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善待不善待是相对的,国破家亡之时,连老百姓都要跟着受难,何况皇室。不过相对于金国皇室,几乎被屠戮殆尽的结局,南宋皇室后裔确实可以说被“善待”了。蒙元为啥对金宋两个战败国政策差异那么大?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蒙元与金国有宿怨,与宋没有;二是蒙元统治江南,需要收买人心;三是南宋皇室比较配合蒙元。
金宋灭国后,两国皇室的待遇蒙古人攻破开封后,金国皇室宗近亲五百多人,被大将速不台下令,不论男女全部屠杀。其余数千多皇室子弟,被迁徙和林,女人为妾,男人为奴,连皇后也在内。不到一个月,死于非命的女人达两千余人,下场跟当年北宋皇室一模一样。
相对金国皇室的不幸,南宋皇室则要幸运得多。临安失陷后,末帝赵显和谢太后、全太后一行数百人皇室子弟出降,忽必烈对他们相当宽容,一个没杀,还封了赵显一个瀛国公,甚至连侮辱性的牵羊礼都免了。
留在江南的皇室远枝,还有不少被蒙元政权邀请,出任官员。只有福建一支,被西域归化,后投降蒙元的蒲寿庚杀了三千多人,遭了大难。不过,这也跟蒙元政府没多大关系。
总的来说,金国和南宋在被灭后,虽是同为阶下囚,但蒙元对两国皇室的政策,确实差别很大。
蒙元“善待”宋,“虐待”金的原因1.蒙古人与金人的宿怨
蒙古人与金国的仇恨,可以说是世仇,金熙宗曾经将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俺巴孩汗临死前发下毒誓,要求子孙为他复仇。
不光如此,金国害怕蒙古人强大,对他们形成威胁,出台了一项非常残忍的计划:减丁令!年年跑到蒙古草原,见到成年男子就杀,妄图使蒙古一直处于缺少男丁的状况,蒙古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与金国人有深仇大恨。
宋朝则很幸运,不与蒙古为邻,还在共同灭金的过程中,有过“并肩战斗”的友谊。
2.蒙元收买江南人心的需要
南宋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与金国完全不同。江南是富庶之地,崇尚文治。忽必烈想统治江南,靠杀戮只能把富庶的江南变成荒芜之地,这肯定不是元朝统治者所愿意看到的。
和平统治的前提就是收买人心,对赵氏皇族的优待,实际上就是向天下人宣示,蒙元跟汉民族一样,是个崇尚文治的民族。
事实上,蒙古人自成吉思汗后,就已经开始注意改变过去的野蛮屠杀政策。
3.南宋皇族的配合
相对于金哀宗的死社稷,南宋赵家皇帝则要温顺得多,直接向蒙古人投降了。抛开骨气问题,至少他们这么做免去了蒙古人屠城的借口。
因而,蒙古人进入临安城,也没有对赵家人大开杀戒。
国破家亡的不幸,赵氏皇族经历了两次,一次深受金国人蹂躏,一次被蒙古人“优待”,反倒是祸害赵家的金国人,被蒙古人蹂躏了一次,真是报应。
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对金朝,蒙古是切齿痛恨,蒙金两国是世仇是死敌,蒙古绝对不会对金朝手软,包括与金朝同气相声的西夏,蒙古一样赶尽杀绝,但是对南宋皇室,蒙古显然是优待的,如此截然不同的待遇,是为何?
