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如果说到三国故事,我想大多数中国人提起来都可以讲上那么一两段。

只不过三国最后并没有真正的赢家,三家打来打去天下最后却被司马家族给窃取了。

三国之中第1个被灭国的那么就是蜀国,公元263年邓艾走小道进入四川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兵临成都城下。

当时成都城里有兵马有粮草,东吴军队也正在着急忙慌的赶来的路上。但是刘禅经过略微思考之后决定出城投降,换取一城百姓平安,蜀国也就此宣告灭亡。

在蜀国灭亡之后,刘禅被拉了洛阳过上了逍遥自在的日子,并且还延伸出来一个成语叫做乐不思蜀。

那么刘禅的后代最后都去了哪里呢?他们都过得什么样呢?

刘禅和他的父亲有所不同,刘备一生之中没有生下来几个儿子,刘禅属于刘备老年得子。

不过刘禅却是一个比较能繁衍后代的主子,他一生之中一共生了7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关羽和诸葛亮的儿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女子所繁衍的后代不属于本族,所以咱们今天主要研究一下刘禅的7个儿子在蜀国灭亡之后分别到哪个地方去生存。

刘禅一共有7个儿子,跟随他到洛阳的一共有4个儿子。他与张皇后所生的大儿子刘璿在4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了太子,蜀汉走向灭亡的时候,刘璿已经39岁。

当时刘璿要比刘禅更有志气,在蜀汉灭亡之后他联合姜维钟会准备密谋自立,结果这些事情败露了。

随后钟会姜维以及太子刘璿一家老小全部被乱军所杀,有关于刘璿的子孙状况,史书中记载的并不详细,有人猜测他的子孙可能隐姓埋名生活到了民间。

刘禅的三儿子在刘琮蜀国灭亡之前就去世了,也是蜀国灭亡前刘禅唯一一个去世的儿子,也是唯一一个帮刘禅延续出血脉的儿子。

刘琮的子孙在蜀国灭亡之后都跟着一起迁到了洛阳,因为其父亲已经死亡,所以不受重视社会地位低下,也正是因此刘聪的后代才得以延续。

永嘉之乱之后,刘聪的后人逃到了广东汕头。后来其中一脉又迁居到江苏地带生存,明朝的时候家里面出了一个有名的大盗贼,所以官府对于他们家禁行了追杀,有一女子带着两个儿子逃了出来,大儿子长大之后去了山东发展,后来断了相关记载,不过有人认为山东菏泽境内的刘姓人可能是其后代。

二儿子在清朝末年战乱之时逃到了四川定居,四川郫县境内大概有2000人有明确的族谱记载。

刘禅的五儿子也是他最有骨气的儿子,在刘禅将要投降的时候,他跑到了刘备的宗庙中去哭诉。

无论他如何哭诉,刘禅都坚决了投降,在刘禅投降之后,刘禅的五儿子也就杀掉了自己的妻儿在祖庙之中自杀了,因此刘禅的五儿子根本也不可能留下任何的后代。

跟着刘禅一同到洛阳的4个儿子虽然说过上了安乐富足的生活,但后来爆发永嘉之乱之后,刘渊带领的军队上屠杀了1万多个王公贵族,这其中就包括刘禅的这4个儿子以及其家属,因此刘禅的这些儿子也都绝后了。

综合的来说,现在刘禅的后人可能生活在广东汕头。江苏、四川、山东等地。

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公元263年,邓艾经阴平入川,斩杀诸葛瞻父子,刘禅很快投降。刘禅家族及其重要的大臣都被迁往洛阳,一是为了显示武功;二是控制蜀地可能的造反;三是监视居住。至于为什么没有杀刘禅,主要还是为了蜀地的安全考量,安抚当地的人心,毕竟在蜀地经营了40多年,里面的关系盘根错节。(刘禅剧照)

刘禅的后代有哪些人?后代下场和去向如何?

根据历史记载,刘禅有七子二女。七个儿子分别是:

一、长子兼太子刘璿。238年,年仅4岁的刘璿便已经被立为太子,蜀汉灭亡时他已经做了35年的太子了。264年,蜀汉大将姜维和钟会密谋准备自立,进攻中原,事情泄露,成都发生变乱,姜维、钟会等人被杀,太子刘璿一家也被乱兵杀死了,乱兵的进攻也是有针对性的。

二、次子安定王刘瑶。238年,刘瑶获封安定王,跟随刘禅投降,迁往洛阳。公元311年死于永嘉之乱,后人无记载。

三、三子西河王刘琮。252年封西河王,262年去世,是唯一一个蜀汉灭亡前去世的刘禅儿子。永嘉之乱时,他的后代逃亡广东汕头,明代迁居江苏镇江,当时家族内有一大盗被杀后,妻子带两个儿子逃亡湖南刘阳,长子山东发展,后无音信;次子明末清初到四川郫县定居,目前发展有2000多人。

