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图里琛并不是一直忠于皇帝,他最要忠于的是自己,谁能保障自己平安,他就忠于谁,当然,能保他的只有皇帝!

雍正王朝中隐藏最深的投机者:大智若愚的“双重身份”图里琛!

一、

投机者的榜样——图里琛:

图里琛是全剧中有数的几个历经三朝的重臣,不管是康熙帝,还是雍正帝,甚至后来的乾隆帝,都是对他信任万分。

作为皇帝身边的近身侍卫,图里琛察言观色能力异常强大,而且守口如瓶,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又特别会来事,一直以来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甚至皇帝安排的很多秘密事情的执行者也是他。

大家不要被图里琛憨厚老实的外表所蒙骗,他才是整部剧中最大的投机者,没有之一。

刑部一案,康熙帝派图里琛去秘密押送并审查肖国兴,回来后图里琛一五一十的把情况汇报给康熙帝。结果康熙帝连说两遍“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图里琛装傻“我这就去杀了肖国兴”!

康熙帝都傻了,谁让你去杀肖国兴?

这是图里琛的第一次投机表现,装作没有听懂康熙帝的话,既不得罪太子胤礽,也不得罪老八胤禩,这一切都是肖国兴搞的鬼。

后来的图里琛跟康熙帝在鹿园发现太子胤礽跟郑春华鬼混,图里琛先装撒尿,后一看不行失手打死了太子胤礽的贴身太监,也为太子胤礽的事玩了死无对证,反正我图里琛什么都不知道。

后面的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康熙帝当着众皇子面说打算举荐新太子,要求这个新太子要有德,随后说老十三胤祥就不错……

图里琛牢牢记住了康熙帝的话,趁着关押太子、老大、老十三之际,支开身边人,偷偷的从怀里掏出一瓶酒,说要孝敬十三爷。

包括后来隆科多去取康熙帝的传位诏书,图里琛就开始牢牢站在雍正帝一边,阻止了老九老十想出去搬兵的机会。

甚至该部剧的最后,弘时被雍正帝杀死后,图里琛碰见了弘历,偷偷的使了个眼神……

二、

“双重身份”图里琛:

当然,这个“双重身份”是打引号的,其实更贴切的叫法,应该是双重职务,为什么杨角风偏偏用了“身份”二字呢?

这就要我们仔细地分析了:

众所周知,图里琛是大内侍卫总管,不管是康熙一朝,还是雍正一朝,他的这个身份一直没有变。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这个身份的暴露发生在诺敏一案中。

诺敏是隆科多举荐的人,出任山西巡抚,因为半年内还清了三百万户部欠款,被雍正帝封为“天下第一巡抚”。

但是睿智的田文镜发现了端倪,于是前去调查事情真伪,后来图里琛又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协助田文镜调查。就在图里琛派兵困住山西的主要官员的时候,诺敏跟图里琛翻了脸,一怒之下,图里琛亮了身份:

“来人啊,把你们的上衣统统剥去……这些人都是百战之余,皇上命我从万马千军中挑出来的,充实宫掖宿卫,又称粘杆处卫士。”

也就是说图里琛是粘杆处的管带,也就是除了雍正帝以外,在粘杆处这个秘密组织中任老二。

也就是说,图里琛除了明面上的大内侍卫总管以外,他还是秘密组织粘杆处的总管。

至于他是在雍正帝即位以后才成为粘杆处的管带,还是在雍正帝没有即位之前就已经秘密成为粘杆处的一员,这无从得知。

三、

图里琛设计查诺敏:

为什么图里琛一亮身份,诺敏就傻眼了,坐以待毙了?

难道真的是被“粘杆处”这三个字震撼了?其实不然,这只是其一原因,更震撼诺敏的其实是图里琛紧接着说的一句话:

“……粘杆处卫士,统归皇上领侍卫内大臣带管!”

很多人以为图里琛是说错话了,粘杆处是秘密组织,只受雍正帝一人管理,不会经过领侍卫内大臣的。而且刚才图里琛也讲了,是自己从千军万马中挑选的粘杆处卫士,所以他有一定的管理权,如果按照他说的领侍卫内大臣直管粘杆处,难道领侍卫内大臣可以管图里琛?

其实图里琛是故意说错的,目的就是给诺敏一个烟雾弹,大家可知道领侍卫内大臣是谁?

领侍卫大臣一共有六位,其中一个就是隆科多啊!

