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一个突尼斯小贩的自杀,引发了多个阿拉伯国家的革命
2010年12月17日,一名二十六岁的年轻小贩穆罕默德·布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因为抗议有关部门无理驱赶、没收他售卖的东西,又殴打他,但投诉无门,绝望下,在家乡西迪布济德(Sidi Bouzid)以自焚的方式了断了生命。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自焚事件,暴露出突尼斯严重的经济失衡,人民生活艰苦,同时也暴露了在独裁者本·阿里统治下,贪官污吏横行及社会的不公义。一场外界称为“茉莉花革命”的运动,由此蔓延整个阿拉伯世界,被成为“阿拉伯之春”。
突尼斯、埃及的政府被颠覆,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也门等国发生的武装暴乱事件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除此之外,阿尔及利亚、黎巴嫩、约旦、苏丹、阿曼、沙特、巴林、科威特、摩洛哥等国在政治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阿拉伯之春”运动以埃及和突尼斯这两个在“阿拉伯之春”中取得进展最多的国家为例,他们的背后都有强大的激进劳工运动,为了获得劳工权利,他们已经斗争多年。
在埃及,解放广场示威行动是由所谓的“4月6日运动”(April 6 Movement)领导和发动的,“4月6日运动”的参与者就是年轻的职业工人。为什么是4月6日呢?因为2008年4月6日,在马哈拉(Mahalla)的工业集团内组织了大型的工人抗议行动,其他地区也纷纷响应,最终这些行动被独裁当局镇压下去。一群年轻的职业工人团结在一起,在“4月6日运动”的旗帜下继续抗争,他们引发了2011年1月的暴动,这也就是埃及的“阿拉伯之春”。
发生在埃及的“阿拉伯之春”真正的成就之一,就是减少了工会组织受到的限制。所以,他们第一次得以组织起他们独立的工会,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工会也可能会朝着越来越独立的方向发展。还有工人控制了工厂的例子,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事情。但现在它还需要获得议会体制的认可。埃及和突尼斯都取得的另一个成就,是言论和表达的自由得到极大解禁。报纸和传媒都相当自由和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和公开地讨论问题,他们期待建立起一个世俗化、民主的埃及。
那些阿拉伯国家的民主进程为何会失败?埃及穆巴拉克维系数十年的统治垮塌后,埃及就启动了首次民主大选。在选举中,自由与正义党获胜上台。但是,这个党是穆斯林兄弟会控制的一个组织。不久,在该党的主导下,埃及通过了一部伊斯兰化的新宪法,明确把《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基础。但这样一来,埃及的世俗派就不干了。他们期待的,是一种政教分离的统治。所以,这部新宪法就触发了埃及政治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
结果是,世俗派和伊斯兰派的冲突日益升温。首都开罗再次出现大规模的抗议与示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支持世俗派的埃及军方突然发动政变,并开始镇压穆斯林兄弟会。剧变之后,塞西将军成了埃及的新统治者。这样,经过一个轮回,看起来,又一位穆巴拉克式的政治强人崛起了。
埃及的民主进程彻底失败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一个独裁者倒下,另一个强人来接替他。
为何阿拉伯国家的民主进程这么难?我们从一份来自埃及的民意调查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0年末,在“阿拉伯之春”前夕,西方主要的民调机构在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进行了民调,从那以后,还进行了其他民调活动,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举例来说,在埃及这个最重要的国家,大约有80%或者更多的人将美国和以色列视为其主要威胁,可能有10%的人将伊朗视作一个威胁。事实上,对美国政策的反对声音非常强大,相当多的人认为伊朗拥有核武器对这个地区会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就可以抵消美国和作为美国代理人的以色列的力量。在整个阿拉伯世界,民调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都很相似。
如果这些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制度真正运作起来,那么他们民众的观点就会对政策造成影响。所以很明显,美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在中东、北非地区的老牌殖民帝国主义者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必须尽其所能破坏“阿拉伯之春”中的民主要素,事实上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做的。
这和他们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不仅仅只是在这一地区,在世界任何地区,那些他们最为关心的国家,也就是那些产油、产矿的国家里,在民主进程方面几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都没有改变。这些国家里,任何发生的暴动很快都被镇压。
结语美英高举“反恐”大旗,在全世界打击伊斯兰教激进组织。这其实都是美国为了介入阿拉伯国家内政,摆出的明晃晃的借口。
若说激进,他们的盟友——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最激进的国家。一直以来,沙特这一地区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最极端的伊斯兰教激进主义形式——马德拉斯(Madrasas)和巴基斯坦境内的瓦哈比派(Wahabbism),还在埃及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萨拉菲派(Salafis),这些都是极端组织。
但是,这是美国喜闻乐见的,它并没有试着去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美国和英国可能并不喜欢伊斯兰教激进主义,但相比世俗化的民族主义,他们还是更倾向前者。因为阿拉伯国家世俗化的民族主义者给西方造成了威胁——他们威胁接管资源并将其用于国内发展。这对只在乎这些国家自然资源的西方而言,是最严重的罪,所以我们支持伊斯兰教的激进分子。
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一.一碗羊肉引起的兵败
