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今天是除夕夜,万家欢聚的时刻,杨角风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也祈祷流感早日离去。

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很多人曾经想过的问题,但是取消真的行吗,别说,历史上有两人已经试过了,结果可想而知。

春节年年过,越过味越淡,又赶上流感肆虐、鞭炮禁放、贺岁档下线,连走亲访友都被阻止了,试问这样的年还有什么过头?

小时候盼望过年,那是因为过年可以得压岁钱,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好吃的,更可以去隔壁小卖部买五毛钱一挂的小鞭炮,拆开一个个的放……

那时候的童谣也唱得滚瓜乱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现如今这些东西仿佛都成了过去,伴随着是一票难求的苦恼、走亲访友的烦躁、互递压岁钱的无奈。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关于学业、婚姻、工作、房子、孩子等问题的互相挖苦与炫耀,着实让人烦恼。

既然过年如此无趣,也成了好多外出务工人员的负担,为什么不干脆取消掉春节呢?

生活需要仪式感,也需要坚守中国的传统节日,虽然现在年味不浓了,但它代表着旧一年结束,新一年的开始。也时刻在提醒我们,是时候跟家中父母,亲戚朋友联络一下了,即使你觉得很麻烦,但很有必要。

其实真正让我们产生这个念头的并不是因为年味淡了,而是我们的压力大了,背负的东西多了。正因为如此,才会感觉一年比一年累,把这股怨气发泄到春节上,仿佛没有春节这个节日,这一切都会消失。

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都取消掉了,那么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即使他光鲜照人,其内心还是缺少信仰的。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有两个人真就取消过春节,说起来也是蛮好笑的:

一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洪秀全!

老洪还是有点本事的,弄了一本残破不全的《劝世良言》,通读以后,恍然开悟,从此不再尊孔孟,不再尝试多次不中的科举。仿佛一瞬间神灵附体,就这样,连《圣经》都没读过的洪秀全,硬是憋出了自己是上帝的二儿子,耶稣的弟弟,创立了拜上帝教。

后来他率众起义,创立了太平天国,由于一开始他就以山寨的西方基督教教义为基础,笼络人心。所以视传统的农历为妖历,并在掌权之后,下令,不允许过传统的农历节日,包括春节。

书生谢介鹤,在《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了1854年太平天国的过春节的情况:

“咸丰四年甲寅,正月元旦,金陵城中女馆,着裙共相庆贺,伪女官觉拿去,或杖或枷锁,目为妖。牌尾间有庆贺,为贼所觉,亦多受杖,时贼营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这一天,南京城内女馆中有人互相道喜,被人发现,结果道喜的人被打了屁股,戴上枷锁游街示众,还被冠以“妖孽”名号。所谓的女馆,也是洪秀全的一个变态规定,就是男女不能随便结婚,就算是结婚了,也不能同居,而他自己倒是娶了一群妃子。

而且他也自创天历,规定一年366天,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天历1月13日是天兄升天日,也就是基督教的受难节。毕竟洪秀全是上帝的二儿子嘛,所以把这一天定为“哥升节”,寓意哥哥升天节。把天历2月2日,我们叫龙抬头,他给改成“报爷节”,源自于这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帝告诉他他是二儿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啊,后来别人也学会了洪秀全这一套,萧朝贵玩了一出天兄耶稣附身,动不动以此给天王洪秀全下令。杨秀清更牛,直接把上帝老人家请到自己身体里了,以上帝的身份附身发号施令,最终两人下场可想而知。

人家常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老洪是拿着半部圣经也想争夺天下,怎奈水土不服,把中国传统的节日全糟蹋了,弄了一群个人歌功颂德的节日,他不灭亡,谁灭亡?

