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本来我想好好回答的,可是我一回答就喜欢开脑洞,我要写起来,非得把大家的大牙都惊下来,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我就不多说了,简单说几句吧!

很多人回答说,因为哪吒排行老三,他爹又是托塔李天王,既然是天王,自己的孩子当然可以称为太子。

这真是大错特错啦!

大家仔细想一想,哪吒是怎么出生的?

他出生的时候可是一个肉球,李夫人怀孕了整整三年哦,而且先产下的石卵,李天王发怒举剑一劈,蹦出来的哪吒,而且这小子一出生手中就带着武器:

“右手套一金镯,肚皮上围着一块红绫……满地上跑。”

才生下来三天,就跑到东海抽了一条龙的筋:

“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

看了没有,先不说哪吒刚出生的时候,李天王就要砍他,单说他都出生了,作为自己的亲身父亲恐怕自己孩子以后惹祸,索性先杀了的?

从李天王的总总表现来看,哪吒根本就不是他亲生的,如果是亲生的,怎么木吒和金吒没有这个现象?

关键是这孩子左手掌心一个“哪”字,右手掌心一个“吒”字,谁给写的呢?

还有,哪吒才长到七岁,身高就六尺了:

“哪吒年方七岁,身长六尺……”

看着身高快超过自己的七岁孩子,李天王都快崩溃了,换你你会怎么想?

这也是为什么李天王要杀自己的亲身骨肉,而哪吒又为什么要割肉还父,剔骨还母?就是因为肉体是李天王夫妻给的,但是魂魄并不是他们家的:

“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

不然的话,大家想一下,人死了,魂魄自然会被阴曹地府拉走的,而哪吒死了,魂魄竟然没被带走,还让他飞到了西天。

他去西天找谁,就是去找亲爹佛!

我们得看哪吒出生的其他异象:

“启老爷:夫人生下一个妖精来了!”李靖听说,急忙来至香房,手执宝剑,只见房里一团红气,满屋异香……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塊红绫,金光射目。

在过去的文献中,帝王出生往往带有异象,比如金光闪闪啊,祥瑞环绕啊,再有就是香气了,比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出生的时候就自带香气,故小名叫“香孩儿”。

也就是说哪吒是大有来头,肯定不是李天王的孩子,如果是的话,就解释不通,为什么哪吒复活后要杀李天王?

“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

更可怕的是,在哪吒找李天王报仇的时候,佛也没拦着,金吒和木吒也没有拦着,就让哪吒找李天王报仇。不管怎么说,李天王也是你父亲不是,而且你哪吒被杀,还不是你自己惹的祸,跟李天王有什么关系?

说到底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哪吒不想让李天王当他父亲,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投胎到李夫人的肚子里。

而且他要杀李天王的行为,佛是支持的,这个佛就是胡佛!

因为哪吒本就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因缘巧合之下才进到了李夫人的肚子里,且魂魄带有前世记忆。

后来的李天王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李天王没有办法,只能是求如来佛祖去了,佛祖给他一座宝塔,而这个宝塔里面是带有佛的,这个宝塔里的佛被哪吒称为父亲。

显然,这个佛被如来佛祖打败了,被封到塔里!

有了这个宝塔哪吒立马就老实了,当然不是说这个宝塔法力有多强,关键是这里面就是自己的父亲。

而李天王自此只能天天托着宝塔,连拉屎都只能一只手擦腚。

那么这个佛是谁呢?

你绝对想不到,这个佛就是胡佛!

想当年太上老君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很多人以为是把不开化的人化成了佛,这种理解大错特错了,也有人理解成创建了佛教。这种理解也不对,哪有化胡人为佛教的说法,语法上不通。

只要一个解释,那就是点化了一个胡佛,这个胡佛就是曾经跟如来佛祖大战的佛,也是当年派出孔雀吞了如来佛祖的佛,并且在如来佛祖要杀孔雀的时候,诸佛劝阻中的诸佛中的一员。

后来胡佛就被如来佛祖收拾了,化身成了舍利子,他的魂魄投胎到了凡间,化成了石卵,变成了孙悟空。

别忘了菩提祖师给孙悟空起名的时候:

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

古月是谁?

就是胡字啊,这就是暗示孙悟空就是胡佛所变啊,这也是太上老君一开始这么帮助孙悟空的原因,又给仙丹吃,又八卦炉放水啥的。

孙悟空见到哪吒的时候也说: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

一句本源流就解释了,孙悟空跟哪吒是直系亲属啊!

