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汉末群雄中,孙策的创业速度是最快的。
195年,孙策开始创业时,仅有步兵千余,战马数十匹。然而,不到4年,他就据有江东六军郡,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其开国之迅速,后来居上,远远超过曹操、刘备。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谋划已久孙坚战死时,孙策17岁,随母亲居住在庐江舒县。
他从十几岁时开始,就结交知名人士,在江淮之间颇有名气。
当时,父亲的部众在孙贲等人的带领下,依附袁术,而孙策则在积极谋划自己的发展。
他向名士张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投奔袁术,索还先父故兵;2、到丹阳依附当地太守,其舅父吴景,招募流民;3、攻占吴、会;4、讨伐刘表,报仇雪恨,作朝廷外藩。
张纮认为其策可行,并鼓励到:果然能如此,则能据有长江,振奋威德,匡扶汉室,成就齐桓公、晋文公的伟业,何止是一个外藩呢?
孙策,由此成了汉末群雄中,第一个试图以江东立业的杰出人物。
当时,曹操、刘备、吕布、袁绍等人,都集中精力在北方发展;而原本近水楼台的袁术,也把眼睛盯着豫州、徐州,没有“据长江”的意识。
而当时江东的实力人物,多为“无四方之志”的平庸人物。
豫章太守华歆“久在江表,常思北归”,其余王朗、刘繇等人,也是“各据州郡,论安言治,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岁不征”(《后出师表》)
因此,立志全取江东,并以之为基业以争天下者,孙策是第一人。
小小年纪,眼光独到!
困难的任务尽管如此,以孙策的实力,要图取江东,看起来不过是年轻人的“痴人说梦”。
当时,仅刘繇在曲阿就有州兵数万,诸郡守许贡、王朗、朱皓等各拥郡兵,控制着江东主要地区。
严白虎、祖朗等宗族武装各有兵力万余人或数千人,加上不在编户之列的山越族,控制着深险之地。
总和起来,当时江东武装不下10万。
在政治上,孙策也处于被动地位。
刘繇等人,是东汉朝廷任命的官员,而孙策是以袁术部将的身份前来的。顺逆之势一目了然。
而且,孙策当初为袁术攻取庐江时,杀戮江东大族陆康宗族子弟数人,为江东大族及汉官所仇视!何况,袁术也绝不是一个可靠的“后台”。他当初能把孙策夺取的九江、庐江分给他人,自然也不可能看着孙策膨胀成尾大不掉!
因此,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形势对孙策都十分不利!
孙策,就是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开启了创业之路!
起步:及时调整计划孙策原本希望从袁术处讨回先父之兵,然后联合舅父吴景,以实现其计划。
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
袁术当然不愿将孙坚部众全部给孙策,只给了孙策千余故兵(利于控制),并利用其攻城掠地。
孙策遂调整计划,试图替袁术攻城略地,从而在长江以西获取一些地盘,壮大实力,再图后举。
于是,孙策为袁术连立战功。
然而,袁术屡屡“放飞机”,原本许诺孙策为九江太守,但后来却用了自己人陈纪;袁术让孙策攻打庐江时,又许诺以孙策为庐江太守,但后来却又用自己的故吏刘勋···
孙策屡立战功,但获取自己根据地的企图始终无法实现!
同时,其舅父吴景在丹阳也遇到了麻烦。
他被刘繇驱逐出江东,而后,吴景再次北附袁术,奉命与孙贲一起与刘繇作战,但连续不利···
孙策的“第一桶金”计划,不甚顺利:要讨还先父故兵,却只得千余人;要图一个根据地,也屡屡被“放飞机”;其舅父吴景也丢了丹阳···
按原计划发展,孙策恐怕没有出头之日!
于是,孙策调整了计划。
他向袁术提出:请让我帮助舅父讨伐横江之敌,然后回到吴郡招募。我在吴郡至少能招募到3万精锐,辅佐袁公匡扶汉室!
在袁术看来,这是个好提议!
当然,袁术眼中的好主意,未必是能招募到3万兵,能助他匡扶汉室。
在他看来,孙策这点兵,根本不可能平定江东!批准他去执行此策,显然可以平复孙策怨气!而且···即便孙策能“爆冷门”,在江东发展起来,袁术也有办法“夺取其胜利果实”。
于是,袁术批准!
