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过之后会让你心里懂一点人生的感觉的电影?
国产的只推荐一部,其余的都是国外的
这个排名并不能代表个人的喜好,每部电影都打上一个标签,分别为人生、责任、信念、痛苦、哲思、执着、才华、爱情、勇气和恩仇。但是其实我最喜欢的是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
1.人生--《美国往事》
豆瓣评分:9.1
导演: 赛尔乔·莱翁内
主演: 罗伯特·德尼罗 / 詹姆斯·伍兹 / 詹妮弗·康纳利 / 伊丽莎白·麦戈文 / 乔·佩西
男人一生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推荐
影片讲述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梦想、责任、冲突。
2.责任--《辛德勒的名单》
豆瓣评分:9.3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 连姆·尼森 / 本·金斯利 / 拉尔夫·费因斯 / 卡罗琳·古多尔
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却必须去做的事。
3.信念--《肖申克的救赎》
豆瓣评分:9.6
导演: 弗兰克·德拉邦特
主演: 蒂姆·罗宾斯 / 摩根·弗里曼 / 鲍勃·冈顿 / 威廉姆·赛德勒 / 克兰西·布朗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4.痛苦--《现代启示录》
豆瓣评分:8.3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马丁·辛 / 罗伯特·杜瓦尔 /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 / 山姆·伯顿斯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
5.哲思--《第七封印》
豆瓣评分:8.3
导演: 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 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 本特·埃切罗特 / 尼尔斯·波普 / 马克斯·冯·叙多 / 毕比·安德森
如果要在临死之前看一部电影,一定选择《第七封印》。
6.执着--《阿甘正传》
豆瓣评分:9.4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 汤姆·汉克斯 / 罗宾·怀特 / 加里·西尼斯 / 麦凯尔泰·威廉逊 / 莎莉·菲尔德
妈妈总说,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从不知盒里会有什么东西。
7.才华--《东方不败》
豆瓣评分:8.2
导演: 程小东
主演: 李连杰 / 林青霞 / 关之琳 / 李嘉欣 / 李子雄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
8.爱情--《罗马假日》
豆瓣评分:8.9
导演: 威廉·惠勒
主演: 奥黛丽·赫本 / 格利高里·派克 / 埃迪·艾伯特 / Hartley Power / Harcourt Williams
在人的一生里,即便只有这样一刻心灵的相通,也会少却多少遗憾!
9.勇气--《勇敢的心》
豆瓣评分:8.8
导演: 梅尔·吉布森
主演: 梅尔·吉布森 / 苏菲·玛索 / 布莱恩·考克斯 / 詹姆斯·卡沙莫 / 辛·劳洛
也许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无所畏惧的勇士。
10.恩仇--《教父》
豆瓣评分:9.2
导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 马龙·白兰度 / 阿尔·帕西诺 / 詹姆斯·凯恩 / 罗伯特·杜瓦尔 / 黛安·基顿
“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推荐的这些你都看过吗?
有哪些看过之后会让你心里懂一点人生的感觉的电影?
只有孤独可以抚慰孤独
孤独:《迷失东京》
剧情:寂寞少妇和潦倒的中年男人,面对着亲情、爱情的隔阂,加上人在异乡的迷失和心底潜藏的孤独失落,于是两个人偶然的相遇变成了一段影响整个人生的故事。
导演的巧妙之处在于她没有把影片安排成一场婚外情,而是营造了一种细腻的淡淡的感觉,将两个人若即若离的情感导向低回的精致,既符合两人的身份,也符合地理环境与故事内在节奏。
这样你就完全可以把他们的拥抱看作是互相温暖:沉默的倾诉、心灵纯粹的交流、在他乡的互相认同。看完影片,会让人想起了BOBDYLAN的歌词:“我们曾经苍老,我们风华正茂。”那些曾经在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迷失的心灵,会在时间中得到智慧。
梦想改变现实
梦幻:《天使爱美丽》
剧情:艾美丽是巴黎一家咖啡店的女招待,善良的艾美丽不断无私地帮助别人,使他们快乐。她相信简单,相信人最真最宝贵的东西。当一个喜欢收集碎照片的男人尼诺出现之后,艾美丽犹豫了。这个男人令她心动,她有勇气像帮助别人那样帮助自己吗?