哦,我就知道,我又写多了,就写到这里吧,不往下继续了。

回到题目,佛又称法王,所以哪吒是胡佛的儿子,称为三太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相信最近刷爆大家社交软件的一定有一部动漫,那就是关于哪吒的动漫电影《哪吒·魔童降世》。笔者和大家一样一路走来,见证过一代代哪吒的发展历程,关于这一代哪吒到底如何,笔者在这儿就不多叙述了。今天我们探讨的是另一个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关于哪吒被称为“三太子”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们华夏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我国古代,“礼”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到最普通的称谓,大到国家的祭祀等,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讲究。

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封建王朝中权力地位最高的人,皇帝所遵从的礼数更为严苛,在古代,皇帝所选定的皇位继承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太子。而其他儿子只能被称作皇子,更不用说王宫贵族和普通百姓了。

那么李靖一个小小的陈塘关总兵,他的儿子哪吒为何敢称作“三太子”呢?

笔者经过仔细查阅后发现,这应该还要先从他的父亲李靖身上说起。

托塔天王李靖,是《封神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有历史原型的。一个为唐朝的李靖,另一个为毗沙门天王。

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

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所以在唐朝时,唐玄宗封毗沙门天王为战神。而李靖,在《唐书》有传,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官拜西本军将奉祀,称唐时名将第一,在历代名将中能与韩信并提。

而且李靖生前战功无数,特别以后期外战尤为突出,长期镇守唐王朝北门,他死后逐渐被军中供奉成为战神。

所以经过民间也一番加工艺术化之后,一代托塔天王李靖就此诞生。

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本来就是叫哪咤,在本土化之后就成为了李靖的儿子李哪吒了。

大家可能会问,就算他父亲是天王,可天王又不是皇帝,他凭什么称为三太子?

大家可不要忘了,《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商朝,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皇帝”这个称谓。在秦始皇以前,那时候的皇帝叫“天子”,天子的嫡长子做为储君的人选,被称为“太子”。

太,指大,年龄长者,“太子”即是嫡长子。诸侯和藩王的长子这时可以称“太子”,也可以称“世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称谓。这时“太子”又可以是嫡子的统称,前面加序号以区分年龄大小,比如“大太子”、“二太子”等,依次类推。

到了汉朝,称谓才有了准确区分,为了强调皇室的身份和尊贵,因此划分出等级,与诸侯的嫡子区分开来。只有皇室继承人才可以叫做“太子”,以显其独一无二的尊贵身份,其他诸侯和藩王的儿子只能叫“世子”,是比“太子”低一级的身份。如果诸侯的儿子叫“太子”,则是冒犯了皇家尊严,轻者治过失之罪,重者以谋反罪论处。

阶级在汉朝正式分化,等级制度正式明确。而哪吒的老爹是李靖,是手握兵权的陈塘关总兵,是有实权的一方诸侯,在商朝时其嫡子自然可以称“太子”,因为这时“太子”就是嫡子的代称,并没有划分等级之说,要与皇室继承人区分开来以显皇室独有的尊贵和尊严。

所以哪吒被称为“三太子”是合情合理的。

而在神话故事中,陈塘关总兵李靖的殷夫人怀胎三年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四射,李靖大惊之下用宝剑劈砍,却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七年后的一天,七岁的哪吒来到东海游玩,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

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而敖丙被称为“龙宫三太子”,传说太乙真人为哪吒塑身时曾把敖丙的灵魂加了进去,所以哪吒也被称为“三太子”。

而且笔者在多方查阅后,《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也是非常复杂的。

他是由两位人物的故事糅合而成的,一个就是本尊哪吒,我们熟悉的哪吒故事中,“托塔天王之子”的身世、东海杀龙、箭射石矶之子、割骨还父、莲花化身的典故都处于这个版本的哪吒太子。

而另一个原型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太岁殷元帅”。“正名金哪吒,又名殷郊”——这位太岁殷元帅的大名,也叫哪吒!而生为肉球,被一剑劈开而降生、拜师真人、后助武王伐纣、拜为元帅等故事,却是出自这位金哪吒的事迹。

而这位金哪吒的父亲,就是商纣王,其母即是正宫姜皇后,所以这位哪吒才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太子”啊。

一般认为,许仲琳在写《封神演义》时有意将李哪吒与殷郊两个人物进行了融合与再分割。而实际上,早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前,这两个形象就很可能已经融合过一轮了,一个李哪吒,一个金哪吒的重名,应该不是巧合。许仲琳有意地避免了以子伐父的剧情,而把殷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安给了李哪吒,把殷郊的人设拉出来重写了一遍,而把武王帐下元帅改写成了托塔天王李靖之子李哪吒——这也就是现在大部分群众眼中的完整的“哪吒”形象。

至于毗沙门天王第三子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和商纣王之子殷郊的形象搅合到一起去的,何时最开始融合的,恐怕已不可考。

从这个角度上,换一个思路,也许“哪吒太子”的称号本就是因为——人家就是纣王之子,本来就是太子呢?

