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一、
先解释一下康熙帝为什么要送给佟国维老花镜:
其实在康熙帝套路老八胤禩之前,也就是对老八胤禩表态江湖术士有时候也能代表民意之前,佟国维就已经在布局了。
只不过那时候情形不明朗,虽然他们都知道热河事变后,太子胤礽即将被废,可是并不清楚康熙帝钟意于剩下的哪个皇子。
而从热河回来提前通知佟国维的图里琛,必然是透露了一些信息,比如关于康熙帝讲有德之人时提到的老十三胤祥,这也是图里琛给老十三胤祥送酒的原因所在。更是佟国维把隆科多派去理藩院守监的原因,当然,那时候的佟国维并没有给隆科多说太多话,而隆科多也显然并不明白佟国维的深意。
就这样,佟国维继续观察康熙帝,以揣摩圣意,与此同时隆科多也在理藩院不停地巴结老十三胤祥。
直到“八大王”事件发生后,康熙帝当着众人的面表了态,这让佟国维大喜过望,觉得老八胤禩有希望了。于是那之后,他马上联系众臣,打算大力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也就在那个时候,康熙帝也是好奇,刻意装作不经意间到了上书房,也看到了佟国维他们在干嘛,但并没有表态,只是嘱咐张廷玉办好其他的几件事。
有一点在前面几期也讲过,康熙帝之所以要举荐新太子,目的就是揪出假传太子手谕的幕后凶手,同时区分出同伙,以便一网打尽。
可是佟国维这么一闹,不管是老八胤禩的人,还是其他人,都选择了投老八胤禩一票,这样就导致康熙帝无法区分哪些人是八爷党,哪些人不是。所以,他才专门请佟国维吃饭,就是要暗示他,你已经老了,看不清形势了,还是早早退了吧?
佟国维显然也明白了康熙帝的意思,只是他不能确定康熙帝是在诓他,还是说的真心话,所以也提出了让隆科多上位,显然康熙帝也默许了他的行为。
临走时送他一副老花镜,暗示他一定要看清形势,不要再带头举荐老八胤禩了!
二、
康熙帝显然还是小看了佟国维,佟国维也有自己的主意,于是回到家后沾沾自喜的说了一句:
“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
随后,他开始大张旗鼓的布局了,先把隆科多叫到了跟前,开始了《雍正王朝》全剧中相当精彩的一段对话:
“六叔给你的差事还合适吧?”
佟国维这个人讲话还是非常含蓄的,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人,都是如此。他这时候是想判断一下隆科多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派他去理藩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只不过隆科多或许真的有些愚笨,也或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点埋怨的意思:
“多谢六叔栽培,终于让侄儿有了这么一个给人家陪笑脸、给人家陪小心的机会。”
想我隆科多求六叔求了那么多次,都没安排个好差事,本来安排了看管犯人的活,头几天还不错,还能打打麻将。谁知这两天,押进来三个重量级犯人,得,天天赔笑脸吧,你说合适不适合?
隆科多的话里有话,佟国维当然听得出来,也知道了隆科多不明白六叔的深意啊: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小多子,今儿当六叔的面你说句实话,这么多年来,六叔一直冷落着你,你恨六叔吗?”
佟国维知道根源在哪,根源不在于这个差事不好,而在于这么多年,他一直冷落隆科多,现在用到他了,才想到把这么艰巨的任务给他,他在抱怨,与此同时也想知道六叔为什么要这样做。
佟国维意思也很明显:我已经老啦,走不动了,你小多子该上了,六叔该让路啦!
隆科多这才意识到,这次六叔是严肃的,是有重要事情交代了。
三、
看到隆科多一脸疑惑的样子,佟国维继续解释:
“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可以挑起整个家族大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
隆科多听的更疑惑了,怎么就是我了?
