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你说,这样的问题邀请我回答,我是回答呢?还是不回答呢?
我都能把一部神话小说整成一部宫斗剧,你现在让我回答宫斗历史里面谁最阴险,我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又回去翻了一遍历史书,这个康熙是相当能生的,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十个长大成人了。如果他知道后面的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都没有儿子的话,不知道会不会少生几个!再搜索了一下九王夺嫡相关信息,我是越看越糊涂了,为啥胤禵成了最阴险的人了呢?
在我看来,胤禵反而是最一心为国的人,首先他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不管是在父皇康熙面前,还是在皇兄雍正面前,基本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玩虚的,一码归一码。而且他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在康熙病逝的时候,他还在西北驻扎呢,抚远大将军!并且这个人也算长寿了,雍正死了以后,他还活了二十年!
如果他真的阴险,我想他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拉拢年羹尧,因为那时候的年羹尧是川陕总督。
不管最后康熙帝传位给谁,都是害怕十四爷的几十万军队的,而且十四爷在朝廷也是有非常多的人支持的。万一十四爷不高兴了,挥军直捣京城,估计无人能敌啊!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他的粮草是年羹尧提供的,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这么重用年羹尧的原因。
不过如果老十四真有那么大的胆子,我想跟八爷等人联合,有钱的给钱,有粮的给粮,说不定还真有希望!
只是历史不可假设,并且十四爷,可能最喜欢带兵打仗,不喜欢玩政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并不是阴险的人!但是也绝对不是什么仁慈的人,试问带兵打仗的哪个仁慈过?
现在分析也是马后炮了,总之帝王家的子孙,都是比较惨的,想安安稳稳过个日子都难,即使没有什么想法,也不想参与,最后也难的!
我反而觉得最冤的是八爷,也就是八贤王,从名字中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贤能的王,所以真正竞争皇位的也就是四爷和八爷。
八爷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各派关系维持的很巧妙,如果以后上台的话,那就是一个很平静的朝代,不会大起大落的,做事应该光明磊落。
而四爷其实是一个比较阴的人,特立独行,估计经常按章办事,也得罪过一些人,是坚定的改革派,可想而知,他上台以后会怎么整治朝野!
所以与其说是他们兄弟相争,不如说是他们以后的执政路线相争,而康熙老爷子是多么的睿智,选择了四爷,也就等于选择了改革的道路,这种趋势,并不是人力可以为之的!
所以,要说最阴险的人,我想只能是康熙老爷子了,毕竟他的这些儿子未来会怎样,只有他才有决定权!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正史上,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应该是九阿哥胤禟。说实话,雍正和八阿哥胤禩都很虚伪,但是跟胤禟比起来,都算有节操的人。至于十四阿哥胤祯,论最阴险,他还排不上号。
那么,老九到底有多阴险呢?
雍正三年,雍正下旨废黜老九。雍正在后来评价胤禟时,用了十六个字『外饰淳良,内藏奸狡;贿买恶棍,到处称誉』。
意思就是说,胤禟这个人貌似人畜无害,文的武的他都不行,什么正经事都干不好。其实一肚子的坏水,到处捞钱为虎作伥,还故意拉帮结派,影响朝局。
可能有人会说,雍正恨老九,所以这是故意诋毁他。我倒是觉得,雍正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实话实说。老九搞下三路的水准,在九子之中真的很高。
比如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因为立新太子的事康熙惩处了老八,老九当面顶撞康熙。康熙盛怒之下打了允禟两个耳光。结果,老九竟然联络老十四,一起怀藏毒药,愿与老八同年同月同日死。老九如此放肆,难道他真的不怕死?
