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金国建立之初,皇位继承制度是相当混乱,嫡长子继承制,直到第五任皇帝金世宗之后,才正式确立,这次之前有兄终弟及,有父死子继,当然也离不开暴力的皇权争夺。之所以这么混乱,原因很简单,女真人是少数民族,期初没有收到汉文化影响,部落众多,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一直受到原始的推选制影响,这一点跟契丹族初期很相似。
一、金国皇帝继承关系辽太祖完颜阿骨打有十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被追谥为皇帝,他们是:庶长子完颜宗干(金熙宗养父),其子海陵王完颜亮登基后,他被追封为金德宗;庶三子完颜宗辅,其子金世宗完颜雍登基后,他被追认为金睿宗;嫡长子完颜宗峻(完颜阿骨打第五子),其子金熙宗完颜亶登基后,他被追认为金徽宗(景宣皇帝)。
辽太祖完颜阿骨打驾崩后,他的弟弟完颜吴乞买继承皇位,是为金太宗。金太宗去世后,皇位回到完颜阿骨打一脉,由他的嫡长孙,太宗皇帝的侄孙完颜亶继位,是为金熙宗。金熙宗被他的堂兄,海陵王完颜亮弑杀夺位。完颜雍乘海陵王于宋朝交战之际,在众人拥戴下登基称帝,他就是金世宗,金国的第五位皇帝。也就是说,金国的皇位,在前五位,没有一个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继位的,中间还跳过了最强悍的“宗”字辈。
金世宗驾崩后,因为嫡长子完颜允恭早逝,继承人直接变成了皇太孙完颜璟,即金章宗。金章宗驾崩后,因为无子,皇位由他的叔叔完颜永济承继,再次进入混乱。
完颜永济被权臣胡莎虎弑杀后,由金章宗异母兄完颜珣继位,是为金宣宗。金宣宗驾崩后,由他的儿子完颜守绪继位,完颜守绪就是金国最后一位皇帝金哀宗。我们将金国的皇位传承按顺序列单如下:
第一任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第二任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完颜阿骨打之弟;
第三任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完颜阿骨打嫡长子(五子)完颜宗峻之子;
第四任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完颜阿骨打庶长子完颜宗干之子;
第五任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完颜阿骨打第三子完颜宗辅之子;
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完颜璟:金世宗完颜雍嫡长孙;
第七任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金世宗完颜雍第七子,金章宗叔父;
第八任皇帝金宣宗完颜珣: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卫绍王完颜永济的侄子;
第九任皇帝金哀宗完颜守绪:金宣宗嫡长子(第三子)。
以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整个金国皇位传承,只有最后一任皇帝金哀宗是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第六任皇帝金章宗以嫡长孙身份继位,其余的都很混乱。
二、金国皇位传承混乱的原因一是皇权的暴力争夺,这个问题不在题干范围内,不具体讨论。题干所说,金太祖传位金太宗完完颜吴乞买,按汉人的说法是“兄终弟及”,但实际上女真人并不是按这个规则传承的,他们是按照他们的议事会制度,共同协商推选产生新的继承人,这个议事会叫“勃极烈”制度。
女真人在统一之前,有很多部落,完颜部只是其中之一。完颜阿骨打家族在统一女真族的过程中,为了拉拢各部族的支持,必须给予各部族首领一定的权利。
期初,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领们参与政事决策,有利于完成女真统一,但随之而来的弊病就是权力过于分散,决策缓慢,矛盾诸多。于是,完颜阿骨打创立了“勃极烈”制度,以少数核心部族首领和重要官员,共同讨论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一届“勃极烈”只有五人:
完颜阿骨打为都勃极烈,即皇帝;
完颜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即皇储;
完颜撒改为国论勃极烈,即国相;
完颜辞不失为阿买勃极烈,即国相第一助理;
完颜斜也为昊勃极烈,即国相第二助理。
“勃极烈”制度,相当于在原来的议事会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权力更大的“常务委员会”,跟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有点相似。不同的是,在“勃极烈”制度里,以“谙班勃极烈”,直接确立了皇储的身份。