孙策,开始了扫江东的历程!
避实击虚,联合好友,渡江破敌孙策出发时,只有步兵千余,战马数十匹。
他先抵达历阳,沿途扎招募,兵力扩充到五六千。(从扩兵规模看,袁术虽没有补充其兵力,但应当补充了一些财力给孙策)
当然,孙策这点兵力,还是不够人家看的。
而且,由于刘繇已经与吴景沿江争战数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沿江防御体系:以张英屯当利口,樊能屯兵横江津,为一线,严守进入江东的渡口;苲融、薛礼屯兵江宁秣陵城,为二线,拱卫曲阿;此外,刘繇还以江东水军,沿江机动,控制江面。
孙策毕竟是猛将,击败刘繇在江北的一线之敌倒不在话下,很快,他就击败了樊能、张英等人,掌握了渡口。
然而,江面有敌人水军阻截,江南有坚城秣陵,要进一步发展就不容易了。
依常理,孙策要先稳下来,先征集渡船,然后击败刘繇水军,控制江面,然后渡江。
然而,即便征集渡船,又怎能一举击败刘繇水军呢?
形势不利,但等待下去,时间更不利!
于是,孙策没有时间等待征集渡船,趁刘繇水军未至,立刻在当利口以芦苇作筏,迅速偷渡过江!
渡江后,他也没有立刻进攻秣陵坚城,而是进入丹阳郡,去会合自己的好友——周瑜。
原来,吴景被驱逐后,周尚成了新任丹阳太守。
周尚之子周瑜,与孙策情同兄弟,时为巢县县长!
于是,周瑜率军前来助战,并带来了军资粮草。
机动灵活,直扑曲阿,决战决胜孙策与周瑜联兵,击破刘繇在江的牛渚营,缴获了全部粮谷、战具,军威大振!然后,孙策再攻坚固的秣陵城!
然而,尽管孙策屡屡获胜,但秣陵坚固,一时难以攻克!
于是,孙策干脆置秣陵不顾,折回北攻湖熟、江乘,绕过刘繇精心安排的“二线”,直扑曲阿。
刘繇本以为以曲阿为后方,依托两道防线,稳如泰山。
结果,孙策居然神速突至曲阿!
刘繇仓促迎战,当然兵败!
刘繇遂退伦豫章,企图争取曹操、刘表的支持。
如此,孙策夺取曲阿,在江东站稳脚跟!
吴郡博弈如前所说,孙策在政治上原本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刘繇去寻求曹操、刘表的支持;而袁术也“毫无悬念”地开始掠夺胜利果实了。
袁术让从弟袁胤代周尚为丹阳太守!
于是,丹阳为袁术所控制,孙策所有,不过吴郡北部的曲阿一地而已!
显然,这个时候的孙策,仍然没有资本和袁术翻脸。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实力不足的愤怒意义不大。
孙策意识到:更大的问题,在吴郡!
一个叫吕范的人找到孙策,提出:您进入曲阿后,部队迅速扩大,鱼龙混杂,军纪混乱。请让我帮您整顿一下!
原本,孙策在政治上就处于不利地位。
如果军纪混乱,那纵然孙郎再是能战,也没有前途!
因此,孙策采纳吕范建议,整顿军纪,争取民心。
于是,百姓大喜,争相用牛酒犒军。
借此,孙策发布募兵令,并声明:原刘繇所部愿降者,一无所问!愿从军者,一人服役,免除全家徭役;不愿从军者,不强迫。
于是,十日之内,四面云集,得现兵2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
可以说,曲阿城中经历的抉择,几乎决定了孙策的胜利!
巧谋奇兵,齐平三郡进入曲阿后,孙策面临的敌人是既分散又联合。
吴郡的情况非常复杂:既有刘繇所置的汉官,控制关键地区;又有严白虎等强宗所在的深险之地。
这些势力既分散,又都与会稽王朗联合,以之为依托,长期抵抗孙策。
这时,前来投奔的舅父吴景指出:应该先彻底平定吴郡,再图其他。
孙策很清楚:舅父的意见是不对的。此时,吴郡之敌与会稽王朗已经串联,吴郡、会稽战场实际上已经合为一个战场,应视为一个整体的!
