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宰相与丞相猛一看是一回事,其实差别很大,两个称谓产生的时期,及内涵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宰相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并不是具体官职;丞相则是指具体官职,流行于秦汉,废止于明初。
宰相的历史沿革宰相一词出现较早,宰即主宰,原指负责屠宰的人,相及相礼,指负责礼教的人。古代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负责祭祀的牺牲屠宰事宜,及祭祀流程事宜的官员地位很重要,分别称为宰和相。所以,宰相最早仅仅是指代,朝中地位最重要的一类官员,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官职。
宰相的称谓,后期还有多种不同称呼,如宰执、宰辅等,在春秋战国,不同的诸侯国,对宰相的称呼差异很大,比如,吴国称太宰、楚国称尹、秦国称相邦、两汉称相国、丞相。
到了南北朝以后,随着丞相制度的消亡,帝国由“单相制”,转变成“多相制”,一般,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都称为宰相。
所以,宰相只是一种泛称呼,而不是具体的官职,丞相是宰相的一种表现形式。
丞相的历史沿革丞相一词在战国后期就出现了,成型于秦朝末年,期间也出现过相国称谓。相国原称相邦,为避讳刘邦,改称相国。相国是指协助帝王,处理一切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而丞相的权限一般仅负责政务,不涉及军事,因而相国的权限要大于丞相。
自萧何、曹参之后,相国一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丞相制与三公九卿制的官僚机构设置相辅相成,一直流行到南北朝。元朝和明初曾短暂“复辟”,后被朱元璋废除,从此丞相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丞相也称大司徒、司徒,与太尉(也称大司马、司马)、御史大夫(也称大司空、司空)合称三公,是朝廷地位最重要的官员。一般丞相(大司徒)负责行政,太尉(大司马)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大司空)负责司法监察。
三公以下,设九卿,九卿以下各设司监。三公九卿的设置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按职能条块分割的机构设置,最大的弊病就是职能割裂,相互协调困难,同时皇帝家事与国事混杂,家国不分。它带来的后果就是丞相的权力过大,对皇权限制严重,这就是汉武帝发明内朝官的出发点。
从丞相制到宰相制的演变宰相最早只是泛称呼,它变成一种制度,开启于南北朝,随着台阁制逐渐取代九卿设置模式,丞相从“单相制”,慢慢演变成“多相制”,所有的“相”,一律被称为宰相。
所以,宰相制,其实就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导致相权受到皇权制约,由单一的丞相独掌朝政,变成由多名丞相共掌朝政的模式,极大地打击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这个制度最早的雏形,脱胎于汉武帝发明的内朝官制。
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发明了内朝官,让一群资历很浅,有学问的青年学者,组成他的决策顾问团,将丞相的决策权收归内朝官。如此一来,他的秘书团——尚书台的地位就凸现出来。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原指由宦官出任的尚书令)、尚书仆射是当然的内朝官,并负责内外朝之间的联络。
尚书台即后来的尚书省,到三国时期,尚书台由内朝官外移,变成正式的外朝机构,即尚书省。到了曹魏时期,发现尚书省权力太大,就又发明了中书省,以对抗尚书省。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又发展成为威胁皇权的机构,于是又诞生了门下省,以制约中书省。
随着三省制的创立,丞相制度也逐渐消亡,三省长官都称为宰相,决策模式也从丞相府,转变到政事堂,决策人从丞相一人,变成三省长官。
丞相制消亡的根源从单相制的丞相,到多相制的宰相,这个结构的变化玄机在哪里?没错,是皇权走向独裁的需要!
皇(王)权的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未成年之前离不开监护人的保护和制约,成年后逐步走向独立。皇权也一样,在隋唐之前,一直受到宗室势力、外戚势力、门阀势力的护佑和制约。
请注意,我用的是“护佑”和“制约”,也就是说,政治势力对皇权存在两面性,既是拥护势力,也是为害势力。这就是长期以来,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根本,丞相一般都是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
随着皇权的不断成熟,相权受到打压,皇权逐步走向独裁,其实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隋唐之后,多相制已经完全取代丞相制,到明清,所谓宰相,基本就沦为荣誉称呼,皇权已经走向极端独裁!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丞相和宰相都是我们经常在历史典籍和古代小说、戏曲中见到的官职,比如曹操,比如诸葛亮,他们都担任过朝廷的丞相之职。那么,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区别呢?
