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今年我国降雨量明显比往年增多,南方地区更是出现了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在前段日子泄洪的时候刚好又碰上了鄱阳湖决堤。因此,在网络上也就有人声称潘阳湖的决堤和三峡泄洪有着一定的关系。

所以有一些网友认为在汛期到来之前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将三峡给排空以防汛期降雨量过大排水不及,而这次长江下游的洪水完全就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放空三峡。如此的一个观点明显有“事后诸葛亮”的感觉,而且完全偏离了实际。

放空三峡大坝说起来倒很轻巧,在一些网友口中无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但真正去执行这件事情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放空之后汛期如果没有及时到来的话,会带来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有句谚语叫做“6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汛期一般发生在农历五六月份,这个时候天气变化非常的极端,尤其是南方地区更是阴晴不定。气象部门在做天气预报的时候,是根据近期的风向以及周围的湿度压强等综合环境来判定是否会有降水的。

但是在夏天的时候这些条件和因素变化都很快,甚至一阵风或者一阵日照就会改变这些参数,所以就导致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会下降,时间隔的越久准确性也就越低。

以大家的生活经验来说,大家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最多以天气预报作为当天的参考,而在夏天的时候一天的天气预报甚至会变化好几次,三五天之后的天气预测更是不准确,国家防汛部门所得到的天气参数和我们民用的也不会相差太多,天气预报参考意义是比较低的。

在夏季的时候天气预报部门根本不可能给防汛部门提供准确度100%的天气预报,三峡防汛部门不可能说根据一个大概的天气预报就将三峡水给放空。

而且若是将三峡放空之后,汛期没有及时到来,水位也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话,大家有没有想过后果呢?

首先,此举会给长江的生态环境以及内河航运行业带来影响。

——在夏季的时候温度本来就比较高,单位面积水蒸发量非常的大,何况长江的岸面比较宽,这会导致沿着水面的风速较高。在三峡处于蓄水状态的情况下发生点水面蒸发还不明显,如果将三峡水量下降到警戒水位以下,数天累计蒸发量得不到补充的话,会给长江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而且长江作为我国最为繁忙经济效益最高的一条内河航运通道,水位下降之后会导致一些船舶出现搁浅的情况,相关的运输公司还有沿岸的港口的经济效益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要是长时间的不可恢复水位,肯定会导致一些港口或者航运公司出现破产情况,甚至会引发一波内河航运行业的失业潮。

其次,会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峡上游沿岸的一些农作物生长还有百姓用水都是依赖长江水的,正如前文所说,夏季的蒸发量比较大,南方地区的大部分都是水稻田,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灌溉。如果将三峡水放空之后一周之内水源得不到补充,会有大量的农作物旱死,甚至会造成一些欠收的情况。

而且在夏季的时候百姓每天生活的用水量也会明显增高,如果百姓用水都出现了供给困难,那么必须暂停工业生产用水,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工业生产。若是长久不下雨,百姓的生活品质也会受到影响,2014年河南南部地区的干旱情况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历历在目。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峡还担任着南方诸多城市的能源供给。

——三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水利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达到了1000亿千瓦,如果放空了三峡的库存水源也得不到补充的话,三峡发电机组自然也就没办法运转,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随着空调等高耗能电器的使用量增加,南方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量更是明显增加。

三峡断电会直接影响到南方诸多地区的居民正常生活以及工厂的工业生产。由于三峡大坝发电量巨大,很难使用其他的发电设备取代三峡电源的供给,电力的紧缺必定会导致物价上涨,到时候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经济损失就是难以估计的了。

总之,三峡的水不是想放就能放的。

退一步来讲,在这次防汛工作中三峡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准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这次汛期来临之前,防汛部门已经将三峡的库存量调到了比较低的水位了。

通过网友所分享的一些图片可以看到,在三峡上游明显有大量的沙滩裸露出来,已经尽可能的释放库容了,就算长江三峡将水排空对于汛期时期所带来的缓冲效果也并不是很明显。

——根据三峡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汛期来临之前就算将三峡整体给放空,所能腾放出来的库容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汛期来讲,这点可储空间简直有点“杯水车薪”。