非也,因为老九在宫里有眼线。康熙身边的太监很多都被胤禟买通了,以至于康熙的真实想法,老九一清二楚。他跟宫里的太监关系特别好,好到要结拜的程度。胤禟让他的儿子管康熙身边的贴身太监叫【叔叔】。目的只是为了及时的探知康熙的风向……
九王夺嫡中,最没有底限的人就是爱新觉罗胤禟。后来雍正权力稳固后,第一个弄死的就是老九胤禟,第二个才是老八,没有追究老十和老十四的罪过。老九的阴险,从雍正对他的态度中就可以窥探一二了。
但是如果只看《雍正王朝》电视剧,最阴险的人应该就是老十四胤禵了。电视剧中胤禵的阴险,都是藏在心里。平时隐忍不发,关键时刻就给别人偷偷来一下。包括老八,都吃过他的亏。
第一次是临摹太子笔迹,故意把脏水泼给太子和老十三。康熙最恨皇子之间内耗,老十四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心机男。
当时老八的内心是崩溃的,争太子他是有优势的,没必要干这种下三滥的事。结果架不住胤禵的催促,提前干掉了太子,也把自己的末日提前了。
第二次是跟老十三打架。要知道,老八刚刚在康熙面前失宠,整个八爷党都跟着一起在康熙面前吃了瓜唠。老十四这个时候站出来,在乾清门怒怼康熙,平时憨厚寡言的人,突然间鸟枪换大炮。他自己风光了,最崩溃的人,还是老八……
第三次是争征西大将军,表面上对老八各种谄媚,却在私下里跟雍正各种暗地交易。不仅把八爷党全给骗了,还顺带着把年羹尧也给带沟里了。
老八或许不信老十四的鬼话,但是老十四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说的话,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只要能把大伙给蒙住,老八就算再有意见,他也不敢跟大伙较劲。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胤禵使得这招,绝对的大手笔,没有一定的胆量和气魄,还真不敢使出这样的损招。连老八这种虚伪的人,也被老十四耍的团团转。
同样招数,在后来又用了一次。年羹尧架空了他的兵权,回到京城后,胤禵在康熙的灵堂上大哭大闹。他知道在这种时刻,雍正也不敢杀他。这么干实乃一石二鸟之计,一来雍正不敢动他;二来让老八仍然认为他是同党,不会对他落井下石。这种魄力和手腕,是老八绝对不敢干的。
总的来说,电视剧中的老十四。平时一副沉默寡言的形象,内心里一肚子坏水,说他是最阴险的人也不为过。
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谢谢炒米视角的邀请!我来回答;在九王夺嫡中,历史爱好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八阿哥胤禩、四阿哥胤禛及老九胤禟、老十胤娥、老十三胤祥身上,岂不知有一个人最阴险,那就是“十四阿哥胤禵”,想知道内幕,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给大家简单的细说一下: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根据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介绍;康熙四十七年的刑部买卖人命大案被康熙帝发现了以后,派了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去进驻刑部查办,结果康熙帝发现此事与太子胤礽有直接关系。
此时的康熙帝对太子大失所望,但是为了不使朝野动荡,只得暂时不了了之。
康熙帝还是想继续给太子机会,因为这位太子是康熙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且立胤礽为太子已经三十多年,不易随便更改,累急了的康熙想了想决定到热河八达山庄“狩猎”加上休息一阵子。 (图片来自网络)
康熙帝这次来热河木兰秋狝狩猎,不光是休息一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太子进行深入的考察一下,所以;太子说病了也得跟着去,包括十岁以上的皇子、皇孙。
到了热河的山庄,无意间发现了太子胤礽与自己的妃子郑春华苟且私情后,康熙帝雷霆震怒,正不知如何处置太子的时候,十四阿哥出现了!
不深入了解大家都以为十四阿哥属于八爷党,那就错了!十四阿哥胤禵是一位典型的“党外有党”的独往独来的个人一党。
正在太子爷犯事的节骨眼上十四阿哥胤禵冒充十三阿哥胤祥的笔迹。(胤祥的笔迹与太子相仿)造了一张太子胤礽调兵围剿山庄的“手谕”,这是天大的反叛调兵手谕,也是想用此彻底击垮太子胤礽。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调兵符的手谕上明白的写着调太子爷的旗下门人凌普所率领的二千兵马进入山庄干什么?