蒙古与金朝是历史上有名的世仇,两国之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仇恨实在太深了。在蒙古还没强大之前,看看金朝都做了什么“好事”:金熙宗时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有“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对蒙古人同样充满敌意,蒙古纳贡称臣还不算,还每三年遣兵向北攻打蒙古人,美曰“减丁”,蒙古人表面上臣服,实际上无不咬牙切齿,对金人恨之入骨。为了防止蒙古人报复,金人还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筑起一条南北长3000里的长城,不为别的,就为了防止蒙古人报复袭扰。
面对金人的残酷压榨压迫,蒙古人非常沉得住气。蒙古人的英雄铁木真花了十年时间统一了蒙古各部,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厉兵秣马、续势待发,随时南下,专打金朝。一报祖宗之仇,二来与金朝逐鹿中原,将金朝赶尽杀绝取而代之。伐金,是成吉思汗必生所愿,因此,终其他一生,金朝都是头号对手,不除绝不瞑目。为了灭金,蒙古先后三次伐西夏,以去金之左膀右臂。蒙古灭金,前后历时长达24年,1211年蒙古于野狐岭大败45万金军,此役让金朝元气大伤,此后蒙金力量开始逆转。1213年,蒙古第三次伐金,又一次大败金朝,同年八月,金朝发生政变,卫绍王永济被杀,宣宗继位。在蒙古大军压迫下,宣宗迁都南京,中都被围,金朝半壁江山已尽落蒙古之手。
宣宗南迁后,金朝更是溃不成军,北方大片土地尽数沦陷。1217年蒙古大将木华黎征金更是给金朝以致命一击。金哀宗继位后,面对三面受敌的严峻形势,决定停止宣宗的愚昧做法,与宋、夏修好,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抗蒙。以数十万兵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20万沿黄河2000余里分4段坚守。于是,蒙、金形成隔河对峙局面。但是蒙古人誓不罢休灭金,继续持续攻打。1227年,金朝重要的盟友西夏亡于蒙古,同年成吉思汗卒于清水县。蒙古继续加紧灭金,蒙古人尊成吉思汗遗命,借道南宋,绕过潼关,出其不意以灭金。这是南宋与蒙古的第一次交集,面对共同的世仇,南宋当然乐见蒙古灭金,因此慷慨开放边境,放行蒙军借道宋境灭金。
经过多年的战争,金朝早已成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三峰山之战后,金朝有限的力量被消灭殆尽。1233年,汴京沦陷,绝望中的金哀宗退守金朝最后一座大城市蔡州做背城一战。同年八月,南宋理宗皇帝接受蒙古联蒙攻金的建议,以名将孟珙为帅,出兵2万,米30万石浩浩荡荡开赴前线,与蒙军会师蔡州城下,联兵攻城,以期合力灭金。金天兴元年(1234年)旧历正月初十,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蒙联军军破城。哀宗自缢,完颜承麟被杀,金亡。
金既灭,蒙古本可乘灭金余威攻打南宋,但蒙古内部此时也是乱的很,汗位之争使蒙古暂停攻宋,最终忽必烈在汗位争夺中胜出建立元朝。从1268年开始,元世祖忽必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灭宋战争。先派刘整与阿术攻打南宋长江重镇襄阳,前后六年,于1274年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以南宋的失败结束,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皇太后携小皇帝宋恭帝投降元朝。
令人意外的是,向来凶残无比的蒙古人,对降元南宋宗室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给予了极大的优待。谢太皇太后被降为寿春郡夫人,在蒙古人的监视下颐养天年,一直活到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才去世,活了73岁。而小皇帝宋恭帝被送到大都后,被元世祖养在宫中,成年后笃信佛教,自愿到西藏出家。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享年53岁。而其他南宋宗室,大都被废为庶人过起了平民生活。比起对金朝皇室的赶尽杀绝,蒙古人对南宋皇室显然要优容宽厚的多。