因此,刘琮的这一支后人可能在广东汕头、江苏镇江和四川郫县,四川郫县这一支发展规模较大,宗谱也比较明晰。

四、四子新平王刘瓒。256年封新平王,死于307-313之间的永嘉之乱,后代无记载。

五、五子北地王刘谌。259年封北地王,在刘禅的儿子中算是有骨气的一个,当刘禅准备投降当日,他在刘备的祖庙自杀。关键是他在自杀前把自己的妻儿全部杀死,然后自杀,这一支也就没有留下什么后代了。(汉昭烈庙立的刘谌像)

六、六子新兴王刘恂。259年封新兴王,刘禅死后他继承了安乐公的爵位,他承袭爵位后荒淫无道,蜀汉的一些旧臣想废了他,不过西晋的官员并没有这么干,说他只损害自己家族,没有殃及百姓,不能废除。311年,家族死于永嘉之乱。

不过后世野史有记载,刘恂没有跟随刘禅迁往洛阳,而是跑到了永昌居住,现在属于云南西部和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一带。不过专家驳斥了这种说法,第一不是正史,第二野史人物穿凿附会,不符合历史很多记载。

不过也有这种可能,刘恂的一支后人应该在永昌郡地区定居,才有这样的野史记载的。

七、七子上党王刘璩。258年封上党王,永嘉之乱被杀,后代无记载。

刘禅的长女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次女嫁给了关羽的孙子关统,是关兴的嫡长子

中国封建社会是父系社会,女性的后代不在系列,刘禅的后人主要以儿子的后代为准。

根据现在资料来看,刘禅的大部分直系后代死于永嘉之乱,也有个别后代得以幸存,历史记载不明确,主要以现代家谱传承为准。

因此,刘禅的第三子西河王刘琮的后代是比较明确的,一支在四川郫县,有家谱;往上推演他的后人可能生活的地方是江苏镇江、广东汕头。存疑的地方应该是湖南刘阳和山东,湖南刘阳只是暂居地,很可能没有后代;山东的的这一支可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里面了。

此外,根据野史推断,第六子新兴王刘恂的一支可能定居在古代永昌郡,也就是现在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掸邦的东部地区。(刘渊像)

何谓永嘉之乱?

刘禅的直系后代子孙大都死于永嘉之乱,那么永嘉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

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是“永嘉”,具体时间为306-313年,306年为永嘉元年。308年,匈奴人刘渊借着西晋内乱趁机称帝,追尊汉朝皇帝,建立汉国。其实刘渊和汉朝确实有血缘关系,汉高祖刘邦曾经将一个宗室的女性嫁给了匈奴冒顿单于,并于冒顿相约为兄弟,这个汉朝宗室女子的后代都姓刘,刘渊就是这一支。

刘渊于309年两次进攻洛阳及其周边地区,311年,刘渊的继任者刘聪也两次攻击洛阳周边,这一次攻下了洛阳,俘获了晋怀帝司马炽,对洛阳城及其周边的进行了大屠杀,杀王公士民3万多人。316年,刘曜攻入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灭亡,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混战时代。

刘禅的后人大部分死于永嘉时期的战乱,至于被谁杀害,我想应该是西晋王朝统治者吧,也许兼而有之。刘渊建国时追尊了刘邦、刘秀、刘备等著名汉朝皇帝,自称是他们的后裔,他还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单纯以匈奴名义,估计立国就是一个大问题。

明朝《续三国演义》中刘禅的第七子刘璩居然被改成刘渊,有点乱搞了。

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小道,奇袭成都,杀诸葛瞻,兵临城下,刘禅开城投降。在刘禅投降后,刘禅一家及其蜀汉的王公大臣们被迁到了洛阳,被司马昭给监视起来了!刘禅到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公。阿斗不傻,凭借着自己“乐不思蜀”的高超演技,骗过了司马昭等人,在魏国小日子美滋滋。公元271年,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那么,刘禅到底有几个儿子,他的儿子们的结局如何,还有他的后裔今何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一二。

根据史书记载,刘禅比他的老爸刘备厉害多了,多子多孙,他有七子两女。虽然刘禅多子多孙,但是他的儿子们运气有点背,差一点刘禅就断子绝孙了。接下来,我们就对刘禅的9个子女的情况做一说明。首先,刘禅的长子刘璿于生于公元224年,公元238年,被刘禅立为太子。在刘禅投降魏国后,姜维与钟会密谋起事,事情败露,姜维和钟会被杀,而倒霉的刘璿也被乱军所杀,时年40岁。关于刘璿一脉的子孙情况不见于史书,多半是死于非命,要不然也会被迁往洛阳圈养起来。