一,嫁祸太子对康熙帝逼宫兵变,就此搞掉太子。
二,调兵符是太子的笔迹,但是也像十三阿哥胤祥的笔迹,一旦诬陷不成,康熙帝查起来,也可以嫁祸十三阿哥胤祥。
三,此次阴险招数,利用了八阿哥胤禩对太子的围攻,又利用了大阿哥胤禔出头要替康熙帝弑杀兄弟太子胤礽。(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从以上三条就可以看到十四阿哥胤禵的阴险狡诈之处,用了一石三鸟的方式坐收渔利,可谓躲在暗处的大阴谋家。
虽然太子胤礽在这次被废了太子,可是英明神圣的康熙帝岂能不知其中的就理?
由此十四阿哥胤禵已经失去了做帝王所具备的“德性”,康熙帝也不可能需要有才无得的人接班坐天下。不是吗?如果喜欢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每天向您推出历史疑难故事,谢谢你的阅读,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必回复!
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有意思,宋安之来回答!
老十四当然是最阴险的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给大家说说九子夺嫡中到底是那几人在夺嫡。虽说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就是九位阿哥参与了夺嫡,但这其中包括了参加夺嫡者和夺嫡者的追随者。
具体来说想夺嫡的有:大阿哥、太子、老三、老四、老八、老十四。共六个人。
夺嫡追随者有:老九、老十、老十三。共三个人。
想夺嫡的六位阿哥,可谓是各显神通,大阿哥虽然康熙庶长子,但毕竟是康熙长子,这是一个优势。而且他军功颇多,拥有大阿哥党的势力。
太子就不用说了,当了三十多年太子,太子党可谓是门生故吏遍天下。
老三走的路不同,他这个人不精于算计,所以就选择了一条合适自己的路,那便是借着编书来拉拢了一批读书人。想要以这种温和手段来笼络人心,并且让康熙看重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夺嫡。
老四则是真正的大智慧者,表面上是走的孤臣路线,并且为国为民。实际上是借此让康熙完全放心信任自己,最后获得康熙的肯定,所以夺嫡成功。
老八走的路线也很高明,就是得民(百官)心者得天下,所以被百官称之为贤王。拥有势力庞大的八爷党支持,先后成为太子和老四的劲敌。
当然老八有一个致命缺点,那便是笼络人心太多,因此造成康熙对他的猜忌和厌恶。而且谁当皇位继承人,不是百官说了算的,而是康熙说了算的,老八与百官这个既得利益集团捆在一起,无形中就已经开始输一半了。
老十四可以说所有夺嫡者最独具一格的人,他并没有什么十四爷党,也不当孤臣。而是长期依附于老八,属于八爷党一员,却经常坑老八,还在八爷党和老四之间左右逢源,最后再自立门户成为大将军王,才暴露出自己的夺嫡野心。
可以说老十四是隐藏最深的夺嫡阿哥,采取手段也多是见不得光的,所以说他是最为阴险者是当之无愧的。
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老十四的阴险夺嫡之路。
老十四这个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很惊人。老十四的第一次正式出手,就是在热河狩猎之际,他主动伪造出太子的亲笔信,制造太子假兵变的假象,想要太子被废,扶老八上位。