在汛期之前三峡所保留的水已经是较低水位了,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态还有航运的需要,能够继续放的水不多了。因此,防控三峡对于下游的防汛工作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在这次汛期来临之后,我国的相关部门已经尽可能的动用一切的力量来保证农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了。其实像今年出现这么大的汛期完全是属于天灾,人类和自然斗争的力量本来就相对弱小,而三峡已经尽可能的发挥其功能。

如果真的将三峡水放空,而汛期不但没有准时到来,甚至出现了干旱的情况,恐怕到时候网上又该有些网友对“防水防汛”这件事情无情吐槽了吧。相关部门在做出蓄水放水的时候是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情况来做出的决定,一些“事后诸葛亮”式的评价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但凡是长江下游发了大水,三峡大坝总数被拿来背锅。尤其是6月29日三峡泄洪,正好和下游鄱阳湖倒灌、决堤等发生在同一时间。于是乎,三峡大坝泄洪导致下游决堤的说法不胫而走。很多网友都在纳闷了,为什么三峡大坝不提前把水放空呢?

这篇文章,我就来给三峡大坝正名,讲讲其中原因。

汛期已经放到较低水位

住在重庆、四川等地的人们都知道,三峡大坝今年6月左右已经把水库的水位降低到了较低水平,因为当地人感觉江北嘴江边水位明显变低了,沙滩都露出了一大片,这可见大坝的水位之低,腾出的库容之大。

下图拍摄于三峡上游航道,可见已经漏出了大量沙滩。

当然了,至于网友说的把水库完全放空,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大坝敢这样操作。

气象预报的不准确性

如果气象预报是100%正确的,那么当防洪指挥部接收到接下来一个月全部都是大雨天气,那么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提前放水,将水位放空,以利于后期的蓄洪。

然而问题就出在天气预报并非100%准确,尤其是三天以外的天气更加难测。

假设天气预报预测5天后连续大雨,三峡大坝因此而进行了放水,那么假设5天后并没有下雨,而是连续的晴天,你是否想过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届时恐怕“三峡放水导致四川旱灾”、"三峡放水导致粮食绝收”、“三峡放水导致鱼类死亡”等批评声又此起彼伏。

所以,正是因为气象预报的无法确定性,三峡水库只能保持较低水位,而非放空水位。

三峡大坝兼顾航运和发电

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型水利设施是只有一个功能的,三峡也是如此。三峡大坝在防洪基础上还要兼顾发电和航运功能。

而航运功能尤其是大型船泊的通行对长江的最低水位是有严格要求的,我们举个例子:

在2014年时,由于长江上游降雨量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段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当时测得长江宜昌水文站水位为38.38米,沙市站水位30.55米,都是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同期的最低水位。

如此低的水位使得长江上的船只频频搁浅,对长江航运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使得严重依赖贸易和货运的公司损失惨重,不少公司因此破产。

可见,长江航运对贸易、运输等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此外,三峡大坝的发电功能也需要水位支撑。要知道,三峡水电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它在2018年的发电量就已经突破1000亿千瓦时,创单座电站年发电量世界新纪录。

正是因为三峡大坝的清洁能源供应,才保障了宜昌、湖北甚至华东地区的正常工业生产。

即使放空也无济于事

当然了,从可行性上来讲,三峡水水库底孔是可以打开放空水库的,放空后大概为50米,跟原来的河床高程差不多,大约比原来河床底部高10来米 ,另外还有几个排沙孔,底部高程在75米,这算是大坝的死水位了。

其实,按照145米200亿库容简单估算,三峡大坝排空到75米,最多也就释放100亿库容,这100亿的库容是什么概念?

武汉现在流量是58000立方米/秒,仅仅是武汉100亿/58000=1.99天的流量,一旦洪峰到来时的流量远大于6万立方米,也就是一天多的时间就再次满了。

上图示意,三峡水库防洪库容是145米,正常蓄水位是175米,这个水位之间航运、发电能保证正常运转,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至死水位75米,这对中下游工农业生产用水,维持好下游的生态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把汛限水位以下水放空,并没有解决下游洪水问题,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所以三峡水库排空是没有意义的。

结论

综上所述,三峡大坝并非没有提前降低水位,而是由于气象预报的不确定性、以及兼顾航运和发电的需要,才没有将水完全放空。所以,大家在讨论洪灾的时候,不妨给三峡大坝一些宽容吧。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如果你赞同我的回答,那就给我点个赞+关注吧!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最近南方发生洪涝灾害,三峡却不断上热搜。而网友的讨论中,不乏有各种批评的声音。那么对于网上飞来的这些锅,三峡该背吗?