孙策认为:刘繇部控制的关键地区自然在所必取,但严白虎等强宗武装,既无大志,又难攻取,不必急着去打!
于是,孙策采取的方略是:庖丁解牛,更改进军方向。
他首先攻取了钱塘等地,切断了会稽王朗与许贡等部的联系,然后“各个击破”,消灭了吴郡南部的刘繇旧部。
随即,孙策不打严白虎,而先攻会稽。
王朗的固陵城十分险要,孙策几次攻打都不能夺取。
志向高远的孙策自然不会只计较于坚城之下,他决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是,他假装下令:连日大雨,饮水浑浊,士兵多腹疼,现令人马上办齐几百口大水缸,澄清饮水!
由此,孙策造成了自己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假象。
随即,孙策一面伪装兵力留在原处,一面秘密分兵迂回固陵城侧后,控制了查渎水以南数十里要道,并且由此猛攻王朗高迁屯兵。
王朗大惊,只好令前丹阳太守周昕迎战。
周昕本非孙策对手,又仓促迎战,哪里是对手?被“秒杀”了。
随即,孙策跟踪逃窜的王朗,迫降之!
如此,会稽也为孙策所夺!
夺取会稽后,孙策趁其兵威,猛攻严白虎。
严白虎虽所在深险,但失去了王朗等部的支持,孤立之中,无法抵挡,也很快被平定了!如此,会稽、吴郡,孙策全部平定!
这时,孙策回头找袁术“拿回自己的东西”。
袁胤虽作了丹阳太守,但丹阳多为孙策旧部,哪里能抵挡孙策?
于是,孙策“友好”请走了袁胤,重夺丹阳!
如此,不到一年的时间,孙策就据又吴、会、丹阳三郡了!
此时的孙策,已是袁术所不可能驾驭的了!
伐交,夺庐江、豫章夺取三郡后,孙策暂停了扩张步伐。
一来,三郡的情况很复杂,刘繇旧部、强宗、山越都各自割据,需要时间平定;
二来,邻近的豫章华歆与曹操关系密切;庐江则与袁术关系密切,直接攻伐,需要作好与袁术决裂,开罪曹操,并同时与刘表开战的准备,条件尚不成熟。
因此,孙策一面集中精力经营三郡,平定残敌,稳定三郡,一面等待机会。
很快,机会来临。
袁术败亡了。
袁术余部企图投靠孙策,但半路为刘勋所夺。
显然,孙策是有必要进攻刘勋的。
然而,孙策却没有立刻翻脸,而是以“友军”(同为袁术旧部)的身份建议:上缭富庶,请您取之!我愿为您外援!
孙策的“建议”,抓住了刘勋的痛点:新得袁术余部,人员膨胀,军资不足。
因此,刘勋拒绝了刘晔的劝阻,前去袭击上缭。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孙策趁机袭取皖城,夺取庐江,并击败了刘勋与黄祖派来的援军。
再得一郡!
随即,孙策开始了对豫章的“和平攻势”。
太史慈去过豫章,深知其太守华歆为人:常思北归。
于是,孙策一面集兵向南昌进军,一面让功曹虞翻劝降。
华歆投降!
随即,孙策以上宾之礼待华歆,借其名望,收复其他士族。
当时,避难于江东的大族,多处于华歆之下,华歆没有说话,没有人敢发言,因此华歆有“华独坐”的名号。
借助华歆的影响力,孙策不但平定豫章,而且巩固了对江东的统治!
后来,孙策又从豫章分出庐陵郡。
如此,“江东六郡”,悉数为孙策所有!
孙策年纪很轻,他开始创业时,群雄相争已经进入“中盘”。
然而,孙策以风驰电掣之势,迅速平定江东,其发展速度,远远超出群雄!
因此,孙策平定江东时,袁曹正要决战,孙策正大有可为!
于是,孙策秘密治兵,有趁机袭许之意。
然而,正此时,孙策遇刺而死,年仅26岁。
孙策平定江东,其军事才能与其对手们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怎么打怎么有!