不过看似老十四是想扶老八上位,其实结合当时局势来看,太子胤礽只要一天在储位之上,那么谁也没有机会,这就包括老十四。再结合老十四之后的所作所为,很明显老十四并非是真的想扶老八上位,而是主要想借着老八废掉了太子,使人人都有机会,那么他老十四自然也就有机会了。再看看老十四这一计可谓是相当狠毒,要知道兵变谋反可是杀头之罪,老十四这么做等于是将太子往死路上逼,跟大阿哥想杀死太子是一个性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且制造假兵变,万一局势失控的话,康熙一个不好真的有可能死在乱军之中,这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很明显老十四根本没在乎,可见老十四这个人是真的狠毒。
到了议举新太子之时,老十四看似义气的替老八出气顶撞康熙,实则是在狠狠地坑老八。
我们来看看,当时老十四先是与老十三厮打起来。等到康熙来了以后要锁拿老八他们,老十四直接公开反对,更是肆无忌惮的替老八鸣冤,直接说老八是因为百官支持他,所以招了康熙的忌,让康熙面子上挂不住。然后又一直反驳康熙,最后气的康熙要拿刀砍他。
这样一来结果是什么呢,是老十四给外界留下仗义执言的好印象。但老八就惨了,康熙自然是认为老八太会蛊惑人心了,竟然蛊惑弟弟这样跟父亲作对,这样一来,自然更加厌恶老八了,老八也等于是彻底出局了。
老十四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考虑不到这一点呢,其实说白了老十四就是故意为之,故意坑老八的。
到了议举大将军王之时,老十四自然是眼红,面对老八的猜疑,是生气的说道自己愿意歃血为盟,意思是自己是真心支持老八的,并没有夺嫡之心,先将八爷党这些人忽悠的稳住。
然后老十四又去找老四支持他当大将军王,最后达成交易就是老四支持他成为大将军王,他支持老四的门人年羹尧成为陕甘总督。
老十四这么一操作,自然是如愿以偿的成为大将军王。可以说老十四这个人很聪明,依附于老八,处处坑老八不说,还在老八和老四之间左右逢源,成为大将军王,也就是当时大家都认为的储君。
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以后,马上开始自立门户并且翻脸不认人。首先就是不顾老四支持他的情义,开始挖墙脚。是第一时间拉拢年羹尧,并且带着年羹尧去老八府邸,这样一来既将年羹尧拉到自己阵营,又稳住了老八,意思是我带年羹尧过来,说明我还是听你的。
可以说老十四这样一做,有些打了老四一个措手不及。还好老四手段高明,对年羹尧狠狠地敲打了一番,又娶了年羹尧妹妹年秋月,恩威并施之下才使年羹尧没有叛变自己。要换其他人,老十四这样一做,肯定是成功了。
在将了老四一军以后,老十四到了西北以后,又故技重施的用一封假信策反老八安插在他身边的鄂伦岱,彻底摆脱老八对他的控制,这才暴露出自己的夺嫡野心,可以是隐藏是相当之深。
身为夺嫡之人,老十四这条路可以说很是阴险,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虽然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但在道德上还是很没品的,所以说老十四是九子夺嫡中最阴险的阿哥,还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夺嫡之路,一个字是“阴”,两个字是“阴险”。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老十四胤禵曾是八爷党坚定的支持者。康熙五十一年“毙鹰事件”后,八爷党遭到康熙皇帝的打击和清洗,除了阿灵阿等少数人还在暗中支持他外,留给外人的多以“尚得人心”而论,但就这一点而言,八阿哥的政治能量依然存在。
八阿哥胤禩受挫之时,老十四胤禵自己开始活跃起来,积极谋求储位。康熙五十七年以前,胤禵曾结交理学大学士李光地,翰林院编修陈万策等人,“待以高坐,呼以先生”。胤禵之所以这么做,是博取士人和官僚的好感,为自己树立好的声誉,以取得康熙皇帝的器重。
