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这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夜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是晚唐诗人,他所在的时代,唐朝已经开始衰败,很多藩镇拥兵自重,而中央无能为力。杜牧虽然非常关注政治,可是也无能为力。
秦淮河,杨角风也曾经在河边夜宿过,只是早就没有什么商女了,成了一个专卖各种小商品的市场了,还有各种包装的盐水鸭……
当年杜牧也是这种感觉,虽说南京(当时叫建康)不是首都,但是也是比较繁华的,前面两句描写的是秦淮河的夜景,后面紧接着就出现了伺候达官贵人的商女,看着她们为自己忙乎,估计只想多弄点赏钱,并不知道亡国的滋味,而这种日子就要来了……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则是饱含深深的忧虑,关于“玉树后庭花”一句的由来是在陈后主写的诗里。
这首诗被称为亡国之音,它的作者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据说当军队打进城的时候,他还在跟着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呢,难怪会灭国。
在杜牧这首诗里,他就借陈后主的事迹讽刺当今的社会,如果再这也荒淫无度下去,唐朝离灭国不远了……
歌词中有这么一句: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就是说这个后庭花,其实花开的时间并不久,很快就会凋谢。后庭花是一种花,主要种在后庭的,花开的冠子很大,很漂亮,就是盛开的时间不长。
这里也成了形容陈后主的小朝廷也没有长久。
本来挺有意味的一个词,等到了明朝,就有点毁三观了,比如著名小说《金瓶梅》里把“后庭花”指代“肛门”,意思你懂得!
这让我又想起了杜牧的另一首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回到正题,“后庭花”据杨角风考证,应该是鸡冠花的一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花,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种在庭院里。
唐代罗邺曾经就写过描述鸡冠花的诗词:
“一枝浓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旁。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可见,这种花还是非常高大尚的!
回答这个题目:后庭花就是一种花,又是暗指陈后主的诗,最后还暗指亡国之音……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自从我污化之后,就再也不能直视“后庭花”这三个字了。
不过,“后庭花”却是大有来头。
“后庭花”为大家所熟知,主要是因为杜牧的《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的“后庭花”是指南北朝时的一首词,全名为《玉树后庭花》,乃是陈后主所作。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国就陷入了南北分裂,北方是并联,多个政权同时并存,而南方则是串联,先后有五个朝代建立,如果再算上西晋之前割据江东的东吴政权,那么在将近三百年里,江南地区先后建立了六个政权,就是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四朝,这也就是所谓的“六朝”。
经过六个王朝的开发治理,江南地区经济发达、礼乐昌明,有一个说法叫“六朝金粉”,和北方的金戈铁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此时南方还是陈朝。陈朝的皇帝叫陈叔宝,也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陈后主。
能够被称为后主,大家就可想而知是个什么皇帝了。历史上被称为后主的,大多是亡国之君,比如南唐后主李煜,蜀后主刘禅,陈后主当然也不例外。
南北朝时期,有三个著名的昏君,北齐后主是荒唐,北周宣帝是暴虐,陈后主则是文弱。
当时,江南有一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总,十七八岁就蜚声江南,好多五六十岁的老文豪都争着跟他当忘年交。陈后主觉得这样的人才难得,就任命他当了宰相。
问题是,江总虽然读书好、诗文好,但并没有什么施政经验,他的最重要职责就是陪皇帝饮酒赋诗。
单写诗没意思。陈后主下令,谁的诗写得好,就马上配上曲子,组织宫女排练演唱。其中,最著名的曲子就是陈后主亲自作词的《玉树后庭花》了:“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这首诗是写美人的,内容就是一件事,美人真美。怎么美呢?美人的脸像带着露水的花朵一样娇艳,她的身材像临风的玉树一样婀娜。
这就是典型的宫体诗,辞藻华丽,内容空洞。从陈后主这首代表作就可以知道,江总他们写的诗是什么样子了。宰相和大臣不想怎么治国,就会到后宫写艳情诗,一般人当然看不惯,管江总他们叫“狎客”。
可想而知,陈朝在陈后主和江总这样的人统治管理下,朝政极度腐败,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
588年,隋文帝任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陈后主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唱《后庭花》 。
隔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避入井中后被发现俘虏,南朝陈遂亡。
后来,人们就把唱《后庭花》延伸为贪图享乐、荒淫奢侈的意思。杜牧在《夜泊秦淮》中,借用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后庭花”被如今某些想法邪恶的人给玩坏了,同样被玩坏的还有“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句经典诗词。
《后庭花》全名《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最喜欢听的曲子,因为陈叔宝当了亡国之君,因此《玉树后庭花》后来成了亡国之曲的象征,说起后庭花,就代表了亡国之音。
“后庭花”原本是一种花,因多在江南大户人家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观赏性强,有红白两色,白花盛开时,满树杰花,树冠像白玉一般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又因花色美丽,被民间作为乐府民歌中一首情歌的曲名。
帝陈叔宝(陈后主)喜欢声乐,擅长创作,他给这个曲子填上了新词,词的内容为: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这是一首艳丽的宫词,典型的花间派风格,再经女乐唱出,就是靡靡之音。陈叔宝的最爱便是与两大宠妃张丽华和孔贵嫔玩乐,一边玩一边欣赏《玉树后庭花》,因而不理国政,国力衰弱,最后被隋朝所灭,耻辱亡国。据说隋军杀入陈朝后宫时,陈后主正抱着张丽华、孔贵嫔三人,躲在一口井里瑟瑟发抖,于是陈叔宝一下出了名,成了亡国之君的典型代表。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次夜泊秦淮河,欣赏着秦淮夜景,听着女妓唱着《玉树后庭花》,回忆起陈叔宝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写就了名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知道了“后庭花”的历史渊源,希望以后直男们看到“后庭花”就不想想歪了;至于被著名大导演王晶玩儿坏的“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更是“诗圣”杜甫的名作名句,大家一定不能再玩了。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先来了解一下这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意思是: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乐曲,这靡靡之音导致了南朝的土崩瓦解。如今战乱纷争,人们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诗人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隐忧。
