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曹操恨不得把祢衡这个狂徒亲手砍了,但曹操因为环境需要不能杀,因政治需要不敢杀。最后借着刘表和黄祖的手,满足了心愿,也赚足了人气。

一、祢衡其人

祢衡有才,被孔融誉为“颜回再世”。但有才的人往往有一个大毛病:恃才傲物!不过,像祢衡这样傲得天下无物,还真是罕见。

看看他对当世几位大才的评价:

  • 荀彧:也就配给人吊吊丧,念念悼词;
  • 荀攸:当个守墓人不错;
  • 程煜:打更看门比较适合;
  • 郭嘉:吟辞弄赋还凑乎;
  • 许褚:马夫的材料;

最来气的是说夏侯惇是“完体将军”,人家可是为国征战才弄得丢了一只眼,你这不拿人家生理缺陷开玩笑吗?

总之,在祢衡眼里,当今天下除了他全是酒囊饭袋,这不是孤傲,而是狂得没边了!

除了狂,祢衡还有一人让人讨厌的毛病:嘴不干净,喜欢骂人!且不分场合,不管近疏,想骂就骂,跟疯狗差不多。

这样一个人,能长寿才叫奇迹!

二、击鼓骂曹

本来祢衡是一心投曹的,曹操也招见他了,但这家伙大概觉得自己被召见掉价,装了一把清高:闭门不出,不见你!

后来孔融多次推荐他,曹操心里不平,也不好驳孔融面子,干脆乘机羞辱祢衡一把,授了他一个打鼓的小吏。

祢衡你要是真清高的话,干脆就别上任,但他还真接受了,这不自取其辱吗?曹操也是,用都用了,还耍个小心眼,被一辈子以羞辱人为乐的祢衡逮着了反击的机会。

你不让我打鼓吗,我打,你不让我换衣服吗,我干脆给你来个光屁股。满大堂的客人,出现这么个怪物,让曹操很丢面子。

在孔融的求情下,曹操觉得还是给祢衡一个道歉的机会。但祢衡不领情,坐大营门口就开骂。这次曹操就不是丢面子了,很愤怒,想杀他,想想不行,干脆送给刘表吧,这家伙早晚得做刘表的刀下鬼!

三、曹操不能杀祢衡

祢衡不能杀,是基于当时的客观环境。曹操刚刚迎来天子,定都许昌,他的事业刚刚拉开帷幕。这个时候曹操需要天下人才,归于他的帐下。

祢衡虽然不讨人喜欢,但他也是士人代表。杀一个祢衡等于让曹操戴上了“容不下士人”的帽子!

当曹操后来逐渐坐稳了椅子,你看看,杨修、孔融、荀彧哪个逃过了曹操的屠刀?现在还不到发威的时候!

祢衡这样的人就是颗炸弹,放在身边容易伤自己,倒不如送出去,自己留个美名。

四、曹操不敢杀祢衡

曹操这人比较悲催的是,他的敌人除了军事层面的,还有政治层面的——豪门世族!事实上,这个阶层比刘备等带来的麻烦还要大,他的江山,最终都被豪门世族司马家族篡夺了!

曹操对豪门世族只能边打边拉,不敢坐到对立面的位置!

祢衡是豪门世族还是寒门士族,史书未见交代。不过,无论他是哪一派,曹操都不敢得罪。豪门世族是大老虎,只能小心伺候,否则容易迎来群虎报复。寒门士族是他要团结的对象,不能把他推到敌对阵营。

所以,别说祢衡骂曹操,就是骂他祖宗十八代,曹操这个时候也不敢杀他,真憋屈!

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东汉末年人。自恃才智过人,目空一切,只和孔融、杨修交好。孔融向曹操多次举荐祢衡,曹操听其才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轻视曹操,假称有病不肯拜见,而且背后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怀恨在心,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一次曹操大宴宾客,令祢衡击鼓,祢衡先是慢慢脱掉身上的所有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弄的曹操很是难堪,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

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考虑到祢衡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名气,怕给人留下不能容人和“杀贤”的恶名,想来想去,决定把祢衡做为“人才”送给刘表。刘表最终也不能容忍祢衡的狂傲,也不忍杀之,又把他送给了部下黄祖。

江夏太守黄祖一介武夫,性情暴躁,这可能是刘表给祢衡挖的“坑”。最初黄祖和其子黄射对祢衡都很是礼遇,祢衡也做了一些工作,发展了才智。一次酒后,祢衡与黄祖发生言语冲突,骂黄祖“死老头子”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

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曹操不杀袮衡在于爱惜羽毛,不想摊上滥杀士子、心胸狭窄的骂名。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权衡利弊得失后,不可能只为解一时心头之气,而成全袮衡忠孝之名,寒天下士子之心。故而将袮衡这块烫手山芋送给刘表,意图借刀杀人。刘表也不上当将袮衡转送给了黄祖。黄祖的涵养功夫显然不及前面两位,骂战无敌的袮衡在江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曹操本身是非常爱惜人才的,这一点可以从同样是文人的陈琳身上看出来。陈琳在跟袁绍是曾经帮助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自己问候曹操的先人。后来袁绍兵败冀州城破,陈琳被抓。曹操身边的人,都要求杀掉陈琳,但是曹操还是爱惜陈琳的才华,把陈琳留着身边作为从事。

弥衡才华肯定是有的,但是弥衡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才会,也就是他是通过逆取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华。经过孔融的推荐,被曹操派往江东诏安刘表。也就是这本书身是弥衡展现才华的一次机会,但是弥衡只是把才华当成进身的一种手段,同时认为有才华就等于有现实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无法完成自己的使命,特别是对黄祖的沟通更是如此。老话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弥衡无视这一点基本原则,结果被黄祖所害。其实纯属咎由自取,如果他可以顺利完成使命,回到朝廷相信曹操还是会把他留在宫里面的。

这点真的不愿曹操,曹操要是妒贤嫉能,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

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曹操心里想,我他妈的已经够小肚鸡肠的了,今天倒要看看:谁比我更阴毒,更不能容物。一个个整天人五人六的,正好借这小子考验考验众人。看清了他们的嘴脸,今后对症下药,一个个的好好对付。

曹操为何不杀辱骂自己毒舌的祢衡?

曹操不杀袮衡在于爱惜羽毛,不想摊上滥杀士子、心胸狭窄的骂名。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权衡利弊得失后,不可能只为解一时心头之气,而成全袮衡忠孝之名,寒天下士子之心。故而将袮衡这块烫手山芋送给刘表,意图借刀杀人。刘表也不上当将袮衡转送给了黄祖。黄祖的涵养功夫显然不及前面两位,骂战无敌的袮衡在江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