此时的老十四胤禵,其爵位还只是一个贝子,贝子上面还有贝勒、郡王和亲王,所以,胤禵要想上位,还必须在爵位上有更高的擢升。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康熙皇帝的安排。而此前一段时间内,老十四胤禵虽然支持八爷党,但是在八爷党集团内部,他并非最为活跃的人物。
自“毙鹰事件”之后,一废太子的那个公推结果被康熙皇帝一手推翻,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之一老九胤禟,和老十四关系逐步走近。这体现在老十四胤禵于康熙五十七年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第一次出征时的情景。
老十四胤禵对老九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儿。”“但有欠好,就早早带信给我。”(《文献丛编》第一辑)胤禵的目的并非真的关心自己父亲康熙的建康和性命,而是希望把握时机,相机而动,为谋求储位能够发挥主动性。
胤禵在出发前,胤禟也每天到他家商议,希望胤禵早点征战成功,好回来当太子。胤禟称老十四胤禵“才德双全,我兄弟内皆不如,将来必大贵。”并当胤禵面说“早成大功,得立为皇太子。”(《文献丛编》第一辑)
老十四胤禵在西北平叛,康熙皇帝给予他的的确是最高的礼遇。从贝子封为“大将军王”,虽然没有名号,貌似“假王”,但是既已为王,自然在政治上又多了一份能量。
康熙六十年,老十四胤禵平叛后回京述职,老三胤祉和老四胤禛已为亲王,康熙皇帝派二人往京郊亲自迎接胤禵,可见老十四胤禵当时的声誉和呼声有多高。
现在看来,康熙任命老十四为大将军王,到西北平叛,可能的目的有二,一是对老十四进行培养,希望他能在新皇帝继位后帮助新帝。这是满清皇室的优秀传统,让皇子参与政务,磨练能力,既为挑选继承人,也为他日新帝寻找助手;二是八阿哥胤禩被打击后,九子夺嫡唯老四胤禛左右逢源,但是老九胤禟等人还在为八爷党活动,为了保护胤禛,转移朝野的目标,康熙皇帝将老十四推出来,成为九子夺嫡的标靶。
但是康熙六十年,胤禵回京述职之后,随即又派他回到西藏驻守,如果他是康熙默定的储君,为什么在此关键的时刻又将他打发走了呢?
以上就是历史上老十四胤禵谋求储位的基本情况。无所谓阴险,因为在满清政治体系之下,皇子们参与政治是优秀传统,只要不威胁到皇权,你争我夺显然是被允许的,就看谁的手段更高明,若以此论,老四胤禛才是最为阴险者。
如果我们从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老十四的确很阴险,甚至超过老八胤禩,我们来举例说明。
第一件事:一废太子当晚,胤禵伪造太子手谕,调兵围困八大山庄。可以想知,胤禵早就伪造了这份手谕,就等时机了,但是他自己没有出手,却去找老八胤禩,让老八胤禩拿出去,这明显是要坑害老八啊,被老八胤禩识破拒绝了。不知道胤禵是怎么七转八弯到老大胤褆手里了,着实也将老大害得最后“永远圈禁”。
第二件事:在西北又伪造信件,策反八爷党重要成员鄂伦岱,收买鄂伦岱。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胤禵让鄂伦岱带回去一块天石贺寿,可是却让鄂伦岱故意将天石留在八爷府,让八爷胤禩以死鹰偷梁换柱,嫁祸老八胤禩。胤禩希望以此乱局,结果失败,康熙没有追查。可见,老十四胤禵又玩弄了老八。
第三件事:雍正即位之后,老八允禩到景陵找老十四允禵,希望他入伙再干,老十四给老八允禩甩了一句“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不会袖手旁观。”结果是老八发动兵谏的时候,连他的影儿都没看见,又摆了允禩一道。
从这三件事可以看出,无论怎么讲,老十四胤禵都隐藏着比老八更险恶的用心,他貌似是八爷党的一员,其实时时在利用八爷党,给八爷党挖坑,他不过是想借老八的势力为己所用而已,说他阴险确实不为过。
康熙朝“九王夺嫡”中最阴险的人是胤禵吗,为什么?