或许是在之后人物形象的不断演化、变迁中,这个“太子”名号才转落到了同名哪吒的托塔天王三子身上呢?

这也仅仅为笔者的一种猜测。

最后笔者看来,这可能是戏曲、小说、演义创作中的一种写法。纵观我国文学史,这种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如《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子关平(住:史料记载中为亲生儿子)也被称太子;泰山神的儿子泰山三郎,代入小说《封神演义》里是黄天化的封号,炳灵公,也叫炳灵太子;清末戏剧大家也称呼二郎神为金花太子。

此外太子很可能是只是一种称谓,泛指年轻的仙二代。

还有就是老百姓对神仙朴素的敬畏崇拜之情,认为男神仙厉害的就是“大帝”,女神仙厉害的就是“娘娘”,年轻的神仙厉害的就是“太子”,小孩子厉害的就是“童子”,之所以这样称呼,可能是因为古代百姓认为神仙非常厉害,所以就用凡人中最厉害的称呼来叫神仙了吧。

综合上述的历史因素和小说特有的写作手法,我们不难推断出哪吒被称作为三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在古代正史之中,即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都称为太子。唯有被明确可以继承皇位的那一个儿子,即嗣子,才可以被称为太子。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大儿子李承乾曾被立为太子。其他儿子只是皇子,封王后可以称为某王,比如魏王,晋王等。

在魏晋以前,王的儿子中拥有继承权的,也能被称为太子。比如说曹操封魏王后,曹丕就成了魏国太子。曹植、曹彰等人只是普通王子。

不过,魏晋以后,便只有皇帝之嗣子才能称太子,诸侯王以下,包括公爵、侯爵等,其嗣子都只能称为世子。

在古代小说中,规矩就不甚严谨。经常是王的儿子都叫做太子,并且还冒出了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等等说法。

比如《西游记》中,白龙马就被成为“西海龙王三太子”,西海龙王不是皇帝吧,人家是四海龙王之一。小白龙还有个大哥魔昂,他也被称为西海龙王大太子。

至于哪吒,在《封神演义》中,其父李靖为商朝八百镇诸侯之一,官拜陈塘关总兵,他是李总兵第三个儿子,因此,在《封神演义》中哪吒出场时,是被称为“三公子”!

且看原文:且说三公子哪吒见天气炎热,心下烦躁,来见母亲。

在《西游记》中,哪吒确实被称为“三太子”,那是因为从西游记一开篇,其父李靖就已经是托塔天王、玉帝敕封之降魔大元帅。

也就是说,哪吒的父亲李靖已经是王爵,是帝君级别。哪吒自然可以被称为三太子。

其实,在《西游记》中,四海龙王之子都可以称为太子,南天门看大门的都是什么帝君,李靖、哪吒的身份地位不知道比他们高多少,称呼个太子算什么呢?

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前两天去看了最新的哪吒动画片,重温了一次童年,也为国产动画片的进步点赞!

看完动画片后,一个埋藏了很多年的问题再次浮现,为什么要叫哪吒为“三太子”呢?

于是带着这个问题,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 有人认为李靖镇守陈塘关,是一方诸侯,所以他的儿子可以称为“太子”;

  • 有人认为神话故事里李靖是天王,王的儿子也可以称为“太子”,就像龙王的儿子都可以叫太子;
这些理由似乎很合理,但在历史上却查不到相关的支撑资料,而且我们可以在史料上找到一些类似的情况:
  • 《岳飞传》里,金兀术为什么被称为“四太子”,粘罕也可以被称为“大太子”?

  • 周武王姬发为什么要自称“太子发”?

看完这些大家是不是更懵了?金兀术是完颜阿骨打的四儿子,论皇位继承也轮不到他,却以太子相称;粘罕就更说不过去了,只是臣子的儿子,也被称为太子?

还有周武王姬发,他并非长子,上面还有个哥哥叫伯邑考,但他自称太子,这是要告诉大家周朝要他来做主吗?

古代太子的含义

对于上面一连串的疑问,我来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太子一词普遍被认为是对储君的称呼,只有认定为下一任的皇帝才可以称之为太子。但我认为,太子应该还有其他含义,那就是对王侯将相家里儿子的称呼,有公子之意。

  • 比如姬发,他自称太子发的时候还没有建立周朝,只是一个诸侯王,所以他称自己为太子发,表示他是诸侯王家中的儿子,有“公子发”的意思;

  • 再说粘罕,他的父亲是金朝国相,他是侯相之子,因此称他为大太子,也就是“大公子”的意思。

这样理解就明白为什么哪吒要称为三太子了,因为李靖镇守陈塘关,也是商朝时期的一门将相,哪吒是他家的第三个儿子,自然也可以称为“三太子”了。

这就是我对哪吒三太子称呼的理解,大家觉得怎样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李靖确实不是皇帝,真实历史上的李靖是唐太宗手下的名将,不知什么原因,在《封神演义》中李靖成了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后来又成了周朝的中军元帅。

在《西游记》中,李靖又华丽丽成了掌管十万天兵天将的托塔天王,李靖简直是神仙版的“变色龙”。

不过李靖有一个身份始终没变,那就是他是金吒、木吒和哪吒的父亲。

也就是说哪吒是李靖的第三个儿子,这就奇怪了,既然李靖不是皇帝,哪吒为什么又称为三太子呢?

