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晚年的隋文帝变得猜忌多疑、刑罚严苛,甚至有点是非不分。皇宫大殿居然成了对大臣们用刑的场所,导致多位大臣冤死。苛严的法律,又导致老百姓“触网”如家常便饭。
独孤伽罗去世后,感情生活空虚的隋文帝又开始娇宠后宫,进而引发了“仁寿宫变”。
隋文帝本来就生性多疑,晚年的他老是担心官员们欺瞒他,于是在朝野内外密布亲信暗探,一旦被抓住小辫子就从重发落。这还不够,他屡屡祭出“钓鱼执法”,故意让人行贿官吏,中招的人一律处死!
有一次,一位叫李君才的官员上书说刑罚过严,隋文帝大怒,当场就要廷杖李君才。不料发现皇宫大殿根本没有大杖,于是他用马鞭将李君才活活抽死在大殿!参决国政的大殿,居然成了屠杀大臣们的场所,即便残暴的秦二世也没这么干过。
那次事后,隋文帝觉得马鞭打人不过瘾,于是下旨:从今往后大殿常备刑杖!于是,从此之后每天大殿里都传来大臣们的惨叫声,“一日之中,或至数四”。有时候行刑人不忍心,下手轻了点(挥楚不甚),暴怒的隋文帝下令将行刑人当即斩杀!
宰相高熲和御史柳彧拼死反对,以辞职要挟,隋文帝才一度收敛,可不久更变本加厉。
有一次兵部侍郎冯基因为进谏触怒隋文帝,被他当场杖杀。过后隋文帝有点后悔,又责怪群僚不对他劝谏,再次把火洒在战战兢兢的大臣们身上。
冯基还算幸运,隋文帝后来补偿了他的家人,另一位大臣史万岁则倒霉透顶。
开皇十九年突厥犯边,史万岁以行军总管身份率军出征,经过浴血奋战,隋军突进沙漠数百里,斩杀敌人数千,大胜还朝。
不料,杨素却给史万岁穿小鞋,他在隋文帝跟前黑白颠倒:突厥就是来放牧的,哪来入侵?史万岁故意挑起战事!
后来隋文帝问杨素,史万岁回来在干嘛?杨素乘机摆了一刀,说:他跑到东宫去了。此刻太子杨勇刚刚被废,隋文帝一听说史万岁竟然跑到杨勇那里去了,顿时火冒三丈,立刻诏史万岁见驾。
史万岁也为将士们得不到封赏一肚子火,根本不知道自己被诬陷勾连废太子,进来就跟隋文帝开杠。隋文帝发怒,下旨当堂杖杀史万岁!可怜老将军征尘还未洗净,就被冤杀。
事后隋文帝也后悔了,但为了自己的面子死不改悔,竟然下旨给史万岁网罗其它罪行。
除了史万岁,另一位将军虞庆则也一样,在平定南方叛乱后,遭到奸臣陷害,被隋文帝冤杀。
开皇末年,社会治安一度出现问题,隋文帝轻率地下了一道圣旨:谁告发贼人,就将贼人的家产全部赏给告发者。结果导致很多人也玩起“钓鱼术”,他们故意将财物扔在地上,等别人捡起就上前揪住,诬陷其为盗贼。结果治安不光没好转,还搞得天怒人怨。
隋文帝还不知悔改,居然再次下旨:今后只要偷盗一文钱就判“弃市”!这一条命令,搞得大街上连行人都没了,大家都害怕被诬陷,只敢在深夜没人的时候出来,白天全都躲在家里。
隋文帝又“再接再厉”,下旨:四人合盗一根榱桷(屋椽),三人共偷一只瓜,立刻处死!
晚年的隋文帝崇佛道,信鬼神,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他下旨:谁要是弄坏佛像,或者有对佛像的亵渎,一律以“恶逆”之罪处死!