所以,完颜吴乞买的继承人身份,是通过“勃极烈”制度确立的,本质上属于推选制,跟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完全不一样,实际上完颜阿骨打本人也不是嫡长子,他是完颜劾里鉢的次子。
完颜吴乞买以弟弟身份即位,以汉族的眼光,第一感觉应该是赵光义式的“篡位”,其实就是女真人正常的传承制度!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金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国开国皇帝完颜旻(阿骨打)按照之前和宋朝的盟约、代替宋军攻克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然后将析津府交还给宋军,领兵北返,准备回金上京(晋黑龙江哈尔滨阿城)。途中经过部堵泺西行宫时,金太祖突然患病,并迅速不治,病死于此地,时年五十六岁。
皇帝去世,皇位空虚,自然是要更立新帝,以继承金国军政大权。和南方宋朝以及行将灭亡的辽国不同的是,新兴的金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储位继承制度,号称“勃极烈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完颜旻去世后,继承金国皇位的嗣君,不是他的嫡长子完颜宗峻(绳果),也不是他的庶长子完颜宗干(斡本),更不是他在后世名气最大的第四子完颜宗弼(兀术),而是早已确定了储君名份、身为金国“谙班勃极烈”的完颜旻四弟完颜晟(吴乞买)。
天辅七年(1123年)九月,依照“勃极烈制度”,皇储、谙班勃极烈完颜晟(吴乞买)得以被推举(注意,这里是推举,而不是继承)为金国新帝,也即金太宗。太宗继位后,在金天会三年(1125年)三月给兄长完颜旻上尊号武元皇帝,上庙号太祖。
金国至此完成了第一次皇位更替,使用的方式近似中原王朝不常用的“兄终弟及”制度,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那么,我们将结合金国立国前后,所遵循的一些政治制度,给大家详细解说,为何金太祖在去世后,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由弟弟所继承的具体原因。
金国,是由居住在粟末水(松花江北段)附近的黑水靺鞨后裔、辽国称为“生女真”的部落所发展和建立的。当初,生女真完颜部自鸭绿江、图们江之间迁居完达山,逐渐从渔猎原始社会向半游牧半定居社会发展,学会了冶铁、种植、筑房、捕鱼等技能。在辽圣宗统和初年(大约990年左右),完颜部在首领完颜石鲁的带领下,迁徙到按出虎水(黑龙江哈尔滨东面阿什河)居住,石鲁就是完颜旻、完颜晟兄弟的曾祖父。金国立国后,完颜石鲁被追尊为金昭祖。完颜石鲁以及其子完颜乌古乃(金立国后追尊为金景祖)在位时期,完颜部开始不断征伐四周其他生女真部落,扩充自己的实力。在残酷的扩张作战行动中,完颜部的首领必须要有超强的领导力和勇武雄壮的军事指挥能力,才能在严峻危险的局面下带领完颜部发展壮大。
所以,自金景祖完颜乌古乃开始,完颜部的首领传承即改变之前的“父死子继”制度,改成了“兄终弟及、能者居上”的选贤原则,和“国相、孛堇议事会”制度相结合,以便在协商制度下自部落内推选出最优秀的领导者,带领大家达成军事扩张的目标,不断增强完颜部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原则的指引下,金景祖完颜乌古乃在挑选继承人时,越过了为人稍显柔弱的长子完颜劾者,确立性格坚定、武力强悍的次子完颜劾里钵为继任首领。
事实证明完颜乌古乃没有选错人,在完颜劾里钵的领导下,完颜部继续壮大,消灭了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击败了最大的敌人纥石烈部,基本统一了生女真各部,形成了以完颜部为首的相对庞大的生女真军事部落联盟,国家的雏形已经显现。金国建立后,完颜劾里钵被儿子金太祖追尊为金世祖。
金世祖完颜劾里钵之后,依照“孛堇议事会”推举制度,他的弟弟完颜颇剌淑(追尊金肃宗)、完颜盈歌(追尊金穆宗)先后继立为完颜部落联盟首领,并得到辽国赐封的节度使官衔,以此统一女真,号令各部,继续朝着建立政权的最终目标前进。
金穆宗完颜盈歌去世前,忠实遵从了自金景祖开始的“能者居上”传承原则,并没有指定自己的儿子完颜昌(挞懒)继位,而是把首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侄子、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的长子完颜乌雅束(追尊金康宗)。
金康宗在位时,也按照能力品性原则,早早定下了二弟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旻)为继承人,将来承袭女真军事联盟首领。