蒙古与金朝是世仇,也是死敌,所以屠灭金朝宗室可以理解。两国的仇恨实在是太深了。但是蒙古与南宋并无直接的仇恨。南宋还给蒙古人方便借道四川攻宋,蔡州之战南宋、蒙古还合作愉快的联军灭金。蒙古至少在灭金这件事上还是比较感谢南宋给予的方便。而临安城破后,南宋抗元势力依然转战各地,元朝为了笼络人心,以期尽快结束战争,优待南宋皇室而没有像灭金那样大肆杀戮,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蒙古人之所以对金宗室采取了比较血腥的处理方式,而对宋宗室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并不是蒙古人对宋王朝另眼相看,而是具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蒙金之间的仇恨远大于蒙宋金与宋不同,它和蒙古接壤,而且还曾经作为宗主、名义上统治过蒙古各部。元太祖铁木真还曾经因为协助金军剿灭蒙古蔑兀真笑里徒部,被金廷封为了札兀惕忽里。但是,这并不代表金对蒙古友善!在“统治”蒙古各部期间,金人曾经做过两件事:一、在蒙古各部实施“减丁”政策,每三年出兵蒙古一次,见男丁便杀!这一野蛮血腥行径直接引发了蒙古人骨子里对金人的仇视。二、金熙宗用极端方式杀死了元太祖铁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将他活生生钉起在了木驴之上。
蒙古人灭金之时,掌权的是元太祖铁木真的儿子元太宗窝阔台。彼时距离金人在蒙古实行“减丁”政策并不久远,蒙古人对于金人的仇恨并没有因为时间而消退,对于金宗室进行血腥屠杀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反观宋王朝,宋蒙并不接壤,在蒙古人南下之前,双方并没有兵戎相见过,而且还曾经为灭金进行过短暂的联手。换言之,宋蒙双方只有利益争斗,没有仇恨。
金人顽强抵抗,宋王朝相对温和女真人在金王朝后期虽然迅速腐化、堕落,但骨子里马背民族的骁勇并没有完全丧失。面对蒙古人的进攻,金人选择了顽强抵抗!直到蒙古人攻入蔡州的前一刻,金哀宗也没有想到要去投降。金哀宗在自知无力回天之时,想到的是自尽而不是苟且偷生。最终,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结束了金王朝的性命。当然,金哀宗为了不当亡国之君,自杀之前还不忘把皇位传给了他人,让他人来被这个亡国之君的黑锅。但无论怎么说,金人一直在顽强抵抗蒙古军队,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相比之下,长期卑躬屈膝、用金钱买和平的宋王朝就没有那样的骨气了!在蒙古军队兵临城下之时,几乎没有进行什么有效抵抗,谢太后便带着小皇帝赵㬎投降了蒙古人……伯颜兵不血刃、轻松进入了临安城。彼时的蒙古人有个习惯:“主动投降者不杀、顽抗到底者屠城”,这一点在蒙古人西征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或许正是因为宋宗室的卑躬屈膝、主动投降,使得其逃过了被屠杀的危险吧。
蒙古人政策的转变蒙古人灭金之时,掌权的是元太宗窝阔台。窝阔台与铁木真在位期间的政策基本一致,都是典型的“三光政策”。他没有后来元世祖忽必烈那样的战略眼光,一统天下并不是窝阔台彼时的目的,他更多地还是着眼于现实利益。因此,攻入蔡州之后,蒙古军队并没有采取什么怀柔天下的政策,而是延续了铁木真时期对顽抗到底的对手“烧光、杀光、抢光”的既定方式,对金宗室进行了屠杀和掠夺。
蒙古人灭宋之时,掌权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这个人与他的父祖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他的野心已经不再局限于实际利益或者具体的土地。他想要的是一统天下,不仅要做蒙古帝国的大汗,还要做中原王朝的皇帝!因为这一思想的转变,直接导致了忽必烈政策上的转向。他不再视投降的宋人为敌对方,而是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子民。虽然后来蒙古人将宋人视为了低等公民,但低等公民也同样是忽必烈的子民,不是吗?因此,为了将来更好地统治广大南方地区,忽必烈选择了怀柔天下,玩起了中原王朝“善待”前朝宗室的伎俩。既然是“善待”,自然也就不能继续屠戮宋宗室了。
忽必烈将宋王朝的末代皇帝赵㬎封为了瀛国公,但是对他并不放心。赵㬎刚刚成年,忽必烈便将他送去了远离中原的吐蕃,强迫他出家当了喇嘛。既将其与中原地区的反抗势力隔绝了,同时又将其置于了自己嫡系萨迦班智达的监控之下,算是彻底免除了后顾之忧。可即便如此,赵㬎也没能得以善终,最终因为几行思念故土的文字犯了元王朝皇帝的忌讳,被元王朝的皇帝赐死于河西,这位亡国之君终生未能再次踏足故土……
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蔡州之战,屠灭金国完颜皇室的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与蒙古军队攻灭金朝的盟友——南宋人。
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蔡州之战,在灭掉金朝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公元1234年,蒙宋联军攻灭金朝的最后一站——蔡州之战打响。此时的蔡州城已被蒙宋联军重重包围,金哀宗完颜守绪在这种情况下,将皇位传位给东面元师完颜承麟后,自缢身亡。