康熙朝晚年,众位康熙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雍正成为了这场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者,并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顺利继承了皇位。
纵观“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雍正前后共面对过三个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分别是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以及十四阿哥胤禵。这其中,胤礽是因为自己的贪婪与跋扈,最终两度遭到了废黜,属于“自我作死”,痛失好局,而真正与雍正之间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的还是当属胤禩和胤禵。
只不过,对于雍正来说,他最为痛恨和厌恶的人,并非胤禩和胤禵这两位最为主要的政敌对手,却是另外一位“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九阿哥胤禟。
而雍正之所以会对胤禟如此愤恨,还是因为胤禟在“九子夺嫡”期间,极为“阴险”与“精明”的表现,给雍正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与阻碍,甚至在雍正登基之后也依旧没有停止对于雍正的“反击”,而这最终也导致胤禟极为凄惨的人生结局。
九阿哥胤禟,“八爷党”的核心骨干与当之无愧的“财神爷”。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非常清楚,剧中的九阿哥胤禟非常的富有,并且出手极为阔绰,被誉为“八爷党”的“财神爷”。
其实,《雍正王朝》中这样的设定并非虚构,历史上的胤禟确实有着非常丰厚的财富,将其称为所有康熙皇子中最有钱的一位,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纵观九阿哥胤禟积累财富的整个过程,更多的也还是依靠着他的“阴险”。
首先,胤禟与整个明珠家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往来,其中也有着许多秘密的“勾当”。
早在明珠在世的时候,九阿哥胤禟就通过明珠的堂外孙大阿哥胤褆,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尽管这一时期明珠已经遭到了康熙皇帝的处置,权势、地位远不如从前显赫,但在京城与地方,依旧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况且,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纳兰揆叙也在朝中担任着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要职,这就使得胤禟借助整个明珠家族的关系网,与其进行着频繁的“生意”往来。
尤其是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禟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纳兰揆叙之子纳兰永福,两家正式缔结姻亲关系后,双方的互动变得更加的频繁且密切,胤禟的财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曾任九阿哥胤禟老师的秦道然,在雍正审问时供述说:
“允禟从前家私不满二十万,自与明珠结亲之后,现银约四十余万两,田产、房屋、生意等项约还有三十余万。”
雍正也曾怒斥胤禟:
“从前诈取明珠家银百万余两。”
由此可见,通过与整个明珠家族的交往与联络,使九阿哥胤禟从中赚取了大量财富,获利颇丰。
其次,就是九阿哥胤禟利用自己的身份与结交的外部关系,大肆进行“违规贸易”。
当然在这其中,与明珠家族的密切关系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借助于此,胤禟做了许多朝廷与官府的“生意”,赚的是盆满钵满。不仅如此,他还将“生意”做到了当时朝廷严格管控的东北人参,以及盐铁等朝廷垄断经营的产业之中,并在其中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官员为其提供便利,胤禟则是从中牟取了暴利。
再次,就是九阿哥胤禟广开财路,产业非常之多。
除了上述这些“非法”和“非合规”的赚钱门路,胤禟也还有非常多的“常规产业”,如田产、房屋、当铺等,而胤禟也是极富经商头脑,各种生意在京城内外是遍地开花,从而赚取了大量财富。
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禟成为了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富有的一个,而他也将其财富投入到了支持八阿哥胤禩以及后来十四阿哥胤禵的夺嫡进程中,堪称“八爷党”的“财神爷”,成为了“八爷党”夺嫡“经费”最为主要的提供者。
在整个“九子夺嫡”的过程中,九阿哥胤禟是出钱、出人又出力。众所周知,“八爷党”的核心是八阿哥胤禩,然而,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地位非常卑贱,这就使得胤禩本身并不具备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在母家的支持上,尤为捉襟见肘。
可胤禩自幼天资聪慧,谦逊和善,使得许多皇子和朝臣选择站在他这一边,这其中就包括了九阿哥胤禟。
