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关于唐僧在取经路上出工不出力的问题,我在前面一个问答已经回答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瞅瞅,超级劲爆,超级有料!

沙和尚其实对待取经一事,态度一向是消极的,甚至有几次还差点葬送了整个取经队伍。

正因如此,取经结束后,如来佛祖绞尽脑汁才找出他的几项优点,并封了他一个金身罗汉,相对于其他师兄弟或者师父来说,算是一个比较低的封号了。

再联想到沙和尚在没有加入取经团队之前,可是一直躲在流沙河捉人吃,而这些被吃掉的人中就有九位取经人。他们的头颅竟然能在鹅毛都浮不起的流沙河漂浮,并最终被沙和尚做成了项链,挂在了脖子上。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这九位取经人究竟是谁,会不会跟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有关呢?

一、

沙和尚吃取经人一事,并不是别人偶然发现的,而是他主动向观音菩萨交代的: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

之所以他要向菩萨主动交代,是因为他担心取经人不敢到流沙河这边来,这样观音菩萨让他给取经人当徒弟的事,可能要泡汤。

当然,我们之前也分析过,沙和尚见到了唐僧,第一反应也是扑上去要吃的。换种角度来讲,他答应观音菩萨加入取经队伍,并希望取经人能走到流沙河,何尝不能理解成,他是想借机引取经人过来,再吃掉他:

“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那么,沙和尚为什么会担心取经人不敢往这边走呢?

就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吃过的若干人中,有九位取经人的头颅,他扔到了流沙河,但是这些头颅却不沉底。要知道,这八百里流沙河,里面的水是弱水,可以理解成密度很低的水,一般物品扔进去都浮不起来: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这要是有取经人走过来一看,河面上漂着九颗骷髅头呢,早就吓得一溜烟跑掉了。当然,沙和尚也可以选择将头颅藏起来,而不是戴在脖子上把玩。只是话里话间都表明,流沙河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取经人来过了,以后还会不会来,他也是有疑问的。

二、

对于这么一个专吃取经人的沙和尚,观音菩萨为什么还费劲巴拉将其拉进取经队伍呢?

这个问题,前面也讲过,一方面沙和尚背景较深,另一方面,如果不把沙和尚拉进取经队伍,唐僧根本就过不了流沙河。

第一点我们后面会提,先说第二点,为什么说沙和尚不进取经队伍,唐僧根本过不了流沙河呢?

从后面沙和尚跟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对战中,就能看出来,若他一直躲在河底,孙悟空和猪八戒是拿他没办法的。拿他没办法,唐僧就没办法正常过河,毕竟沙和尚会时不时蹦出来捣乱。

可是,若观音菩萨直接除掉沙和尚,是不是唐僧就能过河了呢?

也不行!

流沙河所在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径过八百里,上下千万里,这是啥概念?唐僧西天取经也不过十万八千里,而流沙河全长有千万里,一百个西天取经的距离呢,绕路都绕不过去。

所以,当时在探路的观音菩萨走到流沙河时,在还不知道河里有妖怪的前提下,就跟惠岸使者感慨过了:

“徒弟呀,此处却是难行。取经人浊骨凡胎,如何得渡?”

包括后来孙悟空跟菩萨解释,自己和八戒为什么要跟沙和尚打,倒不是为了杀掉沙和尚,而是为了抓住他,抓住他干嘛呢?

“我们只是要拿住他,教他送我师父渡河。”

抓住沙和尚,好让他渡唐僧过河,如果没有沙和尚,唐僧根本就过不去这流沙河!

三、

有人会说,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会飞哎,直接驮着唐僧就飞过流沙河了?

关于这个问题,别说我们会这样想了,猪八戒也这样想的,面对八百里流沙河,他就建议孙悟空驮着师父飞过去:

“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

按照猪八戒所说,师父啊是肉骨凡胎,比泰山还重呢,自己驾云的,飞不动啊,得师兄的筋斗云才行!但是孙悟空一听这话就摇脑袋瓜子,说自己的筋斗云说到底也是云,同样驮着唐僧飞不动啊!

其实孙悟空是在骗人的!