“朕将江山社稷托付给你,这也是迫不得已。朕身体肥胖,不能策马出征。万一城陷,必难突围。考虑到你平昔身手矫健,而且有将才谋略,如国有幸逃脱的话,可延续国祚,这是朕的心意。”然而,完颜承麟也没有能够逃出蔡州城,在城破突围的过程中,力战而亡,而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从登基到死亡仅仅存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蒙元联军攻入蔡州后,随即对金朝皇室展开了疯狂的屠杀,“惟完颜一族不赦”的政策使得金朝的皇室几近灭族,而在对金朝皇室宗亲的屠戮中,南宋军队表现的比蒙古军队还要积极。
1127年,两宋之间的“靖康之耻”,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宗亲、朝中大臣及其家眷全部掳往北方,期间更是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和羞辱,在这之后的“绍兴和议”中,南宋又向金朝称臣。
这份屈辱的经历,让南宋军民对于金朝的憎恨之情持续了长达百年之久,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蒙宋联军攻入蔡州城后,南宋军队将这份被长期压抑的愤恨情感全部发泄在了金朝皇室的身上,进而对于屠杀完颜宗室那可是真的毫不手软。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金朝皇室被屠戮殆尽也就成为了必然。
蒙古屠灭金朝皇室,还是在于蒙古与金朝之间确实存在着深仇大恨。金朝为了防止蒙古壮大,确实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
早在金朝建立初期,就用非常残忍的手段,钉死了蒙古族首领俺巴孩汗残,并且残酷的镇压了蒙古部落的反抗。并且,金朝利用蒙古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挑唆和鼓动蒙古部落之间的内部战争,对蒙古族社会发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金朝的军队为了削弱蒙古族对于自己统治的威胁,经常性的组织军队对蒙古草原上的百姓进行屠杀和劫掠。
就这样,矛盾的不断演化让蒙金之间结下了血海深仇。
而在蒙古灭金的整个过程中,金朝对于蒙古军队的抵抗也是相当的激烈。
从成吉思汗起,蒙古经历了三代首领才最终灭掉金国,并且,为了加快灭金的进程,蒙古还与宋军联合,通过借道宋境的方式,迂回包抄,这才极大地降低了灭金战争的伤亡。
因而,按照蒙古人的一贯风格,家仇国恨一起报,屠戮金朝皇室并不难理解。
尽管蒙古在灭宋的过程中遭到了更为激烈的抵抗,双方交战时间也更长更久,但是当时蒙古首领忽必烈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而这更多的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1276年,蒙元大军打到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赵㬎投降。此时的忽必烈既没有对临安的南宋皇族赶尽杀绝,也没有像一百年前“靖康之耻”中金朝对待北宋皇室那样“免系颈牵羊”, 除太皇太后谢氏因为生病,暂时留在临安以外,包括宋恭帝赵㬎及全太后在内的皇室成员均只是被押往元大都。对此,全太后都不免激动的说道:
“荷天子圣慈活汝,当望阙拜谢”在这之后,赵㬎被送到西藏学佛,成为一代高僧,直到1323年,因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其他皇室成员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待。
由此可见,相较于对待金朝皇室成员,此时蒙元的领导者忽必烈确实对于南宋的皇室成员可以说是“仁至义尽”的。
而忽必烈如此对待南宋皇室成员更多的还是为了政治目的。
首先,不得不说,忽必烈可以说是蒙古帝国建立初期汉化最为彻底的一位首领了。
相较于之前的蒙元统治者原始部落式简单野蛮粗暴的管理思维,忽必烈的汉化程度较深,并且具备一定的封建管理水平,他将藏传佛教萨迦派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大师奉为国师,用宗教的力量统御蒙藏,并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开设行省制度,都是很大的管理创新。
同时,忽必烈极力推崇儒家文化,这些都让忽必烈对于占领国的统治态度较之前的铁木真、拖雷、窝阔台和蒙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换了之前的几位,别说宋朝的皇室,就连宋朝的臣民都很难自保了。
