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游玩山西,必不能错过的一个景点就是“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目前是5A级景区,票价也就百元左右,以其两万四千多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多达259间房屋来看,性价比可以说是极高了。
无论是对明清建筑感兴趣,还是着迷于波澜壮阔的数百年历史变迁,都可以在保护完好的乔家大院里品味到深邃的文化沉淀。
虽说乔家起于咸丰、兴于同治,四代掌门人乔致庸更是一位既能力卓越,又审时度势一流的晋商领头人,家业巅峰时期不至于富可敌国,但也绝对能跟国库掰掰腕子,属于那个时代下的大资本家,并不是一般民宅。
可豪商也有守成的烦恼,诺大一份家底,尤其将清末、军阀混战等混乱复杂的局势全部集齐,但凡有一个操作失误,就会被山洪崩塌一样的时代洪流冲刷得寸瓦不剩。那么乔家大院是怎样躲过这些磨难,从而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呢?
每一个时期,乔家的后人守护祖宅的方式各不相同。首先就从乔致庸扩建院子后的同治年间说起,同治帝在位的这二十年可不太平。
——内有顾命大臣等三股势力争权夺位,外已有太平军、法军等的虎视眈眈,动荡自上而下蔓延,民间老百姓就有许多不甘心种地讨生活的,狠狠心加入土匪的队伍,以劫富济贫为由头,肆意打劫当地的豪门。
乔家在祁县乔家堡村可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乔致庸做起了票号的生意,家中银库蓄银无数,相当于银行的存在。当地土匪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头“肥羊”,哪怕是乔家的竞争对手,都会暗中勾结土匪希望能给乔家重挫。
乔家大院的自保方式,先是围绕着院子修建起了高10米的围墙,将整个院子包裹成全封闭状态,墙体之间有走廊便于护院队日夜巡逻,墙头留置出垛口,以备在必要时架起武器,安保措施做的十分精心,几乎就凭土匪的武器装备,是很难强行攻入大院。
因占据着以高打低的优势,不仅视野好,土匪百余米一露面,护院就能及时预警组织人手防卫,哪怕其架起云梯,也能用热油、火把等将其击退。
那么家仆通敌,从内部打开院门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呢?毕竟《红楼梦》中借敏探春的嘴说出“大族人家从外面杀是杀不尽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乔致庸应该也是想到了这一点,他对于家仆的待遇极其的好,不仅不许打骂,吃穿用都由乔家提供,不菲的工钱一个不落全能攒下来,家仆跟乔家成了利益共同体,把乔家搞垮了,出去再找不到这么宽厚的工作,自然满心都为了乔家打算,护院队守起院子简直能拼命。
并且当地土匪,一般都是世代居住于此,无奈生计所迫才被逼上梁山。乔家不光注意内部人员的心要齐,对于邻里也宽容大度,遇上灾年会开仓施粥,粥要做的插筷不倒,门前也总是拴着三头共享耕牛,谁家需要牵走用完归还就行,所以路人缘一直不错,土匪对乔家通常都不会下死手。
至此,乔家大院在山西境内基本不会遇到家毁人亡的大事,需要提防的只有清廷、军阀和日军。这三者所求就是金银,乔家一直秉持着“花钱买平安”的心态,保护费从来没拉过,可因他们的动机不同,索要程度就各不一样。
清廷自诩一国之主,觉得乔家再富,也是一笔可持续生蛋的金鸡,所以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无非就是每年让乔家掏出一笔不多不少的钱,日子还能过。待军阀时代到来,乔家就被源源不绝的巨额“保护费”几乎掏光了家底。
先是冯玉祥的军队来了山西,他理直气壮地让乔家给军费,名义上是赞助,可背后站着密密麻麻的士兵,乔家的围墙再高,护院再勇猛,也远没有军阀的人多武器好,因此出了200多万银子当军饷,300多万担粮食作军粮,总算把冯玉祥打发走了。
但口子一开,标准架在这了,后面阎锡山来了也得给,蒋介石来了也得给,数量还只能多不能少,不然啥意思,是觉得冯玉祥比自己牛吗?给这么一点是看不起,施舍叫花子呢,乔家只能卖了产业都得供上,好歹军阀看乔家有点用,就以安放提款机的心态,把乔家留下了。
未等喘一口气,日军又来了,这一伙人是来别国的地盘打劫,杀光、烧光、抢光屡见不鲜,可半分不会给乔家留情。乔家大院按说躲不过这一次浩劫,可当年乔致庸因缘际会的善举,借力打力保存住了祖宅。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之际,举国上下都开始屠杀外国人,太原巡抚毓贤就四处捉拿洋人,七位意大利籍修女逃到了祁县,乔致庸觉得一码归一码,不能搞无差别残杀,就救了这七位修女,将其藏匿在自家银库里躲过了搜查,后面又安排人秘密把修女送回了国。
意大利为了感激乔致庸的善举,送了一面国旗,待日军攻陷山西时,乔家就把这面意大利国旗挂在了家门口,日军打到门前时看到盟军的国旗,掂量不清两方的关系,出于怕惹祸上身的心态,就没有对乔家施行三光恶行,只打劫了金银古玩。
待新中国建立,乔家后人一看连故宫都成了博物院,就顺水推舟把乔家大院给了当地政府做办公室,抗美援朝时期,大院还一度成为治疗受伤军人的荣军院,破四旧时,是有一队人要来砸毁乔家大院,但看门大爷怒喝:“这是县委党校!”又一次保存住了院子。
接着国泰民安,乔家大院得到文物保护专家的修缮,成为供人参观的5A级景区。风雨飘摇的乔家大院,于乱世中周转腾挪了百余年,终究踏实地留存了下来,据说乔家后人还会不定时来院子追忆往事。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乔家大院为什么能保存?他真正发家开始于同治光绪年间,后来甚至一度成为晋商的代表性企业。为何能够保存下来?当然牵扯到三个时代,晚清混乱、抗日战争、国内解放! 其实乔家大院在清朝结束不久,就已经走向了下坡路。所以我重点讲一下晚清时期,为何能够存在?当然后面两点也会兼顾。