照片会开玩笑,玩偶会说话,照片会窃窃私语,狗会僵死之后一动不动,而做爱时候的激动会让橱柜上的玻璃瓶集体抖动……一个非童话的电影出现了童话中所能实现的所有事情,却似乎充分地证明了“存在即是合理”——一切只为了呈现艾美丽的梦想气息而变得正常!导演让观众们伴随着艾美丽一起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各种喜与忧,领悟生活中的各种真情和真理。画面奇幻精美,情节离奇感人,充满幽默,与众不同,也告诉人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守望相助。
微光刺破黑夜
母性:《黑暗中的舞者》
剧情:一位患遗传眼病接近全盲的母亲,从捷克来到美国,拼命赚钱,为了两个希望:一个是儿子能够手术,从此和黑暗世界告别;一个是自己能在音乐中不停起舞。但生活没有对她微笑,当她无辜地成为被告,为了儿子,她放弃了律师和自我辩护,选择了在歌声中走向绞刑架。
母性的光芒、天使般的灵魂,穿透了生活的黑暗,震慑了我们那颗因为麻木而忘记感恩的心灵。“在我们黑暗的孤独里有一线微光,这一线微光使我们留恋黑暗,这一线微光给我们幻象的骚扰,在黎明确定我们的虚无以前。”诗人穆旦在50多年前写的诗句如此恰当地表达了女人作为母亲的心境。
最是那一低头的浅笑
纯真:《花与爱丽丝》
剧情:影片从男主人公一次短暂的“记忆丧失”为切入点,讲述了两名中学少女在走过她们心绪摇曳的思春期时,所发生的既纯真又危险的三角恋爱故事,展示了青春情感嫩绿而又脆弱飘忽的横截面。
和岩井俊二的其他影片一样,本片风格细腻唯美,影像纯净透明,音乐轻灵神秘,情感表达敏感而又强烈,最令人心醉又心碎的画面,是花与爱丽丝在雨中的一场戏:雨水淋在头顶,打湿了少女的头发、制服与眼睛,也打湿了少女萌动的迷情、漫不自觉的春心。纯真的少女情怀,如诗如梦般青涩美丽,这一切又都欲言又止。
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痴爱:《绿光》
剧情:法国谚语说:“时机到来,即是钟情之时。”整个假期,戴尔芬都游弋在都市、田园、海滨、山地之间。度假的地点在变,心境却一直没有变。直到在归途的火车站碰到他。她一下子就知道快乐在哪里了:快乐在他那里,快乐在爱里。
在这部影片里,常见的浪漫故事被人物明确的实际期望所代替,女主人公拒绝接受人们对生活的庸俗满足,只有最后通过那罕见的自然现象——绿光,在戴尔芬与男主人公重逢的瞬间画下一笔重重的浪漫:幸福完全被浓缩在影片最后的两分钟内,被释放于最后戴尔芬那一声欢呼里。
挺住就是胜利
尊严:《永不妥协》
剧情:一位离婚且经济窘迫的单亲妈妈,在一间律师事务所当助理时,秉持着她永不妥协的道德勇气,在种种阻挠与挫折下,全心全意地投入与PG&E的诉讼,为受害居民争取应得地权益与赔偿,也重新认识和肯定了自我的价值。
本片依循着两条主线进行:一个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女助理,如何在心计与权欲重重的法学与商界,以执着、勇气与真情,勇闯出一片天地;一个单亲妈妈,如何在工作与家庭无法妥善兼顾的两难与煎熬下,面对男友、孩子以及自己真正的需要。剧中女主角艾琳热情勇敢、嫉恶如仇、刚毅不屈的特性,使得她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险阻中,能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体现了一个女人的生命尊严。