除了洪秀全以外,还有一个人也下令取消过春节,这个人就是老蒋为代表的国民南京政~府。

在1928年11月,颁布了两条法令,分别是《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和《普用国历办法八条》:

“各机关、各学校、各团体,除国历规定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

等到了本年的春节前夕,湖南的《国民日报》干脆弄了一组漫画,叫《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组漫画把春节贬低的一无是处,分文不值,不仅要打倒,还得踩上两脚。

老蒋之所以要这样做,主要在于北伐刚刚胜利,南北在形式上算是统一了。为了复兴中华,他觉得需要学习日本,因为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全面西化,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借鉴日本废除农历的经验,老蒋觉得中国全面西化的障碍就是传统习俗的束缚,于是一拍脑袋,下了这么个荒唐的决定。

政令虽然颁布了,实际执行效果却大打折扣,你颁布你的,我过我的,湖南名士叶德辉为此还写了一副对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在学校还有一段中英文掺杂的顺口溜广为流传,以讽刺这种西化与汉化的糅合:

“今天是废历的‘The New Year’s day’,在家耍子多Happy!但是‘上司’仍旧叫我们在学校Study,想起来,真是多么的Sorry。”

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的目光都吸引到抗战上面,这条禁止过春节的政令也就没有人关注了,慢慢地也就不了了之了。

春节这个节日从帝尧时代就开始了,人们通过对历法的推断,确定这一天是春回大地之日,赶走萧条的冬季,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季,人们互相庆祝,以示对大自然的感谢。

这个节日随着中国文化的产生而产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也是中国人赖以寄托情感的节日,至今华侨也在过。

而历史上的这两个强人,期待一己之力与中华传统文化作对,最终也会被时代淘汰。

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只能是假设,相信不会取消过年的。如果真的取消过年,人们会感觉很失落,毕竟少了重大节日,心里空唠唠的,更是少了家人亲朋团聚的日子。

过年,既是一年的结束,更是新一年的开始。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人们将有新的计划,新的希望。

于是,每天数着日子过,365天一个周期,到时候顺理成章就过年了。

年,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过年,重在“过”字。我来讲讲我们这里的风俗

一入腊月,挂在人们嘴边的就是如何过年。家人、亲友开始筹划怎样过年,该准备什么东西?大人们给孩子买衣服,孩子们想着寒假怎么玩。

在乡下老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急,过了腊八就赶集;

小孩小孩你别闹,过了腊八就祭灶;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

是的,老百姓心目中过年从腊八开始准备的。

【腊八喂栆树】

腊八这天早上,村里人不约而同都吃米饭。一大早,主妇们做好一锅粘稠稠的小米饭给家人吃。村里的枣树在这一天也像过年,家家户户给枣树喂米饭。曾记得,母亲吩咐我做这件事。我便端着热腾腾的米饭愉快地走到枣树跟前,用筷子戳起米饭放在树叉上,口中振振有词:“老枣树,快快吃!”

母亲告诉我,“吃”了米饭的枣树来年结的枣儿多。现在想来,这种做法有点可笑,或许也是一种报恩吧。吃了枣树结上的红枣,善良的村民回报枣树的一口米饭。

【二十三祭灶】

二十三祭灶,在古代要祭拜灶王爷。我的记忆中,却是母亲打扫厨房卫生的日子。因为当时农村烧的地锅,燃烧的木柴熏黑了厨房和锅底,必须清除,不然蒸馍时屋顶上的黑灰掉下来就不干净了。这也是隆重迎新年必做的事。

母亲顶上头巾,穿上破旧衣服,把自己蒙得严严实实的,拿一把扫帚扫房顶,扫墙壁,扫地面,还把大锅揭下来,清理锅底的黑灰,再用泥巴糊上,让厨房焕然一新。

【蒸馍 过油】

过了二十三,几乎天天都有人蒸馍,邻居们互相帮忙,轮换着做馍,这是家家户户必做的大事。现在大多是买馍,原来都在家里蒸馍。为了过年走亲戚那几天不再蒸馍,所以提前做好。

天不亮,父母亲和好两大盆面,甚至更多。面发后,开始蒸馍:有馒头,包子,团子(几种豆子和红薯做馅),大馍(比平时吃的馍大,里面放进几颗红枣),花儿(一个大馍配一朵花)。几乎用一整天时间蒸馍,一笼又一笼蒸好,放在箔上凉透,放在馍囤里。

接着,就是过油。过油的意思是炸丸子,炸鱼,煮肉等,也要忙乎一整天。

【年三十】

三十这一天,过年东西基本上准备好了。俗语说:“齐不齐,三十一个集。”