为何富可敌国的乔家大院没被土匪打劫?其实,土匪进行“打劫”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如果三者都占据,那么受老天眷顾,这次的“打劫”胜算就会很大,会是土匪职业生涯里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对于乔家大院这个项目,这三点就较为勉强。
先讲“天时”:当时正值清朝衰落、社会动荡的时期,无论是国家政府的社会治理,还是各大家族的危急存亡的发展,都十分有利于土匪进行一系列的非法活动。
当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而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乔家大院依旧能够捐献出白银万两。据数据统计,乔家大院在生意的顶峰时期,流动资产几乎快要超过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8,而这还不包括一些不动产。
可见乔家的资产有多么雄厚。就这些分析看来,完全符合土匪进行“非法”活动的最优条件。但是这样的事情却并没有发生,那么原因就只能是出在后两者的因素上了。再来谈谈“地利”这一条件:乔家大院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建筑群,如同城堡似的。而且它外围墙体的上层设有垛口,可架设重型武器,房顶还设有走道,各院相通便于巡逻。
比武器,土匪用的是破铜烂铁做的打鸟枪;比体力,乔家大院的护院队都经过严格的特殊训练;比耐力,乔家大院城堡里的粮食和饮水足够他们支撑一年半载,而土匪怕是要中途另寻下家了。
最后一条就是“人和”:既然外部不好进,那么“里应外合”的攻略值得被土匪考虑考虑了。但是这一条还是行不通,或者说时间的可能性很小。
乔家的后人就肯定不用考虑背叛的事情了,那随便找一个佣人总可以吧。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反而被土匪这么一闹,乔家大院的声誉更是直线上升。
原来乔家有一条“不准虐仆”的家规,因此乔家即使很有钱,也不会欺压打骂下人。
除此之外,在乔家工作的佣人生活待遇超级好,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最后年底的工钱都是自己个人的零花钱,也不用上缴无端费用。
军阀混战时期为何乔家大院可以保存的住?这一切都是他们用乔家的财产换来的,这也是乔家大院之所以没落的原因。真正没落的节点应该在中原大战时期,当时冯玉祥的部队要退往西北,由于缺乏军饷,就伸手问乔家大院的主人要。
做商人的永远是干不过政府,更何况当时的军阀一个比一个牛气。就单独冯玉祥这一次,就从他这里拿走了300万担的粮食,外加200多万军饷。就算是再大的企业,也经不起这样的吃拿卡要。
虽然曾经一年的流动资金就有800多万两,但是后来天下这么乱,乔家大院旗下的产业很多都受到了重创,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这一下损失几百万,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不得不变卖一些家产。
更为严重的是在后来,所有的军阀都知道乔家大院有钱,大家跑过来都要。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大战时期,他们当时要的是最狠,直接把他们要垮了。但这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生存下去才是王道,所以只好拿钱来消灾,这也是为何在军阀混战时期,乔家大院还能存下来的原因,毕竟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
日本来袭的时候,为何还能留存下来?有人说是因为当年乔致庸救过七名意大利修女,当时的意大利使馆为了感谢他们,送给了他们一面意大利国旗。后来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看到大门上的旗帜。考虑到与盟友的关系,就放弃了洗劫乔家大院。
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一面旗帜可以救得了乔家大院,那曹家大院等富商只要贿赂一下其他大使馆,从他们那里拿来一面旗帜,哪会让人家把家搬空?其实日本人完全没有这么好心,而是乔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从之前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乔家大院在日本人来之前基本上已经空了。无论是祖宅里面的东西,还是遍布在全国的产业,基本上没有多少钱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还是敲骨吸髓的占有。比如日本在1937年占领包头,要求乔家大院旗下的三家最大商号,并到日本人开的银当当中。包括一些钱庄,也被迫并入了日本人开的实业银行。其他很多在外的物资,都被日本人以合作的名义占有。
所以在这个时期,乔家大院也是拿出了最后的积蓄,才保留下来所生不多一点尊严。所以日本人在洗劫乔家大院的时候,并没有像曹家大院这么狠。不过日本人走后,家里面基本不剩下什么金银器具。
乔家大院的后人现在怎么样了其实在日本人打到山西祁县之前,乔家大院祖屋里面很多贵重物品都已经搬走。而乔家大院的后人,也都被安排到了天津、北京等地。不过赶走日本人之后,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乔家后人还是无法回到祖宅。
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之后,乔家的后人才有一部分重新回到祖宅,准备收拾一切,看看是否可以东山再起。但是当回到祖宅的时候,发现当时那里已经成为了祁县政府的办公场所。