身体里的苦月亮
情欲:《情迷六月花》
剧情:阿娜伊丝宁与银行家丈夫雨果在巴黎定居,名作家亨利•米勒和他妻子琼的出现,点燃了她身体的烈火。她先是迷情于亨利,后又深爱上了琼……阿娜伊丝宁在她的日记《火》中坦言:“不论什么爱情,我都无法抵抗,我的血液开始起舞,我的双腿张开。”
在影片中的阿娜伊丝宁从最初的贞女,渐渐被亨利教唆成一个似乎有着无限性欲望的荡女,最终变得虚无而反常。她的欲望不仅表现在对性的索取无度上,也不仅是表现在赤裸裸的性爱方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一种无所顾忌的性主动上。她迅速地爱上亨利的妻子琼,让亨利都来不及惊讶。而正如伍迪•艾伦所说的一样:“当我们思考问题时,爱会提供很多答案,而性会提出很多问题。”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同样切中了要害:“反常的享乐伤害正常的情欲。”
压抑导致变态
压抑:《钢琴教师》
剧情:40出头的女钢琴教师艾丽卡在维也纳音乐学校任教,她与专横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封闭保守,没有个人隐私的残缺家庭中,艾丽卡感到压抑苦闷,这种畸形的环境导致了她依靠偷窥和自我虐待来发泄性欲,最终艾丽卡用刀子刺进了自己的心脏。
影片最令人惊慑的莫过于艾丽卡种种变态的性狂想(如用刀片割伤自己的阴部,在露天电影院偷窥在汽车中做爱的男女等),导演显然将艾丽卡极端的性格归咎于母亲高压的控制与过分的期望,也因此艾丽卡对那位资质聪颖的女学生,竟因妒火中烧而用玻璃碎片毁灭其钢琴生命,压抑毁灭了几个人的幸福。
一个“闷骚”的伤口
恐惧:《恐惧吞噬灵魂》
剧情:这是一个六十岁女人和比她小二十岁的外籍工人的爱情。生活的惯性状态、社会焦虑感、他人的偷窥与道德压力,心理上的外来感受拉长了两人之间的隔阂,聚合成神经质般的痉挛。女人说:“幸福并不总是有趣的,可幸福……那毕竟是件体面事儿。”
爱情、不安全感、童年记忆、社会形态、人际关系、不确定性、自然……女人的恐惧感像一张硕大密实的网,在独处时,在深夜里,更在人群深处,在繁华背后……那是宿命里的脆弱、敏感。影片结尾,男主人公因为过度的紧张与压力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炎,埃米守在他的病床前,泪水淌过她因为衰老而苍白浮肿的脸……恐惧是个“闷骚”的伤口,不容易找到,但那被撕裂被摧毁的无力悲痛却会一直丝丝缕缕地升上来。
答案在裙中飘扬
女权:《射杀安迪•霍尔》
剧情:安迪•霍尔是美国波普艺术大师,他绘制的梦露画像成为“招贴派”的时代性标志。维米莉对安迪•霍尔极为推崇,久而久之,她认定对方控制了自己的思想。终于,维米莉闯入安迪•霍尔的办公室,开枪将他射伤……
影片表达了一次对男权社会最前卫观念的冲击与反抗、毁灭与自毁,塑造了一个女权主义人物,从个人经历出发,表现了对体制的愤怒与反叛情绪。实际上,由于身份与历史因素,女性内涵一直局限于男权制的社会倾向之中。这种主体的压抑与生命价值的缺乏状态,难免促使女性神经质的颠覆意识产生,她们通过人性的自我裸露来否定性别美学与男权世界,充满了分裂的快感与毁灭的欲望,但背后又都透露出对拯救的渴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