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是哪些人,结局又如何?

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生于1884年,安徽旌德人。吕碧城以诗文闻名于世。在吕碧城的许多文章中,她都谈到解放妇女,男女平权是国之强盛的唯一办法。吕碧城虽姿容优雅,但自恃清高,终身未婚。1943年1月24日她在香港九龙孤独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南中国海。

萧红,1911年出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著名女作家。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一生中经历了反叛、觉醒、抗争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石评梅,1902出生,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曾用笔名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1919年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时即热心于文学创作,1923年9月在《晨报副刊》连载长篇游记《模糊的余影》,1924年与挚友陆晶清编辑《京报副刊.妇女周刊》,1926年,继续与陆晶清合编《世界日报副刊.蔷藏周刊》,1928年9月30日因病逝世。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1928年9月30日,因为脑炎,石评梅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0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此后三四年是她创作的丰收期,作品多发表于《天地》《万象》等杂志。她23岁与胡兰成结婚,抗战胜利后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参加上海第一届文代会。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公寓内去世,享年74岁。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友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