所以,即使金太祖在金收国元年(1115年)正式立国,建立金国政权,成为金国的开国皇帝,他的权力和地位也并不是完全由他自己一个人经过努力拼搏所获得的,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祖父、父亲、叔父、兄长们历经多次的“推选”、“立贤”原则。有鉴于此,金太祖也遵守祖制,在立国之初,就把原有的“孛堇议事会”制度升级为“勃极烈制度”,以二弟完颜晟(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即皇储);堂兄完颜撒改(金景祖嫡长孙、完颜劾者长子)为国论勃极烈(即国相);堂叔完颜辞不失(金昭祖完颜石鲁之孙)为阿买勃极烈(即副相);四弟完颜杲(斜也)为昃勃极烈(即第二副相)。
之后,金太祖又增加了叔父完颜阿离合懑(金景祖之子)为乙室勃极烈(即外交副相)、堂兄完颜斡鲁(金景祖次孙、完颜劾者次子)为迭勃极烈(副相),一共六位勃极烈,作为金国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在皇帝的指挥下,参与军政大事。
这里可以看出,金太祖在建立金国政权后,并没有立即按照中原王朝和辽国的制度,在皇位传承上采用惯常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继续尊从先祖们所定下的“能者居上”原则,在宗族内部选择有能力、有才干的宗室,担任皇储以及国相等重要职务。
六位勃极烈中的完颜晟、完颜杲是金太祖的亲弟弟,符合“兄终弟及”的原则。撒改、斡鲁是堂兄弟,阿离合懑是叔父,辞不失更只是堂叔父,都是以“能者居上”的原则,得以成为勃极烈中的一员。而金太祖诸子,无论是嫡长子完颜宗峻、还是庶长子完颜宗干、第四子完颜宗弼,都不在这份名单中。这体现了金国立国之初,依旧延续了之前军事部落联盟时期“推举、共议”为原则的储位传承制度。
天辅七年(1123年)八月,金太祖去世,按照“勃极烈制度”,谙班勃极烈完颜晟(吴乞买)即位为金国第二代皇帝,即金太宗。在金太宗统治时期,金国先后在天会三年(1125年)和天会五年(1127年)灭辽、北宋,疆土扩大、国家制度也逐渐开始汉化,各种政治制度开始发展完善。
这个时候,金太宗就想按照中原王朝的成熟制度,改变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局限性、开始慢慢落伍的“勃极烈制度”,真正的集中皇权、并传之于子孙。
首先,金太宗准备改立自己的嫡长子完颜宗磐(蒲鲁虎)为皇储,以改变“兄终弟及”的金国旧有传承制度。
正好此时,已经升任谙班勃极烈的完颜杲(斜也)在天会八年(1130年)突然病逝,储位空虚,于是金太宗顺水推舟,立自己的嫡长子完颜宗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相当于中原的尚书令),成为实际上的皇储。
金太宗的这一决定,使得以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三子完颜宗辅、四子完颜宗弼为首的金太祖一系宗室大为光火,认为金太宗违背了祖制,想私自将皇位传位于亲子(这个在中原王朝天经地义的行为,居然在此时的金国被视为不合法理祖制),断不能同意。而前国论勃极烈(国相)完颜撒改已经去世,他的儿子完颜宗翰(粘罕)就任国论右勃极烈(右相)。因为在攻辽、攻宋战争中战功赫赫,以“能者居上”原则,也有成为谙班勃极烈的资格,于是也坚决反对金太宗的决定。在宗室诸臣的反对下,尚未完全掌握皇权的金太宗只得让步,不再提让儿子完颜宗磐接任。但是金太宗也反对遵循“能者居上、立贤”的原则,认为这样会造成有资格、有野心而血缘远的人暗中谋划,凭借武力夺取皇位(指的就是完颜宗翰)。
在皇帝和臣子们的激烈交锋下,哪一边的意见都不能被采用,争执了许久。最后,为了打破僵局,金太宗和诸勃极烈们各退一步,既不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因为那样意味着完颜宗磐即位)、也不采用“能者居上制”(这意味着完颜宗翰或者完颜宗干即位),而是使用了折中意见,以金太祖嫡长子完颜宗峻(已经去世)的长子完颜亶(合剌)为谙班勃极烈,作为皇储,承袭日后金国皇位。(这和五百年后,清初时,多尔衮和豪格为了争夺皇位,各不相让,最后折中选择福临即位,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天会十年(1132年),十四岁的完颜亶被正式立为谙班勃极烈,确定为金国皇位继承人。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太宗驾崩,完颜亶即位,成为金国第三代皇帝,即金熙宗。金熙宗自幼学习汉族文化和各种制度,汉化程度非常深,对于中原王朝的各种政治制度推崇备至,即位后决心改变金国原有的各种制度,加以汉化,尤其是早已不合时宜的“勃极烈制度”,虽然他本人就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
于是,金熙宗登基后,不仅没有按照祖制递补谙班勃极烈的空缺,还将原国论右勃极烈完颜宗翰改官职为太保、并领三省事;改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磐为尚书令、太师;国论左勃极烈完颜宗干为大傅;全部采用汉化的官职制度。
天会十四年(1136年),太师完颜宗磐、太傅完颜宗干、太保完颜宗翰“并领三省事”,原“勃极烈”称号废去不用。至此,延续二十年的“勃极烈制度”,随着金熙宗的改制,实际上在这一年被废除。
