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一句话,制度与文化的土壤不同。听着像句废话。您先别急,下面我们会详细地分析。

熟悉欧洲骑士团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种组织其实跟基督教是密不可分的,下面我们结合他们的历史具体来介绍下。

欧洲三大骑士团的由来

骑士团的出现,始于欧洲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说起十字军东征,哪怕不了解详细历史的人,多少也听说过一点。

十字军东征,是欧洲中世纪,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发起的,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这是西方世界和伊斯兰文明第一次大规模的接触和冲突,对后来欧洲文明,甚至人类历史也有深远的影响,不少影视作品和游戏都以此为主题进行创作,比如《达芬奇密码》《永远的十字军战士》等。

十字军东征期间诞生了三大骑士团,分别是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

  • 医院骑士团

顾名思义,最开始就是为了照顾那些受伤的十字军战士和朝圣者建立的。直到今天,医院骑士团依然存在着,总部设在罗马,因为曾经占领了马耳他,所以今天被称为“马耳他骑士团”,它还是联合国的观察员组织,从事慈善活动,管理医院,照顾难民和战争中的伤残者。

(图 | 医院骑士团的徽章)

  • 条顿骑士团

118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率兵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次年6月,溺亡于行军途中。很多来自德意志地区的骑士参加了这次战争,获得了一些封地,于是1198年,在巴勒斯坦成立了条顿骑士团,采用白底黑十字盾徽作为纹章。骑士团成员穿白色外套,外套上有黑色十字架标志。但条顿骑士团在巴勒斯坦地区发展缓慢,被迫寻找新的出路。

1211年,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查(约1162—1239)应匈牙利国王安德鲁二世之邀,去驱逐异教的库曼人,从而将条顿骑士团的活动中心从中东转移到了东欧。但当库曼人被赶走后,条顿骑士团却受到安德鲁二世的猜忌和排斥,因此,萨尔查于1225年又应马佐维公国波兰人康拉德公爵的邀请率部去征服信奉异教的普鲁士人,乘机进入到维斯杜拉河以北的普鲁士地区,并在此建立了军事要塞。

(条顿骑士团的徽章)

为了在普鲁士地区取得合法地位,团长萨尔查利用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良好关系,使皇帝在1226年颁布了《里米尼诏书》,将普鲁士地区授予条顿骑士团。1234年,骑士团又获得教皇格里高利九世的诏令,诏令宣布“所有骑士团在普鲁士的未来占领地都属于“圣彼得的权利和所有”,应置于教皇的保护之下,作为他的“永久产业”。

1283年,骑士团征服普鲁士人,并迫使他们接受了基督教。骑士团积极招徕德意志人移民到普鲁士,成立了一个骑士团国家。从此,条顿骑士团的历史与普鲁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 圣殿骑士团

三大骑士团中,最有名的就要是“圣殿骑士团”了。111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骑士,跟着十字军一路打到了耶路撒冷,然后跟几个志同道合的兄弟,成立了骑士团,保护来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徒们。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还把所罗门圣殿的一角赐给他们使用,圣殿骑士团这个名称就是这么得来的。

(图 | 圣殿骑士团徽章)

一开始的时候,一帮背井离乡的士兵,没有钱,靠什么生存呢?于是圣殿骑士团就开始搞募捐。没想到愿意捐款的人非常多。富有的基督教徒们都觉得这个团体很好,值得支持,所以他们不但捐钱,也捐庄园跟土地。庄园和土地对于骑士们来说,相当于是免费的不动产投资,让他们可以坐着收租金。不仅如此,教皇也承认了这个团体的地位,批准圣殿骑士团所有的收入通通不用交税,并且给了他们官方的制服。

(图 | 圣殿骑士的制服)

一方面有不动产的投资,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捐款,还不用交税,于是圣殿骑士团就开始办银行、做生意,这让他们变得非常有钱。他们军费充足、装备精良,战斗水平也非常高,甚至干起了保镖的工作,还接受雇佣打仗的委托。可以说,圣殿骑士团保护的区域横跨了亚非欧三个大洲。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种部队,代表了西方世界最高的军事水平。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了:欧洲的骑士团,是为了宗教性质的“十字军东征”由众多“骑士”组建的,他们名义上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保卫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不被中东的伊斯兰文明入侵(其实,背后也有抢劫、敛财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骑士团:组织的元素是骑士,组织的目的是守护宗教信仰。

再看中国古典时代(先秦时代)为何没有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我们就容易分析了。

中国古典时代有没有“骑士”这样的阶级呢?

