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夏侯婴是丰沛功臣集团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他这辈子似乎就留下两个标签,一是“万年司机”,二是“义救刘盈”。

但他创造了一个小奇迹,面对刘邦和吕雉对功臣集团的打压迫害,以及“平诸吕”的大动荡,他是唯一一个能安心睡大觉,不被任何一方势力忌惮的人。

夏侯婴何德何能,能被刘邦、吕雉、汉惠帝、汉文帝信任呢?

刘邦:他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夏侯婴是除了卢绾之外,刘邦最信任的一个朋友,连萧何、张良都无法相比。

夏侯婴擅长养马和驾车,是沛县办公大院里的一名司机,除了给县令大人驾车,还经常“跑长途”。泗水亭是夏侯婴长途补给站,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就这样结识了夏侯婴。

一来二去两人就混熟了,不但混熟了,还发现两人“臭味相投”,特别聊得来。每次夏侯婴路过这里都要跟刘邦侃大山,一侃就是大半天。

因为太熟悉了,所以时常开玩笑打打闹闹。文人开玩笑斗斗嘴皮子,刘邦这货手脚并用,估计还用上了道具,一不小心动作太猛,把夏侯婴搞成了重伤。

按照秦法,刘邦这种行为就是犯罪。也不知道哪个缺德鬼把刘邦给告了,于是刘邦受到了审查。

轮到夏侯婴上堂作证时,他矢口否认,刘邦因此逃过了牢狱之灾,而夏侯婴却因为做伪证,后来被关进了大牢,被打了几百鞭子,还蹲了一年多的监狱。

即便如此,夏侯婴却始终咬紧牙关,没有说出真相。

陈胜吴广起义时,沛县令听从萧何、曹参的建议,决定招回在芒砀山当大王的刘邦,奉命前去联络的就是夏侯婴和樊哙。

从那以后,夏侯婴就一直追随在刘邦身边,爵位不断提高,职业却一直没变——太仆。

太仆就是皇帝的专职司机,这个工作看起来不显眼,但很重要,除非皇帝的亲信不足以担任。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宰相叫华元,在和郑国人开战前杀羊犒劳将士。华元的专职司机叫羊斟,满以为自己也能跟着解解馋,结果却被华元忽视,连口汤也没喝到。

大战开始,羊斟驾着车把领导直接送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嘴里念念有词:分羊肉的时候你说了算,上了战场老子说了算!结果华元被俘,宋军战败。

所以,司机握的不是方向盘,而是领导的命!

夏侯婴是太仆钉子户,从刘邦到汉惠帝刘盈、再到吕雉、汉文帝,他成了“万年司机”,就没干过别的差事。

当然,夏侯婴的驾车技术确实牛,惜墨如金的《史记》居然四次用了“趣攻战急”来形容夏侯婴的车技,意思是他驾驶战车的速度惊人,也表现得很勇猛,多次立下战功。

在单位,上下级关系很微妙,工作上的信任代替不了私人关系的信任,缺少私人关系的信任基础,有些话只能通过特定的人转述。

夏侯婴就充当了这个传话筒的角色,这一点我们稍后再说。

吕雉、汉惠帝:他是救命恩人

当年刘邦兵败彭城,被项羽一路追杀,夏侯婴差点把车轱辘跑飞了。

车上除了刘邦外,还有刚刚被从老家接回来的刘盈、鲁元公主姐弟俩。刘邦嫌弃马车载重太大,跑不快,一脚将姐弟俩踢下车。

夏侯婴忠厚,见状赶紧停车,将姐弟俩抱上车。刘邦又下脚,夏侯婴再次下车抱起姐弟俩,如此往复十几次,刘邦急眼了: “你再救他们老子杀了你!”

夏侯婴不为所动,他干脆将姐弟俩抱在身上,让他们搂着自己的脖子,把车厢留给老流氓自己。

大概是上天被感动了,他们一行四人居然真的摆脱了追杀。那一刻,夏侯婴比刘邦这个父亲更伟岸。

我发现很多人给刘邦洗白,说他把姐弟俩踢下车,是不想让他们跟自己犯险。太扯淡了!