总之,隋文帝的苛严让人发指,以至于“公卿股栗,不敢措言”。杨素之流乘机进谗言,除掉异己,鸿胪少卿陈延因为得罪杨素,被告发失职,招待外宾的客栈大厅出现马粪。隋文帝竟然因为一泡马粪,将陈延当堂打死。
林林种种不一而足,那段时间大隋上至百官,下至黎庶,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到处都是抓人、杀人的场景。
开皇二年,独孤皇后薨世,61岁的隋文帝遭受重大精神打击,这一年距离他驾崩不到两年时间。独孤皇后去世后,不知道是没了“女权主义者”的管束,还是因为精神世界的空虚,隋文帝开始宠幸后宫,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成了那段时间后宫的“绝代双骄”。
宣华夫人即陈宣帝的女儿,陈国灭亡后被俘虏没入宫廷,她就是引发“仁寿宫变”的女主角。按《隋书》记载,太子杨广在侍疾期间调戏宣华夫人,惹得隋文帝大怒,准备废掉杨广,重新改立杨勇。
当然,杨广没给他机会,他发动了宫变,弑父夺位,结束了隋文帝灰色的暮年!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这么说吧:杨坚具备其他皇帝所没有的优点,但也有独一无二的缺点。
隋文帝杨坚开创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巅峰期、甚至还被一些外国学者赞为“中国第二帝”。但人无完人,他在位期间的一些所作所为也颇遭人诟病;魏征等人编纂的《隋书》中,甚至把隋亡的根源归咎到他身上。
不过,如果咱们就此认为他很“荒唐”,那就显得有些夸张了:若因为儿子杨广导致的结果、就反推追究老子杨坚的责任,这属于事后诸葛亮、强行找背锅侠。
也许是被各种艺术作品对杨广的过度塑造所干扰,我们大部分人对隋朝的真实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杨坚更是知之甚少。
对于隋朝,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二世而亡,这跟当初的秦朝几乎一模一样;然而,在短暂的37年里,隋朝却在诸多领域创造了中国封建史上的巅峰状态:
它对内灭亡陈朝、结束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
对外肢解空前强大的突厥,并且扶植起一个听命于中原的东突厥政权;征服契丹、吐谷浑、琉球,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它厉行改革,初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宽简刑法,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它修建运河,打通了南北交通运输,为应对当时的经济中心南移、强化对各地区的控制提供了有效方案;
推行均田制,大规模清查户口,崇尚简朴、发展生产、减轻百姓负担,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短短二十余年间就实现了人口翻番,让无数王朝叹为观止。
可以这么说,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也像秦朝一样,为其后的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隋文帝杨坚,则是上述成就的造就者。虽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非顶级,但他的一些优点,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极度俭朴,自己的御用车驾、器具,很多都是经过多次修补的旧物;每次吃饭,如不是朝廷的大型宴会,他的肉菜不会超过一个;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不是自己一个人作秀,自己的后宫、子女全部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后来太子杨勇被废,罪名中就有生活奢侈这一项。受他的影响,全国上下都厉行节约,质朴的风气,奠定了隋王朝的富裕;
第二,对于功臣、将士,他却极度大方。平日里的杨坚是非常小气的,但对待为国立功的将士、大臣,他却出奇的大方。公元589年平定陈朝后,他亲自在京城主持论功行赏,当时用来奖赏将士的财物堆满了城内外:“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郭”;同时,对于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他不仅厚加抚恤,而且一定会亲自派使者登门慰问死者的家属。因此,在他执政期间,隋王朝人才济济、名臣辈出,军队的战斗力也异常彪悍。
第三,历史上罕见的真正爱护百姓的皇帝。
