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帝,唐朝都有两位,为何只有武则天被认可?
正史记载的女皇有三位:文佳皇帝陈硕真、大周皇帝武则天、北魏殇帝元氏。不过被历史承认的,只有武则天一个。陈硕真与武则天出生于同一时代,年龄比武则天大四岁,所以,后世还出现了陈硕真与武则天,义结金兰的坊间传闻。
武则天,大家都很熟悉,陈硕真和元氏都有什么样的事迹呢?又为何不被历史承认呢?
文佳皇帝陈硕真陈硕真是睦洲人(今浙江),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没有任何家庭背景。陈硕真自幼父母双亡,她和妹妹,靠给大户人家帮工为生。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又早早去世,没有给她留下一儿半女。
不幸的人生经历,造就了陈硕真顽强的性格,和扶贫济世的侠义心肠。有一年家乡遭灾,她为了救助乡亲们,私自打开东家的粮仓放粮,结果被官府抓捕入狱。受到救济的乡亲们,奋不顾身,将她劫出牢房,从此她在覆船山落草为寇。
当不成良民的陈硕真,干脆决定拉杆子对抗政府。陈硕真虽是女流,却很有见识,没有盲动,而是自称赤天圣母,是九天玄女下凡,并创立了火风社。她以宗教为名,迷惑了众多相邻,加之其侠义的名声,很快很多人拜倒在她的门下。
她的这个行为被官府盯上,被以“妖言惑众”的罪名,再次抓捕入狱。后经徒众们搭救,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的陈硕真,加快了造反的准备。永徽四年,当她的信徒达到一定数量后,她正式宣布起义,并自称文佳皇帝。
很快起义军人数达到数千人,她带领信徒,攻占了桐庐和睦州。不久,她的队伍又迅速扩充到数万人,威震四方。不过,陈硕真的队伍虽然数量多,但毕竟未受过专业训练,战斗力不够,在攻打歙县的时候受阻。
不久,她回军援救被困的部下,却被鹜州刺史崔义玄包围。很快,扬州长史奉命领兵,协助崔义玄围剿陈硕真。在唐军的围困下,陈硕真的部众有一万多人投降。
战斗打响后,陈硕真的队伍,明显不是唐军的对手,一万多人被捕,剩余的全部战死,陈硕真被俘后遇害。自此,陈硕真一个多月的女皇生涯结束了!
北魏殇帝元氏北魏殇帝元氏,史称元姑娘,她出生不到两个月就继位登基,刚刚一天时间,又被宣布是女婴,被废黜皇位。
元姑娘的这段历史,太过离奇,离奇的让人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源于,她那个权力欲望强烈的皇祖母胡太后。
元姑娘的父亲就是魏明帝元诩,元诩在位期间,胡太后把持朝政,行为不检点,引起朝臣和民间的非议,也导致元诩的不满。因此,魏明帝一直希望通过政变,把皇权夺回来,但没有成功。
儿子的反抗,让胡太后非常不满,就有了杀子之心。恰逢元姑娘出生,她是魏明帝唯一的孩子。胡太后对外宣称,出生的是个皇子,并在她出生不到两个月时,就毒杀了魏明帝,让元姑娘以皇子身份即位。
可是,元姑娘的这个皇帝生涯短得让人难以置信,当天,胡太后认为,局势并不像她预计的那样糟糕,她有对外宣布,元姑娘是个女孩,不是皇子,理应废黜。同时她宣布,改立宗室子弟元钊为帝。
不久,被魏明帝诏入进京的尔朱荣,发动政变,将胡太后和元钊沉入黄河杀害,元姑娘不知所终。
为何只有武则天被承认武则天从儿子手上篡夺李唐江山,建立大周,虽然大周时间只有十几年,但武则天治国有方,用万民敬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同时,她在晚年决定禅位给儿子,自己去掉帝号,以皇后身份陪葬乾陵。
武则天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给后世留下的功业,是不可磨灭的。虽是篡位,但已经被臣民认可。另外,继承她皇位的是她的儿子,出于孝道,他们也不可能废掉母亲的帝位。
所以,历史被迫承认了这为伟大的女皇。
陈硕真则没那么幸运了,她既没有世俗所推崇的出身,又没有建立长久的政权。皇帝的尊号还是通过造反自封的,仅仅一个多月就失败了,这样的皇帝,当然不能被承认。
别说陈硕真是个被儒家正统所痛恨的造反派,即便依法拥立的皇帝,不被历史承认的,都比比皆是。比如,汉惠帝的二子前少帝和后少帝,比如废帝刘贺。连王莽这种建立新朝,做了十五年皇帝的大人物都不被历史承认。何况“小泥鳅”陈硕真?
元姑娘不被承认更是无可厚非,才满月的孩子,被人当道具耍了一下,除了留下这么个印记,别的什么也没有。
补充说一下,传说中的陈硕真与武则天义结金兰的故事。
说武则天在李世民去世后,被送入感业寺出家为尼。某一天,陈硕真路过感业寺,碰巧遇上流氓调戏武则天。陈硕真侠气冲天,打跑了流氓,解救了武则天。
俩人相谈甚欢,于是义结金兰。
在武则天被召回皇宫前夕,陈硕真告知武则天,两年后东南起义,这事就是我干的,到时候你得多襄助。
当陈硕真遭到围攻之时,让人找到武则天,请她帮忙,但武则天置之不理,结果陈硕真兵败被俘。临刑前,陈硕真痛斥武则天“不义”!
