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刚刚即位的雍正帝为什么冲老十三胤祥发火?背后的秘密鲜为人知!
一、
为邬思道践行的老十三胤祥:
邬思道利用老十三胤祥的侠肝义胆,又料定雍正帝的多疑性格,不敢对自己轻举妄动,从而提出了“半隐”的方案,并顺利的执行。
邬思道第二天一大早就匆匆赶路,结果老十三胤祥也飞马奔腾过来,一见面不说别的,先干了这碗酒。
我们看这段就要仔细分析老十三胤祥此举到底是何意?
其实他的第一句话就暴露了此行的目的:
“我替四哥敬您老人家……为您践行。”
注意老十三胤祥的用词,他说的是替“四哥”,而不是“皇上”。而说到“践行”两个字时,稍微停顿了一下,显然这两个字他并不是自在的说出口。
其实也非常好理解,前一天邬思道还在指挥着大家为雍正帝夺位而奋斗,今天邬思道就要走了。毕竟老十三胤祥出了名的侠肝义胆,他从心里觉得邬思道有点亏,并不是他亏欠了邬思道,而是他觉得雍正帝亏欠了邬思道。
可是他不敢说雍正帝对不起邬思道,毕竟他现在是皇上了,所以,他只能说自己的四哥对不起邬思道!
而喝完了酒,邬思道转身打算离去的时候,老十三胤祥说了一句:
“我们对不起您呐!”
二、
给老十三一个忠告的邬思道:
邬思道拿着酒并没有及时喝掉,而是想了一下,问了老十三胤祥一句是不是元旦要被封铁帽子王了?
老十三胤祥听到这句话,其实误会邬思道了,他以为邬思道说这句话是带着一股子酸味,毕竟同样是辅助老四胤禛夺位,而邬思道啥都没得到,老十三胤祥却要被封了铁帽子王。
所以,老十三胤祥怕刺激邬思道,故说的是自己并不稀罕王不王的,但是这个“铁帽子王”确实诱惑力极大。
听完老十三胤祥说完这句话,邬思道扭头就走……
这时候老十三胤祥才突然意识到,邬思道有话没有说完,所以及时拦住了邬思道,并说了对不起他的话。这时候的邬思道也突然于心不忍,于是先解释了你们并没有亏欠我,我就是为了实现抱负而已。而十三爷你,无论如何也要拼死推掉“铁帽子王”称号:
“常言道,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结果老十三胤祥压根就不信,他不信雍正帝会做出鸟尽弓藏的事来。
随后邬思道说了一个秘密:
“明日我的话就能验证啊,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使的人,恐怕就要……”
随后俩人抬头看树上的鸟,这个镜头太经典了,正好映衬鸟尽弓藏的典故。
三、
老十三胤祥为什么下棋不敢赢雍正帝?
很快,雍正帝就坐稳了皇位,开始施展自己浩浩荡荡的整顿吏治,整顿国家的新政了。可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孙嘉诚却指出了老八胤禩主持的新铸铜钱的弊端。
虽然雍正帝表面上批评了孙嘉诚,其实内心还是比较悲凉的,因为这个弊政张廷玉也知道,老十三胤祥也知道,偏偏他俩都没有跟自己说,还是一个末流小官孙嘉诚告御状才让自己恍然大悟。
所以,他跟老十三胤祥的这次下棋,与其说是下棋,不如说是在相互试探:
雍正帝单独留下老十三胤祥,要跟他一边吃饭,一边下棋,这时候老十三胤祥就已经知道有事要发生。再想起邬思道临走之时的忠告,自己此时要提起百分百的警惕。
先看第一个镜头,雍正帝先拿起了黑棋盒,然后老十三胤祥把白棋送到雍正帝的面前,雍正帝注视着老十三胤祥把黑棋推了过去。
这里面也有说法的,自古白代表正,黑代表邪,所以,老十三的这个举动就已经让雍正帝不高兴了。
下棋之前雍正帝先夸了老十三胤祥的棋艺在阿哥中最好,而且还是借康熙帝的口说的。目的也很明确,我已经告诉你,你的棋艺皇阿玛都说最好了,一会儿你再敢跟我和棋,别怪我翻脸?
而老十三胤祥之所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一方面有邬思道的警告,因为邬思道说的话已经应验了。那一天之后,雍亲王府内的做秘密事情的人没了,连高毋庸也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不由得不让老十三胤祥变得低调,谨慎。
四、
雍正帝为什么对老十三胤祥发火?(一)
本来两个人下棋还算和气,结果老十三胤祥刚提到朝廷赋税被黑心官员掏走了,雍正帝就一挥袖子火了,站起来背对着老十三胤祥:
“不下了,总是和棋,没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这句话一说,就正式拉开两个人博弈的开端……
老十三胤祥谨遵邬思道的教诲:
“臣焉敢,君臣分际,下不僭上,臣是以理而行。”
雍正帝直接训斥老十三胤祥你说的是屁话,你以前可是拼命十三郎啊?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你应该早就看出来铸钱的弊端了,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难道你跟老八胤禩是一伙的?