杨坚在位期间多次减轻赋税、缓解百姓压力。比如在平定陈朝后,他命令免除江南十年赋税,其他地区减免一年;公元590年,鉴于国泰民安,朝廷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下令继续减少徭役、赋税,50岁以上的百姓则完全免除;公元591年,有关部门汇报库府已满,他下令“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大幅度减免田租,以藏富于民。
此外,他命人制订了《开皇律》,首次全面废除宫刑、车裂、枭首等酷刑,还明文规定无论任何罪过都不得“灭族”;确立了以死、流、徒、杖、笞为主体的封建五刑制,开创了“死刑复奏制”,即所有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次审核才能执行。这些都是古代法制文明的巨大进步。
另,杨坚是少见的对百姓没有架子的皇帝。他经常派人暗中了解民间疾苦,从而有针对性地整顿吏治;面对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他总是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官员赈济,并且因此处理了大量失职官员;每次外出,若遇上拦路告状的人,他总是亲自接待处理;他曾在前往泰山的途中遇上了大队前去洛阳求食的百姓,不仅不加驱赶,还让人们与他的队伍混杂着一起前行;碰到那些扶老携幼的人,他甚至主动避让,以鼓励人们尊老爱幼。
此外,杨坚在位期间虽然也经常对外用兵,但他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拒绝“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重效率、爱护民力,经常辅以高明的策略、外交手段,用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比如面对空前强盛的突厥,他采用长孙晟“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阴谋与军事相结合,轻松肢解、削弱了这一游牧强敌,为后世提供了“以夷制夷”的经典模板。
凭借以上过人素质,杨坚开创了史上别具一格的开皇之治,《隋书》对此不吝赞美之词:“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 年间,天下无事”。那时的隋王朝,是封建史上少见的无限接近公平公正的时代,实属难能可贵。
然而,杨坚身上也有着明显的缺点:
第一,对于官员太过于严苛。
虽然对老百姓广施仁政,但对待官员时杨坚却像个暴君。史书称他“猜忌苛察”,仿佛总是拿着放大镜找寻官员们的缺点。
比如他曾暗中派人去贿赂那些朝廷官员,对于接受贿赂的,一律处死、丝毫不讲情面,这种“钓鱼”式的反腐手段虽然有效,但却摧毁了君臣间的信任;
史书中还特别举了个例子:杨坚曾派军人护送西域使者出玉门关,这些使者在途中曾接受过类似于马鞭、鹦鹉之类的小礼物,被他下令当着自己的面处死;
虽然主张减轻刑罚,但杨坚却经常在朝堂上当众棍打朝臣,有时甚至把人活活打死,丝毫不顾及自己颁布的“死刑复奏制”。按照常理,如果官员确实有过错,就应该按照国法加以处置,杨坚此举实质上就是以皇权损害法律;此外,这种不加审判就动刑的做派很容易造成冤案,名将史万岁就是这样被冤杀。
到了晚年,杨坚的这一趋势尤其严重,史称“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
第二,过于尊重(怕)妻子,造成了连锁负面反应。
古代皇帝无不三宫六院、嫔妃成群、子女如云,但杨坚却是个另类。他出身于西魏、北周十二大将军之家,妻子独孤皇后的家族则位于八柱国之列,两人虽为政治联姻,但感情却远远超过寻常夫妻。在没当皇帝时,杨坚只有妻、没有妾;成为皇帝后,独孤皇后在世时,杨坚“虚嫔妾之位,不设三妃”;他一共五子四女,都是和独孤皇后所生。
虽然在独孤皇后去世后,杨坚也曾宠信其他后宫,但在绝大部分时期,他都践行了类似于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在古代帝王中极其罕见。
但这种在我们看来堪称楷模的夫妻关系,却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杨坚对独孤皇后如此尊重,以至于在政治方面也言听计从:
独孤皇后经常谈及政务,也许是出身贵族的原因,她的很多建议都具备可取之处。然而,她也带有自己鲜明的个人特点,比如——反感男子妻妾成群、讨厌官员骄奢淫逸,对于有这些毛病的大臣,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抗拒,经常在杨坚面前说坏话,因此也导致了一些官员遭受贬斥、打压;
独孤皇后的这些“精神洁癖”,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放过。太子杨勇就因为多内宠、生活有奢侈苗头,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反感;而晋王杨广则抓住这一机会,刻意包装自己,成功博取了母亲的欢心。
在独孤皇后的主张下,太子杨勇最终被废,杨广夺取了储位。因此,当杨坚去世前发现杨广并非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继承人时,曾悲愤的大呼:“独孤误我!”