公元607年,郑国发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派兵迎战,开战前夜,华元为鼓舞士气,杀牛犒劳将士,因人多,主帅华元的车夫羊斟居然给疏忽了,羊斟记恨在心,第二天,两军交战,羊斟二话没说,举起鞭子把载着华元的战车向敌军阵地赶去,华元大惊:你怎么把战车赶向敌阵营?羊斟怒气冲冲地吼道:昨晚分羊肉你说了算,今天赶马车我说了算!"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史记,宋世家》
就这样,战争一开始,主帅华元就被送入敌军成了俘虏,全军大败,一场因一碗羊肉引起的战败就诞生了。难怪有人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羊斟这个小人物也因惊世一作而名留史册。
二.酷政之下引起的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严酷手段治理国家,他死后秦二世上台后更加残酷。公元前209年,朝廷征发闾左贫民900人到渔关守边关,途经蕲县(今宿迁)连遭大雨,因此被隔住不能前行,按秦朝刑律,延期当杀,有名陈胜,吴广的两人一合计,动员大家以其待死,不如起而反抗,于是杀死了押兵,随后又导演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把戏,把自己说成是"王",从心理上让其他人信服,正式揭杆起义,从行为上证实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荒谬,从而点燃全国反抗秦廷的导火索,随后各地的起义军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推翻秦王朝。这个中国最先称为"皇帝"并且自称"始皇"的人,曾幻想帝业子孙万代延续,到了第二代就灭亡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企图用残酷的武力统治百姓的政策,终究被武力推翻。
社会由万千小人物组成,大人物由人物顶起,哪天小人物腰一扭,大人物便跌下神坛。
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个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却改变了整个战局局面。这事发生在凡尔登战役,
当时德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远超法军,为了尽快的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国就大规模的使用火炮,对凡尔登要塞进行了密集的炮击。
反观法国,由于火炮和弹药数量的不足,只能偶尔的、象征性的进行一下还击。德军长时间的炮击,就必然需要有充足的弹药供应,为了节约运送炮弹的时间,德军便违反军事常识,将60多万发炮弹运送到战斗前线,在火炮阵的地附近建立了弹药库。
当时,法国士兵死伤无数,只能将未经过正式训练的后勤士兵派上战场。这些人中有一个士兵胆子极小,在惊恐中随意开了一炮,没想到打偏了,法国的指挥官也看到了,提起脚就要踹这个小兵。
就在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打偏的炮弹竟然射中了敌军的弹药库,引起一连串的爆炸,持续半个小时之久,德军的弹药库瞬间被摧毁。法军也趁机发起了反击,最终德军战败。可以说,这次战役法军之所以胜利,这枚炮弹实在功不可没。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再给你讲一个由于一个不经意的小失误,导致国王被俘国家被灭的故事。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査 三世要面临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关乎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战斗开始之前,国王让马夫去备好自己最喜爱的战马。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马上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好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还缺了一个钉子,马掌还没牢固。马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国王,眼看战斗即将开始,国王根本就来不 及在意这第四颗马蹄钉,就匆匆地上了战场。
战场上,国王起着他的马领着他的士兵冲锋陷阵。突然,一只马蹄铁脱落了,战马仰身跌倒在地,国王也被重重地摔了下来。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那匹受惊的马跳起来就逃跑了。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瞬间土崩瓦解。敌军趁机反击,并俘虏了国王。国王这时才意识到那颗钉子的重要性。这便是波斯沃斯战役。这场战役,理查三世丢失了整个英国。
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荷马的伟大史诗《伊利亚特》描述了希腊和特洛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战争的原因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私奔,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展开了远征。除了战场上的英雄们,奥林帕斯山上的诸神也各自选边介入了这场战争。结局以希腊人赢得胜利夺回海伦结束。
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努尔哈赤25岁的那一年,古勒城事件中,他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同时被杀,努尔哈赤从此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
古勒城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古勒城城主,也是努尔哈赤的舅父阿台反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前去镇压,其间图伦城(今天的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汤图乡)城主尼堪外兰为了从中谋利,积极协作。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闻讯赶来,恳请李成梁,希望此事通过谈判解决。李成梁假意应允,深夜突然发起袭击,杀光全城,包括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
努尔哈赤向朝庭申诉,答复是误杀,允其承袭父亲建州左卫指挥一职,给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作为赔偿。努尔哈赤从此起兵反明,改变了中国历史。
试想如果不是这一事件,努尔哈赤不会在这一年龄得到这一职位,纵使其有雄心壮志,没有这样一个契机,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展。
历史上有不少历史大事或者历史转折点是由一些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的,你知道的有几个?