不过乔家后人也很敞亮,知道如今已经是家道中落,自己这些后人也守不住祖宅了,于是索性就把它捐了出去。其实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后来的成分划分,如果继续留在祖宅,家里面所有人都会被扣上一顶地主的帽子,到时候可就不好摘下来了。▲后人合影
不过再怎么说,乔家大院还是有一部分的产业。后来碰到我们国家一化三改,从此之后收归国有,乔家大院就再也没有任何产业了。而他们的后人也大部分还留在了天津、北京等地发展。
虽然当年乔致庸有六个儿子,但是都不适合当乔家大院的主人,后来传给了孙子乔映霞。而他的孙女乔燕和,在电视剧乔家大院当中,曾经出任过总顾问。如今乔家后人已经是第九代,直系超过20多个人,不过基本上最好的也只是上层精英。
他们都会间隔几年,然后召集家族成员一起去大院儿,以表对前辈的怀念。乔家第九代后人乔燕和曾说,乔家的精神并没有因为生意的终结而丢失,反而是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而祖先留下来的训导,乔家的后人们都一直在恪守着。
乔家后人可不可以要回乔家大院?如果这个问题存在,那必然还会有“爱新觉罗后裔可不可以要回故宫”的相关讨论了。这显然不合理。
但要是从乔家大院的现实问题当中讨论,答案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国家对它保护方面的投资问题,以及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只单纯地问乔家后人,他们也不会做出这样有失家族体统的决定。▲后人
因为这是乔家祖先家训忠诚与爱国的具体体现,反而他们会以将这样的一份财产交于国家而感到骄傲。同样我们也应为他们感到骄傲。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说起乔家大院,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它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这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因其无与伦比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也因此民间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有人就说了,这么一座豪宅,从建起来到现在也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自然的,人为的风风雨雨肯定也是经历不少了,它是怎么平安保存到现在的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既不玄妙,也不复杂,不信您且听有书君仔细说道说道。
一、天时乔家大院是北方比较有代表性的砖瓦木混合建筑。其保存最怕的就是潮湿。
我们再来看乔家大院所处的山西省平遥县的自然状况。这儿水资源非常贫瘠。
平遥境内的几条河都是季节性河流,因为全年平均降水只有455毫米,水资源的人均、亩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这样的天然条件对于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可能不是优势,但是对于北方以木质框架结构的建筑却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平遥县堪称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
已发现的地上地下遗址、遗迹、古建筑达300余处。不光古建筑多,而且都保存完整。
其实在山西,除了乔家大院,还有王家大院、常家大院等都保存完好。
论规模乔家大院还不及王家大院,只不过由于影视剧的宣传,乔家大院的名气较大而已。
去平遥古城旅游过的友友,可能对乔家大院的建筑特色很有印象。
它的特点之一便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这样单坡屋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功能。
山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
屋面内倾,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样的建筑风格在以前的晋商家里非常普遍。
不仅反映了晋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也体现了当地民居建筑对天然条件很好的利用。
二、地利除了天然条件,地理因素也对乔家大院的完好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黄河,本来就有天然的屏障。因为地理的原因,这一块区域很早就自成体系,而且三千多年来都没有变化。
正因为东西有吕梁太行两座大山,南面有中条山横亘于黄河前,中间是汾河,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所以,山西凭地势之险,行军不方便,要打进来更不容易,自古历史上战乱就比较少。
自唐朝李渊李世民父子发兵并州,从山西起家后,并未在山西建都,而选择了位于陕西的长安。
自此以后包括在这之前,山西都远离战争和政治中心,避免了人为的毁坏。
而民国以来,阎锡山一手主政山西十几二十年,山西的铁轨比正常铁轨略窄,又缓冲了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
所以,日军侵华战争中使用的轰炸在山西远少于其他靠近东部的地方。
关于阎锡山为何会修建窄轨铁路,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当时阎锡山在山西掌权几十年,修建的铁路相当窄,两根轨道之间的距离竟然仅有一米。
大家肯定会问,他为毛修这么窄啊?难道是没有钱么?还是另有原因呢?