然而,英年早逝,他不能与曹操等顶级军事家一较长短,算是那个时代的一件憾事吧。
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策对于江东基业素有大功,可他也一手主导了江东基业的格调。
---政局脆弱。
很多人会觉得江东面对魏、蜀时君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可有没有想过,江东的士族和孙氏一族的关系?
其实很糟糕。
因为孙策拿下江东基业的基础,几乎是以江东四大家族的性命换来的。那个时期的士族很有话语权,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在他们的背后,拥有这一个庞大的士族圈层。
陆、朱、张、顾四大家族成为了江东的命门所在。
孙策挡住其实并没有吞吐江东的志愿,更多的时候,他心中耿耿于怀的还是家父孙坚的恩仇。
孙坚被暗杀之后,孙策还比较年轻,他父亲的部下归于孙贲。
袁术在兖州被曹操大败,南下占据着扬州最为肥沃的一个地盘。
---九江郡。
九江偌大的一块肥肉突然被一个外来人强势占据,丹阳太守周昕第一个不爽,挑起大梁抗衡袁术。
袁术派遣吴景、孙贲两人引兵进攻丹阳。这两人,吴景是孙策的舅舅,孙贲是孙策的堂兄,我们也看的出来孙坚去世之后,孙氏一族对于袁术仍然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袁术此时仍旧是他们的立业基石,他们仍旧需要依附袁术。
无论是现在的为父报仇也好,还有后来的江东立业也好,此时的孙氏一族仍旧是袁术的一杆枪。
他们现在还主导不了自己在这个滔滔乱世中的话语权,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在替袁术办事。
吴景、孙贲两人成功攻下丹阳,吴景任丹阳太守,孙贲任丹阳都尉。
不过,此时孙坚的遗留部众仍旧在袁术的手中,他们只是当地的未有嫡系部队的行政长官。
此时,江东的孙策登场了。
孙策听到舅舅、堂兄有了立足之地,马上过江前往袁术的大营,向袁术索要父亲旧部。
如今自家人在丹阳立足,自己只要能够成功索要父亲旧部,联合舅舅、堂兄,既有地盘,又有军队,不听袁术的话又能怎么样?
孙策信心满满的去了,却灰头土脸的回来了,袁术压根没有搭理他。你舅舅在丹阳啊,你去丹阳招兵呐!
你何必索要你父亲的旧部呢?
孙策无奈,前往丹阳开始募兵,只招募的几百人的孙策很快被当地的地头蛇攻击,几百人也报销。
孙策再次前往寿春卖惨,袁术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拿到自己父亲部曲,孙策异常的激动,这小子好了,自己可以联合舅舅收拾丹阳那群地头蛇了。
没想到,袁术永远不会让他和舅舅们走在一起。
刚刚拿到手的孙策很快被派出进攻庐江。
袁术的理由是自己想要进攻徐州,需要像庐江郡征收粮食,庐江太守陆康拒绝袁术要求。
孙策可能也不会想到自己进攻庐江的事情,会影响了东吴政权的一生。
至少,东吴政权的政治格局一直都是异常的黑暗。
攻打庐江这件事情,一直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真的是打得怀疑人生。庐江太守陆康是四大家族之一,他在这里有很高的声望。
庐江城快被攻破时,陆康选出了家族中德行最佳的一人,将他悄悄送出了庐江,安置到了老家吴郡。
这个人是陆逊。
可陆氏一族的结果呢?
庐江城中一百多名族人,被砍了一半。
这时候的孙策才17岁,就算他再怎么的早熟,这样的年纪,如此大兴屠戮,有何德?