吕雉、刘盈母子这辈子历尽磨难,夏侯婴的舍身相救,就是他们不幸人生中最温馨的一段记忆。

刘盈即位后,将靠近皇宫的一个大宅子赐给夏侯婴,并给宅子赐名为“近我”。虽然这个名字起得太缺少文艺范,但汉惠帝对夏侯婴的亲近之情一览无遗。

汉文帝:他纳了投名状

如果说夏侯婴跟刘邦、吕雉、刘盈有过命的交情,那么汉文帝上台后依然信任夏侯婴就显得有点不可思议。

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刘恒被周勃、陈平捧上了皇位。作为吕雉、汉惠帝的心腹,按理来说夏侯婴的政治生命应该算是到头了,他怎么就得到了汉文帝的信任了呢?

说起来有点让人悲怆,夏侯婴居然对刘盈的儿子们下手了!

当刘恒从代地赶到长安的当天夜里,皇宫里发生了一起血案。一群人闯进皇宫,以少帝兄弟不是汉惠帝血脉为由,将汉惠帝的儿子们全部杀光了!

夏侯婴就是这起血案的凶手。

随着少帝兄弟的惨死,汉家嫡系就算是死绝了,这为刘恒上位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因此夏侯婴用刘盈儿子们的血,给汉文帝纳上了投名状。

我们不清楚夏侯婴在干这件事时是否会心颤,也不清楚他死后如何面对刘盈,但他取得了汉文帝的信任,依然充任太仆。

他以及他的子孙终于没被惊涛骇浪掀翻,夏侯家族一度成为西汉帝国的豪门家族。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还曾经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

历史:最会做人的“隐君子”

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夏侯婴呢?

  • 首先,夏侯婴虽有战功,但在功臣集团中并不显眼,与功臣集团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夏侯婴参加过很多战役,但从来没有单独领军的记录,他所有的军功都离不开刘邦的足迹。

因此,夏侯婴在丰沛集团中独树一帜,他不跟任何一个派系接近,功臣集团也跟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就是夏侯婴的聪明之处,要是比战功,他顶多属于三流角色,于是干脆就将自己跟他们划一条界线。

这条界线划定以后,他永远只归属于一个阵营——皇权。

  • 其次,夏侯婴很会做人,他不冒头,保持低调的风格。

皇帝的亲信也不好当,外朝肯定对他既拉拢又打压,弄不好遭到皇帝的猜忌,死得很惨。比如卢绾,就是因为跟刘邦太亲近,结果捧得高摔得惨。

夏侯婴绝不掺乎权力斗争,比如平定诸吕行动,他仅仅是到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才出手,虽然回报低了一些,但绝对安全。

这种低调让夏侯婴的存在感缺失低了一些,不过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高隐隐于朝”,您是不是觉得夏侯婴就是个高级隐士呢?

  • 最后,夏侯婴还利用自己的与刘邦的关系,悄悄做了一些隐性的贡献。

比如举荐韩信。我们都知道萧何慧眼识才,举荐了韩信,其实第一个发现韩信才能的是夏侯婴。

当年韩信从项羽那里改投到刘邦帐下,刘邦眼拙,让韩信去管仓库。估计韩信也不上心,犯罪了,被押上断头台。

前面十三颗人头落地,轮到韩信了,你说巧不巧,他一仰脖子正好看到夏侯婴,于是大喊: “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怎么会斩杀壮士?”

夏侯婴愣了一下,留了个心眼,赦免了韩信。二人一聊天,夏侯婴大惊,这是个大才啊,于是将他推荐给了萧何。

项羽被灭后,刘邦下旨追剿其党羽。有个叫季布的人,为了逃命自卖为奴,藏身在一个叫朱家的豪族那里。

朱家安顿好季布,就跑到长安来见夏侯婴:季布是个人才,皇帝追急了,他只能投靠匈奴,这不是资敌吗?伍子胥的故事怕是要重演了。

夏侯婴恍然大悟,赶紧去见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不光赦免了季布,得到了一个人才,还废除了继续追杀项羽余党的诏书。

这就是夏侯婴,他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极聪明,善于隐藏锋芒,懂得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加上夏侯婴没有兵权,更没有军中的人脉关系,因此不对皇权构成任何威胁。

这种人,谁当皇帝都会喜欢,更何况他对刘邦、吕雉还有恩情。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曾经做了一件违背刘邦意志的事情,让刘邦起了杀心,有十几次想直接杀了夏侯婴,但也正是这件事让吕后这个心狠果断的人对夏侯婴充满了感激之情,而这件事正发生在彭城之战后。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这场楚汉之争中,项羽以三万之兵在半日内击溃刘邦集齐的五十余万之众,汉军惨败。

