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千牛卫的“著名”完全仰仗虚拟人物李元芳的形象代言,其实它没有那么牛,工作内容也很乏味。不过作为皇帝的近侍,千牛卫升迁的机会大,但招生名额却很少,所以人们趋之若鹜。
千牛卫是什么组织千牛卫分左、右千牛卫,是唐朝16卫之一,负责皇帝的宿卫、侍从和仪仗。
唐朝的军队分南北二军,北军驻扎在城北,亦称北衙,南军驻扎在城南,亦称南衙;北军六军是由皇帝直属指挥的御林军,而南军16卫则由外朝统领。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即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兵农合一军制。唐朝在全国设立了634个折冲府,士兵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由折冲府管理,并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服役。
16位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除了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外,其余12卫都是折冲府的上级管理单位。
从性质上讲,御林军是皇家保镖,外朝结构插不上手,而16卫则是国家军队,领导权归外朝宰相班子或亲王。但是他们在工作内容上却存在交叉,比如千牛卫,其职责就与御林军存在交叉。
千牛卫的工作内容是啥千牛卫的工作内容其实很枯燥,具体来说三项内容宿卫、侍从和仪仗。
宿卫:即皇宫的值宿警卫,他们跟御林军的职责略有差别,御林军负责外围警卫,人数较多,千牛卫则负责内围的贴身护卫,人数较少。
侍从:即皇帝的贴身服务员,职能与宦官、宫女有部分交叉,只不过千牛卫的侍从工作不固定,兼有护卫功能。
仪仗:皇帝上朝、出行时由专门的仪仗队,12卫是仪仗的主力,千牛卫承担部分仪仗职能,差别在于千牛卫始终跟在皇帝左右侧。
由此可见,千牛卫工作内容虽然与其它部门有交叉,但也有明显差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皇帝“如影随形”。
千牛卫的编制及招生对象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正四品下。另各设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
千牛卫兵种又分为三种:
- 千牛备身各12人,职责“执御刀宿卫侍从”;
- 备身左右各12人,职责“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
- 备身100人,职责“掌宿卫侍从,侍列于御座之左右”(不带武器);
- 仪仗150人,职责“守戎服器物”。
左右千牛卫合计人数不足600人。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资格担任千牛卫的一般是贵族子弟,因此其兵源不大可能出自折冲府,而是来自“五府”或者千牛卫下属的“中郎将府”。
所谓五府即“一个亲府、二个勋府、二个翊府”,性质等同于折冲府,只不过五府的士兵不是“一般战士”,而是由皇亲国戚、勋臣旧属、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构成。
唐高祖李渊就给姨夫隋文帝当过千牛备身,瓦岗寨的李密也担任过太子杨勇的东宫千牛备身。
千牛卫的历史沿革通过以上的介绍可见,千牛卫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工作也很无聊,基本上是贵族子弟出仕前的实习期。只是因为他们整天围着皇帝转,显得更尊贵。
人们对千牛卫的神秘感来自于两点:
- 其一,《神探狄仁杰》的鼓吹。
电视剧至少犯了两个错误,首先中千牛卫并非掌握绝技的武林高手,甚至他们的军事素养都不如府兵,不信你问问李渊和李密就知道了。其次千牛卫不可能去保护狄仁杰,人家是皇帝御用。不过请注意,“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有可能,这里的“检校”就是个“加官”,不是实职。
- 其二,千牛卫的名称很古怪。
人们很难把“千牛”这个词跟官职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个职位存在的时期也不长,这两个因素导致人们对它很陌生。
“千牛”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千牛刀”,它是皇帝随身携带的武器,相传名称来自于庄子的《庖丁解牛》,意思是这种刀很锋利,足以宰杀千牛。
北魏时期,千牛刀从御刀“降级”为皇家侍卫的武器,于是携带这类武器的侍卫就被称为“千牛卫”。西魏和北周时期,千牛卫归左右府统领,隋朝它又划归12卫中的左右骁卫,唐朝时期设立了独立的左右千牛卫。
唐玄宗时期随着府兵制的名存实亡,唐朝的军队呈现出“内轻外重”(藩镇兵力远超中央),和“南轻北重”(南衙府兵衰微北衙禁军崛起)的特性,作为南衙16卫之一的千牛卫事实上逐渐走向没落。
因此,“千牛卫”其实牛气冲天的时候并不长。到五代十国之后,千牛卫就成了荣誉职务,元朝以后它被永远“封存”,从此人们对它的印象逐渐模糊起来。
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剧中跟着狄仁杰牛哄哄的,那么,这个千牛卫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还有就是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呢?元芳,你怎么看?