“此一时彼一时,情势不同了。”
老十三胤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确实有点怀疑,可是我没有安全感啊,不敢说。你想啊,雍正帝即位了,重用的是张廷玉、隆科多和老八胤禩,你给我老十三什么差事了?我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想起邬思道的话),哪里还敢多说话?
“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
哦,原来你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啊,那朕告诉你,你只能做朕的十三太保,别的不用想了!
五、
雍正帝为什么对老十三胤祥发火?(二)
老十三胤祥一看确实躲不过了,于是巴拉巴拉开始说自己的命运悲惨:
“我这十几年如履薄冰、步步小心,还是著了人家的道儿啊。在宗人府被皇阿玛圈禁了整整十年啊,……您看看,我这头发一多半都白了……我今年才三十七岁。怎么能指望那个死了的拚命十三郎再去还阳呢?”
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确,我为了你登上皇位,也是吃尽了苦头,到头来还是没有安全感,你必须给我安全感,我才能再次为你拼命!
随后雍正帝说自己错怪老十三胤祥了,也是想让你振作起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说,是时候给你点实在的东西了。
老十三胤祥直说明白,可是雍正帝说你不明白,是啊,你要明白的话,你早该出来顶雷了。
老十三胤祥随后紧跟一句话:
“请皇上明训。”
别绕弯了,咱明说吧,你想让我干啥?
随后雍正帝提了财政亏空的事,老十三胤祥提了孙嘉诚,意思就是说管财政我不在行,孙嘉诚提出点建议来还被你训斥了呢?
雍正帝赶紧说,我那是障眼法,临时举措,然后又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朝廷弊政。
这时候老十三胤祥冷不丁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从。臣即请缨请命,愿与青海与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
好啦,明人不说暗话,我就直接说了,你给我兵权,我心里踏实,才愿意再次为你卖命!
雍正帝一听这话,兵权可不能给你,你要是打赢了仗,我除了皇位以外,没有什么可以赏赐你的了。所以一口回绝,并提出自己的身边不能没有你保驾护航。
如果真给了老十三兵权,那老十三胤祥反而更不踏实,还好两个人经过这么一番对话,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雍正帝也开诚布公的告诉他,只是希望老十三能振作起来,别的完全可以放心,是时候展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随后雍正帝封老十三胤祥为怡亲王,而老十三胤祥又当着雍正帝的面对张廷玉安排了追缴欠款的事宜,等于他是主动接下了雍正帝的第一个建议……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没继位之前是兄弟,老四一朝登基大宝他们之间就是君臣,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所以老十三对用雍正的态度越来越谨慎,二人之间外也回不到以前的兄弟情谊,雍正既然当了皇帝称孤道寡也必然要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天下一人”的地位。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雍正登基前,在所有兄弟中最亲近的是十三弟胤祥。而胤祥最亲近的,亦是他的四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祥的母亲出身低微,他小时候总受到其他兄弟的欺侮,唯有老四胤禛护着他,因此他与胤禛最亲。
在夺嫡的过程中,胤祥也是胤禛的左右护法。在传位当晚,若是没有胤祥到丰台大营夺取兵权,得位的雍正极有可能被八阿哥胤禩反噬。
雍正登基后,因为忌惮八阿哥胤禩的八爷党,因此只得暂时重用胤禩,与诸位上书房大臣平起平坐,共同襄赞朝廷大事。但老八却始终贼心不死,不断地在背后给雍正使坏。
对此,雍正也并非不知道,只是引而不发罢了。待到时机成熟,他必然要狠狠地收拾老八。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尤其希望一直亲近的十三弟与他心心相印。可是,自打他当上皇帝后,原本与他谈笑风生的十三弟胤祥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谨小慎微,言谈举止都极其规矩。
终于,在一次下围棋时,雍正皇帝忍无可忍,掀翻了棋盘。为何?因为胤祥总是让着他,不敢赢他。这让雍正觉得,连唯一的十三弟也跟他有了隔阂,不像以前那样同心同德、一心一意了。
胤祥为什么有此变化呢?
按照胤祥自己的说法,是因为他被康熙圈禁了十年,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锐气被磨掉了,身体也毁坏了。说到动情处,几乎泪满双目。而雍正也大受感动,急忙给胤祥道歉。
其实,胤祥说的固然是实话,但还有一层意思,他没有说。那就是,他受到邬思道的告诫,让他看清地位的变化,雍正已经是皇帝,不再仅仅是他的四哥。而他已经是臣子,不再仅仅是十三弟。
胤祥听了邬思道的话,因此变得规规矩矩。
但经过此次与雍正的深谈,胤祥又有了变化,他既不像十年前那么莽撞冲动,也不像此前那么谨小慎微。他取了中庸之道,变得中和了。既保持了与雍正的亲近忠诚,又恪守臣子的规矩,对雍正异常尊敬。
正是这样,胤祥才既有所作为,又不引起雍正猜忌,保持了与雍正善始善终的关系。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雍正这次是真的生气呀。新朝新气象,本来铸造新币彰显新朝气象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这时候偏偏让孙嘉诚给搅和了。自己刚刚表扬了老八办事牢靠,可是就铸造新币这件事上,老八是仗着雍正不是很明白又急于求成,坑了雍正一把呀。他也假生气,希望通过这个方式逼老十三表态,好委以大任,毕竟十三弟是他最信的人之一。
老八把原来铜币钱五五分成改成了六四,本来要整顿吏治的政策,成为贪官污吏,奸商的便利,铜的成分提高便利融钱铸造铜器的商人。这时候老十三没有说话。举荐恩科考试的时候老八举荐张廷玉的弟弟,老十三也只说了同意八哥意见。晚饭把老十三留下来下棋,本来棋艺很高老十三却明显让自己,和最后和棋了。雍正气上加气,直接问了老十三一句,你是不是看不起朕?
