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您好!我是鸡汤,我来答。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说到前三国时期,许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曹操、袁绍等后来的活跃分子。却严重低估了刘家这三位汉室宗亲的能力和影响。
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三位汉室宗亲,整个汉末的历史,甚至三国的历史都可能从根本上不同。
我们一个一个说。
刘焉——整个汉末乱世最重要的的开创者之一,对乱世所负的责任,甚于董卓!
先说他的影响力:刘焉,是汉景帝五子鲁恭王的后裔。他出道比较早,很早就很有名望了。在学术界和政界都有一定的威信。
导致天下分崩的馊主意:汉灵帝时,他看到朝政混乱,吏治腐败,因此,提出了一条“开创乱世”的建议,他提出,各地吏治腐败,朝廷应该选取有名望的人去地方担任“牧首”,并且自己就愿意外出就任州牧。要知道,在东汉时,对地方采取的主要还郡县制,“州”实际上只是一个“监察”职责,监督地方的,没有实权。刘焉的这个建议,直接就把州这个级别给赋予了实权。这就糟糕了,天下总共才这么多州,这样一来,天下的统一也就从组织上变得岌岌可危了,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刘焉的野望:原本,刘焉是计划去交州避祸的,可是,望气者告诉他,“益州有天子气”,于是,他就请求到了益州出任州牧。
刘璋的拙劣表现,影响了他老爹的名望,可谓”坑爹“。卓越才干,平定益州:古人说,“天下未乱蜀已乱”,大致就是从刘焉这个时期开始的。刘焉,率先实行割据。刘焉就任益州牧时,益州正在动乱之中。黄巾暴乱影响很大,刘焉就团结了益州的士族和地方官员贾龙等人的支持下,进入益州。而后,又利用中原大乱,并招募了从中原过去的流民,组成了“东州集团”,又除掉了原本拥立他的地方实力派贾龙等人,稳固了自己在益州的统治。
率先割据:起初,他利用张鲁实现了对汉中的统治。但是,后来张鲁斩杀汉使,与刘焉闹翻了。刘焉也就借故中断了与朝廷之间的往来。开始进行割据了。话说,真有心的话,即使汉中被阻,难道就无法与朝廷往来了吗?是要于朝廷交往,又不是叫你攻打洛阳·······
不臣之举:刘焉在益州,造了天子所乘的车架千余辆,所谓“天子气”倒是表露无疑。
评分: 野心:★★★★★
统治才能:★★★
军事才能:★★★
刘虞:治世之良臣,乱世之菜鸟。可惜,遇到了乱世······他的死,宣告了治世规则的终结,毫无规则乱世到来了。
比起刘表和刘焉来,刘虞这个汉室宗亲,就正宗多了。前两位都把关系算到汉景帝去了。刘虞,则是汉光武帝的废太子的后人。可是,刘虞依然是从小官做起,凭借政绩,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幽州刺史。后来,又被授予幽州牧。
深受爱戴的好领导:刘虞在幽州期间,勤政爱民。尤其是对于乌桓等游牧民族势力,他通过自己卓越的政治和外交能力,让汉民和游牧民族都很爱戴这位好领导。当地的百姓要专门编写了歌谣来歌颂这位领导。
汉室的忠臣:如果说,刘家这三位宗亲谁最有条件参与天下逐鹿的话,那无疑就是坐拥幽州的刘虞了。远的不说,他们所处的东汉,刘秀就是借助了渔阳突骑,才横扫天下的。可惜,最好的地盘遇到了最安分的宗室·······
在董卓带汉献帝西迁以后,袁绍等人也是打算立刘虞做天子,结果,被刘虞言辞拒绝!