千牛卫的正式叫法是左右千牛卫,在唐朝的时候,唐朝设立禁军,保卫京师。唐朝的禁军分为南、北两衙,南衙有十六卫,其中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的所有军事力量,而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只负责皇帝的安保工作,人数也不多,在2000人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唐朝的千牛卫与明朝的锦衣卫在职责上都有安保以及仪仗队的职责,只是锦衣卫更有特务的恐怖职责。锦衣卫配有绣春刀,与锦衣卫一样,唐朝的千牛卫则配备千牛刀,顾名思义就是“锐利可斩千牛”。同时他们身穿花钿绣服,衣绿执象,甚至华丽。
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的区别是,左右监门卫相当于现在的看大门的保安,负责皇宫的门禁和守卫工作。而左右千牛卫是皇帝的贴身卫兵,御前带刀侍卫,相当于现在的保镖,负责皇帝的保卫工作。后来,随着唐朝府兵制的瓦解,左右千牛卫衰败,成为一个弱鸡,徒有虚名,主要担任仪仗的工作。
千牛卫的老大叫千牛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上将,而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个虚衔,相当于一个荣誉职务。按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陆军上将,给狄仁杰这个总理做跟班。元芳,你怎么看?
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千牛卫”之名,始于唐朝,全称是“左右千牛卫”。
唐初,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师安全的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其中南衙禁军分为十六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除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只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师的安全外,其余十二卫皆会遥领全国657个折冲府,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同时南衙禁军的兵士的招募皆用“府兵制”,即全为“府兵”,它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闲时为民,战时为兵。
北衙禁军主要有“北衙六军”组成,即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军,与南衙禁军不同的是,北衙禁军为皇帝直辖部队,且在兵源上,北衙禁军采用的是“募兵制”,就是职业化的士兵。
当时南衙禁军与北衙禁军交错宿卫京师和皇宫,两者互不统属,相互牵制。
唐时因左右千牛卫不是属于作战部队,而是专司“掌执御刀宿卫侍从”,就是负责皇帝内围安全的贴身卫兵,类似于清朝的御前侍卫,所以并不需要太多的兵士。再加上左右千牛卫的主力“备身”的选拔极为的严格,“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首先必须是王公贵族子弟,再是必须是年轻、帅气的,却还得武功高强的,所以能被选上的自然不会太多。
而据《唐会要》所载:“(左右千牛卫)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千牛备身各十二人(龙朔中,改为左右奉裕。咸亨初复旧。垂拱二年,又改为奉裕。神龙元年复旧);备身左右各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大唐改千牛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就是左右千牛卫下属左右千牛备身各12人,备身左右各12人,备身各100人,主仗各150人,这样算起来,左右千牛卫实际的兵力就只有548人。
当然这个数量实际也不少了,毕竟左右千牛卫只是负责皇帝内围安全的防卫部队,并不负责皇宫外围和京城的安全,即使皇帝出巡,他们也只需负责皇帝内围的,外围依然有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等负责,所以百余人实际上已经足够应付了。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后,这里我再简单的介绍下“左右千牛卫”各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的具体职责:
1、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宿卫侍从”,在上朝的时候他负责带领备身在皇帝的左右跟随上殿,然后上朝时护卫在皇帝的左右。
2、备身左右掌“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他们可以携带着御刀、御弓矢和弓箭去守卫皇帝内围的安全,同时皇帝临朝时,升殿列侍。
3、备身掌“掌宿卫侍从”,负责包围皇帝内围的安全。与千牛备身、备身不一样的是,备身能拿刀保护皇帝内围的安全,但是却不能拿御弓矢和弓箭宿卫皇帝。
同时左右千牛卫除了掌宿卫之职外,左右千牛卫还负责掌甲仗之事,“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各分而典掌之”,自千牛备身以下他们都需各自掌管相应数量的御用之物。
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千牛卫分千牛左卫和千牛右卫。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 南衙卫兵号称"十六卫",千牛左卫和千牛右卫就是其中的两卫,他们是国家军队。