原来,他在修建此铁路的时候,中央财政部门并没有给其拨款,都是人家自己花钱修建起来的。
而在修之前,他其实早就将窄轨的铁路修建计划,报给了中央铁道部门。
当时铁道部门在看到其轨道,不符合规定的宽度,于是就将此计划给驳回了。
人家老阎就不干了,说修标准的铁路也可以,中央必须得给自己拨款,毕竟自己也不富裕。
但是民国中央又不舍得给钱,最后不得不批准阎锡山的窄轨计划。
那么问题就随之而来了,试想一个在山西境内掌管多年的大人物,真的会因为没有钱,才最终要修建窄轨么?
其实他之所以会这样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曾以叔叔阎书康的名义,在法国的银行存了将近七百万。
但是当时由于他叔叔去世的早,人家法国银行,不给他提钱。
后来经过多方交涉,法国银行最终决定将一批存放已久的小火车头,来进行抵账。
阎锡山没办法,这才想着修窄轨,为了让这些小火车头,能够正常的使用。
不过,老阎此举还真是歪打正着了。在后来发生战乱时,由于轨道大小不同,运输方面受到阻碍。
山西自近代以来保持了相对的和平,同时也使得乔家大院等古建筑避免了丧于战火。
山西王阎锡山从一定程度来讲也算是为山西做了点贡献。
三、人和乔家大院最终能够保留下,和乔致庸的仁厚有直接关系。
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领域。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
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当地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
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
除了对同胞特别好,乔家对老外也是非常友善。
话说,当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山西总督毓贤在山西地界杀洋人。
从太原逃出 七 个意大利修女,逃到祁县,被乔致庸保护下来,藏到自家银库里,最后用运柴草的大车拉到河北得救了。
后来意大利政府给了乔家一个意大利国旗予以表彰。日本侵华到山西时候,这面旗子派上了用场。
乔家把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日本人看到这是盟友的,就没有破坏乔家。而它周围的其他民居,据说是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综上所述,乔家大院能够完整保存到现在,只因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而不论是由于何种原因,使这座中国古建筑“瑰宝”得以留存至今,毫无疑问,这都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一大幸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相信大家都听过,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现如今很多人一直围绕一个话题,就是“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一般来说这要从四个时期进行分析,分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略、十年wenge。乔家大院能经历这三个时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我总结出一句话,就是乔家的“为人之道”。
0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据说当时祁县村民组织起了义和团,掀起了一股杀洋人的浪潮,有7个意大利修女受到追杀,一路上怆惶而逃,最后被乔家人救下,在乔家大院躲藏一段时间,因为当时乔家大院在当地的名声已经非常具有威望,所以乔家成功救下这7个修女。
既然救了,那就好人做到底,直接用马车将这7个修女送到了驻中国的意大利使馆,意大利政府官员看见之后,非常感谢乔家的举动,同时非常和善的赠送了一面意大利国旗,而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乔家因为当时的地位和声望,也并未遭到破坏,当时的列强也只是一味地抢夺皇宫文物。
02转眼间,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整个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被毁坏殆尽,尤其是一些古老建筑,文物更是惨遭掳掠,而此时的乔家人想起了当年意大利的一面国旗,心想日本既然和意大利是法西斯同盟国,那就干脆将国旗悬挂在门上。
确实,当日本人经过乔家大院时,看见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日本人自然是不会攻进去,很明显,乔家大院和意大利交好,自己自然是不能进行破坏,最后只能撤兵。
其实也不仅仅是这面国旗的作用,主要是当时日本明治维新所确立的政策方针,他们本就国土狭小,为的就是强占土地,对于故宫、乔家大院这样的文物古建筑,他们是非常乐意保存完好的,他们这些军国主义分子,最终目的也是能够在中国长久居住。