此后,金熙宗在天会十五年(1137年)罢免了完颜宗翰的都元帅之职,削除其兵权,又杀其亲信高庆裔等,使完颜宗翰愤郁而死。天眷二年(1139年),金熙宗依靠完颜宗弼、完颜宗干,诛杀了完颜宗磐等人,收回了金国军政大权。此时,金国内部,拥有“勃极烈”称号的,只剩下完颜宗干一人。而完颜宗干是金熙宗伯父,还是养父(金熙宗之父完颜宗峻去世后,是完颜宗干抚养金熙宗成人),所以得以幸存并善终。但完颜宗干的“勃极烈”称号,以后不再被提及。
金天眷二年(1139年)三月,金熙宗开始按照计划改造金国政治制度,厘定仪制,在有关宗庙、社稷、祭祀、尊号、谥法、朝参、车服、仪卫及官禁制度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汉化进程,制定周密详尽礼仪制度。这标志着金国彻底抛弃了带有浓厚残余部落联盟色彩的落后制度,开始按照中原王朝礼仪制度重新打造政权统治基础。
之后,金熙宗彻底废弃了“推选、能者居上”的“勃极烈制度”,按照中原礼仪预立皇嗣,确定继承人,将长子完颜济安册立为皇太子,这也是金国第一个皇太子。
不过诡异的是,自金熙宗立儿子完颜济安为皇太子开始,历代金国皇帝虽然都遵循了金熙宗的“立嫡立长”原则,但是几乎所有的皇太子都没有等到继位那一天,甚至这期间金国的皇位更替还以暴力的方式体现过两次“兄终弟及”。金熙宗的皇太子完颜济安年幼去世,之后金熙宗在皇统九年十二月(阳历是1150年1月)被堂兄完颜亮(迪古乃,金太祖庶长孙、完颜宗干之子)弑杀,完颜亮随即夺取帝位登基,成为金国第四代皇帝,即海陵王。这是第一次“兄终弟及”。
海陵王登基后,也按照新制度,立长子完颜光英为皇太子。不过在十二年后,正隆六年(1161年)十一月,海陵王南侵南宋,其堂弟完颜雍(乌禄,金太祖之孙、完颜宗辅之子)趁机在辽阳起兵,自立为帝,然后下诏历数海陵王残暴荒淫之罪,声言讨伐。
海陵王闻报后大怒,想先渡江灭南宋后,再北返灭完颜雍。但是海陵王大军先败于采石矶,后受挫于瓜州渡。海陵王本人也被不堪忍受其严酷军令的军士在瓜州渡所弑杀。此后皇太子完颜光英在汴京(开封)被投诚完颜雍的大将讹里也杀死。
完颜雍在海陵王被杀后,进入中都(今北京),成为金国第五代皇帝,即金世宗。这是第二次“兄终弟及”。
金世宗登基后,立长子完颜允恭(胡士瓦)为皇太子。但是完颜允恭在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就去世了,没来得及登基。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金世宗驾崩,遗命完颜允恭嫡子完颜璟(麻达葛)继位,即晋金国第六代皇帝,金章宗。
金章宗在位二十年,儿子都早夭,没有立皇太子。泰和八年(1208年),金章宗去世,遗命由叔父卫王完颜永济继位,即金国第七代皇帝卫绍王。
卫绍王时期,蒙古已经兴起,金国衰落。卫绍王曾在大安二年(1210年)立长子完颜从恪为皇太子,但是大安五年(1213年)卫绍王被叛臣胡沙虎弑杀,完颜从恪也被废黜,二十年后,被蒙古军杀死于汴京(开封)。
卫绍王被杀后,金章宗庶兄完颜珣(吾睹补)被拥立为帝,成为金国第八代皇帝,即金宣宗。金宣宗登基后,立长子完颜守忠为皇太子。贞祐二年(1214年),在蒙古大军的进犯压力下,金宣宗迁都汴京(开封),皇太子完颜守忠先是留守中都(今北京),后来在七月也被召到汴京。贞祐三年(1215年),完颜守忠同样没有来得及等到继位,即患病去世。
金宣宗在完颜守忠去世后,改立第三子完颜守绪(宁甲速)为皇太子。元光二年十二月(阳历是1224年1月),金宣宗去世,皇太子完颜守绪继位为帝,成为金国第九代皇帝。这也是八十五年前,金熙宗立完颜济安为皇太子后,六代金国皇帝里第一个以皇太子身份登基的继立之君。而完颜守绪即金哀宗,是金国实际上的亡国之主。他既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以皇太子名义登基的金国皇帝。十年后,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金哀宗在蔡州被宋蒙联军围困,自杀而死,结束了金国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自金熙宗改变金太祖立国时的“勃极烈制度”,改“推选、能者居上”的选择皇储制度而变为预立皇太子以来,七代皇帝中,只有亡国之君才是以皇太子身份登基得,而之前五任皇太子都没有能够登基为帝,这是不是冥冥中天注定,后世皇帝改变先祖们的“勃极烈制度”,从而遭受到的报复和惩罚呢?这些就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了。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因为阿骨打死的太仓促了,当然,就算他没有那么仓促死亡,也不会把皇位传给儿子的,因为他是一个遵从旧制的人。1,金国旧制二元政治之内朝与外朝
女真完颜部一向都是内朝、外朝并行的,以外朝为主,内朝为辅的二元政治。
二元政治的内外朝最早要追溯到昭祖完颜石鲁时期,当初昭祖石鲁人称勇石鲁,和土人贤石鲁组合二元政治,勇石鲁对外征战,贤石鲁守国,两人内外分工,配合默契。
主内的守国者并不是默认的继承人,这是一开始就很明确的事,贤石鲁甚至都不是宗室中人,昭祖会把部长之位传给他吗?