当然,对于胤禟来说,他本人是基本不具备继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与他同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的五阿哥胤祺能力出众,并且立有军功,还被康熙封为了恒亲王,这也使得胤禟的不可能获得更高的爵位,因而并不具备任何身份上的优势。况且胤禟本人也对于夺取皇位确实也没大多兴趣,他更多的时候还是将心思用在了积累财富之上。
然而,胤禟对于“八爷党”的作用和价值确实不能小觑的。
一方面,九阿哥胤禟给予了“八爷党”最为重要的财富支持。
前文中也说到了胤禟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有钱、最为富有的一位,而他也向“八爷党”的政治活动投入了许多财富资源。
在朝堂上,八阿哥胤禩之所以会获得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的支持,既是因为官员们对于胤禩本人的能力与品行的认可,同时也有胤禟暗中结交的缘故,他通过明里暗里的金钱与财富利益的输出和交换,为胤禩换取了朝臣们的支持。而在这之后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率领军队在西北平叛的时候,胤禟也是在朝中和西北地方上积极活动,除了为胤禵争取朝中大臣们的支持与帮助外,更是通过自己的串联,使得胤禵能够最大限度获取平叛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也让胤禵的平叛完全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而在后宫之中,胤禟还积极收买宫中的太监,以充当自己的眼线,从而获取到了许多的宫中情报。
除此之外,“八爷党”内部的宴请、交际、拓展以及官员输送,也基本都是由九阿哥胤禟来“买单”,这些都为“八爷党”的势力不断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则是九阿哥胤禟还是“八爷党”内部的重要智囊。
“一废皇太子”期间,他就曾因与佟国维、马齐暗中串联官员,力谏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而在这之后,他又拉着十阿哥胤䄉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面前是“以死相逼”,让康熙是非常的难堪。
而在康熙复立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后,他又积极联合,与阿灵阿、纳兰揆叙、王鸿绪等一众重要朝臣一起,暗中散播对于胤礽的不利言论。
“揆叙挟其数百万家赀,与阿灵阿等合谋买嘱优童下贱,每与官民宴会之所,将二阿哥肆行污蔑。京城言语谓千金买一乱者,人所共知者也。既明理者听之亦不能辨其事之真假,无父无君,莫此为甚。”
这就使得不仅仅是在京城之中流言四起,就连江南各省的民间舆论也对胤礽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之后,八阿哥胤禩因为“毙鹰事件”而被康熙皇帝极度厌恶,彻底失去了夺嫡资格之后,又是他率先跳出来,推选十四阿哥胤禵为“八爷党”内新的“夺嫡候选人”,同时给予了其重要的支持。
“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由此也可见,在整个“九子夺嫡”期间,九阿哥胤禟的表现是极为活跃的。然而,也正是他的积极表现,给雍正的夺位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与阻碍,而这也为他最终的惨淡结局,埋下了伏笔。
九阿哥胤禟,最终以极为凄惨的结局收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顺利登上了皇位。
而登基之后的雍正也随即开始了对于当年参与了“九子夺嫡”的这些康熙皇子们的清算与报复,首当其冲的便是九阿哥胤禟。
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皇帝便以“遵循旧制”为由,派遣胤禟前往西北,命其在年羹尧的帐下效力。雍正之所以如此,既是要削弱“八爷党”在京城中的势力,进一步孤立八阿哥胤禩,同时也是借由年羹尧对胤禟进行监控。
然而,来到西北之后的胤禟却依然选择了与雍正进行对抗。
在这期间,他擅自圈占、买卖牧地,并且他还纵容家人寻衅滋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他本人更是要求当地官员称其为“九王”,极为嚣张跋扈、桀骜不驯。而在他与家人的书信中,除了用其秘密创制的“密码文字”掩盖交流内容外,还有着许多僭越之举与大逆不道的言论。
更为重要的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内,西北地区开始流传了起了许多关于雍正“凌逼众阿哥”的不利言论,影响非常恶劣。
也正因为九阿哥胤禟对于雍正有着如此之多的“口服心不服”的行为,最终也让雍正下定了决心要对胤禟进行最为严厉的惩治。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并被改名为“塞思黑”,之后被押解到了保定,圈禁于高墙之中,交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李绂看管。最终,历经三个半月的折磨,胤禟死于禁所之中。
直到五十多年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胤禟才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才得以被“平反”,从而恢复了宗室的身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