秉着相信科学,拒绝谣言的态度,让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三峡不提前把水排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次三峡已经很好的发挥了它的防洪能力。当7月12日长江洪峰抵达武汉时,汉口站水位达到28.77米,位列历史第四。而此前的预测最高水位将达到达到29.2米,接近1998年。之所以少了0.5米,主要原因就是三峡拦蓄了每秒1.5万方的上游来水。从7月2日的长江1号洪水形成开始,三峡就在削减出库流量。当时入库流量达到了每秒5万方,出库流量控制在3.5万,消减了1.5万。

而三峡不提前把水放空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放空三峡水,并不能解决下游洪水问题

三峡大坝坝顶高程185米,泄洪坝位于河床中部,设有22个表孔和23个泄洪深孔,其中深孔进口高程90米,也就是说,三峡全部泄洪口打开,全部排出三峡水,坝内依然有90米的水位。

虽然大坝的蓄洪量为221.5亿立方米,但是最多也只能排空100亿立方米的库存。二今年三峡大坝遇到的一号洪峰的入库流量达到了5.3亿立方米每秒!简单计算一下不到两天的时间,三峡大坝的水位就再次回到峰值。因此,单独靠三峡存储洪水并不现实。

三峡大坝主要是防洪,但其还有发电及航运的功能

三峡大坝的首要功能当然是防洪,但是三峡的功能却不仅仅是为了防洪。长江水域特别是武汉段,航运发达,而大型船舶的运输需要一定的水位,水位低于一定的高度,过往的船只就有搁浅的风险,这就造成了本来可以避免的人员及经济的损失。而在以往,由于上游雨量减少而导致的船只搁浅不是没有发生过。

另外,三峡大坝的发电保证了湖北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正常生活、生产用电。据悉三峡水电站2018年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为世界上单座电站发电量最高纪录。放空三峡的水,意味着发电机将会停止发电,这对于目前正在抗洪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的不利,也将影响目前整个急需复工复产的各个工厂作业。

据计算当三峡水位在175米高时,能发挥其航运及发电的最大效益。而为了这次防洪,三峡已经将水位降到145米,从而放弃了部分航运及发电效益,确保防洪的的胜利。

靠三峡大坝拦截,分担防洪压力,就能确保下游轻松度汛

从7月2日的长江1号洪水形成开始,三峡就在削减出库流量。当时入库流量达到了每秒5万方,出库流量控制在3.5万,消减了1.5万。而后,随着上游来水减少,下游降雨增多,三峡的出库流量从3.1降到2.2。11日1上游川江又迎来一轮降雨,消减量扩大到每秒1.8万方,此轮泄洪平均削减量在每秒1.5万方左右。这次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约30亿立方米,水位也从150米上升到155米。

如果没有三峡拦蓄上游洪水,长江干流流量将达到7.14万方。毫无疑问,武汉的过境洪峰将赶上1999年峰值,直逼1998年的7.23万方、29.43米。因此,仅靠三峡大坝拦截,分担防洪压力,就能确保下游轻松度汛。三峡工程的建成,其调蓄能力使下游荆江地区能够轻松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可以说,三峡已经完美的完成了它防洪的功用。

气象预报并不能准确预计降雨量

由于目前技术有限,对天气的预报并不能达到精准的预计。这就导致,对洪水的预判的偏差,以本次降雨为例,长江一号洪峰比专家预计的时间早一天到达,说明降雨量比实际预计的还要大。对于将来的降雨,专业也只能预计顺着副热带高压的北移,降水将持续到7月下旬结束。

因此,假如提前将水库水放光,而降雨提前结束或降雨量低于预期。这又将导致大量的问题出现,因此大坝预留一定的水量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