”后庭花“原本是一种花,因多在江南大户人家庭院中栽培,故称”后庭花“。后庭花观赏性强,有红白两色,白花盛开时,满树皆花,树冠像白玉一般美丽,故又有”玉树后庭花“之称,又因花色美丽,被民间作为乐府民歌中一首情歌的曲名。
诗人看到都亡国了,秦淮河才子佳人还在听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之曲。故感慨万分,讽刺当时的达官贵人不在乎国家存亡,犹在夜夜笙歌,各自享受!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原创)"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一诗。
《后庭花》是一首曲子名。相传南朝陈后主荒淫无度,在金陵的时候,沉醉于声色,常常夜晏,不理朝政,作巜玉树后庭花》曲,令宫女嫔妃习练歌唱,最终导致亡国。因此,后人将此曲叫做"亡国之音"。
杜牧这首《泊秦淮》其实是一首讽刺诗。
全文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词语赏析:
“秦淮”,指秦淮河,源头在江苏句容和溧水之间,流经南京川城而过,流入长江。据传是秦始皇南巡会稽时修筑,以疏通淮水而得名。
“烟笼”,”月宠:即轻烟月色笼照着秦淮江岸。
“商女”,以声色营利的歌女。
”“隔江”,隔着江岸。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曲,其歌词绮艳,声调柔靡。
试译:
朦朦胧胧的轻烟,
在隐约的月光下,
笼照着江边浅沙,
在迷离的夜色里,
船泊在秦淮河里,
对岸酒楼中传来,
那些卖唱的歌女,
她们不知亡国之恨,
还唱着《玉树后庭花》,
那曲悲伤的亡国之音。
赏析:
这者巜七绝》是一首讽刺诗。描写了那一夜在秦淮河所见、所闻、所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的时弊。
秦淮河穿过金陵城,两岸酒楼歌舞舘栉比鳞次,历代为繁华游乐和晏请之地。起句“烟宠寒水月宠沙”描写十分奇妙,用两个“笼”字把轻烟、寒水、明月、白沙串连起来,组合成一片朦朦胧胧而又隠隐可见的水岸景色。集幽静、轻柔而又缓缓流动的画面,在清淡雅洁中透出的是一种浓郁的凄迷而冷寂约色彩。第三句所讽刺的不是商女,而是欣赏歌舞的达官贵人。“犹唱”把历史和现实以及将来联系起来,含意深远。
通过这首诗,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这颓败的末世以及麻木的官僚阶层,他们纸醉金迷的腐败现状,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故而用辛辣的讽刺、痛切的慨叹和深沉的忧患寓于诗中,发泄出对国家前途的悲鸣,是一首悲国抒怀的杰作。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指的是什么?
“啇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我们从小就学习过。关于诗中的“后庭花”是什么意思?估计很多人并不在意。那么,“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中的“后庭花”,到底指的是什么?
“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大多数人也还是能猜出来的,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既然能唱,说明它不是真的什么花,而是歌曲、音乐之类的。下面就详细说一下这个“后庭花”。
一、“后庭花”有几种意思?
关于后庭花,它有以下几种意思,
1、泛指一些花
据说,后庭花指的主要是马鞭草科的泡桐花,别名臭梧桐、追骨风、八角梧桐、香楸等,单叶对生,呈卵形至椭圆形,它的果实色彩鲜艳,一般种植于家里的后庭。
2、一种花的名字
后庭花指一种鸡冠花。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
后庭花是雁来红的另一个名字。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九引明·朱橚《救荒本草》:“后庭花,一名雁来红,人家园圃多种之……其叶众叶攒聚,状如花朵,其色娇红可爱,故以名之。”
3、后庭花是指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
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
乐府清商曲,吴 声歌曲名。 唐为教坊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词轻荡,而其音甚哀,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败国亡家的先兆,故此曲被誉为“亡国之音,不祥之兆”。下面是原文: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
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
落红满地归寂中!
所以,我们了解了从什么是后庭花,以及几种表现形式,结合杜牧的《夜泊秦淮》诗句。可以判定杜牧诗中的“后庭花”指的应该是歌曲名。
二、作者为什么要商女唱“后庭花”?
上面我们讲了什么是“后庭花”,那杜牧为什么要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
这我们先要从杜牧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来分析。
诗人杜牧所处的时代是晚唐,这时兴盛的大唐已经开始衰败,达官贵人醉生梦死,藩镇拥兵自重,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政府无能为力。诗人杜牧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无时不再关心朝政,但他也无可奈何。
在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政府麻木,官员依旧灯红酒绿,感觉不到危机即将爆发。君不见秦淮河畔,“商女”仍在唱着靡靡之音,国家的生死存亡不是她们思考的事。她们所做的就是唱好歌让达官贵人高兴就是了,根本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了。
句中的“商女”有人认为是商人的妻,有人说是“秋娘”。“商女”的“商”是指音乐的音律。古代音乐有五音,我们常说某人“五音不全”,这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商”就是这五音之一。那么“商女”就是代表唱歌的歌女。
“商女不知亡国恨”也没错,国家兴亡的责任不在她们,而在于那些如今仍感觉不到亡国之恨的上层统治者。
国家危亡时,还在听歌,特别是诗人用商女唱《后庭花》这种亡国之音来讽刺统治者死到临头还不知醒悟。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