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周易-系辞》里有一句话,能很好地解释赵武灵王让赵国全体老百姓换衣服、穿胡服这件事。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当人在困境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以求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而又杀伐天下的混乱年代。公元前326年,才十五岁的赵雍继位去世的父亲成为赵国的新国君。闻讯而来的魏、楚、秦、燕、齐五国国君各率一万精兵前来参加葬礼,伺机瓜分赵国。小小年龄的赵雍镇定沉着,严令各国军队不准进入赵国边境。并让本国的军队摆出一副与列强拼命的架势。这一招还真灵,列强终究没敢下手。虽然是虚惊一场,但聪明的赵雍还是看到了危机,当时,赵国的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始终处于其他诸侯列强的觊觎之中。尤其是小小的中山国好勇斗狠,完全不把赵国放在眼里,横挑强邻,死死咬住赵国不放,侵犯赵国领土,掠夺百姓,又引水围灌赵国鄗城,让赵雍很是不爽。要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变革。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主题:胡服骑射。
赵国胡化有一定的基础,赵国地处冀州,土地也包括晋北,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混居。胡服就是换胡人穿的衣服。与胡服对应的,是华服,《左传》中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服就是那种大袖宽衫、上衣下裳、右衽束腰的一件装。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国是周朝的分封国,周朝延续商朝,人们穿华服穿了一千多年,要放弃华服改穿胡服,举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但赵雍是个不服输的人,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公元前307年,在赵雍即位十九年的时候,他力排众议,下令举国“将军、大夫、适嫡子、戍吏”皆衣胡服。然而改穿胡服不是目的,骑射才是目的。战国时期的战争大多是贵族战争,用马车作战,双方排列出整齐的车阵进行交锋。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越打人越多,各国不断征兵,不仅仅局限于战车里的贵族和跟在车后服务的奴隶,扩展到普通的平民,平民造不起车,于是步兵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由于春秋战国时代没有马镫,骑兵难以掌握身体平衡。骑在光滑的马背上挥舞武器冲锋,杀不死敌人自己先掉下来了。所以,当时骑兵主要配合车兵和步兵作战,担任侦察、机动、追击的任务,是辅助兵种。赵雍希望骑兵变成主战兵种,但是要想熟练利用马匹作战,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象胡人一样练习骑射,熟能生巧,于是赵国人从小开始练习马术,为了提升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赵雍从国内挑选体格健壮的勇士进入骑兵部队,并且大幅提高他们的待遇。令赵国民众皆以能入骑兵部队为荣。同时他从军中选拔了一批平民出身的军官充入骑兵部队中,大大的加强了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经过不断的积累,配备熟练骑兵的赵军威力无穷,所向无敌,一个军事王国诞生了。组建强大的军队之后,赵雍第一个要消灭的国家即是中山国。中山国是游牧民族白狄建立的国家,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已融人中原。中山国三面与赵国毗连,简直就是赵国的国中之国,隔断赵国从邯郸到代地的南北通道。赵雍时刻都想拔掉这颗眼中钉。
到了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赵雍亲自率领二十万庞大的赵国军团杀向中山国,一年,二年……战争打了五年。战争进行得相当惨烈,中山人奋起抵抗,猛将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然而这时的赵国太强大了,他们连战连捷,攻下了中山国十几座城池,将军事实力不俗的中山国逼到了亡国的边缘。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赵雍不断率军出征,继续蚕食中山国以及楼烦、林胡等部落的领土,大大的扩张了赵国的疆土面积。在与诸侯列强的争斗中,这时的赵国也占据了上风,《六国论》中称:“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也就是说秦赵之间打了七次大的战役,赵国五胜二负,占尽优势。然而,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赵国人都去养马,种地的人自然少了。脱离农耕,离开土地,使赵国粮食产量下降,转而希望通过商业运作来弥补赵国的粮食空缺。这也造成赵国战略的一个大短板,一旦战争不能速战速决,拖入持久战,只能依靠外交来解决粮食的短缺。长平之战,赵国外交陷入困境,粮食供应不上,最终导致一场惨败。
但话又说回来,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敢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定是很艰难的,赵武灵王因为胡服骑射让后人记住了他,并给予他极高的赞誉。他让中国人穿上了裤子,尔后又把驾着马车打仗变成了骑兵作战,都是一些了不起的事,他不枉称一代英豪。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仅仅是换身衣服的事。他涉及到军制,功勋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通过目的明确的彻底的改革,吸收游牧民族的长处,自然能使赵军的战斗力跃升,从而带动整个综合国力的增长。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战国时代的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从恒山到上党,东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楼烦、秦国和韩国。
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即位之初就经历了一场危机。赵武灵王的父亲赵肃侯在位时,攻取齐国高唐,几次攻打魏国,又决黄河之水水淹齐、魏联军,又和魏国交战失利,总之是四面树敌。所以,赵肃侯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326年)去世后,魏惠王立即联合楚、秦、燕、齐四国以会葬为名,各派精兵万人,趁赵国新君年幼刚刚即位之际,俟机图赵。让十四岁的赵武灵王经历一场严峻考验。
赵武灵王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下令赵国全境戒严,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和邯郸的赵军进入战备状态。联合韩国和宋国两国,牵制秦、魏、楚、齐四国。重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重赂楼烦王击燕国和中山国。命令来会葬的五国军队不得进入赵境,只许五国使者入境吊唁,由赵国大臣直接送往邯郸。一场危机基本化解了。
尽管小心翼翼地经营赵国,在和齐、秦的战争中还是折兵平丧土,在第九至第十三年间,和韩、魏联合攻击秦国失败,被斩首八万级。在观泽败于齐国。秦国占领中都、西阳、蔺,俘虏了将军赵庄。基于这种形势,周围的大国秦、齐、燕、韩、楚、魏各国都实力强大,想开疆扩土极欺其不易。于是,赵武灵王把扩张的视野投向了周边的弱国,中山国、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地。就像他的祖先赵简子、赵襄子那样。
这些胡人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武灵王看到胡人骑兵的优势:穿窄袖短袄,方便骑射,速度快,机动灵活,地形适应条件广,比中原的兵车、长矛部队优势要大很多。他对手下说:胡骑来如飞鸟,去如绝弦,反应快速,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胜?
