胤祥。所以雍正皇帝无言责备邬思道的安排,所以雍正皇帝想除掉这个手里拿着关防大印的总调度人邬思道还是忌惮的,何况还有一段情谊,这就为邬思道的活命增加了砝码。
这是本人对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一个猜想,欢迎网友吐槽!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40期总268期)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一是怕敌人狗急跳墙杀死雍正家人,或者敌人乱中浑水摸鱼,杀进王府。另外,保障自己能顺利接到雍正命令,即位后未必全胜,会得而复失。后续的事情也至关重要,顺利接到金牌也是关键。不可能不重兵把守老巢。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今天,我来说一个阴谋论。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雍正要想杀邬思道,只需要秘密的派出“一路兵马”就行了。人多了,胤禛反而不敢动手。
坎儿因为将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交给八爷党,被胤禛处死。要知道,这封太子书信是胤禛藏起来的,作为太子的把柄。四爷府邸可是出了名的“铁篱笆”,管教甚严。著名的特务组织“粘杆处”,都是出自于四爷胤禛府邸。他要是不想让坎儿交出书信,扳倒太子。坎儿肯定不可能拿走书信的。可惜,胤禛在利用完坎儿以后,就把坎儿杀了灭口!
此事让邬思道看出了胤禛的心狠手辣。所以,邬思道已经做好了“逃生”的打算。胤禛要想杀邬思道的人灭口,肯定要派出“一路兵马”,暗地里将这些人杀了。动手的时间,就是登基当晚!
邬思道很聪明,你胤禛“一路兵马”就能杀了府里所有办秘密差事的人。可是,我弄来“五路兵马”,各自又不相统属。看你胤禛怎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动手!今晚,你谁也别想杀!
二月河小说《雍正皇帝》原文中,也有写到:邬思道阴冷的一笑:“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周用诚、墨香墨雨、性音和粘杆处十几个最心腹的,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恐怕就要……”允祥募地一个惊颤,脸色变得苍白如纸,翕动了一下嘴唇,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当晚,胤禛回来一看,竟然有五路兵马“保护”府邸。人多眼杂,胤禛真的不敢动手杀人。邬思道趁机游说胤禛,放他出去“半隐”。第二天,邬思道就赶紧走了。不过,邬思道跟前来送行的十三爷说:府里专一给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不走,就是死!
当然,有人说邬思道就是为了保护府邸。这个理由其实很牵强。胤禛只要不回府,四爷府邸还有什么要保护的吗?八爷党就是想趁乱闹事,也是针对胤禛本人才对。所以,只要胤禛不回府,四爷府邸其实很安全。
而胤禛其实也不该回潜邸,皇宫侍卫完全有能力保护他。张五哥和太监总管李德全也会真心保护胤禛。而且,十三爷也带着旧部亲信,调了丰台大营的兵去保护胤禛。而胤禛回府邸的唯一目的,应该就是“处理”邬思道等人的事!
邬思道在府里算是“半个主子”,胤禛不出面,没人敢对邬思道动手。而且,胤禛也是匆忙登基,肯定也没有提前安排好如何处置邬思道。所以,胤禛回府第一句话就是问“邬先生呢”。而见到邬思道以后却说:在宫里住着不踏实,“顺便来看看你”。此中深意,不言而喻啊!说白了,就是回府来处理邬思道的。结果,一看府里被邬思道搞的“人多眼杂”,赶紧给自己回府找个理由。
(文|勇战王聊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邬思道调集5路兵马,无疑在向我们展示着邬思道的心虚和害怕。坎儿的事情让邬思道真正意识到了,一个有帝王之心的人是多么可怕,坎儿从11岁就开始跟着雍正,可以说感情深厚,最后因为自己的醉酒失误,直接被雍正毒死。自古以来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不断上演。邬思道作为一个“幕后玩家”,他知道的实在太多了,不知道他的人也实在太多了,如果有一天他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他才是最容易首当其冲的那个人。
首先作为雍正皇帝最出色的谋士,他知道雍正在独立路上做的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情。刚刚登基的雍正,可以说内忧外患,十四阿哥统兵在外,八爷党虎视眈眈。如果邬思道一旦曝光,这个在雍亲王府是个谋划者,是个bug,但是即使再怎么厉害也是个瘸子,一旦他被八爷党招募或者被以不正规手段擒拿,那么雍正肯定吃不了兜着走。所以邬思道在雍正要给他安排的时候,邬思道主动拒绝,因为在幕后的人,而且是康熙朝的罪人,还是个瘸子这是见不得光的。
雍正登基不在宫里处理先帝后事,第一件事就是回到潜邸,这个举动意味深长。回到府里第一件事就是问询邬思道,然后吐槽府里的官兵太多。雍正登基当天晚上的不安定因素基本已经排除了 :
1.十三阿哥胤祥成功被释放,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已经被夺了回来,十三爷派进宫的官兵都是他亲耳听到亲眼见到的。
2.八爷九爷也基本都被控制,甚至他所有的哥哥弟弟都在宫内,基本也生不出什么事端。
3.管九门的隆科多,康熙的文臣首辅现在都在他身边,帮助他夺得皇位。
4.他吩咐张五哥要邬思道依计行事,所有的稳定都在侧面告诉他,邬思道完成的很出色。
5.陕甘总督年羹尧断粮草的消息和去西北接十四阿哥的人都已经在路上。
作为刚刚登基皇帝,就连他的福晋也感到很疑惑,有人问他原因,也只是以不放心推搪了过去。显然雍正在当天晚上对自己府里干秘密差事的人,进行一个大清算的可能性是很大。毕竟后来的电视剧中府里最重要的人之一高无庸,可是再也没出现过。