而原本刘邦是占尽了先机的,当时项羽集结兵力伐齐,彭城空虚,刘邦乘机集结五十六万大军分三路攻打彭城,诸如周勃、樊哙、夏侯婴、曹参、灌婴、张良、陈平、萧何、卢绾、韩王信、魏王豹等等都在此列。

一开始,刘邦的确是取得了胜利,顺利攻进了彭城,住进了楚宫。汉军沉浸在这种胜利中,日日高歌饮宴。

但这种胜利实在虚得很,毕竟项羽伐齐,无暇顾及彭城,又有诸侯背叛,在这种情况下,刘邦的胜利来得很容易。

只不过这胜利并没有维持太久,项羽果断留下诸将继续伐齐,而自己率三万兵力回师救楚,这是一个极大胆极冒险的计划,也只有项羽能制定的出来且迅速的执行。

于是项羽领三万兵力迅速南下,包围闪击汉军,还沉浸在胜利中的汉军陡然遭遇楚军的攻击,直接自乱阵脚,直接给楚军送人头,仅仅彭城近郊就有十余万人被杀,半天的功夫,项羽就打的刘邦败逃。

而项羽在后面紧追不舍,等待刘邦败逃到睢水的时候,无数士兵溺死在睢水里以至于将睢水都堵住了,项羽将刘邦残部包围了三层。

不出意外的话,刘邦将会被项羽活捉,汉军将会全军覆没,但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大变,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这骤变让楚军的阵营出现了混乱,而刘邦就趁乱带着数十骑兵突围而出。

刘邦逃跑的时候路过沛县,就派人去寻找家眷,试图带着家眷一起逃跑,结果刘邦的家人早就不知去向,刘邦只得继续逃亡。

而就在逃亡途中,刘邦遇到了妻子吕雉为他生的一双儿女: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当时两人都还是不到十岁的儿童,在逃亡途中和家人走散,没想到遇到了父亲刘邦,这对两人来说是既高兴的事情。

而刘邦也将两人抱上车一起逃亡,只不过,两个孩子的高兴劲还没有过,就遇到了足以让两人心生绝望的事情。

因为多了两个孩子,马又疲惫,车跑的速度比原来慢了不少,而楚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刘邦太害怕被追上了,以至于在紧急关头将两个孩子踢下车。

刘邦其实是有些无赖气质的,他知道项羽的性格,即便是将两个孩子俘虏了,也不会为难孩子,至少能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以后再说了。

所以他很果断地就决定暂时放弃两个孩子,换取自己能跑得快点,但车夫不干了。

车夫就是夏侯婴,和刘邦相识于微时,都是沛县人,早年两人就有说不完的话,经常一聊就是大半天,后来夏侯婴就成了刘邦的小弟,跟着刘邦起兵反秦,他在战斗中驾兵车快速进攻,作战勇猛,是刘邦的好兄弟兼心腹大将。

彭城之战中,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踏上了逃亡之路,他见刘邦将两个孩子踢下了车就赶紧又将两个孩子抱上车,刘邦见了就又将孩子踢下去,夏侯婴就再次将两个孩子抱上来,如此反复,刘邦为了不耽误逃跑只得作罢,由着孩子在车上。

夏侯婴的想法很简单,不管刘邦怎么对待两个孩子,他这个司机都不能放弃他们,再怎么说,他们都是刘邦的孩子,刘邦可以自由选择怎么对待他们,夏侯婴却不能,他必须要保下两个孩子。

倒不是他对这两个孩子有多少感情,纯粹是因为他们是刘邦的孩子,万一他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被扔下,将来出了什么意外,刘邦很可能就会责怪他,所以他顶住压力不顾刘邦的反对执意带着两个孩子逃亡。

刘邦自然是很生气的,《史记》记载:“ 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意思是刘邦因此对夏侯婴起了杀心,十几次想要杀了夏侯婴。

相信当时刘邦是真的很生气,的的确确恨不得想要杀了夏侯婴,毕竟楚军追得急,但刘邦到底没有杀夏侯婴,原因也很简单,夏侯婴确实是没有听他的话,但确实为了孩子好,并且他们成功逃脱,说起来,刘邦还要感谢夏侯婴。