更为关键的是,陆氏一族发生惨案后,孙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被扬州刺史刘繇一脚踢出了丹阳,他们两人被逼无奈退守长江北岸的历阳。
孙策听到这件事情后,再度前往寿春想袁术请求援兵,表示自己想要驰援舅舅。
同时孙策开窍一般的表示自己不会呆在江北,他们攻破长江渡口就会南下进入江东发展。
公元195年,十月。
孙策攻破长江渡口牛渚营。
江东现在存在三股势力:
曲阿刘繇、会稽郡王朗、吴郡群盗严白虎。
刘繇作为扬州刺史,本应享有扬州六郡,可是袁术占据九江郡后,他实际掌握的地盘只剩下了江东四郡。
王朗是朝廷下放的地方官,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听从刘繇。
眼看着孙策已经渡过长江,刘繇分别在秣陵城、梅陵、曲阿屯兵布防。
孙策一路湖熟、江乘、曲阿,顺利击溃刘繇。
接下来,孙策绕过严白虎,直接南下进攻会稽王朗(三国演义中的王司徒)。
王司徒凭借钱塘江构筑防线,多次击退了孙策的进攻。
最后孙静引兵从进查渎道突袭,成功击溃王朗,还将东治百姓全部屠戮。
哎,瞅瞅这孙家人做的这些肮脏事。
如此一来,江东四郡被孙策尽收囊中,仅仅剩下了留在白虎山一带的严白虎贼寇。
这股贼寇被孙策一击便溃,孙策成功收取江东地盘。
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坚死后,长子孙策继承遗业,收拾旧部,暂投袁术。并以传国玉玺作抵押,从袁术处借兵三千,回兵江东,开始了割据霸业。
孙策最初依靠程普、黄盖等老将,后来结交江东豪杰周瑜和鲁肃,形成了新老班子的结合。
孙策第一步先从割据曲阿的刘繇等人开刀,打败了刘繇,招降了二万多人,声威大振,先后攻占安徽南陵和丹阳,复克江苏江宁和南京等。
第二步率军东进,攻取吴郡和会稽郡。吴郡太守许贡抗击,被打得大败,南逃严白虎部。会稽郡管辖浙江和福建两省,孙策自任太守。
孙策追击和大败严白虎部,许贡死于乱战中。后来孙策狩猎中死于许贡门下三人之手。
孙策进兵湖北黄石一带,打败了刘表战将黄祖(杀父之仇),斩首或淹亡了三万多人,黄祖只身而逃。
孙策挥兵东下,直取江西南昌,招降了豫章郡(南昌)太守华歆。
孙策的势力已占据浙江和福建全省,江西、湖北、江苏、湖南、安徽的大部或一部。基本上牢牢控制了江东和江南。
孙策在征战中,人称"小霸王"。官渡之战那一年,孙策在狩猎中,被许贡铁杆家丁三人复仇围杀中身负重伤。
孙策临死前,将权柄转交于大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言毕,吐血而亡。时年才26岁!
小霸王十年征战,开拓了江东霸业。不幸遇难,殊为可惜!
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说起东吴政权的开创者,一定要提到孙策,相比于孙坚而言,孙策似乎有着更大的贡献。他少年成名,得到了时人的称赞,甚至让此时的枭雄袁术感叹道:“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恨!”(如果我袁术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就是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可见,孙策是一个有非凡才能的人。那么,他为江东基业有哪些贡献呢?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早年跟随袁术说起东汉末年的军阀,袁术就显得很一般了,他与其兄袁绍一样,不被人们所看好。孙策跟随袁术后,袁术也表现出了他典型的多疑性格。孙策为袁术集团服务期间,帮袁术打败了陆康等人,具有很大的功劳。但是,事后袁术并没有给予先前答应孙策的太守之职,导致了孙策的离开。对于孙策而言,恰恰是这种不好的环境,锻炼了他优秀的处事方式与军事才能,为以后的强大准备了条件。
讨伐严白虎离开袁术后,孙策又转战各地,将所到之处都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当然,孙策并不是那种专制独裁的人,他很会笼络当地的民心,所以百姓都很拥戴他。此时,吴郡人严白虎手里有一万多人,是孙策统一江东之路的绊脚石。但是孙策也不是一般人!他深知对付严白虎这样的盗贼,一定要“擒贼先擒王”。于是他亲自带人渡过了浙江,拿下了会稽,最终擒住了了严白虎。接着,孙策得到了彭城人张昭、广陵人张纮、秦松、陈端等,为东吴的崛起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打败刘勳袁术死后,局势发生了变化,他的部下张勳、杨弘打算投奔孙策。但是经过刘勳的庐江时,遭到了埋伏,张勳和杨弘被俘虏,孙策听到后非常生气。但孙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于是他和刘勳走上了假装联合的道路。联合后,孙策向刘勳建议征伐豫章上缭地区,此地有一万多户人,可以得到不少的财富,刘勳竟然同意了!就在刘勳带领几百人攻打上缭的时候,孙策带人拿下了庐江,刘勳投降了曹操。
建安五年(200),曹操和袁绍打的正激烈时,孙策想袭击许昌、控制汉献帝,但是,他却突然被许贡杀害,一代将才陨落!令人唏嘘不已!