到了景祖乌古乃时期,乌古乃认为长子劾者过于柔和,才能不及次子劾里钵,本着完颜部选贤与能的习惯,就隔过劾者把部长之位传给劾里钵,命劾者主内,专治家务,劾里钵主外,开疆拓土,这仍然是完颜部二元政治的延续。
同理,劾者虽然主内,但并不代表他就是继承人。劾里钵本着完颜部的选贤与能习俗又越过三弟劾孙,指定了弟弟肃宗颇剌淑为继承人,肃宗又指定弟弟穆宗盈哥。
可见,完颜部的继承人都是主外首领部长指定的,并不是选择守国主内的二头领做继承人,这才是一直延续的旧俗国制。
劾者死后,穆宗盈哥任命劾者长子撒改继续主内,任职国相,史实证明,撒改比他父亲更有才能,不但能主内,武事也不含糊,在穆宗征讨阿踈时,撒改就攻下钝恩城,与穆宗会师在阿踈城下。
穆宗盈哥指定二哥劾里钵的长子乌雅束为继承人,乌雅束自觉才能不如堂兄撒改,就和撒改分治诸部,由撒改统治祖宗旧地来流水,康宗乌雅束统治世祖劾里钵以来开拓的新领地匹脱水以北地区。
可以大胆的推测,假如没有阿骨打反辽的事情发生,完颜部大概会从此分成劾者系和劾里钵系各自发展下去,成为有亲缘关系的两个部落。但是偏偏发生了阿骨打反辽的事,就把两个部落紧紧糅合在一起建立了大金国。
康宗乌雅束传位给弟弟阿骨打,阿骨打继承的只是匹脱水以北地区的统治权,对来流水部并没有统治权,更对堂兄撒改没有调动权。
因为阿骨打抢劫宁江州,引来大辽十万兵,吓得阿骨打仰天哭的时候,是撒改本着唇亡齿寒、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念头来雪中送炭,才打赢了出河店大捷,就这一回事,都足以让善于感恩的阿骨打感激一辈子。
出河店之战是肇基王绩的开始,也是从出河店开始,阿骨打部和撒改部再次合二为一形成二元政治,阿骨打主外,撒改主内,阿骨打称帝后,以撒改为国论勃极烈,过了俩月又给撒改加上忽鲁的称号,全称为国论忽鲁勃极烈,贰国政。
天辅五年【1121】闰五月,敦厚多智、长于用人的撒改薨,阿骨打素服白马,“剺额哭之恸”。等下葬的时候,阿骨打再次亲临,“赗以所御马”,就是把自己骑乘的马去殉葬陪葬,以自己的马去陪葬相当于自己去陪葬,可知知恩图报的阿骨打对撒改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并不单单是手足情,更是感念当初撒改雪中送炭共患难的生死恩情。
在撒改死后,阿骨打任命母弟谙班勃极烈吴乞买为贰国政,接替了撒改的地位来主内,这仍然是女真旧俗二元政治的延续,前面已经分析过,主内的二首领并不是想当然耳的继承人啊!继承人需要主外的老大指定。
那么,阿骨打指定人了吗?虽然金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可以通过蛛丝马迹发现,阿骨打在生前的确有属意的继承人,那个人,就是他的堂侄-----完颜宗翰。
2,阿骨打真正属意的接班人宗翰完颜宗翰【1080-1137】,本名粘没喝,汉语讹传为粘罕,他是景祖乌古乃的长房长孙,乌古乃长子韩国公劾者,劾者长子国相撒改,撒改长子就是宗翰。
宗翰文韬武略更是胜过其父,十七岁就“军中服其勇”,甚为堂叔阿骨打喜爱,阿骨打称帝的时候,弟弟吴乞买等人劝进,阿骨打还犹豫,宗翰与阿里合懑、蒲家奴来劝谏阿骨打建号以系天下心,阿骨打才“意乃决”的称帝。
为什么是宗翰劝谏了,阿骨打才意乃决呢,当然是因为宗翰的意见代表了其父撒改的意见,有了撒改的支持,阿骨打才有底气称帝。
天辅五年【1121】四月,宗翰建议阿骨打追袭辽天祚帝“天时人事,不可失也。”阿骨打接受宗翰的建议,命诸路戒备军事,并在五月份射柳,宴群臣。
女真习俗有祭天射柳的习惯,遇到大事,需要诸部结盟的时候,就射柳祭天,完了就是大家宴席吃喝极乐一番。
射柳完毕在饮宴过程中,阿骨打亲自为宗翰酌酒,并解下自己的御衣给宗翰披上,这已经是变相的黄袍加身。
上顾谓宗翰曰:“今议西征,汝前后计议多合朕意。宗室中虽有长于汝者,若谋元帅,无以易汝。汝当治兵,以俟师期。”上亲酌酒饮之,且命之釂,解御衣以衣之。
虽然金史宗翰传后面有记载说“群臣言时方暑月,乃止。”其实这话才是杜撰的,要说是暑月太热不能让宗翰穿,怎么阿骨打不怕热?他怎么穿了?这是后来修撰太祖实录的臣子明白黄袍加身的含义,故意捏造一个不存在的群臣阻止还有什么暑月来掩盖阿骨打属意宗翰的事实。
从追击天祚帝开始,宗翰开启他波澜壮阔的新征程,并被任命为移赉勃极烈,在诸勃极烈中位列第五,还在叔父迭勃极烈斡鲁之上,也是阿骨打时唯一一个宗字辈的勃极烈。
天辅五年十二月,“以忽鲁勃极烈杲为内外诸军都统,以昱、宗翰、宗干、宗望、宗盘等副之”,开始西征。宗翰一路开挂般,破辽中京;大败奚王霞末;以精兵六千一宿而至追击天祚帝;下西京抚定西路;又取燕京。