首先,我们先看看欧洲的“骑士”都是什么样的人?

关于骑士的起源,西方学者有着不同考证,其中关于骑士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纪的日耳曼骑兵,或者北方蛮族首领的军事仆从。骑士拥有坚强的盔甲、快速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在火药出现以前,是战场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

对欧洲统治者们来说,要建立一支骑士卫队保护自己,是件非常必要的事儿。但这也非常的奢侈。因为,当时的战马十分昂贵,打造一件骑士的锁子甲,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骑士要从小开始训练,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

于是,作为宝贵的战争资源,骑士成为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社会集团。

中国古典时期有没有与骑士类似的阶级?

有,那就是先秦时期的武士阶级。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大批有闲的贵族阶层,他们自幼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箭是个必修的科目。因为贵族尚武,几乎都是武士,贵族很多男子也都以当兵为职业,春秋早期的战争,上阵打仗的士兵主要都是贵族,普通的百姓是没有资格参战的。

欧洲所谓的“骑士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遵守信义;
  • 第二,珍惜荣誉;
  • 第三,勇敢尚武。

在这三个方面,我们的古人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西方人。

遵守信义这一点,在宋襄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却讲究“信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后葬于襄陵。这个我们听起来有些“迂腐”的故事中,宋襄公正是体现了我们吹捧和宣扬的西方贵族的“骑士精神”。

珍惜荣誉这一方面,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是一个代表,他因在危机关头系帽缨而死。“君子死,冠不免“,即使是死了,也要保持衣冠整齐。这正是说明我们古典时期贵族珍惜荣誉的精神。

第三点尚武,我们前面已经说了。

中国先秦时期的武士,大多数成为了各地诸侯、封主的门客。比如战国四公子,动不动就是“门客三千”,这些门客就是武士阶级。

欧洲的骑士与中国的先秦武士与有何不同?为信仰而战的欧洲骑士

11世纪,基督教建立了覆盖整个欧洲的组织体系,也对骑士阶层进行了教化。骑士们的行为越来越文质彬彬,从中产生了骑士精神。

骑士精神首先要忠于上帝,做“基督的战士”。骑士们组成骑士团,参加十字军东征,和异教徒开展宗教战争。其次,骑士才是要忠于国王,因为很多欧洲王国都是政教合一

在这种集体生活里,又形成了骑士制度,它是一套宗教伦理规范和军事化礼仪。文学家、诗人海涅说,骑士的诞生,是“基督教在转化蛮力过程”中出现的“最稀奇现象”。

关于这一点,法国史诗《罗兰之歌》是最有力的证明:骑士罗兰是查理曼大帝的侄子,也是一个贵族伯爵。他在比利牛斯山脉关隘一战,以寡敌众和异教徒作战,最终战死。

长诗里没有多少描写厮杀的场景,而是集中笔墨写罗兰骑士如何虔诚。在战场上,他把垂死的战友带到主教面前,让主教为他赎罪。

对骑士罗兰的最高赞颂是“从来没有人比他更积极地服侍上帝”。到他自己战死时,是转过身来面朝异教徒大军,以示要收回被对方占领的西班牙。他枕着号角和查理曼赐他的宝剑,再次向上帝祈祷,恳求上帝原谅他的罪过。

我们今天觉得这些描写很夸张,但是诗歌里描述的精神状态,在当时是有现实基础的。在中世纪,从贵族到平民,几乎全部处于宗教迷狂状态。那时对一个人最可怕的惩罚,不是绞刑或砍头,而是教会宣布他的灵魂永世不能进天堂。

