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谢谢邀约!
汉末三国时期,荆州刘表与江东孙策、孙权之间,有杀父之仇,双方往来交兵若干年,江东军始终不能攻取荆州土地。
而在赤壁之战中,在得到了曹操优势陆军的支持后,荆州水军却从头到尾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战斗,连续失败,这是为何呢?
熟悉长江水战的荆州水军精锐,大部未加入曹军刘表去世后,坐镇襄阳的继承人刘琮投降曹操。虽然曹操得以不战而下荆州,但是,刘表的长子刘琦坐镇江夏,这股势力,和刘备一起,加入了孙刘联军一方。
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刘表生前的国防形势就能知道。用于长江上和东吴军激战的荆州水师,其精锐必然都在江夏一带。因为,就当时刘表来说,唯一可能发生大规模水战的地方,就是江夏方向,与孙策、孙权交兵的地方。
同时,此时在新野前线负责抵抗北方的是刘备,刘备撤离时,也让关羽率水军先行撤离。
病怏怏的公子刘琦,此时镇守江夏,拥有荆州最优质的水军资源。因此,在赤壁之战中,曹营方的荆州水军,并非原刘表水军中最精华的部分。
江东水军战力,原本也强于原刘表水军在孙策、孙权与刘表的漫长战役中。孙策、孙权在水战中都有着绝对的优势。
孙策时期,沙羡之战,孙策军就大败黄祖,获取战舰六千艘,击杀荆州水军三万人。
孙权时期,周瑜军与黄祖军的大战,就发生在赤壁之战的同一年。这一战中,连黄祖也被击杀了。
东吴水战能力没得说,孙策、周瑜,屡次大败荆州水军。说到水战,东吴军确实不是盖的。一直以来,东吴最大的短板是攻城能力。因此,与刘表拉锯时期攻不下江夏。到了赤壁之战后,挟战胜之威的周瑜,费了老鼻子劲才拿下将领。
曹操在初战失利后,“引次江北”,造成水文、地利不利我认为,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战役指挥中,“引次江北”的决定,使得水军在整个冬季,都难以发挥战力。
水战的发挥,是严格受到气象、地理因素影响的。
曹操原本是从江陵顺江东下。可是在水军初战失利后,曹操决定水军“引次江北”,在与乌林地区的陆军会合在一次。
初战失利后,曹军将水军引至江北。此后,整个冬季曹军水军难以组织攻势可是,这却严重制约了水军战力的发挥。
对长江水文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冬季,是长江的枯水期,尤其是乌林、赤壁地区的长江北岸,此时,水很浅。许多原先是水面覆盖的区域,此时都是滩涂区。
小船还好说,吃水稍深一点的船,很容易搁浅。
因此,在交战中,在北岸的荆州水军很难从容地进行排兵布阵。
这也是为何初战不利后,曹军水军一直趴在岸边一动不动的原因。
不管这火是谁烧的,都说明,此时江北的自然环境,具备极强的易燃性。更严重的是,由于大片的滩涂、水草,在冬季极具易燃性,因此,曹军此时极其容易遭遇火攻。
赤壁的火,不管是曹操想不开自己玩火烧的,还是周瑜烧的。我不想争执,我觉得区别不大。
重要的是,在208年冬季,投靠曹操的荆州水军,确实没有能力承载起曹操平定江东,扫平天下的梦想。
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赤壁之战的失败,实在怪不到荆州水军头上,这个锅荆州水军不背。
先大概了解一下荆州水军的状态。
刘表主政荆州时,荆州水军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江夏太守黄祖率领的水军,主要是抵挡江东孙氏的进攻,以及来自东面的威胁,另一部分是驻守在江陵的长江江面,及襄阳的汉水江面,负责防守城池的水军。
荆州水军战斗力最强的,还是江夏太守黄祖的水军,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期间,与江东孙氏一共有过五次交战纪录,与孙策在199年有过一次交战,另外4次都是与孙权交战,虽然黄祖最后战死,但黄祖活着时,江东孙氏虽有收获,仅仅虏走人口,但并没有太大的进展,没有占据土地,仍被阻击在江夏郡一带。直到黄祖战死,孙权才占了三分之一的江夏郡。