此时的孙策已经拥有了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和庐陵的大部分地区,为孙权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结语
孙策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政治人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早逝就忽视他。尤其在孙坚死后几年的艰难时期,他并没有丧失自己的斗志,而是一直拓展自己的地盘。跟随袁术期间,他总是得不到袁术承诺给他的职位,但这一时期的军旅生涯锻炼了他不屈的意志和军事才能。接着,他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吴景,同他合作打败了严白虎,又用计谋拿下了庐江,站稳了脚跟。这些行动的成功,使孙策拿下了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和庐陵的大部分地区,为以后东吴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坚因讨伐黄巾军、羌族叛乱等战斗有功被封为乌程侯。后联合袁术战董卓时身死。其手下能征善战的部众暂时归附袁术,袁术上表孙坚之侄孙贲为豫州刺史,后地方势力刘繇却不愿与孙家和袁术合作,于是将孙家势力驱逐过江。孙贲便率领孙家旧部加上袁术派来的人,攻打了一年多,却始终过不了江,刘繇却在扬州站稳脚跟,拥兵数万。因为此功,刘繇被加封为扬武将军、扬州牧。
最后孙策出手,接连打得刘繇步步败退而亡。扬州便被孙策收入囊中。后又收服了豫章太守华歆,得到了张纮、张昭、周瑜、鲁肃等部分淮泗大族的支持,孙策终于占据了江东。
袁术称帝,帮了孙策大忙,曹操忙着对付袁绍,难于抽身,于是封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讨伐袁术,孙策不仅收获了地盘,还使江东的大部分士族,都承认了孙策的领导地位。孙策终于在江东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不久孙策中仇家埋伏,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从此,建立了可比肩曹魏、蜀汉的东吴帝国。
东汉末年,孙策如何打下了江东基业?
东汉末年,年仅二十岁的孙策,南下江东创业。不到六年时间,统领江东地区,为日后三国孙吴的基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总结了以下五点,来看看孙策如何创业江东。
(一)何为江东 大致概述 视频
三国时期的江东地区,是三国时期孙吴的老巢根据地。而江东地区在那个时期,到底所居何地,孙策又是怎样在江东创业的?又是如何占据江东之地据为己有?
江东六郡八一州,在许多人的眼里,是对所谓江东这个地区的认识。其实,东汉王朝在地域行政区划上采用的是郡县制。在东汉末年,东汉全国各地共划置十三个州,州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省。虽然,在汉献帝时期,行政州的数量变为十四个州,但是对江东地区并没有影响。
所以,所谓的六郡八十一州更多是因为受演义小说的影响。东汉时期,比郡低的行政规划应该称为县。
江东六郡中的江所指的就是长江,而江东就是长江以东地区。江东亦是自江西九江以下,是江南地区的东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部分江北地区)被称为江东。
大致范围为现在的江苏省中部、南部,即现在的苏中,苏南。安徽省中部、南部,即现在的皖中,皖南。上海,浙江,江西省东北部,
又因位于长江在这段的流向为南北走向,所以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唐朝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
此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江东六郡,隶属于东汉末年十三州之一的扬州地区。分别设有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
