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是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过程如何?
汉宣帝能登上帝位,其实幸运的成分很大,汉武帝的子孙中,再也挑不出合适的人选了,这才是主因。如果要归功于哪个人,我认为最重要的功臣应该是邴吉,其次才是霍光,虽然霍光是拍板人。除了他们二人,光禄勋张安世、太仆杜延年也是重要的支持者。
刘贺当了27天皇帝被废,按常理,接班人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汉宣帝刘询。因为此时刘询的身份,只是个平民。而且按照宗法制,他也不符合条件。正是在邴吉的大力推荐,和杜延年的支持下,霍光与张安世决定拥立刘询为帝。这中间都发生了哪些事呢?
平民皇族子弟的离奇身世皇族子弟沦为平民,一般是因为年代太久,得不到恩封,逐步平民化。刘询不是,他就是汉武帝的皇曾孙,而且是嫡长皇长孙,尊贵无比。都是一场巫蛊之祸,让刘询的爷爷,皇太子刘据冤死,包括刘询的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奶奶史良娣等,全部死于巫蛊之祸。
那时刘询才出生几个月,作为罪犯家属,他被投进了郡邸狱。
由此,刘询创造了一项历史,他是唯一一位,在监狱度过婴儿期的皇帝。四岁那年,汉武帝受人蛊惑,认为监狱中有天子气,就下令处死所有人犯。廷尉右监邴吉,拼死锁住牢门,拒不放执法者入狱。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竟然感慨此乃天意,不但不追究邴吉抗旨,反而释放了狱中所有罪犯。
其中就包括刘询。出狱后的刘询,过了一段流浪般的生活。邴吉将他送到京兆尹抚养,京兆尹不收。跟掖庭少内啬夫要生活补贴,啬夫也不敢给。邴吉只好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钱,雇人抚养刘询。一年多后,刘询又将他送到了奶奶史良娣的娘家,由史良娣的老母贞君亲自抚养。
汉昭帝始元二年,按汉武帝遗嘱,刘询重新获得宗室子弟身份,搬出史家,入掖庭抚养,这一年刘询六岁。
这段时间,刘询得到了两个人的照顾,一个是掖庭令张贺。张贺曾经做过太子刘据的家臣,为了感恩,对刘询很照顾。另一个人是暴室啬夫许广汉。许广汉不顾妻子反对,将女儿许平君嫁给了刘询。
虽没了他本该有的尊贵,但能吃上皇家俸禄,刘询过起了一段优哉游哉的生活,读书、游历成了他生活的两大主题。幼年的记忆在他脑海中逐渐淡忘,甚至他都忘了曾经有一个人,陪他度过的最艰难的一段岁月。
大恩不求报的邴吉邴吉是刘询一生中最不能忘的恩人,可惜那时候刘询太小。
刘询一进监狱,邴吉就挑选了两名忠厚的女囚,专门负责抚养刘询。面对上司催促结案,邴吉就一个字:拖!负责审理案件的邴吉知道,只要刘据的案子不翻,他审理的案子只能有一个结果:刘询作为罪犯家属处死!