在朱紫国,孙悟空在金毛吼手中救得金圣宫娘娘,他就是驾云将肉体凡胎的娘娘驮回皇宫的。当然,男女授受不亲,他也不敢直接背着,而是扎了一条草龙:

“寻些软草,扎了一条草龙……那娘娘谨遵吩咐,行者使起神通,只听得耳内风响。半个时辰,带进城……”

甚至,就在流沙河,就在沙和尚扑向唐僧的一瞬间,孙悟空就抓住师父飞了一段时间:

“那怪一个旋风,奔上岸来,径抢唐僧,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

沙和尚在扑向唐僧的瞬间,孙悟空抱着他就飞到了高山处,并躲在那里观看猪八戒跟沙和尚对打。这也从侧面表明,孙悟空是可以带着唐僧飞的,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一口咬定,自己没办法驮着唐僧飞呢?

四、

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凌云渡的时候,孙悟空在心里就默默念了答案:

“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其实这玩意就跟出轨一样,出轨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同样,今天你驮着唐僧过了河,明天你就敢驮着唐僧越过山,等到后天,你连骑马都不想骑了,只想骑着猴,直接飞灵山了,那还取个毛的经?

当然,孙悟空究竟有没有本事一直驮着唐僧飞八百里流沙河,还真不一定。毕竟他的筋斗云是要翻跟头的,一个跟头翻下去,师父也丢了……

所以,按照佛祖的设定,取经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灵山,流沙河既是对他的考验,也是对取经项目负责人观音菩萨的考验,看看她怎么设计一下,让唐僧能顺利过河?

而唐僧要想顺利过河,除了沙和尚协助以外,还需要借助一件法器,这个法器便是红葫芦,就是央视西游记中,惠岸行者带来的那只葫芦:

“菩萨今差木叉,将此葫芦,要与这厮结作法船,渡你过去哩。”

一方面要沙和尚冲葫芦作法,让其不沉,另一方面,还得将九颗骷髅头放在葫芦周边,还得按照九宫八卦的方式排列: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

五、

有人说,后来沙和尚脖子上戴着的大黑珠子,就是九颗骷髅头做的!

还真不是,因为那九颗骷髅头在唐僧过了流沙河之后,便消失不见了:

“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可是,这九颗骷髅头,为什么渡了唐僧之后便消失不见了呢?

有人说啊,这恰恰说明,这九个被吃掉的取经人就是唐僧的九次前世啊。不是有一种说法叫“渡人自渡”,唐僧之所以能过流沙河,正是由于他前九次都死在这里,这一次终于圆满。

那么,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被沙和尚吃掉的九个取经人,究竟是不是唐僧,也就是金蝉子的九次转世呢?

首先,我们得看沙和尚是怎么说的,他在跟观音菩萨解释时,说了一句:

“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

有几次有取经人来,然后吃了九个取经人,要想符合上面的推断,只能是有九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可是如果是有九次来了取经人,沙和尚自然不能用“几”次来形容,这个几,一般情况下是不包括一、二和八、九的。

那就证明,至少沙和尚吃掉的九个取经人中,不能肯定说没有金蝉子的转世,但至少不全是金蝉子的转世。

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九位取经人都是得道高僧,即使被吃掉了,也是阴魂不散,仍然执着于取经大业。直到他们见到有人过了流沙河,这才放心化作阴风走掉了。

六、

不过结合我们之前的分析,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沙和尚确实一直在阻碍取经大业!

既然他有意无意地一直在阻碍取经,难道说他因为打碎了玻璃盏就被贬下凡,就是为了应对取经队伍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得好好分析,沙和尚被贬下凡,究竟有没有领到阻碍取经的任务?要想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分析一下,他究竟什么时候被贬下凡的?

还是在流沙河岸边,上一期我们也分析过了,沙和尚跟猪八戒被贬下凡之后,都变了模样。再加上两人的身份不同,导致沙和尚即使报了自己是卷帘大将,猪八戒还是不认识。

但是还有一条原因,我们漏掉了,那就是沙和尚也不认识孙悟空,在惠岸行者前来说明详情之后,沙和尚瞅着孙悟空还嘀咕了一句:

“这个主子,是他的帮手,好不利害!我不去了。”

再加上前面两人的打斗都说明,沙和尚是不认得孙悟空的,这就很奇怪了。

他不认识猪八戒,倒是有情可原,毕竟天蓬元帅错投了猪胎,模样都变了。可是孙悟空还是那个孙悟空,只不过换了一身衣服而已,模样还是那个模样。按照沙和尚的说法,自己是经常跟在玉帝身边的: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那么曾经大闹天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孙悟空,他竟然不认识?