值得注意的是,江东六郡在被孙策占领前,只有五个郡。孙策统领江东后,将辖下的豫章郡分立为豫章郡和庐陵郡。此时起,便有了江东六郡的说法。
(二)初战告捷 首夺吴郡 视频
孙策江东创业的第一站是长江沿岸的丹阳郡,以及与其毗邻的吴郡。公元194年,朝廷为了加强对扬州地区的管控,派遣刘繇出任扬州刺史。扬州的治所应该是寿春(今安徽寿县),可此时的寿春却被袁术霸占着。无奈,刘繇只能过江,将治所设立在在丹阳郡的曲阿。
此时,丹阳郡分别被袁术和刘繇分割占有。袁术也和刘繇也在丹阳郡沿线的各个重要隘口作战,双方对峙难分胜负。
孙策也是趁此时机,向袁术请战,想要南下征讨刘繇。袁术不相信孙策能在江东地区掀起多大风浪,他算计着孙策和刘繇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袁术欣然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并将孙策父亲遗留下的部队的一部分,一千多人交给孙策统领。
孙策领兵离开袁术,往历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一带,地处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北岸)。由于青年时期,孙策长期生活于江东地区。他在此地颇有名气,加上孙策此人治军有方。当孙策到达历阳时,部队人数已达6千人左右。
在历阳稍作休整后,孙策领兵渡江,开始进攻刘繇。孙策的部队一路势如破竹,刘繇一方毫无招架之力。无奈之下,刘繇放弃曲阿逃跑,刘繇手下许多郡县官员也随刘繇出逃。在后方的袁术乘机捡便宜,派遣自己的堂弟为丹阳太守,丹阳郡完全被袁术掌控。
毗邻丹阳郡的吴郡成为了孙策,一鼓作气拿下的目标。吴郡都尉朱治,是孙坚的旧部。他与孙策里应外合,打败了吴郡太守许贡。许贡败逃,投奔吴郡当地的山贼严白虎处。孙策认为严白虎起不了多大气候,留朱治任吴郡太守。自己则领兵继续南下,准备在回军之时,再一举剿灭严白虎。
此时,渡江出征的孙策。攻下了丹阳郡和吴郡,但是丹阳郡被袁术拒收,而吴郡已经纳入孙策的治下。就这样,孙策渡江仅数月之久,就占领了他在江东创业的第一个郡,就是吴郡。
(三)勇统会稽 势得丹阳 视频
孙策江东创业的第二站是会稽郡(今浙江,福建大部分地区),在此战中,孙策更是没花多大力气。王朗毕竟不是一个出彩的军事家,在气势如虹的孙策军队面前,未战已经胆怯三分。
王朗手下谋士虞翻,就以孙策勇武难敌,劝说王朗直接投降孙策,王朗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王朗认为,既然朝廷为人他为一方长官,他有护城守土的职责。所以,他决意举兵与孙策一战。
不曾想,王朗与孙策一战,就溃不成军,王朗只能逃跑。王朗通过走海路,逃到了东冶(今福建福州一带)。志在尽得会稽郡的孙策,一路向南追击王朗。追上王朗的孙策,又给了他沉痛的打击。被打疼的王朗,自知不是孙策的对手,选择了投降孙策。
就这样,会稽郡全部纳入了孙策的麾下。孙策自立为会稽太守,统领会稽郡事务。此时,离孙策历阳渡江,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孙策已经分别占有吴郡和会稽郡。
孙策统占两郡后,先将重心转向了内政的治理上。他更换了下属官吏,抚恤了这些地方的百姓,他的名号在江东地区更加响亮。
不久,袁术以传国玉玺僭越称帝。引来了天下人的不满,遭到了围攻。孙策也趁此机会,将丹阳郡内袁术的势力一一扫除。并且,驱赶了丹阳太守袁胤。此时,残留在丹阳郡内的刘繇的势力太史慈,自封为丹阳太守。孙策也将其击败,并且俘虏和招降了太史慈。同时,孙策任命自己的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至此,丹阳郡也落入了孙策的版图内。
就此,经过数次交替,丹阳郡成为孙策江东创业第三个收入囊中的领地。而此时,离他历阳渡江,也才不到四年的时间。
也是此后,袁术帐下许多人都过江来头孙策,如周瑜和鲁肃等。而孙策在朝廷内的影响力也是日渐增大,朝廷此时已经承认了孙策对以上占有地区的统领权力。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册封为吴侯。东吴吴侯的称呼,也是由此时开始。
(四)智勇兼施 平定庐江 视频