东汉末年丞相曹操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所谓丞相,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也是文官的最高首长。按照字面意思,“丞”是副贰之意,比如县丞,就是副县长;“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傧相,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就由傧相来做。由此可见,丞相就是一个副官,谁的副官呢?皇帝的副官,代替皇帝处理朝廷的一切政务,这便是古代丞相的职能。
宰相最初与丞相不同,古代贵族家里最终要的事情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于宰杀牲牛,所以当时替贵族或者国王管理家庭事务的人就叫“宰”。
秦汉以后,由诸侯国转为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权化家为国,于是替国王管理家庭的“家宰”便化身为国家的政治领袖,替皇帝管理国家,这时的宰相就是丞相了。在内称“宰”,在外称“相”,这就是“宰相”一词的由来。
宰相由皇帝的家臣变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后,谁替皇室管理家务呢?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职,御史中丞又是御史大夫的副职,他住在皇宫里,管理皇室一切事物。从这个角度讲,宫廷事务也是丞相的职能,只不过专门安排了一个专人处理而已。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2004年,我曾参与"中国宰相馆”的文字撰写工作,对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略知一二,以下与大家分享。
一,宰相的起源
“宰”的意思是主宰,"宰"最早起源于商朝,是管理家务的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宰”,称"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宰”,称"家宰”,还有掌管一邑的宰,为"邑宰”,总之,"宰”为官员的通称。
相,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意思是说,宰相上对天子负责,下对百姓负责,政治丶经济丶军事丶外交揽于一身。统领百官各斯其职。
宰相起源春秋,是齐国的管仲创立了宰相制度,所以,管仲被称为中国第一相。
二,丞相的由来
丞相,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丞相”官名自秦朝始,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中丞相。至明朝,丞相取消,皇帝亲政。
三,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宰相是一种制度,是古代行政长官的统称,不是一个官方使用的官名。只要他具备了宰相的权力,就是所谓的"宰相”,比如"丞相”,不管左丞丶右丞丶中丞,都可称为宰相。比如,清朝的时候,出现了内阁,军机大臣等等,其实从权利上来看,这人就是所谓的宰相了。而丞相是一个具体的官名,官职的称谓。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宰相是一种制度和概念,丞相是包含在宰相范畴之内的一个具体官职名称。
举一个不完全恰当,但是有助于理解的例子:语文老师是教师,但是不能说教师是语文老师;同理,丞相在一定时期是宰相,但是不能说宰相是丞相。
宰相是对古代君主以下最高行政长官的通俗说法宰相的说法取自“相”和“太宰”,源自商之伊尹和周之周公旦,二人都是辅佐君王并且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
最明显区别于“丞相”二字的“宰相”有以下几个:
汉代的大司徒、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以及清朝的军机大臣。
司徒之职古已有之,但是在各朝职能不同。到了东汉,权力达到巅峰,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可见其与秦代的相国、丞相等同。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避开宰相制度而设立的“全新”中枢机构,然而可惜的是,封建社会的权利结构决定,“宰相权力”是避无可避的,最终内阁形成了“行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名”的新局面,明朝的首辅又称“元辅”或者“宰辅”。
清朝原本沿袭了内阁制度,同样有内阁大学士,但是基本上流于形式,负责处理公文,与大秘书无异。因此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是有些名不副实的,真实的历史情况是,刘墉根本没有资格与和珅相对抗。实际掌握“宰相”级别权力的是军机大臣。
除此之外,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等都可以称为宰相。
三国到元朝之间的丞相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丞相虽然是固定的官职名称,但是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权力不同。自三国以后,丞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官之长”,有资格被化为宰相之列。
在秦朝和西汉时期,丞相只是相国的副手,没有达到权力巅峰。因此,这个时期的丞相不成被称作宰相。
三国时期开始,丞相这一官职一直延用到元朝,中间虽然有短暂的消失,但是总会在不久之后回归,直到明朝废相,丞相这一职务才彻底消失。
总体来说,丞相和宰相一个是具体的称谓,一个是泛指的类别。无论哪种,都是极其显赫的存在,国家兴衰一定程度上系于一人或者几人之手。古人言:一展平生所学,最高的理想抱负莫过于此。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区别宰相和丞相最经典的总结☞"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丞相一定是宰相。"
这句精辟总结才是最大误导,让很多人完全把宰相和丞相搞糊涂了。大众概念里的宰相是管仲、谢安、王敦这些人。你告诉大家,丞相比他们大?比他们大的不只有君主吗?总不能否定管仲、王谢宰相身份吧?
宰相的两种概念
①宰相的正式概念
宰☞ 主宰之意;相☞ 辅助之意。首先把宰和相合二为一的人是韩非子。
每个朝代都有一个掌握国家要务决策的机构,后形成制度,目的是主宰国家要事,辅助君主。因此,这个制度或说机构就叫宰相。
很明显,宰相是一国最高层的一种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一个团队,往往参与议事的为多人,他们决策着国家核心要务。因此,参与人员都属于宰相之列,被尊称宰相。
毫无疑问,丞相作为百官之长,自然在这个决策圈里,属于宰相成员之一。所以说,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②宰相的通俗概念
宰相圈里成员可多可少,必然会有一个最高领导者统领团队,此人当是一人之下,雄居万人之上。我们老百姓通常说的宰相主要是指这个最高领导,比如管仲。
尽管宰相是一种制度,不是指具体某个人。但管理工作具体而现实,这个宰相体系的最高长官就成了宰相体系代表,人们就称呼其为☞ 宰相。这是借代用法,以点代面。
很明显,宰相体系里这大人物可能是丞相。
比如宰相谢安,东晋宰相制中肯定不止他一人,但是你知道其他人吗?谢安就成了这个机构的具体代表。这就成了后人概念的宰相。
宰相强调权力,丞相强调官位。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琅琊王氏,号称"与马共天下"。王导可谓史上最有名的"王丞相"。但是,威力更强大的堂兄王敦,定位则是东晋大宰相。难道王导比王敦厉害?