这一拖,就拖了四年,四年中,邴吉不光抵挡住了处死囚犯的圣旨,还不断从家中拿出钱财,抚养刘询。史书记载,刘询在狱中几次大病,差点早夭,都是邴吉请医问药,把他救过来。
刘询出狱后,由于政策没落实,邴吉自费留下那两名女囚,继续抚养刘询。直到刘询由史家抚养,邴吉才慢慢退出刘询的视野。
这段历史,刘询太小根本不知道,也记不住,外人也很少知道。邴吉默默无闻地做了,从不对外夸耀。
邴吉的推荐刘贺被废的时候,邴吉的身份是大将军长史,即霍光的秘书长。邴吉郑重地向霍光推举了刘询,
他说:
“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与此同时,太仆杜延年也推荐了刘询。杜延年推荐刘询的理由,史书说,是因为刘询与杜延年的次子杜佗素是好朋友。
能有拥立权的除了霍光,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右将军兼光禄勋张安世。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酷吏张汤的长子,张贺就是他的弟弟。
当初,张贺对刘询照顾有加,想把自己的孙女嫁给刘询,却被张安世劈头盖脸骂回去了:一个囚犯的家属,能得到宗室身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算不错了,怎么配得上跟我们家结亲!张贺只好劝好友许广汉,将许平君嫁给了刘询。
张安世因为张贺与刘洵的关系,这次也投了刘询的票。
三位重臣,众口一词推荐刘询,难道刘家就没有别的候选人了吗?其实,按宗法制,刘询即位,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皇位候选人我们先来看一下,汉武帝的后嗣子孙。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长子刘据,次子齐怀王刘闳,三子燕剌王刘旦,四子广陵厉王刘胥,五子昌邑哀王刘髆, 六子汉昭帝刘弗陵。其中,刘闳和刘弗陵早逝无子,刘髆只有一个儿子刘贺,即刚被霍光废掉的那位。那么候选人只能从刘据、刘旦和刘胥这三支后裔中寻找。
按照宗法制,嗣君必须过继给汉昭帝为子,以大宗嫡子身份即位,所以,候选人必须是刘据、刘旦和刘胥的儿子辈。刘据的两个儿子,都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其实孙子辈的刘询已经出局了。
刘旦有三个儿子,刘胥有六个儿子,看起来候选人还是很充足。不过,刘旦的儿子们肯定也要出局,原因就是刘旦在汉昭帝时期,因组织谋反而自杀。拥立他的儿子,等于否定汉昭帝,霍光也等于给自己脖子上架了把刀。别人坑爹他坑儿,刘旦这一支出局。
仅剩刘胥这一支。刘胥当时还在世,哥六个他是独苗。不过这家伙更荒唐,汉武帝当年都被他气得要死。刘胥为了得到皇位,对几任皇帝挨个诅咒。
先诅咒汉昭帝,汉昭帝果然死了,弄得他信心大增,认为他请的这个法师太牛了。接着诅咒刘贺,刘贺果然又被废了。刘询即位后,接着诅咒刘询,结果事情败露,自杀身亡。
这样一位品行败坏的人,无论从礼法,还是品行层面,都不可能立他或者他的儿子,回头他们一家子再打起来,大汉帝国还有得好?
转了一圈,又走进死胡同。邴吉从废弃的“试卷”中,捡起刘询这张卷,请大将军重新审阅!
逆袭登基刘询即位,唯一的障碍就是,按辈分,他是汉昭帝的孙子,虽然俩人年龄只差了三岁。这个障碍不是不可以逾越,于是,刘询以汉昭帝的嫡孙身份,成功逆袭。
不经意间,刘询又创造了一项历史记录:他是唯一一位,以平民身份即位的非开国之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其实刘询能够登基,真的是天注定,他太幸运了。汉武帝的子孙们不是无后找死,就是犯上作乱找死,就剩他一个毒苗。而他这根独苗,曾经被人认为,因为他爷爷的“找死”,早就是一盆死灰!
谁能想到,这盆死灰,在邴吉等的护佑下,竟然奇迹般地复燃了!真乃真命天子也!难怪邴吉、杜延年、张安世众口一词。
邴吉的拥立之功,其实是帮霍光回忆起来,汉武帝还有这么一个曾孙存在,而他默默护佑并抚养刘询数年,这才是他最大的功劳!
汉宣帝是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过程如何?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西汉第十代皇帝,汉武帝儿子卫太子刘据之孙,因受巫蛊之案牵联一直流落民间,一直到汉昭帝病故,继位的废帝刘贺又不受权臣霍光待见被废后,刘询才终于登上了皇位,帝号宣帝,汉宣帝注重民生休养,国家强盛,最重要的是他把强大匈奴彻底打垮,使其分裂南北两部。宣帝对发妻皇后许平君的感情至深也令人赞佩,又称故剑之情。后来许平君怀孕生二胎被霍氏家族用毒害死,霍光权力大,宣帝忍而不发,霍光去世不到二年,宣帝就灭其家族终为许皇后复仇,汉宣帝在位时国力强大,人民安康,又被称宣帝中兴。
汉宣帝是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过程如何?