佟国维继续解释,之所以当年让隆科多去关外带兵,目的就是远离朝政,毕竟康熙帝的儿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在情况不明显之前不能投靠任何一个。这也是为什么隆科多跑回京城之后,佟国维迟迟不让他当官的原因所在,一旦押错宝,那么佟氏家族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隆科多有点明白了:
“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
只是隆科多这段话说出来,内心是酸楚的,既然不想让我过早涉及党争,这次为什么又让我参与呢?而且参与是参与,谁不知道老八胤禩当太子的希望最大,你干嘛让我去烧冷灶?
六叔啊,你是不是看我小多子傻啊?
佟国维也不傻,随后解释道:
“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小多子,事情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得挺身而出,和六叔一起顶住这一局面。”
隆科多更疑惑了,我就是一个小小的守监的芝麻大小官,你让我怎么跟你上书房首席大臣比?
佟国维嘿嘿一笑,别急嘛,看,这是什么?
于是,佟国维就递给了隆科多一张纸,并让他明天去康熙帝面前谢恩。
就这样,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成为了左右朝局走向的重量级大臣!
四、
经历了这一晚之后,隆科多内心是激情澎湃的,迟迟不能入睡:
这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隆科多一直盯着那张纸,很久很久之后,他叹了一口气:
“做人难,难啊!”
六叔佟国维都给他铺好路了,他怎么还发出这种感慨呢?
就在于这是一种冒险行为,而这张纸对隆科多来讲确实太重要了,重要到他必须要牢牢抓住,也就是一定要坐稳九门提督这个位置。但是想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起码,他必须要向康熙帝表达一下忠心,这才是关键!
隆科多也会分析,六叔佟国维难不难?
难,真难!
这时候的佟国维其实已经知道康熙帝的深意,其实从那次上书房对举荐太子之事漠不关心时,再加上那顿饭,佟国维就已经很清楚了,老八胤禩基本没戏。
但是,他还必须得硬着头皮举荐老八胤禩,原因就在于,一旦他改了口,对整个朝局影响太大。他当然清楚八爷党的庞大,得罪了他们,自己没有好下场,也不值得!
更重要的是,康熙帝自己开口讲的得票多的当太子,他请佟国维吃饭,也是想让他想一个办法,怎么能巧妙的让天子食言?
怎么食言?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如果选举的基础就是错的,那么结果必然也就是错的!
这就是佟国维为什么要一条路走到黑的原因,他一口咬定没有结党营私,而隆科多又一口咬定他在结党营私。既然对投票结果有争议了,那么这个结果就得作废,与此同时大家当众再选举一次。
那么隆科多大义灭亲的举动是不是佟国维授意的呢?
我们只需要听康熙帝是怎么说的:
“这个九门提督非你不可!”
而佟国维此举也有私心的,那就是保全了百官,至少没被康熙帝定罪成结党啊。
而隆科多此举也是做出了巨大牺牲,毕竟他一旦举报佟国维,就意味着跟老八胤禩一伙决裂,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却是康熙帝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然不会给他兵权。
当然,后来为了共同利益,隆科多又跟老八胤禩搅合在一起,这是后话,这里不提!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在《雍正王朝》的夺嫡大战中,佟国维和隆科多几乎是扮演了幕后操盘手的角色,二人的绝妙合作,一手将四爷推上了继承人的宝座。此等剧情,也算是电视剧的一大亮点。
总的来说,隆科多是一柄“利剑”,更是佟国维的“杀手锏”;佟国维是“剑鞘”,亦是一条老谋深算的老狐狸。而隆科多“出卖”佟国维这出“戏”,完全是由佟国维一手导演的,换言之,出卖佟国维并不是隆科多的主观意愿,而是佟国维授意的。这是为了扶持儿子上位啊!
佟国维的心思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明珠、索额图获罪后,佟国维和张廷玉便是康熙朝中最大牌的官员。佟国维的权力极高,甚至有“佟半朝”的外号,但即便如此,佟国维也必须面对四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一:万一康熙爷驾崩,下一任皇帝是谁?
第二:如何保住自己“佟半朝”的位子?
第三:自己位高权重,下一任皇帝会不会拿自己开刀?
第四:康熙爷会不会扳倒自己,为下一任皇帝铺路?