七、

事实上在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在天庭的那段时间,没有一个字提到卷帘大将在!

不然的话,平时他都跟着玉帝上朝,难道不知道玉帝亲封了一个弼马温,后来又封了齐天大圣?

而天蓬元帅,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其实是正好在玉帝身边的。其实不仅他,北极四圣中的其他三位也都在的,有去调三十六员雷将拦住孙悟空的,有去西天召佛祖前来护驾的。

等到孙悟空被降服之后:

“时有天蓬、天佑急出灵霄宝殿道:‘请如来少待,我主大驾来也。’”

这也不是我(杨角风)瞎说,后来孙悟空在高老庄降服猪八戒的时候,人家老猪就抱怨了:

“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今日又来此欺人!”

这恰恰说明,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确实连累到了天蓬元帅。就算没有因为他被玉帝怪罪护驾不力,但至少因为孙悟空,天蓬元帅没少跑路。

但是,本该出现在玉帝身边护驾的卷帘大将却不认识孙悟空,这说明啥?

这说明,卷帘大将要么早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就已经被贬下凡了!要么就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后,卷帘大将才升天当神仙,随后因为在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被贬下界。

而答案显然是前者,因为后来天蓬元帅在蟠桃会上酒后失态,这次蟠桃会自然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后的一届。

七、

而蟠桃会又不是天天举行的,而是一年才有一次,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也就是至少三百六十五年才举行一次。

那按时间计算,从孙悟空被压五行山,到取经团队组成,这期间天庭只够举办一次蟠桃会。这次蟠桃会可以确定天蓬元帅被贬下凡了,如果卷帘大将也是这次蟠桃会上被贬,那就仍然无法解释猪八戒为什么不认识他了。

而且,在五庄观的时候,孙悟空听猪八戒的话,偷了几颗人参果,没想到沙和尚竟然认识:

“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

人参果一万年才成熟一次呢,况且普天之下只有这么一棵树,这恰恰说明,沙和尚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当上卷帘大将了。而他又不认识孙悟空,只能证明,在孙悟空上天当弼马温之前,他就已经被贬下凡了。

而在那时候,孙悟空还没被压五行山呢,金蝉子也还没有开始转世呢,如来佛祖还没完全掌控灵山呢,哪里有消息传出来,东土大唐将有和尚去西天取经?

显然,沙和尚是被玉帝派下凡间,专门阻碍取经的说法不成立。况且我们之前也说过很多次,玉帝是支持取经的,根本不会派人去破坏取经,再说,他作为三界主宰,也犯不着啊。

而且从原著中可以分析出,卷帘大将还是很英俊潇洒的,毕竟要在玉帝身边当差嘛,丑的话肯定不行!

八、

卷帘大将用李云龙的话讲,自己当年也是个俊后生呢,西游记书中也是有描述的: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一个这么好模样的人,还被玉帝提拔到身边当差,结果就因为打碎了一个玻璃盏,就被贬下凡间,还毁了他的容貌: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撩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

这得多大的恨啊?

而沙和尚在流沙河,是每隔两三天就出来抓个人吃,属于无差别吃人,并非只吃取经人。只不过长年累月下来,他发现河中有九颗骷髅头不沉底,再一想,这九个人好像都是取经人。也并非是指沙和尚只吃了九个取经人,可能吃了成千上万个,只不过这九个是得道高僧,且对取经有一种不肯投胎的执念,所以才不沉底。

至于这九个是不是金蝉子转世,还真不一定,因为后来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们都提到一句话,说唐僧是十世转世的好人。还有金翅大鹏鸟甚至说出了唐僧肉的正确吃法,这至少表明,金蝉子作为十世修行的好人,若都被沙僧吃了,岂不是人神共愤了?

况且,金蝉子肉吃了可长生不老,自然有不同的疗效,也没看出来吃了他肉的沙和尚有什么不同啊?

再说了,金蝉子也算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了,怎么会傻到每次转世都去南赡部洲,每次都当好人,乖乖跑到流沙河赴死,可能吗?