综上来看,三峡大坝之所以没有在汛期前把水排空,有着诸多现实及科学的因素。而三峡大坝对于此次的防洪来说至关重要。三峡的建成让长江中下游地区曾经洪水肆虐的巨灾逐渐成为往事。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三峡大坝提前把水放空,航运、发电功能就废弃了,水库功能也就丧失了。

的确,三峡的总库容才400亿立方米,而坝址处年平均径流量是4000亿,库容系数才400/4000=0.1左右,三峡在长江干流上这么小的库容相当于你家身边的小水库,它的防洪能力确确实实不该是三峡水库表现出的能力,但没办法啊,库容多少是老天给的,我们不能左右的。

假如说库容达到4000亿,今年的大洪水还发愁吗?能够把全年的水装起来,一滴水不下泄,你只需梅雨期间,把大闸一落回家睡大觉吧。提前把水放空也就没有这个讨论的话题,也不会为此天天脑疼地计算着:三峡今天出库流量是多少发愁的问题。三峡库容小,今年多条河流水位超过98年大洪水,大家希望提前把水空,能解决问题吗?

一座水库要维持正常的基本功能,就要计算好防洪限制水位。水库汛期要担负防洪任务,对于我们国家的水库大部分处于季风区,降水变率这么大,防洪尤为重要,为此每座水库国家规定汛限水位,对于三峡来说,汛限水位是145米,这个水位承担着航运、发电等任务。145米的水位防洪库容达到220亿,三峡总库容约400亿,剩下的库容也不是很大了,才400-220=180亿,这对于三峡来说,这已经是最低水位,下面也没有多少库容了。

当然145米水位发电要受很大损失,但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牺牲经济效益来换取长江中下游安全,防洪效益最高。但航运功能就不能因防洪停运,在没有修建三峡时,虽然航道受限制,小吨位水运还是存在的,三峡水库建成后,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如果全部把水放空,火力全开为防洪,船闸不能启用,修建了三峡反而把航运终止了,我们不能因“防洪”而废“航运”,解决了一个问题却诞生了新的矛盾。

三峡死水位是多高呢?

三峡水水库底孔是可以打开放空水库的,高程55米,大概跟原来的河床高程差不多,大约比原来河床底部高10来米 ,另外还有几个排沙孔,底部高程在75米,一般来说应该就是死水位了。

以75米来计算,汛限水位是145米,70米差的库容是多少?笔者还没有查到这个数值,145米的库容是180亿,70米差库容按100亿左右估算,全部把在三峡排空后,也就是多释放了100亿库容,这100亿的库容是什么概念?武汉现在流量是58000立方米/秒,仅仅是武汉100亿/58000=1.99天的流量,大约用2天武汉流量来废弃了航运、发电功能来换取,这可不是最划算的一笔帐,看来什么事情得有个最优,收益最大化的问题,

好了,啰嗦这么多,我们来看看来三峡水位是怎么设计的吧:

上图示意,对于三峡水库来说,防洪库容是145米,正常蓄水位是175米,这个水位之间航运、发电能保证正常运转,防洪限制水位145米至死水位75米,是兴利军容, 这对中下游工农业生产用水,维持好下游的生态平衡起到调节作用。把汛限水位以下水放空,并没有解决下游洪水问题,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小的,所以三峡水库排空是没有意义的。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放空库存,关键时刻泄洪,岂不是助长了洪水?

每当长江三峡发了大水,三峡大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这是因为,人们对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有些过于高估了。

长江三峡6月29日泄洪,规模相当之大,这一切与长江下游的鄱阳湖和洞庭湖的险情放在一起,似乎更是坐实了长江三峡对洪峰起到的反效果。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恐怕恰恰相反,长江三峡作为一个水利工程,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然后是保护直接受到川江洪水威胁最大的武汉城市圈。至于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防洪,实在是有些超过了三峡到实际能力。

川江,就是长江在四川段的俗称,这是长江上流阶段,也是我国江汉平原主要威胁所在。三峡水库在6月把所有的库容量降低到了最低,水位一度下降到155米。通过这个操作,三峡能够迎接四川、贵州、乃至西藏来的洪峰,确保武汉不会发生1998年那样的洪水灾害。

当然,有人说,三峡泄洪,不也造成了武汉段长江水位暴涨一度接近警戒线吗?