“佟半朝”围绕这四个问题思来想去,最后得出了两个结果:
要么自己被康熙爷干掉;要么自己被后世之君干掉。总而言之,佟国维已经被爱新觉罗家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这种情况下,佟国维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计, 既能够平稳着陆,又能够把佟氏一族的势力延续下去,于是乎,隆科多便成为了佟国维的杀手锏。
佟国维的布局热河围猎之后,大清朝变了天。
太子被废、十三爷被捕、大阿哥被囚,储君的人选变得扑朔迷离。
佟国维摸着棋子儿,黑子儿是四王爷,白子儿是八王爷……
佟国维伴君几十年,深知康熙的脾气。八王爷虽然在朝中左右逢源,但康熙极其厌恶八王爷笼络朝臣的行为,和华而不实、偷奸取巧的个性。反倒是铁面无私,踏踏实实的四王更受康熙的喜爱。因此“二废太子”的消息一出,佟国维便笃定,皇位一定是四王爷的所以佟国维开始布局谋划,如何将隆科多“打包”,送到四王爷的面前。
佟国维先是让隆科多接管理藩院,处理囚禁十三王爷的具体事宜,十三王爷是四王爷的人,佟国维这么作,完全是为了让隆科多讨好十三王爷,从而把隆科多推向四爷党。
然后,佟国维带领满朝文武“花样作死”,向康熙爷保举八王爷。
上文不是说佟国维把“宝”押在了“四王爷”身上吗?
那么佟国维应该保举四王爷才对啊?为什么保举八王爷呢?
佟国维最妙的一棋,便是保举八王爷。
首先,佟国维率领满朝文武向康熙提议立八王爷为太子,无疑是在暗示康熙,八王爷在朝中的势力极大,满朝文武都是八爷党的人,康熙最忌讳的便是皇子勾结朝臣,往小了说这叫结党营私,往大了说这叫意图谋反!
康熙爷就坡下驴:“老子还没死呢,你个小八居然敢煽动文武百官到正大光明殿逼宫?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果不其然,康熙皇帝勃然大怒,这么一来,八王爷算是彻底没戏了。 其次,在佟国维率领群臣保举八王爷的同时,隆科多站在四王爷的身边,极力保举太子。保举太子就等于是维护康熙的权力,这么一来,佟国维顺利的将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和四王爷的面前。
与此同时,又不动声色的干掉了八王爷,真可谓一石二鸟,老谋深算。
佟国维的最后一棋佟国维保举八王爷的行为已经触怒了康熙,同时也得罪了四王爷,这个时候,佟国维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佟国维必须想办法全身而退。于是乎,佟国维授意隆科多去康熙面前告发自己勾结八阿哥的罪名,但表面上告发,实际上是求情。
隆科多在告发佟国维时,不断的向康熙求情:“佟国维年老糊涂,受人教唆,这才犯下大错…” 隆科多把重心转移到了“年老糊涂”这个关键点上,而不是背叛康熙。
康熙思虑再三,于是召来张廷玉、佟国维等人,在上书房试探佟国维是不是真的糊涂。 康熙皇帝质问佟国维,有没有暗中勾结八王结党营私。
佟国维明知道自己已经被隆科多告发了,却故意装出一副死不承认的样子,并对康熙说:“臣斗胆一问,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保举八阿哥?难道保举八阿哥就是结党营私吗?”