所以,被沙和尚吃掉的九个取经人,大概率不是金蝉子转世,而且金蝉子也不是被他吃的,实际上是被西天众佛吃的,这个问题之前解释过,这里略过。

这或许也解释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疑问,沙和尚为什么要同意观音菩萨加入取经队伍,以便引唐僧前来。这恰恰是因为,沙和尚一直在这里吃人,就是想吃到真正的金蝉子转世,可是每次都失望了。

而沙和尚为什么变得如此暴虐呢?

其实也很简单啊,你想啊,一万年前,卷帘大将就已经晋升为玉帝侍卫了。可是一万年过去了,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的他还是一个侍卫,换你你会没脾气?

是啊,老子都当了这么多年侍卫了,今年蟠桃会还让老子端茶倒水,凭什么?

砰……

玻璃盏摔碎了……

当然,卷帘大将摔玻璃盏的时候,估计猴哥还没出世呢。然而让他更难过的是,即使这样,人家猴子一上天就能当弼马温,没多久更是当上了齐天大圣,你说气人不气人?

所以,“老实人”一发怒啊,会吃人的!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

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沙僧不是出工不出力,而是担负着十分特殊的任务,他的身份不比唐僧、孙悟空低,甚至还有保护、监督取经的神秘使命。

《电视剧》中的沙僧只是一个挑担的,很少出手与妖怪作战,但凡巡山探路、化斋觅食、降妖除魔,都是两个师兄做得更多。其实,原著中,取经的担子是由猪八戒、沙和尚两人轮流挑着,孙悟空是绝不肯挑担的,而且,还不准猪八戒攀白龙马驮姓李。

如此,沙和尚岂不是更涉嫌出工不出力了?

大战流沙河

沙僧的真实身份是谁?

观音奉旨上长安寻找取经人,途径流沙河时,专门去收降天庭贬下来的卷帘大将,给他起法号沙悟净。这回书交代,沙僧原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一只玻璃盏而被打入凡界,在流沙河作妖。

以《西游记》佛道两界的设定,玉皇大帝所统领的天庭是道家天界,卷帘大将就是道家的大仙。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玻璃盏,玉帝大怒将他押到杀场,要开刀问斩。多亏赤脚大仙相救,死罪得免却被重打八百锤,贬到流沙河继续接受利剑穿身的惩罚。

因为唐僧取经,观音菩萨点化,沙僧做了唐僧的徒弟,这才皈依佛门。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沙僧,在卷帘大将之前,还有一个真正的“沙和尚”。

卷帘大将在流沙河大战天蓬元帅时,自吟古风一首,交代自己的来历。这首古风彻底揭穿了沙僧的前世以及前世。以下,我摘录几句,简要说说沙和尚之前的沙和尚: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这句话说明,在做卷帘大将之前,就有沙僧了,他是“衣钵紧随身”。沙僧的衣钵还不是别人传他的,他本来就有。心神,可对看第一回“心性修持大道生”,沙和尚来历不凡呢。

卷帘大将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这句话就更直接了,说的就是“大觉金仙”。《西游记》中的“大觉金仙”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这个神仙名号是宋徽宗“革佛诏”中的“佛改大觉金仙”,佛被降为道家的神仙,故而沙僧说是“遇真人”,就是遇见了道家的神仙,说的还是“革佛诏”这件事。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这一联第一句说的是唐僧出世,是沙和尚将他母子收留的,故而,唐僧是佛祖的二弟子。第二句的木母是猪八戒,金公是孙悟空,两个师兄竟然都是沙僧放出来的,你说,沙僧会是谁呢?

干完这几件事,“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沙和尚南天为尊,南天对应的是南儋部洲,正是佛法东渐要到达之所。“灵霄殿上吾称上”,这不就是玉皇大帝吗?不过,沙僧不是玉皇大帝,而是要和玉皇大帝并驾的“齐天大圣”。

莫非,沙僧也是孙悟空?