孙策江东创业的第四战,就是收缴和占领袁术的势力和地盘。落入众矢之的的袁术,很快被围攻得毫无招架之力。袁术也在走投无路之际,吐血病亡。
袁术手下许多人准备投降孙策,不想,袁术旧部庐江太守刘勋想要自立。他统领了庐江郡,还收纳了许多袁术的旧部家小。
庐江郡南北横跨长江,是面向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孙策对此郡也是垂涎已久。由于此郡的地理位置,周边势力关系复杂等因素。孙策在对庐江郡的夺取上,并没有采用一贯的武力攻击,而是智略用谋和武力打击双管齐下。
孙策先是以重礼和谦恭的态度结好刘勋,并约他一同攻打海昏上缭(今江西北部)。待刘勋出击后,孙策与周瑜率军两万,绕路袭击刘勋的大本营皖城。
刘勋方一举陷入混乱,孙策一举攻破皖城,刘勋只能北上投降曹操。并且,孙策还打败了前来救援刘勋的黄祖的部队。攻占庐江郡的同时,还大大挫败了杀父仇人黄祖。
孙策在平定庐江郡的道路上可谓是最耗费心力的,同时也是成就最多的。他不仅攻城略地,还顺便重挫杀父仇人。攻占皖城后,孙策尽得袁术留下的财富以及军队。他上表朝廷留汝南人李术为庐江太守,留部队三千人守皖城,其余缴获以及俘获都前往吴郡。
在对庐江郡的夺取上,可以说孙策是不讲武德的。年纪轻轻的他,学会了兵不厌诈。他深知,如果强攻庐江地区,不仅没有十全的取胜把握,反而可能会让后方不稳。因此,熟练兵书的他审时度势。运用了计谋,让刘勋上当。
反观刘勋,庐江郡在他手上迟早易主。为了蝇头小利,居然断送了绝佳的军事要地。
在计谋和武力的联合发力下,孙策占领了江东的门户地区庐江郡,而庐江郡也是孙策创业江东所占领的第四个郡。
(五)招降豫章 分立庐陵 视频
孙策江东创业的最后一战,则是豫章郡。孙策一路追击黄祖,黄祖败逃回荆州地界。孙策则选择了东进,以夺取江东地区最后的一个郡,豫章郡,驻军于椒丘(今江西省新建县)。
此时的孙策,已然成为了江东地区最大的军事势力。可以说。在江东这片土地上已经没有军事敌手。
在豫章郡面前,孙策又换了一个新思路。他想用自己此时的影响力和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策就派虞翻为说客,前去豫章太守华歆处招降。虞翻来到华歆处,陈说利害。并借言,希望豫章百姓不受难于战火。
豫章郡太守华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官。让他领兵对抗孙策,也许下场和王朗没什么两样。为了百姓想,也为了自己想,华歆思虑过后选择了举郡投降。
刘繇败给孙策后,逃到豫章,并且死于豫章。为了安抚人心,孙策将刘繇的灵柩带回归葬,并且带回其遗孤刘基等诸子,孙策这一举动受到了许多江东名士的赞许。
就这样,孙策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豫章郡。此时,距离孙策历阳渡江南下不到六年的时间。
换言之,孙策二十岁领父亲旧部一千多人南下江东创业。经过战争,兼并,用谋,招降等手段占领了江东五郡。
在夺得豫章郡后,孙策又对豫章郡的行政规划已经官吏等进行了整改。他分豫章另置庐陵郡,以孙贲为豫章太守,以孙贲弟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分为豫章郡和庐陵郡。
至此,后世所熟知的江东六郡就此诞生。分别为: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
我们回看孙策的这一场创业战,可以说是精彩至极,令人拍手称赞。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在势力林立的枪林弹雨之间东征西讨。并且,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在这一条创业路上,孙策基本都是亲力亲为,奋勇走在一线。可是同时也不缺乏外交,谋略等辅助手段。
花了不到六年的时间,为后来的江东孙吴打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业。可惜的是,孙策在此后不久就中箭逝世。不然,后来的三国到底会有怎样的发展,真的很难想象。
用一句话形容孙策江东创业之战,只能说是少年有成,震烁古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