短短两年功夫,在天辅五年还是叔父蒲家奴的副手,到了天辅七年【1123】六月,阿骨打感觉身体不适,准备还京时,就让宗翰取代了无意进取的完颜杲【斜也】为都统,成为新的军事首领,叔父蒲家奴、斡鲁做宗翰的副手。“六月丙申,上不豫,将还上京,命移赉勃极烈宗翰为都统,昊勃极烈昱、迭勃极烈斡鲁副之,驻兵云中,以备边。”
等于说,因为阿骨打对宗翰的属意,一下子让他越过完颜杲、辞不失、蒲家奴,地位上升到第三,仅次于阿骨打和吴乞买,按照女真旧俗,宗翰就是阿骨打指定的下一任继承人,不然无法解释阿骨打为何对宗翰地位这样没有原则的提升。
这也再次变相说明了,金国的勃极烈制度只是对人不对职务,并不是你任职哪个勃极烈你的地位就高,而是担任这个职务的这个人是干什么事的,他就在什么位置。
3,阿骨打的猝死导致的变生肘腋天辅七年【1123】七月,生病的阿骨打行至牛山,送行的宗翰才还军中,这个月,留守国内协助吴乞买的阿买勃极烈、勃极烈中唯一的叔叔辞不失薨。
八月,阿骨打行至浑河北,谙班勃极烈吴乞买率宗室百官迎接至此,阿骨打还问怎么不见叔叔辞不失,吴乞买担心阿骨打知道辞不失去世的事受刺激,就谎称辞不失留守呢。
当月,阿骨打就崩于行宫,临终前没有来及明确继承人的名份。随行的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杲与吴乞买以及阿骨打诸子,匆忙奉梓宫回上京,把阿骨打安葬后,在五位勃极烈缺席三位的情况下,强行推吴乞买登基为帝,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太祖阿骨打属意的继承人宗翰就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
而吴乞买继位后,也开创了谙班勃极烈继承帝位的先例,并成为定制。为了酬谢回报兄弟子侄的支持,吴乞买以弟弟完颜杲【斜也】为谙班勃极烈,侄子宗干为国论勃极烈,宗翰在勃极烈中的排位降到斜也、宗干之下。
4,猴格说由于私心作祟,完颜杲与完颜宗干在阿骨打死后,无视阿骨打生前属意的继承人完颜宗翰,违背诸勃极烈共同议事的制度,对吴乞买黄袍加身抢先推他上位,来排挤宗翰,最终引起金国上层贵族之间夺权的公开化,掀起一阵血雨腥风,严重到遏制金国蒸蒸日上的上升势头。
受史料蒙蔽,传统眼光都认为吴乞买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其实并不是,正是吴乞买的继位破坏了金国的正常传承制度,把金国拖向内讧的深渊,本来该是一个新兴国家上升阶段,因为三四十年的内讧彻底打破上升空间,使金国始终没有完成进化,成为一个畸形的拖车。
吴乞买仓促上位后,就“诏宗翰曰:“寄尔以方面,当迁官资者,以便宜除授。”因以空名宣头百道给之。”
这句话我就不用解释了,从此,吴乞买开始他外受制宗翰,内受制斜也、宗干,“太宗居位,拱默而已”的悲剧人生。
而金国的政治也从这时埋下矛盾,这很容易令人忽视的矛盾开始滋长出多个细藤,最后凝聚成为腐蚀金国进化的最大毒瘤。
就是这样。
表图系猴格自制。
图片来自免费图库。
参考资料:金史、辽史、大金国志校证、金源女真的英雄时代、金史纪事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父死子继,立长不立幼,这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形成的规矩。在选择继位之君时,不是选贤选能而是选长选嫡,这在封建的朝代中屡见不鲜,也因此闹出了不少夺位弑君之争,手足骨肉相残,鲜血淋漓,令人不忍直视。但在一些少数民族部落里,他们还处在原始启蒙状态,保留着原始的民主,其部落首领的接替,还是要经过部落大多数人认可,方可继任。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兴起,一个杰出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族反抗北辽的统治,最终推翻了辽的统治,建立金国。完颜阿骨打生于1068年,1115年建金称帝,1123年病死,庙号金太祖。他有16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不乏有优秀的儿子,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女们并没有继承他的帝位,而是让他的四弟完颜吴乞买(也叫完颜晟)接继了,完颜吴乞买就是大金第二任皇帝金太宗。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最原始的部落民主使然。在我国古代,兴起的少数民族在建国前和建国初,都还保留着最原始的民主制,其最高权力往往集中在部落长老会手中,金朝是如此,后来的清朝初期也是如此,只有有一定能力能领导本族走向富强的人才会得到长老会的认可。