邬思道请五路兵马守卫雍亲王府,他自有自己的合理安排和打算。
1.守卫雍亲王府是要肯定第一位的。再者以邬思道的说法局势瞬息万变,小心驶得万年船。
2.守卫雍亲王王府一路兵马就够了,那剩下的4路主要是给邬思道壮士气,人多眼杂雍正要处理做秘密差事的人,就显得不是那么方便。
3.五路兵马管事儿的人是听十三爷的话,但是其中肯定不乏有八爷胤禩的人在里边。康熙病入膏肓是八爷可是在丰台大营做了不少安排的。雍正贸然动手肯定留下什么把柄。
有人对雍正杀功臣提出了质疑,说雍正王朝刚刚成立,百废待新正值用人之际怎么可能这样做。其实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和矛盾之处。
1.可以当官的人,有才华的人,雍正早就派出去当官了,比如说李卫,田文镜,年羹尧。
2.在雍正府里处理秘密差事的人,基本都是做一些刺探情报甚至“杀人越货”,这样一些幕后的工作和治国理政毫不相关。
3.雍正登基的第1件事就是铸新钱,开科举,这里就已经表明雍正所需要的治国人才是科举选拔的人才,而不是自己潜邸的奴才。
文/红雨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夺嫡当晚,邬思道为何调集五路兵马宿卫雍亲王府?对此你怎么看?
《雍正王朝》中,雍正在夺嫡当晚,成功夺取了皇位后,马上赶回了自己的府上。
在夺嫡之夜,十三爷勤王保驾让雍正顺利登基皇位,而刚刚接受众皇子和朝中重臣朝拜之后,雍正连夜赶回了府上。
而他赶回府上的目的也是非常的明确。
首先,是要确保自己家人的安全。
毕竟自己也是刚刚获得皇位,对于八爷党人的部署和安排并不知晓,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自己亲自回到会上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也算是对于家人有个交代。
其次,便是要处理邬思道的问题了。
对于雍正来说,此时的邬思道已经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了,毕竟他所知道的内部消息太多了,而他的存在与否又牵连着十三爷胤祥、年羹尧、李卫等这些与雍正关系非常密切之人的想法与感受。
实际上,此时的雍正陷入的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所以,对于邬思道,我一直认为他并没有真正的最终决定杀不杀掉他,他想要的就是一个好的方式方法来处理这件事情,既对得起各方的情谊感受,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皇位的稳固。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雍正连夜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做短暂的停留。而他也在进门之后,直接在张五哥的指引下,径直来找邬思道了。
邬思道让十三爷调集五路兵马协同守卫王府,为的就是将自己置于公众与十三爷的视线之中,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命。五路兵马协同防守,十三爷胤祥居中指挥,看似是为了让各路兵马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确保雍正及王府上下的安全,实际上却是将雍正和自己置于五路兵马的视线之中,特别是十三爷的视线中。
十三爷是最清楚邬思道的身份和作用的,还和邬思道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况且十三爷侠肝义胆,如果邬思道在十三爷的眼下就这样被除掉了,必然会对雍正另眼相看。此时的雍正,是万不能离开十三爷的,也不想十三爷有其他的想法影响他们兄弟的关系。邬思道非常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是无论如何要紧紧的依靠上十三爷,才能真正的保全自己的性命。
与此同时,令雍正有所担忧的是,这样一来,邬思道就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雍正在朝堂之上似乎只有十三爷一个盟友,十三爷被康熙圈禁后,雍正实际上一直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以至于雍正在得到康熙口授的皇位加冕后,只得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回到府上,让邬思道主持和安排之后的工作。
此时的邬思道实际上已经从幕后走向了前台,而调度、安排五路兵马协同驻防,更是让自己的存在更加明显,这样是他有意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雍正也会因此感到贸然除掉也是动静太大,这样反而让雍正对于杀邬思道会充满的芥蒂。
实际上,在此之前,邬思道已经要到的雍正的关防大印,为的就是这一刻。
在雍正奉诏前往畅春园之前,邬思道就已经向雍正讨要到了关防大印,毕竟之前雍正兼领着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负责皇城和皇宫的卫戍与调度。邬思道要来关防大印既是为了遇到突发情况,能够保护雍正,同时更是为了调动兵马,刷一波存在感来保全自己,而这一切都是邬思道事情所计划好的。
最终邬思道与雍正达成一致,成功半隐。在邬思道与雍正进行的彻夜长谈中,邬思道讲出了自己的三不可用,并且提出了“半隐”的想法,就是自己不会留任雍正身边,同时还不会离开雍正的视线,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而雍正感念邬思道这么多年的付出以及此刻他如此的心境,所以同意了邬思道的要求,而邬思道也成功前往李卫府上进行了“半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