其实我们在提到汉初功臣的时候,通常会觉得刘邦容不下功臣,杀了很多的功臣,所谓鸟尽弓藏,但其实刘邦杀功臣是有他的道理的,而且也有不少功臣得了善终,比如夏侯婴。

夏侯婴其实就是一个妙人儿,刘邦成为沛公的时候,就让夏侯婴做了太仆,从此他就做了一辈子的太仆,服侍过刘邦、吕后、刘盈、刘恒。

夏侯婴此人英勇善战有忠厚老实,不居功自傲,同时对刘邦忠心耿耿,所以才能成为刘邦的心腹大将,刘邦对他也很是信任,每每外出打仗,夏侯婴都以太仆之职跟随。

终刘邦一朝,虽然汝阴侯夏侯婴没能成为万户侯,但食邑也达到了六千九百户。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吕雉对夏侯婴也是相当宽厚,原因就是夏侯婴在彭城之战中保下了吕雉的一双儿女。

可以说,当时没有夏侯婴的力保,刘盈和鲁元公主很可能就直接被楚军俘虏了,当然项羽不会对这两个孩子下死手,这从楚军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吕雉又将他们放了就可以看出来,但吃点苦头是避免不了的。

而当时两个孩子都还是不到十岁的儿童,一旦被俘虏,即便不被严刑拷打,光是这个经历也让吕雉心疼,所以她格外感谢夏侯婴。

刘邦病逝之后,吕雉和刘盈为感谢夏侯婴,将紧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了夏侯婴,名为“近我”,以此表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

等到刘盈病逝之后,夏侯婴继续以太仆之职侍奉吕后以及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直到病逝。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夏侯婴是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时跟随他的小伙伴之一,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本是沛县官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和驾车的,相当于现在的公务车司机。他没天驾着马车迎来送往,接触不少人,其中就有泗水亭长刘邦。夏侯婴与刘邦关系亲厚,他每次驾车从泗水过,总要去找刘邦聊天,而且一聊就是一天,两人非常投机。后来刘邦起兵后,便一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为刘邦创立西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多开国皇帝在平定天下后,就开始诛杀功臣,以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权力。刘邦算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皇后吕雉帮他杀了韩信、彭越,就连与他关系最好的卢绾都预感到威胁叛变了,甚至快死了还派周勃、陈平去诛杀他的连襟樊哙。但刘邦对夏侯婴却非常信任,包括后来吕后专政,吕雉对他也非常礼遇,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对他依然尊敬有加。为什么无论谁掌权,无论朝政如何变化,夏侯婴都能得到厚待呢?

刘邦之所以杀功臣是因为这些人功高震主,本识、实力都太大,威胁到他的皇权,他自然要想法除掉他们。夏侯婴则不同,他从跟随刘邦打天下起到汉文帝八年去逝,基本就担任一个职务太仆。秦汉时期太仆就是掌皇帝與马和马政的官,这个职务使他与历任皇帝都很亲近,而且不掌什么军政大权,夏侯婴本人除了马赶的比较出色外也没什么长处,对当权者没有威胁,这是夏侯婴能得善终的根本原因。

刘邦唯一一次欲杀夏侯婴,是在他们功打彭城时兵败,夏侯婴载着刘邦逃跑的途中。当时项羽的军队追赶的比较急,刘邦唯恐自己跑不掉,在路上他们又遇到了刘邦与吕雉的一双儿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于是本来就不快的马车又加上了两个孩子跑的就更慢了,刘邦为了跑的快一点,几次把两个孩子给踹下了车,都被夏侯婴给抱了上来。后来为了防止刘邦再把孩子踹下去,夏侯婴就把两个孩子抱在掖下赶车。刘邦焦急万分,有数十次举剑欲杀了他,最后又都放下了。后来他们成功地逃脱了楚军的追捕,刘邦也为夏侯婴记了一大功。由此可见刘邦并不是真要杀他,只是情急之下的反应,事后的刘邦应该是非常感激夏侯婴的。由此也可见夏侯婴的忠心和仁义,如若他们被捕,刘邦和他都要死,刘邦自己都舍弃自己的儿女了,他却不忍心,如此仁厚之人刘邦当然对他宠信有加,怎会舍得杀呢!