康熙见佟国维“又臭又硬”,便立刻召来隆科多,隆科多当着张廷玉等一众老臣的面,又一次告发佟国维勾结八王爷。
不过隆科多再次转移重心,说佟国维只是年老糊涂,误以为皇上有意传位给八王爷,才将宝押在八王的身上爷。
随后佟国维声泪俱下,发誓从未有过背叛康熙的心意,只是一时糊涂,未能体谅皇上的心思,并且表示自己愿意以死谢罪。
康熙皇帝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佟国维和隆科多唱的这一出双簧,正好触动了康熙皇帝的怜悯之心。
最终,佟国维免于一死,隆科多也彻底的取得了康熙和四王爷的信任,佟氏家族再度有了兴盛的资本。
综上所述,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只不过是一出演给康熙皇帝看的苦肉计。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这个问题几乎和历史毫无关系,所以只能是以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故事为背景进行解析。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这个故事情节设计的非常精彩。康熙,佟国维以及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之间的“斗志斗勇”和“相互算计”表现的非常的生动。康熙的“老辣”和“帝王心术”和诠释的非常充分和经典。特别是和佟国维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佟国维的“老奸巨猾”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佟国维和隆科多叔侄俩的表演也是精彩。
在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后,有实力或者自认为有实力的皇子们都蠢蠢欲动,尤其是康熙下旨“公开推举新太子”之后,皇子们就更加的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开始了对储君之位的争夺。
因为判断上的失误,佟国维选择了义无反顾的支持在“公开推举新太子”当中遥遥领先的八阿哥胤禩,这其实是佟国维“投机”的结果。他认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有“八成”以上把握成为太子的“候选人”,“拥立之功”似乎已经是自己篮子里的“佳肴”。但是,他绝对忽视了这样一个“一边倒”的结果对于把皇权的安危看的极重的康熙意味着什么,而感到了佟国维和八阿哥胤禩联手形成的对皇权极大威胁的康熙,对于佟国维的这种“结党乱政”的行为,康熙是不会手软。
八阿哥胤禩在“公开推举新太子”当中上窜下跳,得意忘形的表演让康熙已经反感不已,所以当他看到那一个长达几米的,有两百多名官员签名的推举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的“公折”的时候,康熙知道,八阿哥胤禩和佟国维的“联盟”已经形成,这是个非常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必须要下手“彻底整治”,以消除对自己皇权的威胁。
但这个打击行动必须要佟国维的配合,而如何配合就是需要佟国维的“智慧”了。
康熙请佟国维共进晚餐,其实是向佟国维摊牌,同时也是和佟国维做了一次交易,为什么要做这个交易呢?
对于佟国维支持八阿哥胤禩的投机行为,康熙在和佟国维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你老了,老眼昏花。并且送给佟国维一副“御制的老花镜”。但同时也明确的提出了对佟国维的处理:老了就要给年轻人让路,该回家休息了。这就意味着佟国维必须要为自己的这个“投机行为”承担责任——佟国维必须回家了。
但是,这还不够,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和势头也必须打压,但是,八阿哥胤禩尽管上窜下跳,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八阿哥胤禩搞“结党营私”。这个证据必须由佟国维亲自提供才会有说服力。佟国维的聪明也就在于此。
康熙和佟国维的佟氏家族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佟国维是康熙的“亲舅舅”,而佟氏家族和爱新觉罗家族之间的联姻由来已久,佟家出了两个皇后,因此,康熙认为佟国维还算是自家人,他在表明佟国维必须“回家养老”的态度的同时,也通过让佟国维选择一位家族后生来替代佟国维表明了维护佟家的家族利益的态度,但是不是真的可以保住佟家的地位和荣华富贵,就要看佟国维怎么“表现了”。
