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烽火戏诸侯,戏的是后人!从史料分析看,所谓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层叠”的历史,史学家就像油漆工,在历史的底板上,刷了一层又一层颜料,结果再也看不清原貌了。

一、烽火戏诸侯“加工程序”

在最早的《诗经》和《春秋》上,跟这个故事有关的只有褒姒其人,说西周灭亡跟褒姒有关。至于褒姒做了什么,一个字都没有。

到了《国语》,关于褒姒的记载就具体了很多,提到了褒姒的出身,即由褒国为了赎罪进献的美女。接着又说明了西周灭亡的原因:褒姒得宠生子,导致周幽王想废掉太子宜臼,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于是太子就逃往舅家申国,申国联合西戎灭了西周。

这一段描述,添加了褒姒对西周灭亡的责任,让“红颜祸水”的说法,有了具体的“落脚点”。历史被刷上了第一层颜料。

吕不韦编写《吕氏春秋》时,为了进一步证明褒姒误国,又添加了周幽王击鼓报警,引来诸侯勤王,惹得褒姒红颜一笑。美人一笑,给历史增色不少,同时也给她自己贴上了“红颜祸水”的标识。

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再一次刷漆,这一次,他动了“火”,有鼓声,有烽火,故事情节搞得有声有色,非常热闹。于是一个面貌全非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崭新出炉!

二、烽火戏诸侯的几大疑点
  • 1.从上文,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则故事的“加工过程”

原色出现“褒姒”;第一遍刷漆,添加了她的出身;第二遍刷漆,给她贴上标签;第三遍刷漆,改编成型。

伪造过程非常清晰,完全不是原貌!

  • 2.诸侯勤王不可能旋即而至

按照古代交通条件,当诸侯得知周王遇险,即便立刻出兵前来,最快的也需要几天时间。那么周幽王和褒姒在烽火台扎帐篷等待?因路途距离不一,更不可能出现所有诸侯同时出现的状况。

  • 3.褒姒身份成疑

最早的史书并未说明褒姒的真实身份,后来的记载描述有矛盾的地方,有史学家推算,如果按照后来的记载,褒姒入宫时,年级应该超过40岁了,这显然不大可能!

所以,褒姒这个人的真实性都存在很大疑问。

三、烽火戏诸侯的目的

很可能这则故事,是维护周平王的后人编造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周平王王位的合法性。周平王是在周幽王被杀后继位的,杀害周幽王的恰恰是周平王的舅舅。

也就是说,周平王逃不掉弑父的嫌疑。如果把周幽王描写成昏庸之辈,把他的死归,咎于自己的自作自受,那么周平王的正义感是不是也就随之而来?

至于褒姒,只是衬托周幽王的重要证据,“红颜祸水”,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材料吗?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作为“四大妖姬”唯一出现在《史记》中的人物,与传说西施故事的真实存在,“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传说。同为历史上早期的性贿赂,“烽火戏诸侯”里的褒姒比起西施来说应该是最成功的“美人计”典范。史上西施与夫差的结果是吴王被西施的千般妩媚,万般多情迷得神魂颠倒,昼夜厮守与夫差形影不离,枕边风吹散了吴国的君臣关系,竟能使夫差赐剑与伍子胥令其自杀。西施施与夫差的作用是,不理朝政直至乱了朝政。褒姒实施的美人计看起来玩的轻松,结果却是近三百年历史的西周毁于为博一笑的周幽王。话说周幽王荒淫无道,不思周朝于危亡,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大臣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褒族人为了救出褒珦。利用周幽王好美色,广征天下美女入宫之际,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严格训练后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 幽王见姒,惊为天人,甚爱,遂立为妃,褒珦也被释放了。幽王得姒,甚宠。褒姒虽生得艳如桃花,却冷若冰霜,进得宫来从未笑过。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想尽办法,褒姒依终日不笑。于是,幽王悬赏大臣求计,若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便是成语“千金一笑”的来历。佞臣虢石父提议用烽火台一试。古代的烽火都是为军事专用,都城到边镇要塞,沿途遍设烽火台。若有敌情,值守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 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遂起兵赶来救驾。虢石父之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一笑。犹如后世“狼来了”的开心形式娱乐美人。其结果可想而知。亡于“烽火一笑”的西汉最后让褒姒背上了妖姬的黑锅。史上“烽火戏诸侯”是真实的存在过。(图片来自网络)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历史上还真有烽火戏诸侯的事,话说西周周幽王是个昏君,既然是昏君肯定干不了正经事,周幽王每天除了花天酒地,就是四处沾花惹草。 这时候一个叫褒珦的大臣,看到周幽王天天不务正业就去劝谏,周幽王不但不听,还让褒珦坐了三年大牢。褒珦的家人就想办法营救,知道周幽王比较喜欢漂亮女人,就寻觅了一个叫褒姒的美女献给周幽王,这才把褒珦解救了出来。