此外,在一些大臣的任用方面,杨坚也深受独孤皇后的影响。比如独孤家族的下属高颎,当初曾为杨坚夺取大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后来由于得罪了独孤皇后而惨遭贬斥;另一位宰相杨素才华过人、能力超群,在文、武两方面立下了卓越功勋,但此人的缺点也很突出:性格残忍、排挤同僚、对百姓毫无悲悯心,但他善于迎合杨坚夫妻的好恶,独孤皇后尤其对此赞不绝口,由此也得到了杨坚的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史万岁之死,正是受了杨素的诬陷、挑拨。
由于杨坚夫妻对于子女过于严苛,他们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被他们亲手推向了绝路:太子杨勇被废,后来被杨广赐死;三子杨俊中毒后,在杨坚的责备、痛斥中忧病而死;四子杨秀则被杨坚削爵为民、软禁于内侍省,后来死于江都之乱。王族的内斗,削弱了杨氏的实力,为隋朝后来的灭亡埋下了隐患,因此史书称杨坚:“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剪伐本枝”。
但如果我们把隋亡的原因归就在杨坚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隋朝之亡,亡于杨广好大喜功,不体恤民力。说得直白点,他遗传了父亲雄才大略的特点,但却没有继承其勤政简朴、处事公正、爱护民力的优点;后来的李世民则汲取了这一教训,才在隋朝的基础上开创了盛唐这一伟大时代。
这一点,与当初的秦、汉也惊人的相似。汉随秦制,诞生了强汉;隋唐一体,造就了盛唐。说秦、隋充为汉、唐贡献了“血祭”,其实毫不为过。杨坚的功劳,值得后世颂扬。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隋文帝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位好皇帝,他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成就,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比拟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但是后期的他沉迷酒色、昏庸无道,也算是把自己的国家给毁了。
隋文帝原名杨坚,是杨忠之子,他小的时候被寄养在寺庙,由一位尼姑抚养。等到他13岁的时候被杨忠给接走,送到太学读书,其实他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凭借着父亲的职位,他一毕业就成了京城的长官,后来也是架着顺风车一路升到了骠骑将军,从此人生开了挂。
他从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变成了帝国的权力者,这其中的艰辛想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头脑,他一步步往上爬,成功上位。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军,建立隋朝,实现了从汉朝开始就分裂数百年的中国的统一。在位期间,整个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了700万,呈现出一个盛世。
提到隋文帝的爱情,也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好男人,因为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就是独孤皇后,两人恩爱有加,生下了五个孩子。他们的爱情真的是惹人羡慕,试问历史上能够做到这样的帝王还没几个。
不过隋文帝晚年却是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妻子独孤皇后,更是把自己的帝国给推进火坑,自己也被亲儿子给害死,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简直是残忍。
间接害死了独孤皇后年轻的时候隋文帝曾对独孤皇后说:“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所以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生只爱一个人,这其实也和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约束有关。独孤皇后虽然限制隋文帝不让他找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对隋文帝帮助很大,正是因为隋文帝没有时间沉迷女色,所以隋文帝勤政、节俭、懂得珍惜。
但是独孤皇后毕竟年老色衰,再加上经常有病,也不能陪着隋文帝。但是隋文帝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怎么能够忍下去呢。在一次散步途中,他碰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灵秀活泼的样子吸引到了他,当天夜里他们就在寝宫颠鸾倒凤。但是独孤皇后却是心生怀疑,第二天就派人来到寝宫,发现正在梳妆的女子,十分生气,当即让人把女子拉出去给打死了。