也因为此举,吕雉视他为救命恩人。吕雉专权时,很多刘姓宗室和元老大臣都被杀害,夏侯婴却可以安然无恙。夏侯婴不仁义而且很聪明,从不参于政治斗争,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吕雉要不行的时候曾问夏侯婴应该立谁为帝,夏侯婴只说这事是由吕雉来决定的,吕雉立谁为帝他就辅佐谁。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他拎的很清。

诛灭诸吕以后,众大臣拥立刘恒为帝。夏侯婴做为老太仆,亲自驾车去接刘恒,拥立刘恒为帝。刘恒自然投桃报李善待他,还让他做太仆,直至汉文帝八年去逝。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刘邦虽然杀了不少的异姓王以及其它功臣,但是他并不是一位嗜杀成性的皇帝;吕雉虽然谋杀了韩信、彭越、戚夫人等人,但是她也不是一位嗜杀成性的皇后。刘邦、吕雉夫妇杀人诛心,只是杀有反叛能力的人,并没有滥杀百姓与大小官吏。夏侯婴作为刘邦的司机与保镖,对刘邦忠心耿耿,也没有心机与军事天赋,因此刘邦不会杀他;夏侯婴曾经救过刘盈与鲁元公主,保住了吕雉的两位孩子,所以知恩图报的吕皇后也不会杀夏侯婴。最终夏侯婴获得汝阴侯的爵位,不论是刘邦还是吕后主政,或者是汉文帝主政,夏侯婴都身居高位,最后寿终正寝!

广结善缘、能力平平、忠心耿耿、功成身退这是夏侯婴得以善终的主要原因。夏侯婴少年之时与刘邦打架被误伤,刘邦被官府抓住要用刑,幸亏夏侯婴及时出来证明,才免去了刘邦的肉刑之灾。刘邦起义反秦后,夏侯婴辅助刘邦起事,一直誓死追随,从无背叛自立之心;刘邦也根据夏侯婴的功劳不断的给他升官加爵,十分信任与器重他。韩信弃楚奔汉后仍不得重用,却因同伍有逃兵,被诛连当斩,前面13人都被斩了,韩信死前长叹,被夏侯婴听到后救下,且推荐给了萧何。夏侯婴举荐的韩信为大汉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家三分天下,有二分是韩信打下来的。

刘邦跟吕雉结婚那天,夏侯婴担任了司仪,见证了这对夫妻成家立业。夏侯婴在任何场合都维护吕雉是刘邦正妻的地位,在戚夫人受宠之时也不忘尊吕雉为王后,因此吕稚始终是信任夏侯婴。彭城之战刘邦战败逃亡,路上遇到夏侯婴的马车,夏侯婴不仅救了刘邦,还救了刘盈与鲁元公主。在逃命的过程中,刘邦多次将两个孩子推下马车;每次夏侯婴都下车将两位孩子接上车。这次不仅救了刘邦的命,也全了刘邦身为人父责任,如果夏侯婴不救两位孩子,事后刘邦或者吕后都会找机会杀了他。吕后也是因为夏侯婴救了她的两孩子而对他礼遇有佳,刘盈当了皇帝后拜夏侯婴为太仆,地位十分高。

夏侯婴有功于刘邦夫妇,自己能力又不是很强,虽然冲锋陷阵能斩杀数十人,但是论带兵作战与政治谋略,他远远不是刘邦与吕稚的对手。正是因为夏侯婴能力平平,所以刘邦与吕稚对他十分放心,根本不会考虑他谋反的事,自然也不会找借口杀了他。如果夏侯婴有韩信的能力,那怕他救了刘邦父子十次,最终也难免一死;这就是古人说的“斯人无罪,怀璧其罪”,一个人的能力太强了,总会被当权者视为威胁而铲除!汉朝建立后,夏侯婴长期从事太仆工作,跟汉高祖一起出征也不掌兵权;他又不像韩信那样一心要当一个王,他只用心侍奉刘邦与吕后。太仆只是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高爵虚职,负责管理皇帝的舆马和马政,绝对安全可靠。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在刘邦和吕雉的手下,冤死过多少功臣名将,为何车夫夏侯婴得以善终?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敌国破,谋臣亡

我们首先来看看刘邦即位后,都杀了哪些功臣?