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千牛”这个名字,出自《庄子》,《庄子·养生主》说:﹝庖丁﹞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所以皇帝将随身携带的防身刀,叫做"千牛刀",皇帝的侍卫便称为“千牛卫”。
“千牛卫”被广大群众熟知要归功于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有一位大英雄李元芳,担任“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狄仁杰的卫队长,武功盖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狄仁杰:
而一句“元芳,你怎么看”也成为网络爆红的热词,沿用至今。
唐朝的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一人,从三品;中郎将二人,正四品下。
各置千牛备身十二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
另有长史一人,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
在电视剧中,千牛卫是皇帝亲率,似乎权力很大,一般人会把他们与明朝的锦衣卫相等同,其实不然。
锦衣卫更像国民党的军统,但千牛卫更多类似现在的仪仗队。
虽然千牛卫和监门卫同属于警卫队,但千牛卫担负仪仗功能,所以他们穿着华丽,史书上说他们:
“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宿卫侍从。”李元芳并不是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他只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虚衔,并无实际权力,只是个荣誉职务。
电视剧中的王孝杰、桓斌、权善才这三个才是十六卫大将军。
但是唐代的大将军汉朝的不一样,唐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不被实授指挥权的话就是个闲人,不象汉朝的大将军是最高的职务,相当全国武装部队的司令。
唐朝的司令叫大总管,并不一定是由大将军担任, 比如狄仁杰就当过河北道行军大总管。
这种总管到唐玄宗时改名叫节度使,统管辖区内一切军、政事务,权力很大。
千牛卫作为南衙16卫的一部分,兵力并不多,左右千牛卫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多人,因为他们不是作战部队,不需要过多的兵力。
今天的三军仪仗队选拨很严格,但人数非常少,所以加入千牛卫是一种荣誉,地位还是挺高的。
到了宋朝, “南衙十六卫”已不复存在。宋朝的“十六卫”只是一种虚衔。
它们不是职能机构,没有职能、没有权力、没有属兵,属于“三无人员”。
到了明清时期,千牛卫干脆被裁撤了,从此不复存在。
参考:《唐六典》《旧唐书》
作者: 歪眼小史工作室 —— 冯生
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唐朝拥有中央军团,中央军团的兵力只有10余万人。为了防止出现将领专权篡位的情况,唐朝把中央军团分为了南衙和北衙两个部分。北衙下辖了6军,简称为北衙6军。南衙下辖了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总计有16个卫,因此被称为南衙16卫。除了监门卫和千牛卫,其他12个卫都负责管理国家的一部分府兵。监门卫和千牛卫属于皇帝直属的部队,专门负责为皇帝服务,因此地位比较高。
监门卫分为左监门卫和右监门卫,主要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有的类似于明清时期的大内侍卫。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担任了正四品的千牛卫中郎将。从影视剧的表现来看,千牛卫的权力很大,似乎类似于明朝的锦衣卫。其实,千牛卫的任务被错误呈现了。千牛卫和监门卫一样,也分成了左右两个部分。在皇帝出行的时候,千牛卫负责警戒工作,同时负责皇帝的仪仗工作。按照现在的标准,千牛卫属于警卫队和仪仗队。由于千牛卫承担了仪仗任务,因此,千牛卫官兵们的制服是非常华丽的。历史记载千牛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宿卫侍从。”
千牛卫作为南衙16卫的一部分,其实兵力并不多。根据计算,左右千牛卫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2000多人,毕竟和其他部队的任务不同,千牛卫不需要过多的兵力。随着唐朝府兵制度的瓦解,包括千牛卫在内的南衙16卫已经名存实亡。到了唐朝统治的中期,南衙16卫都充斥了大量的官宦子弟和富家公子,唐朝的中央军团成了养名望、刷资历的地方。千牛卫这个机构一直沿用到了宋朝,不过,宋朝的千牛卫属于影子单位。南汉皇帝刘鋹投降以后,曾经被封为千牛卫大将军,不过连一个官兵都没有。
唐朝下辖南衙16卫,著名的千牛卫到底有多少官兵?
十六卫,隋唐时期,府兵的主管机构。一般称为“府卫”、“卫府”。所谓“兵列府以居外,将列卫以居内”,卫、府作为府兵组织中两个基本单位。隋开皇中置十二府,以统禁卫之兵,即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左右府。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即左右卫(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左右侯卫、左右屯卫(也叫左右领军)、左右御军、左右骁骑卫、左右备身卫、左右监门。其中左右备身、左右监门不领府兵,领府兵的也叫十二卫。唐代因袭隋制,但在名称上有所改动,其领兵之十二卫:
左右卫、左右骁骑、左右武7L、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还有四卫是:左右临门卫、左右千牛卫。隋府兵制的崩坏,十六卫仅存虚名。
【唐承隋制,宫廷禁卫军有三卫:即亲卫、勋卫和翊军。每卫设中郎将一人,掌有关宫廷禁卫事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