大觉金仙菩提祖师

沙僧为何叫沙僧

沙僧不是孙悟空,而是比孙悟空地位更高的如来佛祖的化身。

却说观音菩萨在流沙河降服了卷帘大将,给他取法号沙悟净,故而,又称沙僧、沙和尚。从文本中解读,因为卷帘大将下界作妖之地是流沙河,观世音便以地名为姓,因而是“沙悟净”。这就奇怪了,入了佛门就应当以“释”为姓,叫“释悟净”才对,包括孙悟空、猪悟能,以及唐玄宗,都应当姓“释”。

吴承恩之所以这样写,有很多重寓意,这些寓意中我大致讲两点。其一,照应“大觉金仙”。上文讲到,“大觉金仙”出自“革佛诏”,宋徽宗革佛时,诏令佛教并入道教,佛教徒要学道学,改穿道服,像道士那样,以俗家姓氏相称。所以,唐僧师徒除了白龙马,就都是俗家姓氏了。

其二,就是以人物的姓氏隐藏历史和历史人物,唐玄奘、孙悟空、猪悟能都有所指,其中,沙和尚所指就是“释家”。佛门也叫“沙门”,沙僧原本就是佛门中人。

唐僧流沙河收沙僧

第十四回书开篇有一首诗,其中这样写道: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一粒沙就是整个佛国,一粒沙便包含大千世界,卷帘大将掌管流沙河,不知有多少粒沙。《大般涅盘经》中,佛告诉迦叶菩萨,善男子可修八恒河沙菩提心境界,恒河沙数比喻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中解读:“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沙僧掌管流沙河,吃掉了九个取经人,实则修炼到了八恒河沙之数,加上“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那就是恰好是“九恒河沙”了。熙连河,就是恒河的一条支流。遇观世音而随唐僧取经,则是其十世修为,再得一恒河沙。

《西游记》写的是佛法东渐,佛祖前九世都没有实现这个心愿,第十世终得正果。如此,沙僧这个形象可做两解:佛祖“菩提心”,佛祖本人的化身。

既然沙僧是这样的寓意,那么,他就担负了神秘的使命,谁又敢让他劳心又劳力呢?

观世音收沙僧

沙和尚与“江流儿”

唐僧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明刻世德堂本《西游记》是没有附录唐僧身世这回书的,明杨本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唐三藏出身全传》才补写了唐僧的身世。清刻本《西游证道书》,根据杨本斋本写了唐僧身世一回,插为第九回,也就是现在通行本普遍以“附录”插入或者坠于百回之后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然而,这回书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江流儿”不是《西游记》中的江流儿。江流儿的身世,其实已经被沙僧点破:“先将婴儿姹女收”。这句话“细思极恐”,是沙和尚将已经诞下婴儿的“姹女”一并收留了。

姹女,指的是美貌少女,也就是说,唐僧的母亲尚未出阁就生下了他。唐僧母亲诞下婴儿后,并没有放在盆子里顺江而流,而是被沙和尚连同母子一并收归了佛门。如此一来,唐僧是没有在江上漂流的,那么,他为何又叫“江流儿”呢?

观音上长安途中来到流沙河,沙和尚告诉观世音: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九个取经人

恒河沙布施有缘之人,鹅毛不浮,取经人不沉。这九个取经人,其实就是唐僧的“前世”,也可以说是沙僧的化身,九次东渐佛法不得正果,佛祖便继续在恒河沙中修持心性。故而,“漂浮”在恒河沙中,这就是“江流儿”。

第十次佛法东渐将大功告成,唐僧师徒便来到了“凌云渡”,接引道人以空船度唐僧。此时,“金蝉脱壳”。

却说接引道人撑开无底船,“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唐僧见了死尸大吃一惊,孙悟空说,“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猪悟能则说“是你,是你”,唯独沙僧拍着手说道:“是你,是你”。

拍手,即为合掌,沙僧与两个师兄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而江上漂流的“死尸”即为金蝉脱壳,也就是“江流儿”。沙和尚合掌相庆,第十次佛法东渐将要修成正果。

江流儿

江流儿,其实与沙僧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沙和尚在取经队伍中,其实是导师以及监护人,是专门“伏侍”被他收留的江流儿的,降妖除魔不是他的本职。书中的沙僧确实也是忠实地履行着这样的职责,他不需要多做任何事,遇到猪八戒要分家,唐僧要赶走孙悟空这样的情况时,沙僧就积极地及时地调解,聚合队伍。

但是,取经队伍中如果出现叛逆,沙僧则坚决不饶,必定亲自出手。六耳猕猴乃佛祖所生之“二心”,打伤了唐僧,抢走了姓李,要取别的真经。沙僧便一改老实本分的形象,杀上花果山,打死了要前往西天取经的假沙僧。然后,去找观音菩萨告状:“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对于反叛佛门,要取代唐僧取经的孙悟空,沙僧不依不饶,说他是“犯十恶造反的泼猴”。

