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汉末年王莽改革失败了呢?
王莽改革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与众不同、涉及面最广、也最具争议的一次。总的来说,王莽是以改革的名义,行革命之实。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很复杂,我从外部社会大环境、新朝内部小环境两个层面跟大家分享。
王莽改革失败是外部社会大环境决定的:1.新朝代汉是和平演变,旧势力的存在决定了王莽改革阻力重重。中国封建王朝的更替大多伴随着血腥的战争,虽然国家不得不承受战争的创伤,但战争的最大好处就是,原来的旧势力必然埋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新的王朝也无不是从血水浇灌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的。
王莽的新朝是在多方势力的推动下,以“更天命”的方式,从西汉接受禅让获得,在这个过程中,王莽的新朝等于给了旧势力一个利益保护的承诺。但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牺牲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给其他人,所以,只要有改革,旧的既得利益集团必然成为牺牲品,他们也必然会反抗。
2.儒学宗教化是西汉末年的一大文化特色,对新朝来说,成于此,也败于此。儒学自汉武帝开始成为官学,儒家思想从此得到蓬勃发展,学说体系也因此得到极大丰富。汉武帝时期大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由此拉开了“谶纬”学说的大门,儒学走向宗教化的道路。
这个学说像个潘多拉魔盒,把学术环境乃至政治环境带向了一个不归路,相当多的一部分儒家学者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天命”上去了,并形成一股重要势力。他们违背了儒家最根本的“修身”要求,一味附会“天意”,把朝堂变成一群不干实事、道德低下的“算命先生”的聚会。
西汉的没落跟这个有很大关系,这群腐儒一味吹捧“更天命”,说西汉的“运”已经到头了,应该改朝换代,新朝就是在这股思潮的左右下,得以不流血代汉的。
但“更天命”从来就不靠谱,你可以这么说,我也可以那么说,反正谁也没见过“天”,“天意”都是靠人的嘴解读的。当王莽的改革不能满足这群人的利益诉求时,他们又抛出“天意复汉”的论调。无论西汉还是新朝,都成了“谶纬学说”嘴边的毫毛,被吹得四处零落。
王莽改革失败的内部小环境1.王莽本人就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儒生,他并不具备作为开国之君的能力,被推上帝位勉为其难。了解王莽的生平就知道,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感动中国”的人。但西汉对人才评判的标准非常畸形,一是以“才”代“能”,认为学问大的人能力就是最强的;二是以“德”代“能”,认为德行高尚的人能力就是最牛的。这两个误会,导致王莽成了当世最耀眼的明星,最完美无缺的人。
实际上王莽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但不足以放在开国之君的高位上,用一句大不敬的话来说,王莽就是“志大才疏”。这导致他的改革显得非常无序,过于理想化,同时贯彻执行不力。王莽的能力不足还体现在他用非所人,说明他识人用人的眼光就是有问题的。
2.新朝内部的两大派系矛盾重重,导致王莽集团不能全身心投入改革。这一点很少有人注意到。王莽集团有两大派系,一派我称之为“辅汉派”,他们的政治主张是“王莽应该行周公事,做辅汉重臣”,另一派我称之为“代汉派”,他们认为“大汉天命已尽,王莽应该更天命代汉建国”。
这两派的矛盾自汉平帝去世后矛盾开始激化,因为王莽站在了“辅汉派”一边,所以两派第一次正面交锋以“辅汉派”取胜告一段落,结果诞生了“孺子婴为太子”这么一个不成熟的方案。翟义起义后,两派再次发生激烈交锋,这一次王莽站在了“代汉派”一边,最终实现了以新代汉,王莽龙袍加身。
虽然,王莽靠自己的威望压制住了“辅汉派”,但不代表“辅汉派”就此改变政见,新朝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汉室复兴”的流言恐怕绝非空穴来风。
3.改革内容本身存在太多缺陷。王莽改革最主要的内容有四项:官制改革、货币改革、土地和奴隶改革、商业改革。
这四项改革中,官制改革就是迂腐的复古行为,实在没有必要,纯属自寻烦恼,这就是王莽集团儒生政治的天然缺陷所至。
货币改革的初衷,我猜想是为了方便货币使用过程中,货币面值单一造成的兑换、携带不方便。这个问题重要不重要,我认为虽然当时的货币确实存在问题,但不是紧急且重要的内容。但迂腐的王莽集团以复古的方式,搞了一大堆货币,甚至连远古时期贝壳、龟壳都重新启用做货币。每一次货币发行就造成一次经济动乱,大批民众因此破产,对社会经济及政治稳定造成极大伤害。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搞了四次。
土地和奴隶改革是当时最紧急也最迫切的改革内容,长期以来,土地兼并和大量平民沦为奴隶,成为汉帝国不得不需要切除的毒瘤。可问题是,这项改革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改革,反对派以身抗命是必然的,朝廷必须做好全面部署才能实施。
可惜的是,王莽改革的蓝本还是迂腐的复古,完全不顾实情,面对实力派的反抗,他们又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对既得利益阶层与受害的平民、奴隶阶层,形成的复杂而又畸形的“共生关系”根本无法洞悉,更谈不上破解。结果就是,本来应该是受益方的平民和奴隶都起来反对这项改革。
商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五均六筦”,简单来说就是对重要资源实行“国家专营”(如:铜矿、盐铁、铸币等),以及以国家资本调节市场,保护中小商户不被投机资本压垮。这本来是大好事,至少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是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商业秩序的,可问题是,他用非所人,竟然以大商人和大资本充当管理者,这些人既是市场主体,又是管理主体,也就是说他们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那这个结果是啥样就不言而喻了。
总归来说,王莽改革是好心办错事,王莽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方法不当,不但没解决问题,还给社会带来了新的灾难。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