可以肯定,这是一段后人编造的“历史故事”,不见载于史书。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帝,唐朝都有两位,为何只有武则天被认可?
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位女皇帝。
第一位,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殇帝’,由于年纪太小,没有名字,史称‘元姑娘’。公元528年,北魏胡太后淫乱后宫,与儿子孝明帝元诩关系恶化,就下手毒死了孝明帝,把潘嫔所生只有50天的女儿假称是皇子,立为皇帝,改元‘武泰’。不到一年,胡太后改变主意,杀死武泰女皇,另立只有3岁的元钊为帝,是为北魏幼主。武泰女皇在胡太后的操纵下,登位不到一年就被胡太后杀死,故史称‘殇帝’。
第二位,文佳皇帝陈硕真。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4年),在浙江一带爆发了洪灾,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农女陈硕真以仙道之言蛊惑灾民,在睦州发起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陈硕真起义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章叔胤为尚书仆射,童文宝为大将军,先后功克桐庐,睦州等地。后在朝廷派大军围剿下,几经浴血奋战,最终全军覆没,陈硕真也因伤被俘,面对朝廷淫威,坚贞不屈而英勇就义。陈硕真从起义到失败,时间不到两个月,后世史学者大多都不承认他这个女皇帝。
第三位,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据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时,武父请袁天罡为其算命,武家人把小武则天女扮男装,抱到袁天
罡面前,袁天罡一见,大为震惊,说此子‘龙瞳凤颈,极贵验也’,‘可惜是个男儿,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宫中人称武媚娘。李世民晚年病重时,武媚娘正是二八佳人,美丽动人。太子李治入宫服侍,见之,魂为之倾,趁机与武媚娘偷情。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武媚娘到感业寺为尼,法号‘慧真’。
两年后,高宗到感业寺接武媚娘入宫,封为‘昭仪’。在宫中,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先是打败了萧淑妃;后又亲手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于是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媚娘为皇后,是为则天皇后。
武则天天资聪颖,精明强干。后来唐高亲身体不好,武则天就替高宗批阅奏折,处理朝政。公元683年,唐高宗逝世,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继位,史称唐中宗,尊母武则天为皇太后。
唐中宗嗣圣元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以无功不宜加封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便把天下都给了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区区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独专朝政,李旦就是个傀儡。
载初元年,在武则天精心策划下,百官上表劝进,要求武则天缙皇帝位,唐睿宗亦上表请辞帝位,武则天准所请,于九月九曰亲临则天门登基称帝,并受百官贺。大赦天下,改唐为周,以‘天授’为年号,自上尊号‘圣神皇帝’。
第四位,西辽女皇帝耶律普速完。公元1163年,辽仁宗病死,由于太子耶律直鲁古年幼,遗命女儿耶律普速完临朝称制,改元崇福,称承天皇帝,在位十四年。
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家喻户晓,知名度颇高。她给自己取名‘武曌’,‘曌’字为武则天独创。武则天精通史籍诗文,才华横溢,《全唐诗》收录其诗46首;她还是书法高手,飞白书和行书、草书都可称绝品;并且酷爱歌舞,御撰了大量雅乐作品。
武则天在位时期,实施打击门阀贵族和扶持地主的做官政策,并积极发展和改进科举制度,为国家广罗人才,又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总的来说,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国家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繁荣,百姓富裕,国力强盛。虽然史学家对她褒贬不一,但都不得不承认她是中国历史上货真价实的女皇帝。
伟大领袖毛泽东评武则天,说: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有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女皇帝,唐朝都有两位,为何只有武则天被认可?
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位女皇帝,如西辽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文佳皇帝陈硕真、北魏殇帝元姑娘。等。
耶律普速完是西辽德宗耶律大石的女儿,西辽仁宗耶律夷列的妹妹。在位达十四年之久,是西辽第四任皇帝。为了效仿辽圣宗的母亲萧绰,她自称承天后(承天皇后)。
陈硕真是唐代浙东农民起义军女首领,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人。653年,她在浙江一带与妹夫组织农民起义,自称“文佳皇帝”。相继发兵攻占了几个城池后战势受阻,义军遭遇了朝廷军队的围剿,被杀数千人,后又有义军相继投降。十一月,义军寡不敌众 ,陈硕真被俘,英勇就义。时间非常短。
元姑娘没有真正登基,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她的奶奶是历史上有名的胡太后。孝明帝驾崩后她因为是唯一合法继承人,就顺位继承了皇位。可是,继承的当天胡太后就废黜了这个小皇帝,改立宗室元钊为皇帝。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什么这些“皇帝”得不到承认,而人们只认武则天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她们有名无实,尤其是元姑娘像是个笑话。耶律普速完虽然自称承天后,在位十多年,最初她是在在西辽仁宗皇帝耶律夷列的遗诏护持之下临朝听政的,最终在内戚和权臣的夹击之下败下阵来。但并没有多少实绩,也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存在。
武则天被承认的“优势”很明显:首先是她称帝之后统治的并不是割据政权,而是整个大唐江山;其实是在位期间的卓著功绩,完全不逊色于男性皇帝,大唐王朝不但没有因为她而衰落,反而欣欣向荣,老百姓们也生活得很幸福。所以,她这个皇帝是合格的,被承认也就是应该的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