所以,赵武灵王就想建立一支骑兵部队。建立骑兵部队的前提是,必须对目前的衣着服饰进行改革,然后再把兵车改成战马。兵士由乘兵车改成战马,思想上阻力不大。但要改衣着,那就难了。因为在当时的中原地区,经过夏、商、周几代的发展,相对于周边的胡人,文明程度要高很多,形成了当时华夏族衣、食、住、行、礼、乐等一整套的习俗制度,根本是看不起那些没教化的民族的衣着打扮风俗习惯。所以,赵武灵王一开始也意识到了改革的难度。强化军队建设人人同意,但更改衣服穿着,把已习惯了的长袍大袖改成半截短衣,就好像裸着身子似的,尤其对于贵族,那样的衣服才是身份的象征。而为了兵士们更习惯,赵武灵王不仅要使军队将士改革穿着,还要全国上下臣民都要改,
因此,赵武灵王的改革也很慎重。首先争取到了大臣楼缓和肥义的同意,却遭到了贵族们公子成、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等人的反对,并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羞辱。赵武灵王除了对他们劝说解释之外,还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横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从此再也不敢妄发议论了。
最后从赵武灵王到贵族臣都穿上窄袖交领右衽的衣服,赵武灵王的改革正式开始,并建立了一去胡服骑射的部队。很快胡服骑兵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在赵武灵王第二十年,攻略了中山国土地至宁葭;西面攻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二十一年,又攻打中山国,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以及鄗、石邑、封龙、东垣等地。中山国献出四邑请和。二十三年,再攻中山。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扩地界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二十七年五月传位给王子赵何以为王,即赵惠文王。而赵武灵王自号为主父,让儿子负责治国,他自己则身胡服,率领士大夫西北攻略胡地,并且想从云中、九原直接南向袭击秦国。赵武灵王为了亲自察看地形,观察秦王的为人,自己诈称使者到秦国。秦昭王一开始不明真像,等他走了之后,对他的堂堂仪表威武作范很感惊奇,似乎不像是大臣的风度,就派兵去追,这时赵武灵王已骑快马,跑出关上了。后来秦王知道是赵武灵王本人,大吃一惊。
第二年,赵武灵王开辟新地,出代地,在西去路上,在西河遇见楼烦王,百收了楼烦王的兵。第三年,终于灭掉了中山国,打通了从邯郸到代地的通道。但后来因为儿子争夺王位发生冲突,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但是,一代英雄赵武灵王的改革是成功的,使赵国强大了起来,疆域比原来大了许多。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改革,就让赵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为什么要开展胡服骑射当时的赵国地理条件较差,中山国在赵国腹心,北面是燕国,东面是东胡 ,西面是林胡 、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而赵军主要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也没有根据骑兵这个特定兵种制造专门的衣服,在与胡人的交战过程中,发挥不了骑兵的优势。赵武灵王看到胡人骑兵的装束,决定向他们学习,提出了“着胡服”、“习骑射”,以增强骑兵的机动性与战斗力。
如何开展胡服骑射胡服就是采用胡人的服装,即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
赵武灵王十九年春天正月,赵武灵王向大臣楼缓、肥义探讨“胡服骑射”的改革,二人全力支持。而其叔叔赵成拘泥于旧制,不肯附和,赵武灵王耐心相劝,赵成终于同意赵武灵王的变法,并以身作则穿胡服,习骑射。最终胡服骑射改革成功,全国自上而下穿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
胡服骑射成效如何经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骑兵所向披靡,向腹地中山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宁葭。又西攻胡地,到达榆中,林胡王向赵贡献良马以求和。
赵武灵王二十一年、二十三年、二十六年相继对中山国用兵,直到赵惠王三年灭掉中山。
赵国进攻中山的同时,向北出击匈奴,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战果累累。
总的来说“胡服骑射”改变了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以前看到一位大神的评论,赵武灵王,平息惑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从后世对其评价就能看出,这个人有东西。但是不多。😂能搞定一些事,但是并不能改变什么。
怎样看待赵武灵王换一身衣服就能使赵国强大的事实?
1垂衣裳而天下治,这个黄帝的时候就开始了,改换胡服有创新,有好处,但肯定也有阻力,主要还是思想上的阻力,就像清末时候的辫子,有的人头上剪了但心里还有
2,赵国其实在不停的扩张中,很多地方有很多胡人也顺带圈了进来,胡服骑射也就是告诉这一部分胡人一个政治信号,民族一家亲吧,好让胡人也为这个国家效力,这有点像欧洲的足球国家队,只要你有能力欢迎你来
3,据史书上说,赵武灵王改革以后招了很多胡人的兵马,这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有点像足球俱乐部的外援,自己不做,就招点能力强的,很多球星加盟第一句话肯定就是,大家对足球的理念相同吸引了我,赵武灵王改胡服骑射,也有这个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