真假美猴王

沙僧并非出工不出力,而是认真履行本职,确保取经圆满成功,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沙和尚就是取经途中最坚定的一员,这是因为,他就是佛老的化身。是“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的西天取经策划者,能“出工”就已经是亲力亲为了。

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谢谢邀请。

首先我先告诉大家,关于沙僧吃了唐僧的前九世的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

这个说法来源于哪里呢?应该是来源于沙僧受观音点化那段“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唯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看到这里有个“取经人”的字眼,就有人觉得沙僧吃的是唐僧,唐僧不是转世了十次吗?第一次是被贬,后九次就喂沙僧嘴里了呗。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1、取经人未必是唐僧。取经最早要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白马寺,距离唐僧取经的故事大概有个600年,那个时候别说金蝉子还没投胎,孙悟空都还没被压在两界山下吧?

2、沙僧吃了九个有法力的高僧,但他不是用九次吃的,他是分几次吃的,也就是说他每次可能都要吃上两到三个,才能在几次内吃掉了九个;

3、唐僧号称十世善人,他不能管“分九次把自己喂给沙僧”这件事叫行善吧?

而金蝉子之所以是十世善人,是因为在整个佛教失去了天庭供应的蟠桃面临寿命将尽的危机下,舍身取义站出来,牺牲自我,轮回转世十次供佛祖菩萨们吃掉来延长寿命,功莫大焉,才有十世善人的称号。大鹏身份特殊(如来的舅舅),也分到了一块肉,所以他对唐僧的吃法知之甚详。

至此,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的传说才在妖界广为流传,因为的确有人吃了唐僧肉并且成功地长生了。一个无根无据的谣言,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

那么沙僧在取经路上工作态度为何如此消极呢?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心死了吧。

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主动要求观音搭救的,而沙僧受的罪最大却没有像观音求救。观音主动要拉沙僧入伙,许诺:1、教飞剑不来穿你;2、复你本职。前一个估计没啥问题,后一个问题就大了。

沙僧被贬的原因,那是另一件事,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观音是没可能恢复沙僧本来的职位的,而沙僧也更看重第一个条件,因为每天飞剑穿心的痛苦已经让他无法忍受。

本来一副“自小生来神气壮”的沙僧在流沙河里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他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也不图以后有什么远大前途,只要履行合约跟着唐僧一起西去,菩萨也没法说他。

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沙僧不是出工不出力,而是有自己的使命,不能将整个西天取经的风头抢过,属于那种默默苟住的人。

西天取经最大的功臣是唐僧、然后孙悟空、猪八戒,最后才是沙僧,可要严格说起来,沙僧的功劳比猪八戒要大,除了打怪升级要出力,还要挑担,师徒四人的吃了拉萨所有东西都是他一个人挑着。

我们看,唐僧出门开始,只有简单的一个小包袱,后来到孙悟空也只有一个包袱,到猪八戒似乎就有了一个篮子,再到沙和尚,已经需要挑了。

行李多了,作为最小的、最后入门的,不就承担起这个任务了吗?

我们看到的只有沙和尚不打怪、遇到危险就会喊大师兄、二师兄,似乎没什么用,可关键时候沙和尚一番操作却像是定海神针一样管用。

我们首先看唐僧:

唐僧在西天取经路上功劳很大,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一个弱鸡,要是没有徒弟保护,可能出门遇到几个山贼都能给他灭了。

而且,唐僧属于内定取经人,也只能是他,要是换个人,估计还没出门就会被灭了,那为什么一定要给唐僧一个凡人的身份呢?

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为了所谓的心诚则灵!

你想,你从湖南去背景拜见一个人,你坐飞机去虽然速度快,可能对方并不觉得里诚心,可你要告诉他,我是从湖南步行三个月、五个月,每天怎么怎么样来的,别人很可能就会感动。

取经也一样,凡人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那种意义,不可估量,带回来的经书也将成为国宝级的东西。

在看看孙悟空

他属于给你一个表面上的身份,让你无偿出力,就像如今的什么首善、什么会长之类的空头支票,最后忽悠你来出功出力。

比如一开始的齐天大圣、这样一个大名头,他真的可以拿下?要真的手中有这种能量,估计早就被玉帝灭了,天庭叫的上名号的,随便来几隔都能灭了他,为什么最终要请如来?