老十三心里也苦呀,您是皇上,谁敢看不起你呀?邬思道临走前嘱付,要处处小心,现在倒好赢也不是,输也不是。老十三脱下自己的帽子,我今年才37岁,已经半头白发了,你还渴望着原来的那个拼命十三郎复活。当初先皇将我,囚禁在宗人府十年,十年啊,我苦说不出啊。既然你要拼命十三郎,那我就去担任这个大将军职位,为你平定罗布臧丹增。
估计老十三想借此机会离开这个朝堂是非之地。雍正自然不同意啊,他还要老十三辅佐呢。他发火目的就是要老十三表个态,能办事而不是畏畏缩缩。老十三一表态,雍正就高兴了,赶紧把老十三扶到床上并排坐,并赏赐老十三亲王职位,三眼花翎。这简直就是要把老十三套死在这朝堂上呀。
老十三这种不会拐弯的人,说一不二,表了态,立马就实干,当场就叫张廷玉第二天把负责整顿吏治的官员叫到他跟前亲子训话。老十三四十多岁的年纪,便累死在朝堂上,很多人说老十三是《雍正王朝》中最有人格魅力的人物,我深以为然。
文/红雨说历史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雍正王朝》中,有多个情节涉及雍正和十三爷下棋。对比两人下棋的区别,雍正继位前,两人下棋的时候较多,下棋的过程可谓其乐融融,充满着下棋的雅趣以及兄弟之间的亲情,让人看着都艳羡。但在雍正继位后,两人虽然也下棋,但却变得十分无趣,十分别扭。
为什么会别扭和无趣呢?这主要是因为十三爷在下棋过程中的唯唯诺诺和小心谨慎。从下棋时十三爷的表现看,其他时候,他对雍正应该也是唯唯诺诺的。对雍正来说,从兄弟之情的角度出发,他需要一个与自己亲密无间、就像在潜邸时一样的十三爷。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他需要一个敢于横刀立马、鞠躬尽瘁的十三爷。总之,他需要的是当年的“拼命十三郎”。
但是,站在十三爷的角度,他在雍正继位前被康熙关押了十年。十年的时间里,他失去了宝贵的只有,耗尽了他的最好年华,他的心已经死了。他应该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觉得自己之所以被先帝康熙关押,就是因为自己意气用事和过于直爽的性格。这个性格,让他吃了大亏。何况邬思道离京之前,也劝十三爷要小心谨慎,还劝他辞掉铁帽子王的头衔。
所以,雍正当皇帝后,虽然二人感情还是很好,虽然雍正还是重用他,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由得十三爷不小心谨慎的处理与雍正的关系,所以每次下棋都唯唯诺诺,不敢放开来下,更不敢赢雍正。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唯唯诺诺,毫无当年的风范。
而雍正呢?他不想因为自己当了皇帝,十三爷就疏远自己,这可是唯一亲近自己的兄弟啊。而十三爷不想因自己的耿直再受打压,又不得不疏远雍正,这就是二人的矛盾所在,也是雍正冲十三爷发脾气的原因。不过在电视剧里,雍正发脾气之后,十三爷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哭着对雍正说:自己被关押了十年,当年的拼命十三郎已经回不来了。
不过我倒认为,雍正这次的发脾气,使十三爷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有感情的雍正,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四哥。十三爷的哭诉,也让雍正理解了十三爷的难处。这次下棋,某种程度上消除了十三爷对雍正的顾忌,让二人的关系又一次拉近。不得不说,导演这个情节设计的很好。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与十三爷胤祥“下棋”为什么发火?
一百多年后,雍正的五世孙媳就杀了一个陪她下象棋的人,他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当时雍正刚刚继位,八爷党还无处不在,对康熙留下的内阁还没有改组,智囊乌先生也走了!雍正皇帝和圈禁了十年的十三弟下棋,十三弟处处谨慎让棋不敢赢不敢杀甚至不敢象在四爷王府那样随意对坐!雍正心里有孤家寡人的感觉,觉得允祥学事故了圆滑了没有过去的锐气所以发脾气!但允祥被圈禁了十年确实性格内敛了,再者允祥带头没有兄弟只论君臣也是一种示人示天下的态度!今天看来雍正是个严谨认真至苛刻的皇帝他不仅针对大事更关注细微。他怕十三弟丧失最宝贵的品质~嫉恶如仇从善如流。才借此发泄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