消息传到了隋文帝的耳朵里,顿时伤心失意,转而又怀恨独孤皇后,认为自己是唐唐一国之君,竟然被一个女人管教,感觉自己太过窝囊,于是偷偷驾着一匹马,跑到了寺庙想要出家。结果众大臣纷纷来请他。最后耐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愤愤的回去了。
隋文帝越想越气,甚至想要废掉独孤皇后,但是转而一想还是放弃了。但是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独孤皇后也是一个女强人,想到如此,经不过气愤,加上又患有疾病,结果一下子倒下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孤独皇后这个左膀右臂之后,隋文帝变得荒废朝政,每天都是沉迷酒色,但是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折腾,结果自己一下子患了重病,只能在病床上躺着了。
立杨广为太子,毁了隋朝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规律,立自己的嫡长子杨勇为太子,但是杨广可不服啊,结果这一出戏就出来了。杨勇也是个傻货,自己父亲不让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杨广从后面怂恿,杨勇做的是更加的过分。
最后杨广更是和杨素勾结,一起陷害杨勇,杨勇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节制。而隋文帝却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杨广为太子,这也是他做的最错的一件事。
等到隋文帝躺到床上的时候,杨广露出了原来的面孔,他欺辱隋文帝的妃子。结果隋文帝的妃子给隋文帝诉说,隋文帝才明白杨广的真实目的。无奈躺在病床上的杨坚已经被架空了势力,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隋文帝被自己的亲儿子给毒死了,想必死不瞑目。
晚年的隋文帝荒废朝政,沉迷女色。不仅失去了对自己最有帮助的独孤皇后,更是把江山交给了恶人。最后的他死于非命,而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隋朝也是被人给灭了。
谈古论今,学问为上;答人论事,素质为旨。 个人观点,坚持原创。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谢谢!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隋文帝杨坚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在其晚年的时候,也开始变得昏庸起来。在很多人眼里,他晚年有三件事情最让人诟病:一是滥杀臣民;二是纵情声色;三是父子相残。
首先是滥杀臣民,据说杨坚晚年也变得容易听信谗言,隋朝开国功臣杨素因屡立战功,深得杨坚喜欢,晚年更是完全信任于他。
后来杨素因嫉妒其他大臣的战功,便常在杨坚面前胡编乱造,陷害他们,以至于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
这虞庆则曾为隋朝经略突厥立下汗马功劳,是朝中“四贵”之一,官至上柱国、晋国公、右武候大将军。但是,就因为别人的诬告,隋文帝就将其满门抄斩,酿成隋朝一大冤案。至于史万岁,那更是隋朝的最牛的名将之一,结果就因为杨素的诬陷,隋文帝令武士将史万岁暴杀于朝堂。
更夸张的是,杨坚在晚年特别喜欢在朝廷上用杖打人。据记载,达到了“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的程度。换而言之,杨坚几乎每天都要在朝堂上仗打大臣,最高时一天打过四个大臣,以至于隋朝很多开国功臣都被他或杀或贬。
不仅如此,杨坚对百姓也变得非常苛刻,据说杨坚曾颁布“凡是偷盗财物在一钱以上的人,立马处死弃市”的法令,以至于有三个百姓偷盗了一个瓜,结果就被全部处死,一时间惹得百姓纷纷恐慌不已。
其次是纵情声色。杨坚在晚年的时候,尤其是独孤皇后去死后,他开始沉迷于美色,整日与宣华夫人、容华夫人等妃子夜夜笙歌,不再理会朝臣,以至于朝堂都由杨素等奸臣说了算。并且,杨坚为花重金建造豪华的宫殿,只为和妃子们享乐用,致使劳民伤财。
最后,杨坚晚年和儿子变得像不共戴天的仇敌人一样。根据史书上记载,杨坚一共只有五个儿子,全部都是独孤皇后所生,为此独孤皇后还曾自豪的说,自己这五个儿子,都是一奶同胞,所以不会像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样为夺取而自相残杀,他们一定会相亲相爱的。
可结果呢,等到杨坚晚年时,她的这五个一奶同胞的儿子,和父亲都跟不共戴天的仇人一样,没有恩情可讲,于是杨坚先是又幽禁了三儿子杨俊,接着又废掉并幽禁了长子杨勇,后来四儿子蜀王杨秀也被杨坚废为平民并关进监狱。
杨坚对儿子们的这种做法,让大臣们都感觉不可思议,于是他们劝谏杨坚,总而言之,你一共就五个儿子,结果三个儿子都被你给干掉,你这个行为是不是有点太过?到时天下人会怎么看您呢?