佟国维通过康熙的谈话和表态,迅速的明白了康熙的用心,他知道他必须帮助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消除康熙的忧虑,解决康熙在“推举新太子的”问题上的“难题”,并且还要维护康熙的“皇威”和“圣明”。所以他一方面果断的举荐自己的侄子隆科多出来当差(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并很快和康熙达成一致,由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九门提督)”。但是,直到这个时候,隆科多是否能够真的当上并获得康熙的信任还是个未知数,还要看隆科多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承诺,或者说是不是可以和康熙形成默契。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隆科多“出卖”他的六叔佟国维的前提和背景。看明白这个背景,就会理解为什么佟国维保举了隆科多而隆科多会出卖佟国维。说到底这是佟国维和隆科多在康熙面前演了一出“双簧”的好戏,这出好戏既给康熙很自然的送上了佟国维背地里与八阿哥胤禩“结党乱政”控制推举新太子的“选情”的证据,又让康熙对隆科多的“大义灭亲”产生好感进而对隆科多更加的信任。佟国维叔侄俩的表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佟国维在和康熙共进晚餐的的当夜,他把在理藩院当牢头的隆科多叫到自己的府上,开始了对这出戏的设计。
首先,佟国维告诉隆科多,佟氏家族长盛不衰的一个秘诀就是一直遵守“绝不一条道走到黑”的祖训,因此“拥立储君”这个重大的问题上,也要留有后手,按照隆科多的理解就是他六叔烧八阿哥胤禩的“热灶”而让自己去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隆科多的理解应该说是只对了一半,他还不知道他的六叔已经因为把八阿哥胤禩的“热灶”烧的太旺而引火烧身了。而他也未必就是一定要烧四阿哥胤禛的“冷灶”。佟国维的真实想法是让隆科多去烧康熙认可的那个“灶”。这是隆科多与康熙达成的共识。
但是,从剧情来看,佟国维并没有给隆科多交底,他应该只是告诉隆科多要想坐稳九门提督的位置就必须赢的康熙的最大信任,而“大义灭亲”就是获得康熙信任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隆科多出卖他六叔的举动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佟国维安排隆科多出卖自己获得康熙的信任,佟国维很清楚,自己已经完了,再多一个罪名也无所谓了,能够通过“引爆”自己让隆科多上位,同时,也通过隆科多的检举揭发,坐实八阿哥胤禩暗地里干的“结党营私”的勾当,挺值。
所以,在电视剧当中,喝醉了酒的隆科多半夜里酒醒之后会发出“做人难娜!”的感慨。他要想当上并坐稳这个九门提督,就必须背上一个为了官位而“告密”的“六亲不认”的骂名。隆科多的感慨,其实是真的觉得“做人难”。
事情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佟国维的设计进行的,隆科多告密,揭发了佟国维试图拉拢自己忠于八阿哥胤禩的“不忠”和“谋私”的阴谋,这种对康熙忠心耿耿的“大义灭亲”的行为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于是,康熙做出了“九门提督非你莫属”的表态。佟国维和隆科多叔侄俩的目的达到了。
隆科多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在“投机”方面的智慧和水平真的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出卖分“真出卖”与“假出卖”,“假出卖”就如同周瑜打黄盖。《雍正王朝》中,举荐新太子时,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出”是为了让佟家后人出类拔萃,“卖”是佟家人合伙卖给康熙的人情。
当时的形势康熙从热河回来后,最要紧的问题就是举荐新太子,于是,下旨让百官上表举荐。这既是康熙的家事,也是大清的国事。对百官而言,这事实际上是一次选边站队的机会,可以直接影响日后的前程。押对宝就能鹏程万里,押错宝就万劫不复。因此,官员们很紧张,也很小心,早在图里琛给佟国维通风时,他们就已经开始探风。
举荐新太子的事,对于皇子而言,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犯难。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试问那个皇子心里不想呢?他们激动的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胤礽倒台,自己有机会了。犯难的是,皇子很多,太子却只有一个,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而且不能自己举荐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最积极的,无疑是胤禩,他调动了所有资源,为自己谋求太子之位。风头之大,一时无两,但这也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甚至让康熙感受到威胁,你的八爷党居然有这般力量,竟然能左右朝廷格局,那还了得。再加上之前热河那句“其心可诛”的评语,康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太子之位给胤禩的。