尽管最后起决定作用支持汉宣帝登上帝位的是权臣霍光,但是也不能忽略汉宣帝一生之中遇到的两位贵人,正是在这两位贵人无私的帮助之下,他才能活到登上帝位之时。
一、张贺张贺是酷吏张汤的大儿子,霍光的“第一助手”张安世的亲哥哥。
张贺之前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爷爷刘据的门客,后来因为刘据卷入诬蛊之祸,张贺也受了牵连,幸得张安世求情,张贺得以宫刑代死刑,在掖庭做了掖庭令。
刘病已受汉武帝大赦出狱、交由掖庭之时,年仅四岁,张贺见到故人之孙,不禁老泪纵横,从此以后就视刘病已于己出。不但照顾刘病已的起居饮食、找老师教他读书习字,而且在刘病已长大成人以后,还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不过因为弟弟张安世的反对而作罢。后来把自己手下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许配给了刘病已,成其好事,许平君后来也成为了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并为他生下了汉元帝刘奭。
二、丙吉丙吉可以说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但是等汉宣帝对自己有恩之时,却要等到邴吉位居三公之列之后了。
巫蛊之祸时,丙吉正是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当时的刘病已只有几个月大,丙吉看孩子可怜,便找了几个为人谨慎的女囚徒照顾他。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感受到了家人的身死,狱中的他也得了重病,要不是丙吉的呵护、女囚的照顾,刘病已也很难捱过此关。
虽然说巫蛊之祸是大案,不过丙吉也深知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过错,所以此案的审理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刘病已四岁。这一年,有风水大师就跟汉武帝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于是汉武帝下令,可疑人等一律杀光。可当负责此事的宦官到了丙吉负责的监狱的时候,却遭到了丙吉的极力反对,狱门关死,根本不让宦官进入。
等到宦官回宫向汉武帝复命的时候,汉武帝这才后悔,也想起了关在狱中的皇曾孙刘病已,于是下令放出刘病已,交由掖庭看管。
皇帝的人选汉昭帝死后,霍光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不过仅仅27天就又把他废了。这时候皇帝的人选可就不那么多了。
如果不是刘病已的出现,可能霍光就要选那个可以跟狗熊单挑的广陵王刘胥了。
正在霍光、张安世等人为皇帝人选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便是时任太仆的杜延年。杜延年说,他的儿子杜佗跟“皇曾孙”刘病已关系不错,刘病已年纪十八九岁,正合适,而且品德也很不错,可以考虑一下。
随后,丙吉也站出来跟霍光说,“皇曾孙我也认识,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据我了解,这孩子品德不错、精通经术、才能优秀、办事稳重,而且还很有礼节,大将军您可以好好观察观察。不行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一段时间,回头再定。”
霍光一听,也觉得可办,于是便把刘病已招进了宫,去见上官太后,太后先是把刘病已封了阳武侯,过了考察期,再让他登基大宝,即为汉宣帝。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人生大起大落最刺激的皇帝出现了。从太子之孙到阶下之囚,从平头百姓到九五至尊,比小说中更精彩的情节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上了。如果给他登上帝位的功臣排个序的话,水一白认为丙吉第一、张贺第二、霍光第三、杜延年第四。
汉宣帝是靠谁的支持登上帝位?过程如何?
宣帝刘询继位可以说是阴错阳差,他是原太子刘据之孙,因巫蛊之祸,尚在襁褓之中被人救下,在民间生活。
昭帝早死无子,刘贺又因借鉴当年文帝从代王为天子、向丰沛功臣集团夺权的前例。可惜他的行事太过操切,任命亲信为长乐卫尉、意图控制上官太后所居长乐宫一举,更是图穷匕见。 霍光连同其党羽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等,宣布刘贺做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错事,不配再君临天下,由上官太后下诏废去刘贺帝位。
霍光又选中了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即宣帝,霍光历昭帝、刘贺、宣帝三世,摄政终身而不肯归政,权柄杀生尽在手中,废一帝(刘贺),立二帝(刘贺、刘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