结果呢,杨坚非但不听劝,反而大骂道,总而言之,老子的家事要你管,什么叫做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就你事最多。老子现在就让人割了你的舌头,我看你还怎么胡咧咧。于是杨坚直接命令武士将这位大臣的舌头给格了下来。
再后来,杨坚立二儿子杨广为太子,结果不仅自己莫名其妙的死掉,隋朝也被推入火坑。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坚晚年的所作所为,确实算得上是昏庸。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分析杨坚的行为,就可以发现,杨坚的所作所为,其实真谈不是昏庸,他的背后都是有深层次目的的。
我们就说滥杀臣民和父子相残,表明上看,是杨坚老迈昏庸,但其实,这只是他巩固皇位的手段而已。在杨坚晚年的时候,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而太子杨勇却是年富力强,他心中自然会忍不住害怕太子提前上位。
当时太子杨勇不仅总管北齐之地,还担任上柱国、大司马,领内史御正,掌管京城的全部禁军,并且军国政事他都参与决断,其势力足以让杨坚都感到害怕。
有一次,杨坚发现大臣们竟然以皇帝的礼仪来朝见太子,这让杨坚非常生气的骂道,我都还没有死,你们至于这么急不可耐吗?
后来杨勇的势力大到杨坚晚上起来上个厕所,都害怕会被杨勇给刺杀。在这种背景下,杨坚自然要有所行动,否则他搞不好就要提前下课。于是,他便开始重用杨素,并扶持晋王杨广与太子分庭抗礼,同时还开始全面打击太子的势力。
在这种背景下,和太子走得比较近的文武大臣,比如上面的虞庆则、史万岁先后被处死,和太子关系比较好的三儿子杨俊也被幽禁,后来太子爷被废。至于对百姓严刑峻法,其实更多是想借此打击官员,因为屁大点事就会被处死,那皇帝想整治官员时岂不会更容易!
最后,至于纵情声色,在皇帝之中,隋文帝杨坚真不算什么。要知道,杨坚一共就不到五个嫔妃,这与那些后宫佳丽动不动就是十几二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皇帝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杨坚也仅仅是和她们寻欢作乐,并没有让她们及其家属干涉国政,所以实在算不得是昏庸的表现。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再好的皇帝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再英明神武的皇帝到晚年都步入昏庸,历历数来,个个如此,结束400年分裂,统一全国,建立大隋国的雄主隋文帝杨坚也一样,虽有开皇之治,其繁荣度让鼎盛的唐朝都望尘莫及,史学界称为“励精之主”,但在晚年时也逐渐荒唐,宠奸臣、迷佛教、杀忠良、易太子等,处处失误,内乱不已,本来顶着巨大功勋的皇帝在历史长河中逐渐黯然失色,实在让人惋惜。
杨坚,在位23年,享年64岁,葬泰陵。在平陈统一全国后,隋文帝杨坚在盛名之下,心骄志逸,唯我独尊,失去了以往的锐气,大臣们开始争权夺利、朝廷滋长起不良风气,足智多谋的忠臣李德林,因为敢于进谏,被贬出京城,此事成为朝气蓬勃的开皇时代结束标志。开皇14年关中大旱,当时国仓盈溢,可供50年之食,但杨坚不怜百姓而惜仓库,不开仓赈灾,只是宣布不食酒肉,曰“与民同忧”,而同一时间,杨坚正在大刀阔斧的建仁寿宫。
隋朝莫高窟第295窟壁画。由于北周武帝曾经灭过佛,全国的佛教寺院受到严重打击,而杨坚从小是在寺庙长大的,所以致力于兴隆佛教,从开皇元年起,不仅恢复了当年北周所废的诸寺,还令各地大造佛像寺庙,抄写佛经,仅京城的寺庙就有几百所,到处招揽名僧,俨然成了佛教中心,隋文帝时期,全国营造和维持寺庙的费用之多,糜费亦巨,不仅如此,当时朝中有大臣对兴佛有微词,杨坚直接把大臣下狱,把坏佛亵神列为十恶重罪之一。久而久之就有投机取巧的僧人来造假取宠,开皇年间的造神运动就是一桩荒唐的闹剧,开皇十年,长安发生疫情,隋文帝不组织救治,而是招来妖僧徐孝克“作法辟邪”。
隋朝神一样的人物,杨素。猜忌心重,滥杀大臣,当年的谏议大夫因朝廷上有武官衣剑不齐说了几句,被莫名其妙的拉下去砍了;上柱国王景无怨无故被伏诛,史书上连事迹都没有;另一上柱国王世积因下属送了几匹良马,被坐诛;宰相虞庆则以谋反枉死;皇甫孝谐被发配;柱国李彻被毒死;宋国公贺若弼下大狱;鸿胪少卿陈延更荒诞,有小人诬告使节会馆没清理干净,有马粪,陈延在朝堂上差点被打死等等,目的就一个,晚年的杨坚只为把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中,然后就爆发了下面最悲惨的一幕:易太子。