当时金国成立不久,立国未稳,虽灭了辽国,但境内外契丹仍有一定实力,大金需要一位能稳定局势并能带领女真人民向前进的人物来接继,完颜吴乞买有抱负有才学,有治国理政经验,比完颜阿骨打的儿子威望高很多,自然长老会共推完颜吴乞买做了皇帝。以后完颜吴乞买也确没辜负众望,继续开疆拓土,巩固边防,发展经济,破汴京,灭北宋,制造了让宋人久痛的“靖康之耻”。二是受汉文化影响小。金朝建国初,与北宋接触很少,汉化程度低,还保留着少数部落民族元始本性,儒家的父死子继,对女真人影响不大。三是北宋初年的兄终弟继情况,也许让金人多少有所了解,效仿北宋初年的做法也是有的。😊由此可以看出,初始时最原始的部落民主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都无多大差别,如我国的唐尧虞瞬时代的禅让制,西方希腊的民主制度等;只是后来,我国夏禹传子启,开始破坏了民主推选君主制度,以后商周延袭,儒家思想的传播,秦朝一统强化了封建专制,汉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更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人民民主权力已几乎丧失;而同时期的西方虽经历了罗马帝国时代、中世纪封建王国制,但他们的民主议会制度依然保留着。正因为西方民主受破坏不大,才有了后来的欧洲文艺大复兴时期,西方的科技文化发展从此遥遥领先世界各地,最先走进了工业化时代。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金国建立前后实行“兄终弟及制”,这种皇位继承制是少数民族政权普遍存在的,亦是女真人的传统。当然了,“兄终弟及”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兄”与“弟”是正妻所生,即嫡子。
当年女真还未统一时期,女真完颜部落的首领是完颜阿骨打的爷爷完颜乌古乃,他在位期间使得完颜部落开始发展并逐渐征服女真诸部,从而奠定女真强大之基础。
完颜乌古乃去世后,完颜阿骨打的父亲完颜劾里钵继任完颜部落首领;完颜劾里钵去世后,其弟弟完颜颇刺淑继任;完颜颇刺淑死后,弟弟完颜盈歌继任;完颜盈歌死后,完颜乌古乃的嫡子们便没有一个在世的,这才开始轮到完颜阿骨打这一辈。
完颜盈歌死后,完颜阿骨打的兄长完颜乌雅束继任,完颜乌雅束死后,才轮到完颜阿骨打继位,完颜阿骨打继位后起兵反辽,称帝建国,死后再将皇位传给弟弟完颜吴乞买,而完颜吴乞买继位后本来打算将皇位传给弟弟完颜斜也的,可惜完颜斜也死的早,也就作罢了。
所以通过完颜家族的这种传承制度来看,完颜阿骨打传位给完颜吴乞买没有任何问题,然而随着完颜斜也的早逝,这种“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的弊端开始显现了。
按照这种制度,完颜斜也死后,金国的皇位应该在完颜阿骨打的儿子中选择,完颜阿骨打的生育能力还是很强悍的,一共生有16个儿子,能力比较出众的有完颜宗干,宗望(斡离不),宗辅,宗弼(金兀术)四人,但是完颜吴乞买不想传位给侄子们,因为阿骨打的嫡长子完颜宗峻死的早,这四个都是庶出,论身份地位还没有自己的嫡子高贵。所以基于此完颜吴乞买就有意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完颜宗磐,使金国的皇位从此就在他这一脉传承。
但是这一想法立即遭到了完颜阿骨打儿子们以及一位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他就是完颜宗翰(也就是粘罕),虽然他不是太祖的儿子,没有皇位继承权,但他却是金国军队最高统帅,更是金国开国第一功臣,没有继承权但有话语权。在他的强烈反对下,完颜吴乞买只能放弃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想法,最终在粘罕的支持下,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完颜宗峻之子)被立为太子。然而他们的这一决定也为以后金国内部的自相残杀埋下种子。
完颜亶即位后,先是罢了粘罕的军权,明升暗降,逼他退出金国权力中心,并大肆捕杀粘罕的亲信,粘罕最后也是气愤而死。而差点当上皇帝的完颜宗磐也被完颜亶安上谋反的罪名而被杀,除此之外,完颜亶在位后期变得嗜杀,尤其是皇室成员很多都死于其手,后来完颜亶被完颜阿骨打的另一个孙子完颜亮杀掉,完颜亮即位后,更是猜忌成性,将完颜吴乞买的后代一个不留,全部杀掉,使得完颜吴乞买这一脉完全断绝!