隆科多又是举荐诺敏和给诺敏出主意忽悠雍正帝的人,那么图里琛的这句话就给诺敏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那就是隆科多要丢车保帅了,那么诺敏自然也就没脾气反抗了。

更何况,给他“天下第一巡抚”称号的是雍正帝,现在雍正帝又派钦差大人前来调查他,还是粘杆处的,自己的“伯乐”隆科多也没有任何消息过来……

直到诺敏被处以死刑了,临砍头的时候,诺敏才醒过味来,直喊“冤枉”,一方面他是怪隆科多不救,另一方面也是怪雍正帝不讲情面,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受骗而喊冤。

四、

八王议政逼宫时的图里琛:

关于这个问题,杨角风之前的文章也谈过一次,很多人认为如果老十三胤祥没有及时赶到,雍正帝是没有应对之策的,其实不然。

图里琛的正式身份是御前侍卫,隐藏身份是粘杆处管带。

按照清朝的侍卫制度,不管是御前侍卫还是乾清门侍卫都不归“领侍卫内大臣”管理!而图里琛所处的另一个组织粘杆处是秘密组织,雍正帝不可能给隆科多管理,如果真归隆科多管,就不会出现诺敏被图里琛威胁之事了。

所以,当隆科多带兵逼近大殿时,图里琛是带着御前侍卫拿刀对峙的,御前侍卫一共多少人呢?

一共有一千多人,一等二等三等加蓝翎侍卫,这些人都不归九门提督隆科多管理,而且隆科多的人是不能进大殿的。不光隆科多带来的兵进不了大殿,连隆科多本人,没有雍正帝的传召,他也不能冒然进殿。

雍正帝让图里琛调两营御林军过来,其实是一个错误,清朝并没有御林军,御林军是民间对保卫皇宫的军队的称呼。所以雍正帝指的御林军,其实就是指御前侍卫,但是图里琛却说被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兵替换了。

这就是图里琛撒的一个谎,隆科多根本就换不了御前侍卫,如果能换的话,早就顺带控制图里琛了。

所以,杨角风更倾向于图里琛这样说,是故意的,目的也是让老八胤禩他们彻底暴露意图,顺便一举拿下。即使老十三胤祥没有带兵过来,单凭图里琛手里的那些人,仍然可以牢牢控制大殿里面的人。而隆科多的兵根本就不敢进来,一旦进来,那就是真正的造反了。而老八胤禩出发点也不是造反,只是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而已。

更何况,图里琛手里还有一支粘杆处部队呢,都是“特种兵”的存在啊,收拾几个王爷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图里琛此举深得雍正帝的心,不仅不怪罪,心中还会暗暗给他竖大拇指。当然图里琛也是忠心耿耿的,尤其是最后背着伤心晕倒的雍正帝回宫的时候,他是边走边哭……

最后他冲弘历使了一个弘时已被杀的眼色,也说明他再次投机押宝弘历成为下一任皇帝!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雍正王朝》中,图里琛的终极处世之道就是对皇帝忠心耿耿。准确地说,谁掌握着图里琛的命运,他就忠于谁。毫无疑问,皇帝是最能左右他的人。每一次的选择,图里琛都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小人物,大智慧,要得罪人的时候装傻充愣,该出手时下狠手

胤禩审理“刑部冤案”时,因诱骗肖国兴而暂时受到康熙的赞赏。此事的牵扯面太广,不能有半点泄露。于是康熙派图里琛出马,押送肖国兴去盛京,单独收押。

一路上肖国兴都在喊冤,图里琛必然知道他的冤屈是什么。等到向康熙复命时,他将肖国兴的“冤屈”和盘托出。康熙连续说了两句“其心可诛”,图里琛马上假装要去杀了肖国兴。他不知道康熙到底在骂谁吗?他心里清楚的很,但是他还是要装傻不知道。这个事关系到胤禩的前途,甚至关系到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属于高度机密,他知道得越少越安全。老板会提防一个知道太多事的人,但不会对一个傻子起疑心。

康熙夜里出来散步,走到园子里,当时太子和郑春华就在里面快活。图里琛眼看形势不妙,马上跑到一边去“放水”。他早不放晚不放,为何偏偏那个时候放?因为有人敢在康熙眼皮底下幽会,他是侍卫首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里面不管是谁,都不是得罪得起的人,还不如借故离开。

等到被德楞泰拉下水,图里琛下重手,“错杀”了帮太子把风的人。只有杀了胤礽的人,才能防止通风报信,图里琛也不会被胤礽盯上。

图里琛是宫廷里的一个奴才,就个人装傻的智慧而言完全称得上高手,否则不会在宫廷里面稳如泰山。

图里琛是一根墙头草,也会见风使舵,但都是在忠于帝王的前提下进行的

热河行宫发生事变后,大阿哥、胤礽和胤祥被囚禁,图里琛照着康熙的话把火盆和饭菜给了胤礽和胤祥,另外单独拿出一瓶酒孝敬胤祥。因为他从康熙对几位阿哥的评价中可以推断出胤祥迟早会被释放,自己可以提前献媚;大阿哥翻不了身,图里琛就直接视而不见。