“太子”——指古代被确定将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多指嫡长子。

从上面的解释来看,哪吒不是嫡长子,他的父亲李靖又不是皇帝,哪吒称“三太子”有点不妥。

不妥不代表不能叫“三太子”,哪吒被人们称为“三太子”有如下三种原因。

其一,哪吒最早传说是古波斯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是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带回的古印度神话传说,到后来神话本土化,把哪吒安排成李靖的第三个儿子。

国籍变了,由波斯战神变成了中国神仙;姓氏变了,由努扎尔变成了姓李;但是成为李靖的儿子排序没变,始终是第三子,人们按照古波斯帝王排位称之为“三太子”,也就是说,三太子这个名称是舶来品。

其二,哪吒在成为李靖第三子之前并不叫“三太子”,他叫李哪吒。

后来哪吒大闹龙宫,把龙王的儿子敖丙扒皮抽筋,因此惹怒了老龙王,老龙王拿李靖兴师问罪,水淹陈塘关。

李靖为了不让百姓受苦,无奈把哪吒交给老龙王处置,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随后自杀。

哪吒一缕香魂飘飘荡荡去了天宫,太子真人把哪吒的灵魂收留。

后来太乙真人用莲花重造哪吒,并赐给他乾坤圈、乾坤弓、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九龙神火罩六件宝贝,传授他三头六臂之功。

哪吒成了太乙真人的弟子,从此以后人们才称其为“三太子”。(太乙真人地位很高)

其三,皇帝一词是秦始皇首创的,从前皇帝不叫皇帝,称国君或王。太子一词是随皇帝一词产生的。哪吒后来成了天上的神仙,他不属于人间皇帝领导,哪吒的神仙地位很高,是武将之首。人们称其为“三太子”没人敢反对。

文/秉烛读春秋

哪吒为什么被称为三太子?

今天晚上刚刚看了电影《哪吒——魔童降世》就看到这题,很是应景。

哪吒,看名字也知道不是本土人士,而是舶来品。

哪吒之名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广为人知,是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最初见于唐朝不空法师(唐朝开元年间高僧)翻译的梵经《毗沙门仪轨》之中。

佛教传说中,哪吒是毗沙门天王 ( 四大天王之多闻天王 )之子,母亲是吉祥天女,师傅是释迦牟尼。

那么后来哪吒怎么成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成了道教天庭的先锋官呢?

佛教到了中原,可是传播不力,后来借鉴了道家儒家一些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这才在华夏九州蓬勃发展。反过来,佛教兴盛以后,道教又参考了佛教一些观点。因此佛道两家有很多共同的神祗,像关羽、慈航(观音)、阎王、托塔天王、哪吒等等。

李靖是唐初名将,战神一样的存在,因战功显赫,死后封为“卫国公”,被百姓供奉为神。

毗沙门又叫北方多闻天王,既是财神,又负责保护北方,是西域佛教国家于阗国的保护神。

唐朝时期,吐蕃称于阗国为李国,古藏文《于阗国授记》说:“于阗王Sa-nu十九岁时建立李国(即于阗),他即位为李国(Li-yul)第一代王时,佛涅盘已二百三十四年。”藏语Sa-nu意为“地乳”,来源于于阗国建国神话,吐蕃认为于阗国国王是从毗沙门神像的脑门裂出来的。

因此,吐蕃传说、佛教多闻天王和神化的李靖在中原地区相遇并掺杂在了一起,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托塔天王形象,多闻天王的儿子哪吒也就成了李靖的儿子。

李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在民间他是天王,不管是多闻天王还是托塔天王都是神仙,比人的地位包括皇帝都要高,加上藏地传说他还是于阗王国王,称呼哪吒为太子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点要指出的是,此处的“太子”和继承皇位的“太子”含义不同。

哪吒的“太”指的是身份更高,例如太夫人、太保等。继承皇位的“太”更多的指的是嫡长制下的大。古代“太”、“大”通用,《广雅》中记载:“太,大也。”

顺便为国产动画电影《哪吒》吹一下,这部电影真的太好看了,值得几刷。虽然说的是我们熟知的神话故事,但剧情走向非常出人意料,人物特点也非常鲜明,对于古文化知识表现非常到位,画面细节也真的是良心之作,推荐指数五颗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