而要打击胤禩,康熙又离不开佟国维的支持。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既是康熙的老丈人,又是康熙的攻守同盟。康熙到热河出差,将整个京城都交给佟国维打理,由此也能看出君臣之间的亲密程度。因此,康熙才会设好饭局,请佟国维吃饭。两人在推杯问盏之间达成默契,佟国维退休,小多子上来,条件是要支持康熙扳倒胤禩。吃饭时,康熙还给了佟国维一个老花镜,意在提醒他看清形势。佟国维也说过,他眼睛老了,但并不昏花,说明知道该怎么办了。任务已经领了,接下来肯定就是执行问题,隆科多作为局内人,佟国维必然也会拉他入局。(秋媚说:小多子长大了,要开始挑大梁了)叔侄两的“双簧”佟国维当晚就召来隆科多,两人先谈工作问题,接下来就谈到举荐新太子的事。具体的操作细节,就是台面上,隆科多“假意”出卖佟国维。为什么说是“假意”呢?这从康熙传位时,隆科多跑去找退休的佟国维出谋划策就能看出,如果真的出卖了,叔侄两早就决裂了,隆科多不会去请教,佟国维也不会指点。隆科多的“假意”出卖,起到了三个效果:
一、在八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八爷推进了火坑。这是“康佟协议”的主要内容,隆科多此举,正是佟国维履行协议的第一步,康熙要的要的就是这效果。
二、给康熙递个“投名状”,表个忠心,也为佟国维退休铺路。隆科多可以说是初来乍到,在朝堂上还是个新兵,却突然被委以重任。这时候的他以及佟国维,考虑的是如何将九门提督牢牢握在手里。要坐稳这个位置,首先就要让皇帝放心。隆科多“假意”出卖佟国维,是在告诉康熙,我只忠心于你一个,即使冒着不孝的名声也在所不辞。佟国维被隆科多这么一“出卖”,康熙再追究时,正好也给自己退休找到退役的台阶。只要明面上代表八爷的佟国维下来了,那举荐八爷的百官也宣告失败,康熙再来对付胤禩,也就轻而易举了。三、在百官面前,树立了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设,大家会因此而敬重他。尤其是皇子们,看到隆科多与佟国维的立场不同,也会高看他一眼,日后很有可能争取拉拢。
秋媚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佟家新人换旧人,这是家族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隆科多“出卖”佟国维,对自己有利,对家族有利,对康熙也有利,是一次多方共赢的家族基因传承。《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题主所说的这个桥段,应该是出自电视剧《雍正王朝》。当时康熙家宴上,佟国维推荐了侄子隆科多,但隆科多却在康熙主持推举太子上,对自己六叔佟国维,反戈一击。这是何故?说白了,是隆科多怕当炮灰。
佟国维推举八阿哥佟氏一族,未入关之前,便追随爱新觉罗。到了康熙一朝,佟国维为康熙母亲胞弟,成了康熙的舅舅,委以重任,位列上书房首位。
虽位极人臣,佟国维仍小心谨慎。时值康熙已垂垂老矣,面临政权更迭。太子一党因太子行为乖张,屡教不改,受到康熙打压,更有废黯太子之势。佟国维仍然按兵不动。在康熙对“八阿哥党”散布,八阿哥有“天子之像”的谣言,持部分肯定后。判断有八成把握,佟国维才吩咐手下,串联朝臣,推举八阿哥为新太子。被康熙视为结党营私,康熙在家宴上,向佟国维说明了要让位于新人,是委婉地表达对他带头串联朝臣的不满,是警告。同时,让佟国维推荐佟氏家族能堪大用的才俊,意欲取而代之。
佟国维错误估计种种迹象表明,似乎按照佟国维的既定计划发展,但这只是表象,他错误估计了形式:
1、以为康熙要他推荐才俊是妥协,他毫不犹豫推荐了隆科多,(有点意外的是康熙封隆科多为九门提督,相当于掌控京城安全的卫戌司令)加上康熙送他的老花镜示好,以为他已控制了局势。2、之后他以祖训为说辞,说明为何佟氏家族能屹立不倒,是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许这是真的)。要隆科多去烧“冷灶”,将其推向了四阿哥阵营。
佟国维是螳螂,黄雀是康熙佟国维忘了康熙是皇帝,他是螳螂,康熙是黄雀。他虽推荐隆科多,但九门提督不是他要来的,是康熙给的。之前一直打压隆科多,闲置一边,也是康熙。
康熙看到他们叔侄的貌合神离,不是一条心,委以重任,甚至留有遗诏给张廷玉,制约隆科多。果然隆科多在康熙身后发挥了作用,控制了紫禁城,防止了外城”八阿哥党”入城反扑,使得雍正顺利继位,为十三阿哥控制“八阿哥党”所部赢得时间。佟国维忘了隆科多会倒弋。他以为大局已定,将九门提督这么重要的人也推出去,仅以祖训为说辞。他不是什么高风亮节,佟国维还是恋权的,希望自己的权力得到延续。从其质问康熙为何释放十三阿哥,到反咬张廷玉可以看出,他不甘心失败,企图挽回“八阿哥党”的颓势。至于推荐隆科多一是顺水人情,二是祖训。只不过隆科多不愿意烧“冷灶”,担心当炮灰,才在朝堂之上,倒弋相向,变成了康熙的重要棋子。
后记:看似民主的推举新太子,实则是低质量的民主,是佟国维揣测康熙心思,进而威逼利诱,裹挟一大帮官员推荐八阿哥,形成了朋党,犯了康熙的忌讳,说是民主,实则康熙有一票否决权。
不幸中的万幸,康熙并没有追究佟国维的罪责,隆科多得到重用。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雍正王朝》里为什么隆科多要背叛佟国维呢?