建于隋朝的厦门梅山寺。杨坚共有5个儿子,均独孤皇后所生,家庭自应和睦,诸子出镇各地,太子杨勇本是勤奋好学,后来越来越奢靡又好色,杨坚想废了他,事前还问了几个大臣,结果虎将史万岁被活活打死,宰相高颎被赶出京城,太子被废,秦王被废黜,蜀王被软禁,汉王看着哥哥们这模样了,决定造反拼命,被杨广弄死,本来和睦的一家由于家族斗争引发废太子,各方残害,杨坚难辞其咎。唐太宗想为越王打击大臣时,魏征出来说“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避免了家庭悲剧的再次上演。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出生于军事贵族世家,杨坚承袭父亲北周武帝时所封的随国公爵位。北周宣帝继位,将杨坚提拔为上柱国、大司马,位逐高,权渐重。后北周静帝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皆听命于他,要知道周宣帝时,刑政苛酷,人心崩溃而不归附,朝野没有坚定的志向,在杨坚任大丞相后,他施政宽和,精简严苛的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北周大定元年(581),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为开皇,称隋朝。
隋文帝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业绩卓越的君王,他即位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制度策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针对南北统一后的国家,修订合适的制度: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来加强并巩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多次减税以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开皇九年(589),派晋王杨广南下平定陈;后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军,得以将势力扩展到蒙古高原,使得国家疆域扩大,南北统一,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中原地区经济与文化。杨坚还针对周边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的两种对策,有效地处理了当时较为尖锐的民族矛盾,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尊敬,甚至被称为“圣人可汗”。他即位不久,隋朝疆域辽阔,人口富足。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从此中国在大多数的世纪里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开皇盛世气象宏大磅礴,隋文帝杨坚是一位励精图治、功绩赫赫的积极有为的皇帝。他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扩充并统一疆土、政绩卓著。但是杨坚在位晚期却、逐渐多疑,杀害功臣能人,荒唐不已。除了次子杨广外,其他儿子和身边的大臣都成了他怀疑的对象,将当年帮助他夺取江山的大功臣高颎免去一切职务,而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又因各种莫名其妙地理由遭杀害。而且他废黜长子杨勇皇太子之位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把隋朝推入火坑。
杨坚多猜忌严苛,容易听信谗言,晚年不仅滥杀大臣,法制更是遭到破坏,刑法苛刻,人民惶恐。 晚年的他还很受儿子们的困扰。因为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独孤皇后又因太子妃元氏无宠的事情,得心病而死,于是派人伺察太子罪过。晋王杨广奸诈,内谄母后,外结朝士,拉拢势力,积极筹备夺取太子地位的准备。后来隋文帝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后在开皇二十年(600),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又在仁寿二年(602),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隋文帝杨坚作为隋朝开国皇帝,他前期颁布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政策不仅扩大国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疆域;而且和睦民族,注重经济发展,使得隋朝国力强盛,功不可没。但同时晚年所作所为也令人不齿,猜忌苛刻,误用政策,废立太子等荒唐之举也为隋朝铺好了灭亡之路,也是一位功过皆存的皇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