罗兰的形象,是中世纪骑士们的楷模。骑士不怕死,是因为相信在宗教战争中阵亡,可以凭着虔诚和荣誉升入天国。在《罗兰之歌》里,详细地记录了当黑暗降临罗兰的眼帘中,上帝立刻派来了天使和圣徒,接引他的灵魂升到了辉煌的天国。

对于骑士们来说,基督教的信仰是第一位的,封建义务要排在宗教义务之后,他们最高的荣誉是为信仰而战。

先秦的武士精神追求自身的人格和精神独立,为自己心中正义而战

相对而言,中国的武士,与自己的所依附的封主在精神上的联系,就很弱了。武士作为门客,与门主之间在精神上,多是以知遇互相结托,也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最有名的就是豫让,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第一次行刺赵襄子失败后,被放。而后不惜毁容、将自己弄成哑巴,再次谋刺赵襄子。然后再次失败,被赵襄子抓到。临死时,豫让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豫让就伏剑自杀了,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再有,就是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候赢,献计帮助信陵君窃符,又因年龄原因不能与信陵君同行。当信陵君与众门客至邺城军中,杀晋鄙夺得兵权的消息传来,侯嬴北向邺城方向,伏剑自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武士与欧洲骑士的精神基地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精神是世俗化的,他们的最高荣誉是为了匡扶自己主观认为的正义而战,维护他们认为的是非,维护现世的秩序。

再看,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就好理解了

中国古典时期(先秦时代)的武士,在社会属性上与欧洲的骑士很相似。

但是,就像欧洲的贵族们,在成为骑士前的宣誓一样:“做教会的卫士,做寡妇和孤儿的保护人”。你看,他们在进行现世的行侠仗义的行为之前,也要加上信仰的名义。

中国古典时期不存在一个像基督教这样骑士们普遍信仰的内在精神,能够超越封建领主来对他们进行调动组织。

这就是,中国先秦武士没有形成类似于欧洲“骑士团”这样的组织的内在原因。

除了内在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制度上的外在原因:

西方贵族阶层之所以能够延续,主要在于他们分家的方式,他们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因为爵位和财产都没有办法一分十份继承下去。公爵不可能是十个儿子继承以后,个个是公爵,它只能传递一个儿子。有了爵位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土地和财产,所以长子继承制就发明出来。这样也保证了贵族家族的财产能够保持高度的稳定。

但是中国社会不同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变法,实行制度改革以后,目的就必须要彻底消灭贵族阶级,贵族的没落也意味着依附于他们的武士没有容身之地。于是,他们或者开始走向官僚系统,或者成为游侠。

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欧洲古代的骑土团,是打着宗教正义幌子的雇佣军团组织。其实我国古代也有这种军事组织,也有打理想招牌的军事组织,也有些就是职业雇佣军组织。

1,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就是以墨家巨子为首领的政治军事集团。既强调理想信念,又会为“正当”的利益,帮助符合条件,且有需要的诸侯国,采取军事行动。

2,少数民族集团军。

自夏商周开始,羌人部落丶胡人部落就经常受雇于当权者,去打仗。

例如,汉朝征匈奴,就曾花钱雇佣羌人军团。

例如,从汉朝至唐朝。与鲜卑同源的乌桓部族,就长期充当中原皇朝的雇佣军。乌桓铁骑,最终融入中原,成为了汉人。除了乌桓部族以外,还有吐峪浑,也拿中原天子的钱,替中原人打仗。

古代除了一些部族武装,成建制的受雇于朝廷以外。还有大量的杂胡为了钱,参加中原皇朝的军队。例如,安禄山。

我国重礼教,对于雇佣军这种事,是很避讳的,所以正史不太提,野史的记载相对多一些。

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感谢邀请。

中国古代没有“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而欧洲有,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情不同。

欧洲的“骑士团”,有一个专用名词——“chivalry”。其实,它所指的,最初是中世纪的骑士阶级;后来,被西方的一些人用来表述这个阶级的行为如何高尚。就是说,在西方,广义的“骑士团”,并不指军事组织。当然,狭义的“骑士团”也有,但并不普遍。