图里琛成为钦差,准备前往山西的时候,隆科多找到他,要他顾全皇帝的颜面,意思是让他放过诺敏,他谨遵了教诲;雍正也召见了他,要他说真话。老板和高管的要求不一致,图里琛毫不犹豫地站到老板一边。

图里琛在皇帝身边工作那么久,以他的洞察力与掌握的信息,不会不知道弘历是下一代皇帝,所以早已经抢先下注。当得知弘历有危险的时候,他比谁都着急,快马加鞭跑去护驾。

雍正“咔嚓”完弘时,弘历故意探口风询问三哥,雍正要他别管。这时候,图里琛对弘历使了一个眼神,弘历马上心领神会。那个眼神,也证明了图里琛早已经成了弘历的人。

下注是个艺术活,图里琛就做得比较好。九子夺嫡的时候局势不明朗,图里琛没有提前下注,只会唯康熙马首是瞻。对于未来明确的新领导弘历,图里琛会马上交出投名状。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不提前示好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等待图里琛的可能是失业。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1、图里琛忠于皇帝不奇怪,身为大内侍卫总管,本身就是皇帝的亲兵。

2、图里琛的角色,是受到皇帝监控的,一举一动都和什么人交往都有专人记录。

3、他的身份不是朝臣能结交得起的,刻意与皇帝侍卫交往,弄不好就是杀身之祸。

4、皇帝身边的侍卫,都是忠勇兼备的,才能被派到皇帝身边来。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在剧中,图里琛是个真正将大智若愚发挥到极致的角色,他忠于皇帝,得到三任皇帝的信任。所有人都不能从他嘴里套出皇帝的秘密,他对皇帝说的话也全都是实话,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说出来,就是他的艺术了。

图里琛的前两任主子,无论是康熙和雍正都不是简单的人物。但是太多人将他们的主子想得太简单,都死在了自己的小聪明之上。图里琛这般和皇帝如此贴近的侍卫,当然被多方拉拢,但是他看得清楚,不表态,不掺和到阿哥们的争斗之中。看起来是忠于皇帝,不敢造次,木讷死板,实际上他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明哲保身,无论下一届帝王是谁他都不会遭殃。

图里琛对于皇帝的忠是绝对的,只有对皇帝好与不好,没有所谓的对与不对之分。他在电视剧之中出场不多,但是每一次都给人很深的印象。

康熙深夜在行宫游荡,发现了异常之处。在这行宫之中还有谁能鬼混,图里琛猜到这必定是皇家丑闻,和皇子或者妃嫔有关,看见的人都得死。他假意小解想要躲过,奈何还被康熙揪了出来。图里琛看到何柱儿已经知晓和太子有关,心里有了底。何柱儿正欲喊叫,已经被图里琛“失手”打死了,也为康熙顺手解决掉一个后患。

在向康熙汇报肖国兴的事情之时,随口一句就将老八从储君的候选者之中给残忍推了出去。可接下来他又急忙说:奴才把肖国兴给杀了。这句话说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方才那句话的分量是有多大,只得装傻充愣听不懂康熙在骂老八。

到了雍正手上,图里琛更加受到重用。无论是处理诺敏、年羹尧或者是弘时,他依旧是一心站在雍正的角度。他能把握好分寸,显示出皇帝的威严,这让多疑的雍正都愿意去信任他。相比于图里琛,雍正也曾派出十个侍卫去监视年羹尧,却被年羹尧一吓治得服服帖帖,给雍正的密折全都在说年羹尧的好话。甚至在二月河的小说之中,这十名侍卫还为年羹尧回京开路。这样的侍卫已经不知道自己的主子是谁了,基本上不会再得到雍正的重用,只得碌碌无为一生。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侍卫这种特殊的职业本身就和皇帝更为亲近。他们能接触到的宫闱秘密又常被党派争相收买,不说不看不听才能保住性命,图里琛深知这一点。再者,侍卫本来就是三旗子弟,无论是家族使命还是职业操守,他都应该忠于皇帝。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图里琛是大内侍卫的领班,而且是康熙皇帝的近侍。何为近侍?相当于今日的贴身保镖。这样的一个人,关系到皇帝每时每刻的安危,皇帝会让什么样的人来做呢?