按道理来说,黄祖的水军算是阻挡了孙权的东进,战斗力不会弱,黄祖战死后,刘表的长子刘琦接任江夏太守,黄祖原来的水军都跟了刘琦,而这个时候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的次子刘琮投降,整个荆州除了江夏太守刘琦,基本上都投降了曹操。
这么说就是荆州战斗力最强的水军没有投降曹操,而在江夏太守刘琦那里,投降曹操的都是防守江陵和襄阳的水军,并不是这部分水军战斗力不强,只是与江夏水军比,差一点。
曹操南下时,刘备逃跑,在当阳被曹操追上,刘备大败,于是向江夏方向逃去,途中与关羽的水军会合,关羽的水军哪里来的?就是原来刘表在襄阳的部分水军,也可是关羽自已训练的水军,关羽是从汉水南下,接上刘备,然后去了江夏郡,与刘琦会合。
接下来就是赤壁之战了,曹操率领自已在玄武湖训练的水军和荆州降军一起沿长江向东进发,与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双方打了一仗,曹军不利,于是退到北岸的乌林扎营,而孙刘联军则在南岸的赤壁扎营。
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孙权的东吴军队有3万,应该基本上是水军,而刘备军队有2万人,分别是刘琦在江夏的一万水军,和关羽从襄阳带到江夏的一万水军,孙刘联军共有5万人,基本上都是水军。
而曹操带到赤壁的军队一直没有准确的数量,只能大概估计一下,荆州投降的军队总共有七八万人,因为要留守各地,能带去前线的估计只有一半,再加曹操本部的水军和骑兵,曹军总人数约为八万人,其中至少有5万水军和3万骑兵。
赤壁之战实际上是有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遭遇战,双方第一次在赤壁相遇时打了一仗,曹军不利,在水上打仗肯定是依靠水军了,曹操的5万水军中又有一半是在玄武湖训练的北方人,根本没有实战经验,而投降的荆州水军也多是作战经验不足的原守卫江陵城的部队,荆州水军真正的精税,在刘琦的江夏军中,而东吴的水军也是多次与黄祖作战的东吴水军精锐。
换句话,曹操看着势力大, 实际上水军实力远远弱于孙刘联军,于是遭遇战,曹军失败了,
第二个阶段是诈降加火攻,周瑜采用黄盖的建议,以诈降加火攻大破曹军,双方水军根本没有交战,曹军由于受到火攻,几乎是一面倒的逃跑,这样的失败怎么能怪到荆州水军手上,这个锅曹丞相得自已背。
所以说赤壁之战时,并不是荆州水军不堪一击,而是曹操误判形势,急于发动战争,才导致的失败。
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答:还有孙坚。
正因为荆州水军作战异常英勇善战,因此,不可能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认怂啦……
所以,所谓的“赤壁之战”就是彻头彻尾地谎言!中国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赤壁之战”!
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赤壁之战)!
赤壁是地名吗?那么,不是地名一一为何叫赤壁之战呢?比如说,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战役,也就是说,在什么地方打的仗,就叫什么战役。请问,当时有赤壁这个地名吗?若是没有这地方,那,赤壁二字应该怎么解释哪?!
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刘表执掌荆州之时与孙策孙权的战斗多是防守,即进攻一方是江东政权,对于荆州集团众人来说若败,也一无所有,所以必然奋力而战。
待到赤壁之战,一是蔡瑁诸人不战而降,被曹操帐下诸将所轻视,二是降将身份尴尬。因此不论是否提出建议都不会被采纳,导致整个战斗期间可以说水师处在外行指导内行的状态。
同时,由于攻守身份的转变,对于蔡氏这种土著士族来说,毕生的志向也仅仅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所以对于主动南下并不积极,整体上还是处于消极怠工状态。
荆州水军曾恶战孙策和孙权,赤壁之战时为何却不堪一击?
只能说军队虽抢,但指挥不足却也无可奈何,往往一次错误的命令,很可能就会坑害所有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