1:燕王臧荼

臧荼,是西汉孝景皇后王娡的外曾祖父,刘邦登基两年后,以谋反罪杀害了燕王臧荼。

2:韩王韩信

韩信,西汉军事家,汉初三杰,刘邦登基的第二年,以谋反罪之名被逮捕。5年后,吕雉用计将韩处死,诛连三族。

3 :燕王卢绾

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的发小,开国功臣。在刘邦的极度怀疑猜忌下,被逼投降匈奴,死在被追杀的路上。

4:梁王彭越

公元前196年,彭越的部下劝他造反,彭越不肯。

刘邦以谋反罪杀了彭越,又将他的尸体剁成肉酱,赐给各位诸侯和功臣品尝,功臣们胆颤心惊。

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被迫起兵反叛,结果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总结:

在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后,在短短7年之内,以各种理由杀害了除长沙王之外的异姓诸侯王!

当然,冤死在刘邦刀下的远不止这几个功臣!

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1:时代不同,功臣的意义也不一样。

在创业初期,刘邦需要这些打江山的兄弟。登基之后,是守业的艰难时期,很多功臣有勇有谋,刘邦忌惮这些人功高盖主。

2 各个诸侯的素质不同,国家的凝聚力不深。

西汉之前,经过了战国春秋,又经过了秦始皇的暴政,很多人跟着刘邦打江山是被迫的

他们内心的民族精神并不强烈,刘邦怕这些大臣随时有可能背叛他

总结:

刘邦也好,吕雉也罢,他们杀的人都是他们认为会给国家政权带来威胁的人。

反之,如果你示弱,如果你表现出对政权的漠不关心,或者从不参与政治,也许你的命就保住了。

比如:汉初三杰之张良。

比如:后来的刘肥,吕雉就留下了他的脑袋。

夏侯婴一直对刘邦忠心梗梗

夏侯婴在沛县的时候,就和刘邦相识了。之后,夏侯婴和刘邦一起打天下。

西汉建立后,夏侯婴侍奉汉高祖刘邦

刘邦死后,夏侯婴侍奉汉惠帝刘盈

刘盈死后,夏侯婴侍奉吕后

吕后死后,夏侯婴侍奉汉文帝刘恒。

毫无疑问,夏侯婴在刘邦的创业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且,夏侯婴对刘邦一直很忠心。

彭城之战中,刘邦惨败,夏侯婴驾车带着刘邦和刘邦的一双儿女逃命。在逃命的路上,刘邦为了自己活命,几次将自己的一双儿女踢下马车!

夏侯婴硬是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救起了吕雉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就是,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

因此,吕雉是非常感激夏侯婴的救命之恩!

当然,这些并不是刘邦和吕雉不杀夏侯婴的理由!

我们想想,那些被刘邦和吕雉杀害的功臣,有几个不忠于刘邦?

有几个没有对刘邦有莫大的帮助呢?

又有几个,真正的该死呢?

大智若愚如夏侯婴

首先,夏侯婴是个平凡的人,为人很低调。

从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起,夏侯婴长期担任太仆一职,这个职位一直做到汉文帝刘恒时期。

太仆,是什么职位呢?

太仆,主管皇帝的车马等。后来。还兼管官府的畜牧业。总之,是个专门管畜牲的官。只是,这个管畜牲工作,夏侯婴管了4朝!

大家想一下,长期管畜牲,是不是就不会参与到政权?不参与政权,刘邦怕他什么呢?

其次,夏侯婴从不参与政权的讨论,变化等。

就算有人来询问夏侯婴有关政治的问题,夏侯婴都很少参与。这一点,夏侯婴和张良比较相似。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夏侯婴对政权没有任何威胁。没有威胁到政权,刘邦、吕雉何必要杀他呢?

毕竟,杀人这件事并不光荣!

其实,夏侯婴是个不平凡的人!

但是,他知道陪伴在皇帝身边,只有低调,才能保住自己的脑袋。于是,他把自己的不平凡,把自己的锐角都深深地藏了起来。

这样,夏侯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三少说:

夏侯婴的善终,并不是刘邦吕雉夫妇善良,而是夏侯婴大智若愚。

刘邦、吕雉夫妇是出了名的狠辣,他们为何会对车夫夏侯婴格外宽厚?