年三十这天,男人们去集市看看,缺什么买什么。女人们剁肉馅,和面包饺子,也就是年夜饭。

“三十吃肉,初一吃素。”因此,包的肉饺子三十中午吃,素馅饺子初一早起天不亮吃,吃素饺子,意味着素素净净一年。包饺子时捏几个元宝,其中一个放一元硬币。年夜饭时,谁吃到钱,是最高兴的,寓意来年好运、发财。

三十下午,贴门画,门旁挂柏枝,上坟祭拜故去的亲人。

【年初一】

歌谣中这样唱:

新年到,新年到,

女孩要花,男孩要炮。

老太太要个包头帕,

老头要个黑毡帽。

“一年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三十晚上,亲人聚会,边吃边聊,喝茶打牌,看晚会守岁,只等零点钟声敲响。大家齐呼:“年来了!”

于是,鞭炮齐鸣,此起彼伏……这一天是最闲在的日子。人们在村里走家串户,给老人拜年,给孩子压岁钱。大家聚在一起,聊生活,说亲情,畅想来年新计划。

【走亲戚】

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你来我家,我去你家,车站码头,街头巷尾,哪里不热闹?何处没有人?一年没见面的亲人相聚,聊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思念!

“亲戚走到初七八,不剩丸子就剩渣。”此话是说,到了初七八,亲戚基本上走完了,好东西也吃的差不多了。寒假基本结束,许多人该上班了。

【正月十五】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十五这天,人们早早吃完饭,三五成群相约,去街上看烟花,放云灯,挑灯笼。为了保护环境,现在不再放鞭炮,不再放烟花。那么,十五赏灯猜谜是许多人的首选,雅致有趣。

这一天也是新年第一个月圆日,许多恋人一起放云灯,许愿,期盼爱情长久,事业更上一层楼!

【留娘扁】

扁食,也是饺子。我们这里习俗是,过了正月十五,女儿要回娘家给母亲送“留娘扁”。寓意,留住娘亲,健康长寿。

我认为这也是女儿和母亲新年的第二次见面,以后的日子彼此都该忙碌,见面机会就少了。趁着年后还不太忙的时候,女儿再回家看母亲一次,毕竟女儿连心啊!

【二月二】

“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粮囤,金子银子往家滚……”天刚亮,奶奶拿着小木棍这里敲敲,那里敲敲,口里振振有词。爷爷则拿着铁锹从扒出锅灰,站在院子中间,旋转一周,画了一个大圆,美其名曰“围仓”。就这样,爷爷画几个同心圆,又画上梯子,围成了一个“大仓”,寓意五谷丰登粮满仓!

这天的歌谣是“二月二不干活,撅着屁股啃大馍”,这里说的大馍正是年前蒸的大馍,主妇们会留一两个大馍到二月二这一天吃呢!

过了二月二,旧年跑远了,美好的新的一年继续……

怎么样?很有趣吧!看到这些谁还忍心取消过年呢!

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年头做到年尾,就是有盼头。

春节代表的是家,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感”。

人表面上看一切都是为了物质,工作呀,创业呀,赚钱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

其实,人是受精神层面引导的。

而过年就是一种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一种精神力量。

一旦取消了这流传几千年的春节,这是无法想象,也是人们不会接受的。

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如果取消过年会怎么样?真不知是怎么想的,取消过年,为什么呀?难道过年也有错吗?大家忙了一年,到春节的时候休息一下,和亲人团聚,是很好的事情啊,取消过年有什么特别意义吗?再说啦,过春节也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节日,谁说取消就能办到吗?我看别没事找不通快,还是想一下怎把年过好吧!

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过年的意义不止是团聚,过年已经成为了人们心中总结,休息,休整的重要节点。很多人会说年底我要怎么样?过了年我要怎么样?明年我要怎么样?所以过年是一个里程碑,里程碑带给人们最重要的作用是心里感受,放下很多成就的负担,开启对未来的希望。没有了,过年没有了,这样的里程碑很多人会觉得杂乱无章。

如果取消了过年会怎么样?

取消过年,工作的人就没有休息,过年等于放假,假如没过年钱会少发点,不要去亲戚朋友家,没有同学聚会,生活变的单调,没盼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