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作古后其妻子偶然觉察1个秘密,为何会选择自杀?

近代以来,随着个性解放思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文人一味地追求自由的恋爱、自主的婚姻,由此也造成了大量的爱情悲剧。就如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就曾有过两任妻子,民族战士鲁迅先生也有过两任妻子,而文学家郭沫若则更是有着三段婚姻,四段情缘,同时也伤害了4个女人。郭沫若死后,妻子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一封信,打开后竟悲愤自杀。

要回答这个问题,避不开的一个人就是郭沫若。郭沫若是个奇才,他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器物学、文学、艺术的成就等在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

奇才必有奇事,其实,我最欣赏的还是闻一多先生对郭沫若的评价: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虽然这个评价看起来,可能离我们的主题比较远,但我们从中也许会看到一个性格多样,血肉丰满,离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更近一些的郭沫若。从历史记载的轶事上来看,郭沫若是个非常有性格的人,看不惯的时候就骂,但只要对方向他表示友好,又会立刻冰释前嫌,成了最好的朋友。这种极端的转变,就像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倔强大叔。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他在个人生活中的表现。郭沫若名义上有三个妻子:一个是封建父母包办婚姻的张琼华,第二个是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同日本女子郭安娜(日文名:佐藤富子)结婚,佐藤富子出生于日本的名门望族,为了同郭沫若结婚,她不惜同父母断绝了关系,婚后为了郭沫若生育了五子。后来郭沫若为了抗战,不辞而别,抗战结束后,郭安娜拖儿带女,几经辗转来到中国寻找昔日的丈夫,可是此时的郭沫若已同于立群结婚,并且还生育了孩子。后来,她加入了中国国籍,独自将五个孩子养大成人。

最后一个就是今天的主角于立群。于立群比郭沫若小24岁,是个貌美才女。1967年,于立群与郭沫若的第三子,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1968年,在北大读书的二子郭世英也被红卫兵抓去殴打致死。这令于立群悲痛欲绝。然而,压倒于立群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得知了郭沫若在1934年至1937年期间,和自己的姐姐于立忱保持着关系的隐情,而且这还直接导致了姐姐的死亡,面对这一切,让她彻底崩溃了,她心生绝望,于1979年2月25日缢死于北京故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