《史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述:“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夏侯婴陪伴刘邦至刘邦离世,这期间也曾让刘邦对自己起了杀心。但他和丁公等人相比,无疑又是幸运的。因为夏侯婴最终安稳做着汝阴文侯,长期担任太仆,辅佐了汉高祖、汉惠帝和汉文帝,避开了杀身之祸。

至于他为什么能在刘邦和吕雉手里活下来,大体上一靠情分,二靠忠心。

夏侯婴和大汉的其他开国功臣一样,都非常有才华。他追随刘邦起兵,在刘邦军中立下赫赫战功。攻打胡陵时,夏侯婴和萧何一起招降了泗水郡郡监;在东阿、濮阳一带攻打秦将章邯时,夏侯婴又亲自驾驶兵车,勇猛进攻;在与秦将赵贲、杨熊作战时,夏侯婴指挥兵车冲锋陷阵,俘获六十八人,招降八百余人,缴获金印一枚;在蓝田、芷阳大战中,夏侯婴以兵车猛攻,一直打到灞上。凭借如此多的战功,夏侯婴理应足以一生无忧。但从汉初其他开国功臣的境遇来看,刘邦并不是一个看到别人的战功就对人宽容的人。但夏侯婴与众不同的一点,就是他从一开始就和刘邦交情过硬。

刘邦发家于沛县,夏侯婴也是。刘邦在沛县泗水做亭长时,和沛县的官吏们混的很熟,夏侯婴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夏侯婴在沛县的马房里谋有一职,负责养马驾车。和刘邦熟络以后,夏侯婴每每因公驾车经过泗水亭,都要去找刘邦聊天,而且这一聊就是大半天。正是在这一来一往中,两人关系愈发亲近,甚至很快上升到铁哥们的地步。

有次刘邦在和夏侯婴开玩笑的时候,误伤了夏侯婴。按照当时秦国的严苛律令,刘邦作为官吏而伤人,需要从严处罚。但在刘、夏两人看来,这确实是朋友打闹时发生的意外,不应把法律牵扯进来。所以面对官府的质问,甚至是严刑逼供,夏侯婴都咬紧牙关,坚决不认官府给刘邦判的罪。可惜的是刘邦最终还是被关进了监狱。但在刘邦在狱中的一年多里,夏侯婴始终坚持刘邦是无辜的,并最终为刘邦争取到了从轻处理。

正是从年轻时就有深厚感情,刘邦才一直都对夏侯婴更宽容。这不仅表现在刘邦听夏侯婴的劝赦免季布、重用韩信,更表现在开篇提到的“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一事上。

彭城之战后,刘邦惨败,仓促逃亡。但天公不作美,冲出包围时,“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刘邦率领的几十人的队伍在恶劣的天气中艰难行进。当时夏侯婴陪伴在刘邦身边,在半路上遇到刘邦的一对子女,鲁元公主和后来的汉惠帝刘盈。一开始鲁元公主和刘盈被救上车。但后有项羽追兵,前有大风阻挠,加上车上人多,马车行进很慢。当时刘邦自顾不暇,完全没有心思搭理自己和吕雉的这两个孩子,于是情急之下为了自保,便将这两个孩子推下马车。

可在夏侯婴看来,鲁元公主和刘盈是刘邦的亲生骨肉,万万不可这样对待。于是夏侯婴亲自下车把两人接上来。后来刘邦又扔了他们好几次,夏侯婴就又接了他们好几次。幸运的是,最终一行人都成功摆脱追击,捡回一条命。

正是夏侯婴在如此危难之际,还能为刘邦考虑,保护好刘邦和吕雉的两个孩子,才让刘邦夫妻二人对夏侯婴感激备至。当时让刘邦屡次动怒却最终放过夏侯婴的,正是两人先前的交情。而让吕雉后来放过夏侯婴的,也是他曾舍身营救自己的两个孩子。刘盈后来做了汉惠帝,而鲁元公主是吕雉独女。有这样一份交情,刘邦夫妻就是想对夏侯婴下手,都难过自己的内心关。

而夏侯婴本人,更可谓是汉初忠臣的代表。他自始至终都跟随在刘邦身边,不像雍齿做过墙头草。他更舍命为刘邦考虑,不仅帮刘邦招纳了韩信这员大将,更顶着丧命的风险保护了刘邦和吕雉的骨肉。从刘邦拿下沛县,赐给夏侯婴太仆之位起,夏侯婴就始终任太仆一职,为皇室殚精竭虑。一个没有谋逆之心而始终忠心的开国功臣,吕雉就是把皇宫北面的一等宅邸“近我”赐给他,都觉得不够,哪还会对他起杀心呢?

投桃报李,正是夏侯婴对刘邦夫妇真诚以待,才换来他们的礼遇。不作死就不会死,而要飞黄腾达,还是得看自己做了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