周幽王笑纳褒姒后很是喜欢,可这个美女却是个冷美人,从来没笑过。周幽王就想办法让褒姒笑,可褒姒还是板着个脸没笑过。周幽王发布悬赏谁能让褒姒笑就重奖,这时就有个不学无术的市井混混出了个点烽火台的馊主意。周幽王就让士兵把烽火台点着,没过多久就看见各路诸侯气喘吁吁的带着兵马赶来救驾,却什么敌情也没有。只见周幽王在歌舞升平中自得自乐,还对诸侯们说没事儿,就是点烽火台让爱妃开心。褒姒看到狼狈不堪的诸侯们,还有士兵风尘仆仆赶来的热闹情景还真笑了,这就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后来敌军真的来了,周幽王就命令赶紧点着了烽火台,可诸侯们以为周幽王又在戏弄他们就没有行动。敌军很快攻破了城墙,周幽王就这样不可思议的被杀了,真应了那句不作死就不会死。

手机打字不易,喜欢的话点个关注吧!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历史上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但是抛开后世传言和现代影视剧的夸大,用烽火戏诸侯这样的行为制造的笑点,真的能让褒姒这样清冷的美人笑出来吗?

我们知道,西周自立国以来大大小小分封了上百个诸侯国,这些国家距离镐京的距离不尽相同,最近的晋国离镐京都有差不多千里地,就算收到烽火讯息后披星戴月、马不停蹄地派骑兵赶往镐京勤王,那么按照古代战马八百里加急的时速来算,等到晋国的援军赶到烽火台下,至少是三日后了,更别提燕齐这些相隔数千里的诸侯国了,一般都要一周左右各国才能陆陆续续到达镐京。

所以褒姒这样高傲冷清的美人,在烽火台点燃烽火,静静地等上3天后,终于看到第一队军队热火朝天地赶来了,发现被骗之后,晋国骂骂咧咧得回去了,然后两天后卫国来了再回去;再两天后,齐燕来了......

现实的距离与脚力根本不允许各路诸侯立马一同闪现在烽火台边,再发现被骗后怒火中烧一哄而散,所以,关于烽火戏诸侯的笑点的史实根本禁不起推敲,又怎么可能逗笑本就清冷的褒姒呢。

其实,在现代文学界的探究下,早已确认烽火戏诸侯的内容更多的只是戏说而已,西周确实是亡于申候与犬戎的前后夹击,但是与幽王褒姒戏诸侯并无实际关联,只能说这是改朝换代必需的借口和理由而已,就算没有烽火戏诸侯,也会被找到其他的端口,使谋朝篡位成为顺应天命、名正言顺的正义之举。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是否却有其事难以定论。如果不是幽王兵败被杀,就可能不会有这个荒唐可笑的故事,假如幽王是胜利者,就会有诸多褒奖歌颂之词,而幽王宠褒姒的事情就会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了!

烽火戏诸侯的事,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本人持怀疑态度,做为一国之君爱美人更爱江山,如果江山不保更别说美人了,如果只爱美人你也当不了君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