其次,忽必烈此时也避免过度的激化南北矛盾与民族矛盾,对于自己位置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上,忽必烈能够登上蒙古大汗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感谢南宋。前任蒙古大汗蒙哥,在蒙宋在钓鱼城之战,正是因为蒙哥的突然战死,他才有机会绕开忽里台大会,通过武力夺取汗位,在蒙古贵族内部,他的反对者不在少数。
正是因为途次,忽必烈麾下坚定支持者以及重要的倚重力量,汉人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并且在灭金、灭大理、灭宋的战争中,汉人刘整、张弘范等都是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包括灭南宋期间,他对于文天祥等南宋忠臣也是极力招降。
由此可见,汉人和汉臣对于忽必烈来说,意义重大,他需要借助汉人的力量来维系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
再次,就是忽必烈进行内部统治与外部征服的需要。
此时的忽必烈,对于宋朝治下的汉族地区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一方面,南宋地面上有钱,有人,有实力,当时的日本,越南,缅甸都没有打下来,还是要依靠汉人的支持才能去打;另一方面,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元帝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虽然忽必烈依然为元帝国皇帝兼任蒙古帝国大汗,但是统治力已经不如他的前面几位,为了巩固汗位, 也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
而这些都促使他保持与汉族阶层,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关系,所以选择优待皇室,在统治初期以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
当然,尽管灭掉南宋的忽必烈没有对南宋的皇室痛下杀手,但是已经故去的南宋皇帝们的陵墓却遭到了灭顶之灾。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宋理宗了,不仅陵寝被毁,就连自己的头盖骨都被杨琏真伽盗去做成了酒器,不免让人深感怜悯。
而蒙元政权的统治者所制定的民族歧视和等级分化制度,极大的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再加上忽必烈之后蒙元的统治者一个比一个的昏庸与无道,最终,元朝的大一统局面维系的不到百年,就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推翻了。
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蒙古人对当时东亚大陆上的三个主要国家——西夏、金和宋,确实是采取不一样的风格。其基本规律,是越往后,其手段越温柔;越靠前,手段越残忍。
蒙古帝国灭西夏的战争,是在成吉思汗生前就基本完成的事业。凭良心说,蒙古和西夏没啥深仇大恨,最后却是整个西夏被夷为白地,西夏文明就此灭绝。
相对来说,金国和蒙古人的仇可就大多了。金军每隔三年就要上一次草原来一次人口控制(具体怎么控制可想而知),严格抑制草原人口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时隔百年后,开封城再次上演靖康之耻,只不过此时的开封已经改名叫金南京,成了金国的都城而已。
而对南宋这边,蒙古之前一直没和他们有多少瓜葛,但是单从两边打了四十年、蒙哥还死在钓鱼城下面这件事,蒙古人不屠城似乎很说不过去。最后的结果,却是临安城和平投降,赵家子孙什么事儿也没有(南逃的小朝廷除外)。
往浅了说,这是蒙古人敬重殊死一搏的精神(即使是南宋的小朝廷,蒙古人修《宋史》时也承认他们是合法的皇帝);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从西夏灭国到南宋灭亡,中间隔了好几十年。这几十年之间,蒙古帝国的统治者早就换了几轮了。
打西夏的时候,蒙古统治者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待不服从、不听话的对手,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杀。这是草原上打出来的大汗的非常自然的逻辑,无论是对花剌子模还是西夏都是如此。
而金朝灭亡的时候,蒙古大汗已经是窝阔台了。相比于乃父而言,窝阔台就要仁慈一些。因此,对待金朝的问题上,蒙古人就没有搞三光政策,而只是让金国皇室去赎罪。