“骑士团”这个称谓,来源于“骑士”。骑士,也有一个专用名词——“knight”。

欧洲最初的“骑士”,是指正式受过训练的骑兵。就是说,欧洲最早的中世纪骑士,是职业骑马战士。他们在领主军队中服役,从领主手中获得土地。欧洲当时有无数小国,在不少小国中,骑士最终也没被授予土地。

至少在10-12世纪,被授予土地,并不是获得骑士称号的必要条件。

当时,要获得骑士称号一般都会经过一个过程。

即在七八岁的时候,先给父亲当随从。

12岁左右,到父亲的领主家里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直到跟随主人出去作战。如果合格就被授予骑士的称号。

后来,基督教加强了关于骑士品行的教育,包括对教会的尊敬;对封建或军事上级的效忠;对个人言行和尊严的维护,等等。

这样,骑士逐渐就被神圣化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十字军是将骑士理想化为实践的重要过程。

从11世纪末起,信奉基督教的欧洲的骑士们在教会的号召下聚集在了一起,“骑士团”的概念开始形成。

12-13世纪,是“骑士团”概念的顶峰期。这与多次的十字军行动相关。

创立最早的骑士团有: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医院骑土团);基督神贫骑士团和所罗门圣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等。

最早的时候,骑士不是一种爵位。

但在11世纪末期,由于十字军行动,不少骑士有了和军功相关联的爵位。

但是发展到13世纪中叶,骑士爵位逐渐失去了军事意义——不与军功挂钩了。

14和15世纪,按照西方的说法,“骑士理想日益同贵族表现和公共礼仪而非作战贡献相联系”。

到了16世纪,“骑士”已经变成可以由君主随意授予的荣誉爵位,例如最高贵的嘉德勋位、金羊毛勋位、最卓越的圣米迦勒和圣乔治勋位、最古老的蓟花勋位、最崇高的巴思勋位,等等。

现在,骑士是一种荣誉称号。

由此可知,所谓“骑士团”,也并非欧洲一种常设的军事组织,只是流行于十字军时期。

“骑士”,是在欧洲8世纪前后进入封建社会后,适应“小国寡民”的状态,而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的“门客”类似,只不过偏武不偏文,很像孟尝君门下的冯谖,也像太子丹门下的荆轲,无非“骑士”们骑马而已。

再往后,“骑士”和“骑士团”的高光时刻,都与教廷有关——不论组织,还是“理想”。这才是被欧洲各国王室重视的根本原因。

“骑士”成为荣誉称号,也与此有关。

中国的兵制,自古以来阶段分明。吕思勉先生认为可分为八个阶段——

1,上古时期,征服民族一般全民皆兵;被征服民族往往部分民兵制。

2,后来战争逐渐激烈,诸侯国变为全民皆兵制。

3,大一统后,偶尔用兵,多用罪犯或异族。

4,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快,到周、隋、唐,又实行部分民兵制,即“府兵”。

5,承平之世,府兵废坏,于是有了藩镇之兵,由此必然引起内乱。

6,唐和五代之后,宋将兵权集于中央,于是有了募兵制。

7,元军是全民皆兵。明朝既学元朝,又想创新,实行了“卫所制”,实际上,还是屯兵屯田为一体。

8,清朝满八旗、蒙汉设旗,实际上与元代镇戌之制一致。

中国以上兵制,没有宗教因素在内;除春秋战国等个别时期国家规模较小外,长期是大一统王国或帝国,中央政权统一设计兵制、掌控军队。产生欧洲那种“骑士”阶层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形成“骑士团”那种临时性军事组织的可能性也没有。