首先必须是绝对忠诚,其次才是功夫好。如果图里琛不忠诚,就不可能保住这个位子。这就是他一直忠于皇帝的原因。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驾崩后,他身边的侍卫一般不会继续担任新皇帝的侍卫。但图里琛最可贵的是,他不但继续担任雍正皇帝的近侍,而且受到了雍正更大的重用——比如派他作为钦差去山西查诺敏案。

这说明图里琛肯定有过人之处。除了忠诚、功夫好之外,他还聪明。

有几件事可以显示出图里琛的聪明。

第一件,在热河行宫时,太子胤礽与康熙妃嫔郑春华的事情被康熙发现,恼怒的康熙让侍卫去拿办替太子把风的太监。这时候,一直不离康熙左右的图里琛在哪里呢?他在不远处假装撒尿。

他在躲避这件事。他在躲什么呢?他并不怕去拿办把风的太监,他是怕康熙一时气急,派他进去把太子和郑春华揪出来。如此一来,此事就闹大了,不但康熙的脸面保不住,太子和郑春华也没有任何回旋余地了。

图里琛躲着,一是希望康熙冷静一下,二是希望让别人去做这件事。因为康熙和太子毕竟是父子,自古掺和皇帝家事的大臣,都没有好下场。图里琛的“躲”,显示出他的不简单。

后来躲不过,他就直接把把风的太监杀死了。为什么要杀死呢?他对康熙说是自己失手了,其实他是故意的。他不想让康熙当场审问此事,他怕康熙受不了刺激,再次冲动。

果然,最终康熙冷静了下来,悄悄地回去了,没有把此事闹大。

第二件,八阿哥胤禩借着查办刑部冤案时,假借康熙的名义,让太子的心腹肖国兴写了告发太子的密信。康熙为了压住此事,命图里琛把肖国兴秘密送往宁古塔。

回来复命时,图里琛把八阿哥胤禩所做之事告诉了康熙。

康熙大怒,连说了几个“其心可诛”。

以图里琛的聪明,当然不会听不出康熙的话语所指。但图里琛却假装糊涂,对康熙说道:奴才这就去把肖国兴杀了。

康熙当然制止了他。

图里琛为什么要装糊涂呢?因为这同样是康熙父子之间的事情,图里琛不能掺和,最好是连知道都不知道。所以,他假装糊涂,意思是他并不知道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不满。

作为一个武人,图里琛真是粗中有细,心思缜密。

第三件,十三爷胤祥被康熙圈禁后,正值冬日,图里琛奉命去给胤祥送炭盆取暖。送炭盆,是公事。但图里琛却从怀里掏出一个酒壶,递给胤祥——这是他私人孝敬十三爷的。

为什么?因为图里琛当年曾经跟着胤祥打仗,是胤祥的老部下。如今胤祥落难,图里琛送给胤祥一壶酒,可谓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

由此可见,图里琛的聪明,是建立在人品之上的。他不是一个落井下石的人,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所以,胤祥高兴地连说了几个“好奴才”。

众所周知,胤祥是四阿哥胤禛最好的兄弟。图里琛与胤祥如此交好,胤禛登基后,自然就把图里琛当做自己人了。

所以,图里琛历经两朝,却屹立不倒,始终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之一。

《雍正王朝》里,图里琛为何一直忠于皇帝?

图理琛是《雍正王朝》中的一个经典形象,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表面看是一个憨憨的满族汉子,其实头脑里暗藏大智慧,办起事情毫不含糊,强硬,干练又能游刃有余。

图理琛,张五哥,王掞少有的对康熙皇帝句句实话的人,他们真正为的是康熙老爷子。图理琛比张五哥多了心计,比王掞多了察言观色。押送肖国兴事件,图理琛回来完完全全的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康熙。他说八阿哥和肖国兴说,如果把太子供出来就可以赦他无罪,这是皇上的旨意。康熙一听这可是假传圣旨连声说道,其心可诛。

康熙说的是八阿哥,图里琛却说要去杀掉了肖国兴,明显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且他发表意见也没有表明立场,只陈述事实。太子和郑春华私通,被康熙发现的时候,图理琛假装撒尿,躲得远远的,一失手又打死了为太子传信的太监。所谓家丑不可外扬的这些举动,可以说处处为康熙着想。

图理琛几次外出办事都完成得十分漂亮。诺敏案按几道伤疤一亮,惊呆了山西的众文官。年羹尧罢免一事,更是有军令状,办不好提头来见。十四阿哥召回京祭奠仪式,一路相随。即使八爷逼宫一事,图理琛被隆科多以整顿旗务换防摆了一道,图理琛并没有因势即倒。或许十三爷不出现,图理琛手里就握着雍正的杀手锏。

从康熙到雍正,图理琛一直都对皇帝忠心,一方面有皇帝的信任,另一方面图理琛本来就是如此有一颗事主的心,才能得到重用。要不然以康熙和雍正的心计和帝王心术断不会留他在身边,作为大内统领。

文/红雨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