所以说“兄终弟及”继承制也是有风险的,很容易引起内乱,因为很多皇族成员在法理上都有继承权,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野心和谋反之心,当然了也更容易引起统治者的猜忌之心。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帝位传给儿子?
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皇位继承大部分采用的是父死子继的方法,这种方法之外实行最多的一种制度就是兄终弟及制了。我们都知道北宋王朝最开始的时候皇帝继承就是兄终弟及制,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他的几个年龄很大的儿子都靠边站了,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接替了他当了皇帝(传承合法性一直受到质疑),之后北宋王朝便是以赵光义的子孙继承的。
其实后来灭亡了北宋的金国开始的时候采用的也是这种制度,太祖完颜阿骨打死后,他的16个儿子也都靠边站了,完颜阿骨达的弟弟完颜吴乞买(也叫完颜晟)接替了他的皇位,是为金太宗,只是金太宗并没有像宋太宗那样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又传回了哥哥完颜阿骨达一系。
完颜晟是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四子,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同母弟,他曾力劝完颜阿骨打称帝,之后阿骨达建立金朝,任谙班勃极烈(既是首席大臣,又是储嗣),这说明实际上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完颜阿骨达就是考虑让弟弟完颜晟继承皇位的(有传说完颜晟和宋太祖赵匡胤面貌非常像),并未考虑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
完颜晟是完颜阿骨达的主要助手,我完颜阿骨达征战在外,那么金朝凡军事、司法案件皆由完颜晟从宜处之,他理事持重,使金太祖征辽时无后顾之忧。
天辅七年(1123年),金太祖完颜阿骨达病逝,完颜晟即帝位,是为金太宗,改元天会。完颜晟即位后,以弟完颜杲(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第五子)为谙班勃极烈,金太祖庶长子完颜宗干知国政,完颜宗翰、完颜宗望总理军事。说明在完颜劾里钵的时候可能就有皇为继承的安排,而在阿骨打建立金国前后,兄终弟及制是他们的主要考虑的继承制度之一。
天会十三年(1135年)冬,完颜晟病逝于上京,终年61岁,在位十三年,死后庙号太宗,谥号文烈皇帝。不过完颜晟死的时候,其弟完颜杲已经先行死去,当时他曾经考虑让自己的孩子接替他的皇位,但是遭到了诸宗室亲王和大臣的反对,不得已之下才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长孙梁王完颜亶任谙班勃极烈,所以在他死后,皇位继承又传到了金太祖阿骨达一系,完颜亶就是金熙宗,至此,金朝的皇位传承制才由兄终弟及又回到了父死子继的道路上。
那为什么金朝开始的时候会使用这种方法呢?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受到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宋太宗赵光义这件事的影响,当然其中或不无影响,但其实并非他们有样学样,这和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和传统观念也有很大关系。
通常越是原始的部落种族里面,越重视长幼有序的观念,长辈的威望也越高。在金朝出现之前,女真人并没有完善成熟的国家治理和皇位传承制度,所以他们以一种保留着原始部落遗风并且也很实用的制度来管理国家,比如为了部落的和平,他们的首领选举可能会采用比较民主的选举制,那么这样一来,年长一些的长辈的威望和能力也更能服众,人家也就都会挺像于选择长者了,这也是我们看一些电视剧中一些部落或者帮派的长老都很受尊敬,并且有很大权力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完颜晟的个人能力了,此人才学较高,可谓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做完颜阿骨达的助手的时候就成绩斐然,并且锻炼出了治国理政的经验,这也让他具有了比完颜阿骨达的儿子更高的威望,因此完颜阿骨达和一些金国大臣们都赞成完颜晟作为储君。
继位之后,金太宗完颜晟也可谓励精图治,他统治期间还完善了金朝的各种典章制度,并且大胆改革,依照辽、宋旧制改革勃极烈制,使之成为中央军政的中枢机构,实行汉与女真并用的理政制度,他治国13年,很好地奠定了金朝的立国规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