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为了省钱在外面租了个民房单间,没想到租到了一个类似凶宅感觉的房子。

房间在四楼。房东带我上去看房子,顺着楼梯上去,三楼之前气场都挺正常的,上到四楼,瞬间感觉不一样,周围温度低了好几度,台阶有点返潮,没有什么光线,不开灯的话都看不清台阶。

房东说,因为四楼是后来加盖的,楼道格局有点问题,但是四楼的房间光线是充足的。

看在价格的面子上,我就租了,试问才300块一个月,周围哪里还找得到这么便宜的房子。

房东倒是没骗人,房间和楼道不一样,屋子里南北通透,光线很好。但住了进去才发现,有阳光也不好使,屋子里是真的冷,和阴暗的楼梯间度差不了多少,早上从窗户晒进来的太阳就跟假太阳似的。整个四楼透着各种不合理。

住了一个礼拜和周围邻居混熟了,原来大家都知道我这间房子冷,夏天是天然的避暑之地,以前的租客在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他家串门纳凉。

听对面的小情侣说,我这间以前租的是一对夫妻,和他们是同乡。自从他们住进来以后,女的就不断生病,身体娇弱到影响了工作,只能辞职在家。夫妻的感情由恩爱变得天天吵架,男的终于忍受不了出轨。

女的有一天自杀在房间里,在床上割了腕,血流了满屋子,楼道都是血腥味,幸亏被男的回家发现才救过来一命。女的现在还在老家,和植物人差不多,救过来也和没救过来差不多惨。

男的也挺惨的,他来退房,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从没光线的楼梯间摔下去,摔断了大腿,回老家和媳妇一起躺了三个月。

思前想后,赶紧搬家。这房子确实有问题,我每天都在房间打冷战,不知道哪天房子就要变凶宅了,实在不敢再住下去,哪怕损失押金,我也要麻溜打车跑。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人有第六感觉。有一年我去北京租房,一进门就觉着阴森不适应,马上退出来和房主说换一间。凡事你去哪里感觉着不舒服时,立刻离开。就像生活中包括令你不舒服的人也要远离,一样道理。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我特别有发言权。我娘家是农村的,小时候住的房子后头是一片树林,在后面是农田地。那整个一片就特别阴森,白天也感觉是,给我感觉像阴间一样,每天晚上睡觉我都把头埋被窝里,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害怕😨。晚上我从来不敢自己出去。后来老爸又要了一片宅基地,从新盖了房子,新房子就感觉很阳光,睡觉我都不害怕了。感觉很舒服,至今我有时路过老房子,还有心里阴影。不知道原因,同一个村子,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大前年去看房,南面的房间阳光很好,甚至都能照到客厅,转头看见厕所,吓我一跳,感觉马桶上吊着一个人,再看什么也没有,临出门的时候我忍不住又看了一眼厕所,还是感觉怪怪的,最后放弃了,虽然那套房很便宜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我们这城市有一条路,建设的,绿化的都特别好!可以说市中心很重要的一条街道,南北方向的,这条街有个植物园,有一个省市里专门开会的大厦,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山庄,每次有会议的时候,专门招待住宿的地方,中式风格的院落,二三层的楼房,很上档次,称得上山庄二字,当然,我不是说这个山庄有问题。

而是山庄以南三四十米的地方有这么一个二层小楼,很破旧,像是简易楼,斑驳的白灰墙,小楼旁边有一个镂空的铁门,门口有一个白底黑字的单位招牌。

这个二层小楼靠着马路,一层是两间门头房,房间大门都是全透明玻璃的,一条链子锁缠绕在门把手上锁着,玻璃上已满了陈年老灰,但隐约能看到屋里空空的房间,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两间玻璃门里面都是这样子,镂空的铁门白天经常都是开着的,院子里也有点乱糟糟的,一进院门就要拐到二层楼后面去,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

经常路过,看着整天门开着却从没看见过一个人影,晚上会关上门,偶尔有时会看见里面停着一辆小轿车🚗。我很纳闷的是,两间门头房,位置也好紧靠马路,门前也有那么一块能停个一辆两辆车的地方,里面房间也挺大,为什么没有人租房做生意?

经常路过这个地方也有十多年了,这个地方始终没变过样子,没见过人,整天开着大门,有门头房不出租,房子不使用也没人打扫,白天路过那门口还好些,晚上路过有时就觉得阴森,好在外面大马路人来人往车也多,才不觉得很害怕。

有次路过我跟爱人说起这事儿,原来的时候他没注意,跟他说过以后,有次再路过他也跟我说,这个房子确实是有点瘆人哈!他一个大老爷们儿都有这感觉,看来这房子是有点特殊哦,为什么没有人气儿呢。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

"为什么每次走到同一个地点,都会觉得阴森?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个地方发生的什么事情让人记忆犹新,否则不会觉得阴森。我晨练时不知道去过坟圆子,去时因为不知道周围环境害怕什么,跑到无路可走时才知道路走错了,等反身按原路返回时突然发现墓碑这是才感觉到怕,再加上一大早乌鸦在里面叫得那个声音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