乱世的菜鸟:也许这么说,有些不恭。但是,在乱世的规则下,刘虞确实是一个类似宋襄公一般的人物,不是公孙瓒的对手。在拥有绝对实力优势的情况下,瞻前顾后,结果被打败了。
公孙瓒:对不起,领导,乱世来了,这是个不适合你的时代。刘虞:野心:0
统治才能:★★★★★
军事才能:0
刘表:被低估的乱世英雄。
刘表,是刘备曾长期跟随的君主,而刘备在刘表旗下的这段时间,正是自己大积累的时期,《三国演义》中着墨甚多,也因此,被书中的各路贤良诋毁得也最多。仿佛就是一个无能的老年人,霸占着荆州大地毫无作为,耽误刘备争霸。
曹操可以说刘景升是”座谈客“。但刘表比一般人可实干多了。誉满四海的”名士“:刘表,和刘焉一样,都是汉景帝儿子鲁王的后裔。只是后来,这两位掐也掐得厉害。
他年轻时,参加过”太学生运动“,在著名的”党锢之乱“中,也以正面形象赢取了无数粉丝,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士“。
单骑入荆州,治理才能显露无疑:
当他被任命为荆州牧时,天下已经开始动乱,上任荆州之路都被”黄巾贼“控制了。而且,当时袁术和董卓闹翻了,袁术也想要染指荆州,更不愿意刘表的插足。这种情况下,就是普通百姓,在此时都不敢到处跑,更别说挂着荆州牧首大印的刘表了。因此,刘表化妆成商人,一路匿名奔往荆州。
到了宜城后,刘表发挥自己的”名士“威望,获取了蒯、蔡等世族的支持,运用阴谋,假意宴请,席间杀害了割据荆州大大小小的头目。毛主席在读到这一节时,曾经批注”杀降不详,孟德不为“。
但是无论如何,荆州大部很快就平定下来了。
应该说,刘表入荆州与刘焉入西川有些类似,但是,刘表却先天完全依赖荆州世族的支持,这也决定了他没有办法组织大规模的攻略,因为那不符合地方世族的利益。
强势抗袁术、孙策:
当时,袁术对荆州也是虎视眈眈。可是,刘表在采取了外交、战争等方式,击败了袁术,甚至让袁术失去了头号打手孙坚。尔后,在孙策平定江东后,与”小霸王“争衡,虽不占优势,但也扛住了孙策,没有损失地盘。其军事上的才能,也可见一般,至少是同时代二流的水准。
无奈的野望:
很多人以刘表在官渡之战等历史关口的无所作为,断定刘表是个没有进取心的君主,这大约是有点冤枉了。
首先,袁曹之争前,曹操就对背后的孙策、刘表势力做了详细的布局。他鼓动刺客刺杀孙策,又策动长沙叛乱,使得刘表、孙策自顾不暇。因此,刘表自然没有办法支持刘备的北伐了。
其次,荆州世族的牵制。再次强调,从一开始,荆州的权力在世族手里。荆州世族和朝廷的关系很好。长期远离政治中心的他们,并没有争霸天下的意愿,只是希望”保境“。
当然,你要怪刘表不重用刘备也可以。问题是,你要是刘表,你会不顾所有信任你的人的反对,把自己的大部分兵马交给刘备,让刘备去北伐吗?
刘表: 野望:★★
统治才能:★★★★
军事才能:★★★★
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被称为“刘室三牧”。他们三个人,都是汉室宗亲,皇室中人,都做到了州牧这样的官。刘焉是益州牧,刘虞是幽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虞这个人善于治理,他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而对外他又善于采取怀柔政策,因此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也享有崇高威望,不过,刘虞与部下公孙瓒的关系没搞好,打又打不过公孙瓒,反被公孙瓒战败设计陷害而死;刘焉这个人有野心,他向朝廷献计“废史立牧”, 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他自己率先垂范,在益州当了“土皇帝”,处于半独立状态。刘焉是想称帝的,天子所用的车驾都安排好了,但后来刘表参奏他,两个儿子又造反被杀,因此刘焉又急又气生病死亡,儿子刘璋当了益州牧,后来被刘备取代;刘表这个人,也是个治理型的人才,他担任荆州牧期间,将荆州治理的万里肃清,但他是一个没有天下大志的人,最后荆州被曹操吞并。
综上,刘室三牧基本上都属于治理型人才,让他们管理州郡治理,是没有问题的,但那时处于乱世,指望他们治国安邦,剪灭群雄,正是他们的短板,所以三牧最后都被其他群雄所灭。
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他们就是我们说的刘室三牧。
刘室三牧是指东汉末年,刘氏皇族里的三位担任过州牧的政治人物,他们分别是:刘虞(幽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
刘虞[幽州牧]
刘虞[幽州牧],字伯安, 徐州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 人。虽为汉室宗亲,但不以贵族自居,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同时也善于解决民族问题,在幽州和其他外邦异族中都有很高的威信。后与部下公孙瓒发生矛盾,刘虞起兵攻打,事败被杀。
刘表[荆州牧]
刘表[荆州牧],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鲁恭王刘馀的后代。先出任北军中侯,又代王睿任荆州刺史,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惜他为人猜忌,又没有四方之志,使妻子蔡氏的亲戚得势。他死后,蔡瑁等废长立幼,让小儿子刘琮继任。谁知曹操一到,刘琮即开城投降,就这样失了荆州。
刘焉[益州牧]
刘焉[益州牧],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是鲁恭王刘馀的后代。年轻时在地方做官。后来因宗室得拜中郎,又弃官。恰好当时的益州牧郤俭四处敛财,谣言四起。他便取而代之,同时又兼任监军使者,封阳城侯。为得安身之地,割据一方,又故意叫张鲁盘踞汉中,截断交通,使益州几乎处于独立状态。其子便是刘璋,父子二人并称“蜀中王”。他死后,刘璋继任。
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三人都是汉室宗亲,都有一定的势力。在三国时期,属于上流社会,知名人士。
前三国时代,刘焉、刘虞和刘表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三人都是汉室宗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