小人物,就是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人,但他们无意中的举动似乎往往改变了历史,让历史转弯了。
一、救了苻坚大帝的无名宫女前秦帝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氐族人建立的政权,由苻洪创立,传到了第三任皇帝苻生手里。
这个苻生是个独眼龙,暴虐无比,残忍好杀。他因为自己少了一只眼,就非常忌讳别人说“残、缺、偏、只、少、无、不全”这类字眼。下人因为误说了这些字眼而被杀的不计其数。他最令人发指的做法:剥掉人的脸皮,让他们唱歌跳舞,苻生在旁边观看作乐。
除了杀下人,他还杀功臣和宗室。他们氐族那些有功的大臣和亲戚,已经被杀得差不多了,还活着的臣子们简直度日如年。
公元357年6月一天夜里,苻生对身边的宫女说:“苻坚、苻法兄弟也不可信赖,明天就把他们除掉。”
故事的主角、这位无名宫女等到苻生熟睡后,立即跑出宫去把消息告诉了苻坚和苻法。性命攸关啊,苻坚和苻法立即行动。苻法立刻率几百人潜入皇宫,苻坚则率领三百人向王宫的正门出发,不但不悄悄地行动,反而击鼓前进。到了宫门前,守卫王宫的将士们分封丢掉武器,归顺了苻坚。看来所有人都恨这位苻生,宫女、卫兵没有一个帮他的。这一幕我也想起了拿破仑逃回巴黎时,士兵们立刻倒戈的情景。
苻坚的士兵到了苻生面前,他惊慌地问:“这是些什么人?”众人回答:“强盗!”苻生说:“为什么不叩拜!”苻坚的士兵全都笑了。苻坚命人把苻生带到别的房间,黜废他为越王,不久就把他杀了,定谥号为厉王。
苻坚与苻生是堂兄弟的关系。
苻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心醉于中国文化,几乎统一了全中国。
但要不是这位无名宫女通风报信,苻坚活不过第二天,这位无名小人物不经意中造就了苻坚大帝。
二、毁了明清和议的书童到崇祯帝末期,明清已经打了多年战争,明清战争是明朝的重大负担,内部还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朝疲于应付。
从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开始,明清战争断断续续打了20多年。1618年开始的抚顺之战,是明清(包含后金)战争的序幕,1619年又爆发了萨尔浒之战。紧接着就是开铁之战、广宁之战(1622年)。反正明朝是屡战屡败,最终丧失了整个辽东。
此时,清朝在夺取了整个辽东之后已经基本满意,边界基本消停了。
但是,明朝内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又爆发了。
1627年,李自成(之前是高迎祥)、张献忠等起义军,开始在大明境内流动作战,基本上整个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全部被卷入,持续了10几年的时间。1641年李自成军攻下了洛阳,河南的福王等藩王,聚敛无度的库存,成了李自成的资本。接着李自成大军指向开封。
就在此时,明清双方又爆发了松锦大战,明朝依然大败。
在这种局面下,崇祯帝想到了与清朝议和。结束两线作战的局面
此时清朝内部主流意见也认为,现状已经很好,清朝占领的地盘已经够大,而且大明体量太大,清朝此时没有吞并明朝的信心。恰巧,此时崇祯帝秘密派人送来了一份倡议谈和的信。公元1642年,马绍愉受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命令出使清朝,皇太极亲自率文武官员出城20里迎接。
谈到最后,皇太极开出了双方保持和平的条件:
第一,明清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互不相侵。
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将他们遣返。
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清朝则提供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
第四,明朝皇帝本人或者内阁高官,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
这很像当初宋辽之间的和约。
马绍愉回来后,立刻将议和的情况写信、连同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密报兵部尚书陈新甲。陈新甲收到密报后,仔细看了,但这么大的事情,他顾虑重重,就把这份密报顺手放在桌上了。
陈新甲有一个机灵勤快的书童。陈新甲离开房价后,这个书童来进来了,他看到了这封密信,误以为这是一份需要传抄的塘报(抄送一定级别官员的内参),就抄到报上了。
这一下明清议和的事情,从崇祯帝的秘密安排一下子变得众人皆知了,朝野震惊。
明朝文官们有一个传统,就是一根筋,不懂得妥协。结果这些一根筋们纷纷上疏弹劾陈新甲,并给他安上了卖国的帽子。
崇祯皇帝的虚荣好面子更是出名的,他自己哪能背上这个坏名声呢。于是就把责任推到陈新甲头上,连同其他罪名,把陈新甲杀了。
皇太极早已在给崇祯皇帝的信中说明:“若不愿和好,再勿遣使致书……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
陈新甲一死,没有人再敢主张与清和谈。明清和议的事情就这么失去了最后机会。大明不得不继续两线作战,最终把自己玩死。
这位无名书童,无意中坏了明清和议,但却成就了大清,这是天意吗?
结语:看似偶然,其实背后有必然因素我们看这些小人物的举动,看似偶然,其实其背后存在着必然。
苻生的宫女把消息报告了苻坚,苻坚大张旗鼓进攻皇宫,如果苻生得人心的话,苻坚怎么能轻易杀掉苻生呢?这是苻生失尽民心的必然。陈新甲的书童误把信息泄露,如果大明秉持的是务实政治态度,那么和议怎么能轻易被废呢?这是大明政治僵化的必然。
历史,就是在这些偶然与必然的交织中前进。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