宰相的变迁
作为辅佐君主的管理制度,宰相概念在周朝就出现了。春秋时称公卿,战国后则是宰相。另外夏商的"巫史"也相当于宰相。
战国时,秦国丞相和相国并存。相国就相当于宰相,地位高于丞相,后者只是前者的辅助者。"宰相制"中领导是相国,而非丞相。
秦朝宰相改称丞相,如"千古一相"李斯,始皇之下第一人。后,汉代丞相也曾是宰相辅助人员。之后一段时期丞相也曾相当于宰相。宋朝时,宰相曾成为正式官名。
明朝不久就废除了宰相和丞相制度,但名亡实存。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体系,明朝称辅臣。辅臣中最高领导为首辅,这个人就相当于宰相,比如大明第一内阁首辅解缙。还有清朝的军机大臣,都类似宰相之位。当然,权力和前期宰相比不了,这是趋势。
宰相和丞相的区别
丞相,为具体官名,百官之长,是有官衔的一品大员。说起某丞相就是某个人。
宰相,是一种制度而非官职,没有官衔,宰相是通俗称谓。宰相曾有过很多称呼,如相邦吕不韦,相国萧何,丞相张苍,大司徒袁安……都对位宰相,丞相有时就是宰相。
通俗来说,宰相是一国核心要务的决策体系,成员也包含丞相个人。我们习惯上也把这体系中最高领导称为宰相,比如唐朝宰相牛僧孺。宰相只是尊称并非正式官职,而这个人真正官职可能是丞相。
同时期丞相可有一人,也可能几人,有时分左右丞相,还出现过中丞相(史记说赵高为中丞相),另外也有副相设置。
小编陈词
丞相和宰相,很多时候今人并提。本质上他俩并不是一回事。提到宰相,要先说明你所指的宰相,属于下列三个概念中的哪个:
①宰相☞一种关乎国务的管理体系
②宰相☞宰相体系下的所有成员
③宰相☞宰相体系中最高领导者
今天我们常说某某宰相,习惯上都是指☞③,这就是人们会迷惑的原因。否则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比什么?
古代官职里,宰相变化最多、最复杂,主因是君主依靠宰相辅助要事,又担心其权位过重。在分化宰相权力时,衍生出很多官名。
宰相和丞相,有时只有其一,有时二者兼有,有时又类似职位。这都没搞明白,原来宰相其实不是人……不乱才怪。
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有何区别?
在古时候,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当皇帝,只要自己有机会,哪怕是豁出性命都要争一争,但是皇位只有一个,而且在阶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很多人即便有这个野心也是没有任何机会的,所以只能对着皇位垂涎三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那么皇位捞不到,混一个宰相来当一当总归可以吧,毕竟宰相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宰相或者是丞相,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异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宰相并不是特指任何一种官职,宰相就是古代辅佐君主的行政官员,算是一种通称,而且提到宰相可能是特指某一个人,但是也可能是指很多人,所以宰相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例如在古时候,汉朝时期的丞相是可以直接用宰相来称呼的,汉朝时期的宰相和丞相没有太大的差异。在某些朝代中,宰相所指的官职可能也和人们印象中的不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录尚书事就被叫做宰相,所以通过这些方面就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其实宰相并不是指特定的一个人,而是泛指很多人,当然也可以用宰相来称呼特定的人物。
其次丞相是特定的官职名称,在先秦时期,当时就有“相”和“相邦”的名称存在,在秦朝建立后,当时政府开始正式设置了丞相这一官职,从此丞相开始走马上任。而丞相其实就是一种官职的名称,也可以算得上一种尊称,而宰相其实只是一种尊称,宰相不能用来指代一种官职。在中国古代,不是每一个朝代的丞相都可以用宰相来代替的,也就是说宰相不一定就是丞相,宰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定义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将两者混淆来看。所以在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对于宰相和丞相的称呼要进行区分,毕竟有的影视剧可能没有那么严谨。
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的朝代中都有宰相或者丞相,但是在一些朝代中也没有设置宰相或者丞相,例如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就去掉了宰相和丞相,他的主要目的自然是让皇权集中,所以在这段历史时期,宰相和丞相就消失了,但是在大部分的封建社会中宰相和丞相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白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对于理解当时的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