只不过他是一颗棋子,用大闹天宫来谋划西游之路,与西方佛教搭上关系而已。

所以,没取经之前,给你一个齐天大圣,反正一个名号而已,又没什么关系,把你捧高,后续取经结束,孙悟空就变成斗战胜佛了,成了你西方佛教的人,齐天大圣自然也就没人叫了。

而从广义上来说,你看看,为了取经我天庭可是送出齐天大圣这样的人,你要是不感谢一下都说不过去。

再来看猪八戒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天庭十万军队的将军,也送出去,他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平衡取经路上人物的关系。

唐僧正经佛家人、孙悟空和道家关系不深,严格来说属于西方佛家之人,四个人取经,道家不能一个棋子没有,综合下来,猪八戒、沙和尚就是为了这一场取经之路上,道家的代表。

只不过,这代表是否会起异心,道家也不敢打包票,一句话来说,猪八戒这种加入取经之路的人,有可能会被佛家策反。

所以才有了沙和尚的存在

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一路上师徒四人按着大老板们的安排走下去,防止路走偏了。

一路上不要看他总是出工不出力,可关键时候总能想出办法,将这只队伍联合在一起,猪八戒好几次要散伙,都是他出力,最终又联合到一起。

再看看他的出身,卷帘大将,那可是玉帝帐前的绝对核心人物,都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沙僧可以再玉帝身边担任卷帘大将,不是绝对核心,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造化。

而这样一个人,却因为一盏玉蝶,就差点被杀,还要别人求情,最终到了流沙河,成为沙和尚,这种能量不是一般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沙僧,那就是玉帝的卧底,不让猪八戒、小白龙和孙悟空彻底倒向佛家,气运至少要留下一部分。

小白龙那就是纯粹的送,取经之路,佛家一个唐僧功劳太大,大到即使孙悟空留下一部分、猪八戒带回一部分,沙僧、小白龙带回的加在一起,堪堪平衡。

要是这些人随便来一个倒戈了,道家这边就真的亏了。

所以沙和尚对于这场取经之路看的明明白白,他出力不出力,功劳是固定的,就和猪八戒一样,出力不出力功劳都一样,只不过猪八戒如果不倒戈,就是道家在西游中明面上的代表,倒戈了天上也能快速知道,不至于损失太大。

再看看取经之后,唐僧、孙悟空都成佛,只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得到一个不大不小的虚名,因为人家佛家也清楚,取经结束,这两人也就回去了,不可能留下,为了照顾面子,给一个官职,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至于说吃了九个取经人,那其实也仅仅是唐僧前九世而已,只不过为了突出唐僧取经的不易,将来取得真经的功劳也才能最大化,而执行者九世沙僧,取经人中的其他几个,玉帝不放心罢了。

比如:九世的唐僧取经功劳大道佛家和道家平衡,万一人家使坏,偷摸给你来十几次,告诉你九次,那不是快到家,那时候,你就算将天庭人数扩张到几十个,怕是都不管用了,只有绝对心腹,才能执行这个任务,既可以大道佛家的劫难,也可以保证唐僧九世的劫难不多不少。

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在他的骨子里还留有公务员的那种傲气,根本看不上以护送一个凡人去取经而再次成为公务员的差事。

他怎么说也是天庭正规军的卷帘大将,只因打破琉璃盏而被打入凡间,心中难免有些怨气,再者有心再回天庭所以吃了唐僧九世。

后来佛教广招信徒,沙僧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佛教志在必得,必须让他皈依佛门。为何?

沙僧之前是天庭人员,当时势力就是三大势力,天庭,道教,佛教。

沙僧虽犯戒打入凡间,但他的心还是属于天庭的。道教呢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公开挑衅天庭和佛教,派出了悟空去大闹了天宫。天庭呢为了阻止佛教扩张一直和道教也暧昧不清。

沙僧阻止了唐僧九世,也没有得到天庭的原谅。道教又不接纳他。这个时候佛教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策反沙僧开始了。先让观音给带了话,说了条件。但作为一个内心深处深爱着天庭的沙僧来说肯定心里很扭曲和不情愿。代表着背叛天庭,也意味着走向未知的道路。万一取经失败怎么办?天庭是回不去了。所以心有余悸,回去当妖怪不能把妖怪都得罪了啊。也不能把天庭那些关系户得罪了啊。

这就是大概的原因吧。

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