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的由来,它是出自: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后来成为了一首歌,一首唱起来让人泪流满面的歌。

《送别》的作者李叔同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家在清朝的时候是天津巨富,年轻的时候也是风流才子,在维新变法中他是非常支持变法的,甚至刻了印章,自称康梁的徒弟,当然后来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后来他沉迷于各大风流场所,再到后来他去了日本留学,回来后判若两人,开始潜心研究艺术,由于他经历了自己家的家庭变故和社会变故,故对以后的艺术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在1914年,他的好友拜访他离开的时候他写下了这首诗!

到1918年,他就看破红尘,出家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当年的维新派人员死的死,逃的逃,这种打击下,他是清楚的,从此天涯海角,再也无法相见。到1914年他的好友离开,他是异常伤感,写下这首名诗,配上了旋律,就成了经久不衰的歌曲!

说到这里又得提一个人物,那就是席振铎,是席慕蓉的父亲,席慕蓉大家应该都熟悉,著名的散文小说家,她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燕子》,杨角风读书的时候是考过阅读理解的: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

席慕蓉一家其实最早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她的叔父是坚定的抗日力量,后来被日本鬼子给暗杀了。她的父亲后来去了重庆,再后来去了香港,再后来是台湾省和德国……

所以,我认为这首歌更多的饱含一种思乡的感情,已经不是纯粹的送别之情了……

席慕蓉曾经说过,她的父亲思乡之情从来没有变淡过,反而越来越浓烈,甚至有次遇到了刚割开的草,他就蹲下闻一闻,并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这首诗是不能拆开一句一句的读的,这样你也读不出感觉,必须配上音乐,边听边思考,这就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说实话,身在异乡的杨角风,听这首歌,眼睛也会湿润,不是因为没有知己,而是这旋律就会让你哭,让你想到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那些永远回不了家的人……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次听这个歌词的时候是在《让子弹飞》的开头里面听到的,很惊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