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欧洲骑士主体部分属于贵族,

是贵族里经济基础差的,为其他领主提供保护的人。

这些骑士之所以穷,因为欧洲的长子继承制度,

长子拥有家庭所有财富

他的弟弟们除了接受过一定教育,能够置办一身装备之外,就剩下一个贵族身份。

这些骑士本来是散落于欧洲各地,

保卫各自领主,拿着或多或少的津贴,

并不形成组织,也没有共同目标。

罗马教廷通过一次次的十字军东征,

把这些生活贫困的人号召在一起,

以圣战的名义对东方进行掠夺。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

中国从战国开始削弱分封,

到唐末朱温彻底消灭贵族阶层,

距今贵族离开中国历史舞台已经超过千年。

我们日常所说的贵族,只是口头用语,

并非严格的按照血统划分的、无法逾越的身份区别。

汉武帝的推恩令又将大家族的财富分散掉,

地方势力在兄弟内讧之间自行瓦解,

社会结构更加平面化。

由于家族财富是兄弟均分的,

所以富户的子弟不会马上变成类似骑士一样的破落户。

他们的贫困并非人为干预,

反而大多由自身因素被阶层淘汰。

这种人并不抗争命运。

中国的军队一般是服务国家,专门服务于私人的雇佣兵人数很少。

加上中国没有宗教传统,没有救世情结,

他们很难被组织起来。

所以中国古代没有欧洲意义上的骑士阶层。

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实行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统治原则。如果在中华大地上同时出现两个拥有武力的独立团体,那么这两个团体一定会互相争斗,直到剩下一个,完成全国的大一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大一统国家,这里不会允许出现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武装团体出现,一旦出现,武装团体和皇权就是不死不休的状态,这个习惯从战国就开始了。

欧洲可以出现骑士团这样的组织,而中国不会出现,根源还在于双方的政治制度不同。欧洲直到近代,还是一直实行的是分封制,就是各级贵族从国王到骑士一层层不断分封国家,大家各管一片,国王名义上是国家的领导人,但是权力有限,国王的权力受到贵族和宗教领袖的制约,所以这可以为独立的骑士团存在提供空间。

中国从战国时代以后,就开始不断加强君权,从秦朝开始,中国就实行帝制,一直实行了两千年,帝制的特点就是完全掌握全国,根本不会给独立的军事团体留下空间。在帝制的覆盖下,全国的军事力量只有完全听从皇帝这一条路可以选。

在中国的历史上,要是国内出现了不听从皇帝的武装力量,这就意味很快会出现战争,比如汉代的诸侯国,明代的朱棣,清朝的三藩都是这个套路。要么是皇帝消灭这些不听话的武装力量,要么是武装力量掀翻皇帝,成为新的皇帝。

各种社会组织的出现,都是根植于当地的文化的,所以不能简单的类比。欧洲能出现各种骑士团,说明他们的国王权力太小,根本不能掌握全国。

为什么中国古典时代不盛行骑士团这种军事组织?

1.封建时代的东方天子口含天宪,不论天上飞、水里游、地上走的,全部都归于天子,所有死的、活的都不能逃出天子的掌握。所以,封建时代的中国在法理上就不允许有独立于天子之外的存在,所以半独立的武装势力在封建时代就站不住脚,随时都可能被冠名“叛逆”处理掉。

2.但在秦始皇之前,中国还是有类似组织的。在“天子-诸侯-子民”结构的分封时代,夏朝的各部落、商周的诸侯国均为半独立势力,或者说是加盟成员。这些诸侯们都是“开拓骑士”一般的存在,比如姜尚家族的齐国就是向东开疆拓土,封立的晋国是对北狄作战。诸侯只负责向天子朝贡,但天子基本上无权剥夺领主的权利。比如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天子没法处理冷眼旁观的诸侯们,哪怕是口头上的处理。毫无疑问,这些封国的存在大幅扩展了周天子的领土,从原本的黄河上游一直扩大到整个中原(也导致了诸侯尾大不掉的春秋战国),到秦始皇时代已经基本形成了现在的中国。

3.就是说,开拓骑士类的独立势力可以大幅扩展势力圈,但中国因为封建时代特有的强大束缚力或者说凝聚力,导致封建时代中国的加盟势力基本与开拓骑士分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