相信这一点的,其实是被一些自媒体带了节奏。

汛期到来时,武汉城市圈从来没有出现过所谓的险情,所谓的长江水位暴涨,虽然是实情,但实际上这是长江防汛部门的有意为之。

试想一下,武汉段长江水位较高,直接效果是什么?

当然是,水位越高,落差越大,长江水流的就越快,早点把长江水泄出去,就能最大限度留下河道让接下来的洪峰过去。

至于很多人拍下的武汉江滩公园被淹没的视频和图片,这些也都是真的。可是问题是,江滩公园本来就是长江河道的一部分。江滩公园修建出来,就是为了清理有可能被淹没的建筑,给长江留足过水通道。

所以,不管怎么看,三峡大坝在6月泄洪,主动降低库容,都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有同学问题了,明知道6月泄洪有可能出现中下游水位过高,为何不能直接在洪峰到来前就彻底清空库容,确保能够为下游拦截更多洪峰呢?

事实上,这种考虑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汛期到来时,三峡大坝基本上来多少水放多少水,就等着接下来更大的洪峰。如果前期清空所有库容,就能够在汛期拦截更多洪水。

可是,这样做,损失实在太大了。

因为,长江三峡除了防洪,还有发电、航运和旅游三大效益。

发电方面,长江三峡安装了32台单bai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如此大的发电量,在武汉、四川乃至更下游的长江范围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前期直接清空库容,长江三峡就不能持续发电,那样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航运方面,三峡水库改善了从重庆到宜昌段的600公里航运历程,大大改善了四川到长江中下游的航运能力。原本通行的3000吨级提高到了万吨级。如果直接清空所有库容,意味着大部分的船只无法通过三峡大坝,即便是通过了,也要冒船毁人亡的风险才能离开三峡段长江。

旅游方面,长江三峡最近几年旅游效益相当显著。数据显示,2017年,奉节、巫山、巫溪三县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5亿元。通过旅游,三峡大坝帮助当地人实现了更好的经济发展。如果提前清空库容量,这些地方以水为主题的旅游业,会受到毁灭性打击,这些人为了兴建三峡大坝付出的巨大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总而言之,三峡大坝的库容量毕竟有限,只能对长江部分洪峰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如果强行清空所有库容,只是为了拦截更多洪峰,实在是没有必要,得不偿失。

三峡大坝为何不提前把水放空?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

三峡大坝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建设意义

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大坝枢纽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防洪效益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抗旱功能

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原归正转,回到话题。为什么不能提前把水放空?

不可能放空

三峡大坝是综合性的工程,其作用我在上面也讲到了,不仅仅是防洪。虽然建设初期的设计主要是水利发电枢纽,后来又加了抗汉,以及旅游业,航运作用。但是也并非仅仅是防洪。不能为了满足一个需求而导致另一个或者几个作用发挥不了,那可能是得不偿失。

大坝的设计,放空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三峡大坝的防洪效益属于世界之最,但是假设提前排空,在不考虑影不影响其他效益我们可以计算一下。

一般洪水不会低于60000立方米/秒,那么提前排空,多久又可以满。

221.5亿/60000=4.27天

是的,答案4天多一点。

漫长的雨季不是短短四五天就过去了,而且还考虑其他效益带来的经济损失。

我们都知道夏季的暴雨一般都是突降的,即使天气预报预测有可能有暴雨或者洪灾。但是,预测终归是预测,发不发生和降水量都是不可确定的。这么多的不可确定因素,谁敢冒然提前放空大坝蓄水。

总结

1.从时间上讲来不及。

假设天气预报预测一周内可能有暴雨甚至洪灾,那么合理的倾泻掉库存又得多少时间。221.5亿立方米,以30000立方米/秒计算,需要8-9天。时间上来不及。

2.后果谁来承担,其他效益会有多大损失都是不可估量的。

水库放空,船运、养殖业、洪水灌溉都面临瘫痪。

3.放空水,对下游又有何影响。

221.5亿立方米的水,全部在几天没倾泻出去,那对下游的人民财产安全会不会有危险,对长江下游的河流生态环境会不会破坏,这些东西都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考虑一个问题必须综合考虑。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