况且日本也推崇中国文化,比如他们就非常崇尚孔学,当时的孔家也并未受到日本的毁坏。
03后来新中国成立,当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时政府决定将乔家大院分给贫下中农入住,然而当地的一些贫下中农坚决不同意,他们说乔家对我们太好,我们又怎么能住他们的房子,况且又不是自己没房子住。
所以后来政府将乔家大院改为中共党校,这一下子使得乔家大院成了政府机构场所,自然是可以保存下来,如果当时是一些贫下中农住进去,很有可能就成了四合院,到处都是人,未必就能保存的像如今这般。
其实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就是后来的时年wenge,据说当时的红weibing破四jiu,对很多古建筑都进行了“改造”,比如一些名人墓葬,特色建筑,当他们走到乔家大院时,有个姓原的老人,他手拿铁棍,见到这些人就是一顿打,死活不让他们破坏乔家大院,最后这些人实在没有办法,又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子,不得已最后放弃这个乔家大院。
而这个姓原的老人之后在此关门居住了十年,原来他当年在河南逃荒至此,是乔家人救了他,让他在这里当长工,还给他娶妻,他最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能忘恩负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保护乔家大院”。
04确实,乔家大院能够保存至今,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为人之道,他们在经商的道路上广结好友,同时诚信待人,对身边的老百姓从不吝啬,据记载,乔家大院每逢天灾人祸之年都会开仓放粮、搭棚施粥、救济百姓,这才成就了乔家大院的社会名气,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当地群众对有保存価值的古建筑是有观念的。他们认为有価值的建筑和建筑中的主人翁应该、保护好存畄下耒给下一代人作有教育意义的意识。因此、他们保护的好留给国家一份有意义的教材。
乔家大院为何能够保存至今?
如果说故宫代表了古代建筑的艺术成就,那么祁县的民居构造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民间风格。祁县有将近千百处民宅院地,其艺术风格囊括了自宋朝至民国的法式,可以说是集齐百家特长于一身。然而其中最出名的,还是要数乔家大院。
那么从清朝开始,一直屹立了两百多年的乔家大院为什么到今天还完完整整留存在我们眼前呢?这短时间内的历史浩劫为什么没有摧毁这座宅院呢?
我们都知道,乔家大院是山西富商乔致庸的父辈开始建造,共同经历了四代人的心血。其坚固性远远超出一般的宅院。而且当时为了防御土匪的侵扰,乔家大院筑起了十几米的高墙,把大院不停加大扩建,最终达到了建筑面积四千多平的规模,有三百多间房屋。这背后,一般人的财力真的支撑不起。但是乔致庸家族经商成功,有人估计其资产约有五百多万两白银。在洋务运动期间,乔家无偿捐赠给北洋军一艘价值五十万两的军舰。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基本上没有完整的房屋。山西又是当时的军事频发地带,那么鬼子为什么放过了乔家大院呢?
原来早年八国联军时期,清廷主战派大肆破坏国内的洋人建筑,特别是对洋人的教堂毫不手软。山西当时的一家修道院逃出了几个意大利国的修女,乔致庸遇见了发了善心就托人把这几个修女送回了她们自己的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意国送给了乔家一幅意大利国家的旗帜作为感谢。乔致庸当时认为这是很光荣的事情,就悬挂了起来。在日侵时期,日本国和意大利正好是同盟国,鬼子们抢到乔家的时候见到了这个旗帜。因为考虑到两国的外交关系,就放过了乔家大院。而乔家也因为乔致庸当年的仁慈得以留存。而剩下一次浩劫是在建国之后,当时的人们认为保留这些古代的建筑是毫无意义的,基本上是能拆就拆。而山西自古以来就云集了很多时期的文化,各朝的历史建筑也非常多。这段期间,山西的建筑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乔家大院仍然是被保留了下来,这还要归功于当时的人民政府。战后,乔家大院首先是成为了政府眼里的好地方,最开始是作为政府的办公场所,后来又陆续增加了医院、仓库等作用机构。
除此之外,乔家大院在援朝战争的时候成立了军院,专门负责安放照顾战斗中负伤的军人。除了这个作用,乔家大院还陆续成为过山西重要的公共机构,例如财经院、学校等。所以说乔家大院在真正意义上是属于国家。
到了这个时候,乔家的雅安其实和乔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乔家为了躲避战乱已经分散到各地了。在四十年前,祁县政府正式把乔家大院改造成了体现当地民宿的博物馆。我们这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的生活。
我是篱上青,欢迎吐槽,评论,点赞,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