我们就按《雍正王朝》来谈论此事,而不是《清史稿》,说佟国维保举了隆科多,隆科多却又出卖佟国维而卖亲求荣。完全是不存在的。佟国维自己都说清楚了,佟家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在于不一条道走到黑。说白了就是政治投机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举荐新太子前,康熙佟国维吃饭的时候,暗中点给佟国维点两件事,一个是希望佟国维急流勇退,为此,康熙可以让隆科多接班作为补偿。二是不要在举荐新太子的问题上过于活跃。作为一个陪伴康熙数十年的宰相和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来说,他是完全听懂了康熙的弦外之音。但是个人政治前途和佟家未来也只能装傻了。他和隆科多那句“有人星夜赴科场,有人辞官回故里”。也是他自己内心的政治写照。也是在以自己的政治前途来最终探知谁是真正太子。
以佟国维的政治敏锐他不知道举荐原太子最保险,最稳固吗?他知道,但佟国维更知道原太子胤礽肯定没戏,举荐佟氏一门胤礽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八爷党把佟国维当做最大的依仗和盟友,但佟国维自己不认为是八爷党。一个位高权重的宰相依附于皇子,首先康熙就未必能容佟国维。胤礽如果顺利登基,佟氏一门也得倒。除非真的八爷登基。不党不群是才应该是宰相的政治倾向,但为了佟氏一门能够继续延续政治生命,只能牺牲自己一个垂暮的老人的罢免,换来一个皇上信任的政治新星出现。
佟国维试探康熙并借机扶隆科多上位的最关键一步,就是“让其出卖自己”。真的,还是那句话,“男人对自己就得狠一点”康熙呢,康熙通过打击八爷党的“首脑”佟国维来告诫诸皇子和群臣两件事,第一这个国家还是我做主,你们的举荐没有任何“用处”。第二彻底将八爷剔除在候选人之列。谁当太子都不可能有八爷的份,八爷一党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康熙还是佟国维都赢了,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用现在话说就是“双赢”。
康熙晚年要的是合适的太子,而佟国维要的是谁是太子和如如何把佟氏一族的权势延续下去。至于让佟国维去扶持那个皇子为太子,佟国维肯定不会。所以佟国维的一系列操作,让隆科多去守理藩院,拿下十三爷。自己成为新八爷党操盘手,都是为了佟氏一门在新皇帝有一席之地,即便自己不倒。新皇帝上位也没有自己位置,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在于此。但扶新人上位必须得有功劳。所以才让隆科多去保四爷。
正如佟国维罢官以后对隆科多说的一样,无论谁拉拢你都应着,到最后皇上认定是谁,你就把宝都压上去,准赢。康熙也一定看的出来这是维和隆科多在唱双簧在演戏,但是就事情最终的结局来看,佟国维和康熙都是各取所需和各有所得。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隆科多出卖佟国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