而在四十年后的元灭宋之战中,蒙古帝国已经分裂,忽必烈的孙子、拖雷的儿子忽必烈上台。他是愿意成为中华正统皇帝的,因此他就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以残忍的手段对待南方的宋,因为一旦如此,势必引起更大的反抗。四十年的战争,也让这位英主明白,汉人是不可以用血震服的。
因此,是不断的文明化让茹毛饮血的蒙古人学会了怎样不用杀戮就能征服一个王朝,仅此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蒙古人为何要杀光金国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蒙古人破金国之后对待金朝宗室很不客气,大都是采取非常血腥的手段,下手残忍程度实在令人读之毛骨悚然,甚至在城破之后,还特地下令说什么“独不赦完颜氏”,难道蒙古人对待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都是这么残忍吗,显然不是这样,面对南宋的皇室以及许多臣子,蒙古人的对待方式与对待金人比起来,可谓是天上地下,完全可以说得上属于善待了。
这里附录对比一下蒙古人对待金人宗室的态度和对待宋室的态度:先说金人宗室,金人宗室中的男性大部分都被蒙古人就地处决,宗室贵女包括皇后在内,全被掳入北方的茫茫草原,就此失联;而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后于西藏出家为僧,再往后就因为思念故国而触犯了文字狱,于是蒙古皇帝下令赐死宋恭帝,关于这个记载是《佛祖历代通载》,“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两两相比,当然还属南宋宗室的待遇稍微好点,那么为什么会造就了这种区别对待呢,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一个事情就绕不过去,那就是蒙古人对金朝统治者的刻骨仇恨。正是因为蒙古人对女真贵族特别是女真统治者完颜一族的刻骨深仇,所以后来才会起事的,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刻骨仇恨是哪里来的呢?
这种刻骨仇恨当然是金人附加给蒙古人的,蒙古人一开始就如同当年盘踞在白山黑水间的完颜阿骨打和他的女真族人一样,当年的女真他们需要向统治者契丹大辽称臣纳贡,索取高额贿赂,整个女真一族被契丹大辽压榨得痛苦无比,最后不得不起来反抗契丹大辽。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女真人推翻了契丹大辽之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面,很快就忘记了自己族人曾经的痛苦,女真人建立的大金依旧和当年的大辽一样,甚至有些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除了在称臣纳贡问题上竭力压榨蒙古人,还特别对于蒙古诸部采取非常血腥和残忍的减丁政策。
成吉思汗崛起之前,蒙古诸部在金国眼里就是待宰之猪羊,就算是蒙古一部首领甚至是大汗也很难逃脱被金人虐杀的命运——比如说著名的俺巴孩之死。俺巴孩这人地位在蒙古里面不可不谓不高了,堂堂的蒙古大汗,居然被金人用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处决——钉死在木驴之上以展示国威。
而这个俺巴孩大汗就是后来一统蒙古诸部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亲曾祖的堂兄弟,且在草原之上,将人活活钉死在木驴之上是为了“专惩治游牧叛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俺巴孩的死对于成吉思汗或者成吉思汗的后代蒙古人们来说都可以说是血海深仇了。
所以之后蒙古发兵讨伐金国为了报其祖先俺巴孩等人的仇恨把顽抗到底的金国宗室几乎斩尽杀绝了也变得非常合情合理,至于南宋,第一,在此之前蒙古和南宋本无交集,双方并不存在什么深仇大恨,钓鱼城击毙蒙哥大汗这件事说到底属于战场上的事情,且这对于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其实是好事,没必要斩尽杀绝南宋宗室。
第二,南宋政权的覆灭与金国的覆灭情况是不一样的,由于南宋统治者向来寡廉鲜耻,屈膝投降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直接投降这件事让蒙古人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屠杀,而金国则不然,由于蒙古事前就已经宣称了“独不赦完颜氏”,所以金人负隅顽抗到最后,这对蒙古人来说当然是一个屠杀的好借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