次子刘瑶、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虔在蜀国灭亡后,随着刘禅一起迁往了洛阳,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但好景不长,由于晋武帝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弱智,他的皇后贾南风专政,招致司马家的王爷们的不满,爆发了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元气大伤。这时候,内迁各族趁机起兵反晋,特别是南匈奴的刘渊带兵攻破洛阳,俘获了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刘禅的四个儿子次子刘瑶、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虔都死于永嘉之乱,其子孙的情况虽然没有记载,但多半也是死于这次兵乱。

刘禅的五子刘谌,可是他老刘家最有骨气的子孙,在邓艾兵临城下时,他老爸刘禅要开城投降,他坚决反对。在刘谌劝阻无效之下,他来到祭祀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后他先将自己妻子儿女杀死,然后自杀殉国!接下来,我们再说刘禅的两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关羽之孙关统,按我们的传统观念,女儿这一脉已经不算刘禅的后裔,我们就不去深究了。

据地方县志记载,在刘禅的七个儿子中唯一幸存的是三子刘琮,曾被刘禅立为西河王。在永嘉之乱时,刘琮运气好,南逃到了广东汕头。在明朝的时候,他的后裔迁到了江苏镇江。后来,其家族出了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能飞檐走壁,甚是了得,但后来,还是被当地官府乱箭射死。当时,当地官府要捉拿其家眷,还好有好心人通风报信,他的妻子带二子逃亡到了湖南浏阳定居。后他的大儿子往山东发展,再无音信,这一脉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二子在明末清初携妻迁入四川郫县定居,现已传15代,发展到2000余人。

据说在现在的成都街头,还有人以刘备后裔自居,重拾刘备的老本行,织席贩履,成为街头一大特色,引无数路人侧目观望!

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公元263年,56岁的刘禅带着儿子和朝臣,出城投降。六十多个人自缚,旁边还有人抬着棺材随行。蜀国投降的阵势实在是太浩大了,把魏国领军的邓艾哄得心花怒放,直接大手一挥,免了蜀国众人的死罪,还依照旧例给他们封了官。

刘禅率众投降,本就是为了保全儿子和百姓们;在他投降之后,除了太子刘璿和五子刘谌之外,他的另外几个儿子在魏国都过得很好。只是天灾人祸变化无常,除了三儿子刘琮的后代逃过之外,刘禅的后代全部死在战乱中。

刘禅剧照

刘禅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的后代们主要存在于现在的山东和四川郫县。

公元264年,蜀国灭亡,刘禅被司马家族带到魏国都城以后,他的七个儿子只剩下了四个,分别是次子刘瑶、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虔。

刘禅的长子刘璿,死在公元264年。当时魏国的钟会打算谋反,蜀国的前丞相姜维知道了钟会的心思,就打算和钟会合作,两人各取所需;钟会得到魏国,姜维光复蜀国。两人前期的准备很顺利,大将邓艾被钟会抓了起来,姜维还特意写信告诉刘禅,他们很快就可以回到蜀国了。只是很快钟会和姜维之事被发现两人被问罪,参与此事的刘璿也被乱军击杀。

刘谌剧照

刘璿死之时正好40岁,他的后代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很有可能是和刘璿被乱军击杀了;或者就是他们被送到朝中由司马昭定夺。

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刘琮,他死在262年,也就蜀国国灭之前一年。刘琮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是由妻子带大的,在后来发生八王之乱时,也是刘琮的妻子带着他的儿子逃过一劫的,他们一家人在湖南浏阳避祸。后来大儿子去了山东发展,并且在那里发家;二儿子的后代则在明清时期回到原来蜀地所在的四川发展。

刘琮剧照

刘禅的五儿子刘谌,死在公元263年。当时邓艾、钟会的军队来势汹汹,刘禅在别人的劝说之下选择了投降保全,唯独有刘谌始终不同意刘禅的做法,在得知刘禅的心意不会改变之后,刘谌带着他的全家人自杀殉国。因此,刘谌的后代并没有留下来。

至于刘禅活下来的另外四个儿子,在刘禅装傻之下得以保全,即使是司马家夺了魏国的权建立晋国,他们生活的也不错。但是世事无常,在晋怀帝登基的第五年,也就是公元311年,刘聪等人为了夺得皇位,不惜将外围的胡人引进中原,史称永嘉之乱,也就是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乱华

刘禅的四个儿子以及他们和后代,都在这场胡人参与进来的动荡之中被杀,除了刘琮的两个儿子外,刘禅的后代几乎绝嗣。

尽管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女子不可以继承香火,但是在这也顺便提一下刘禅的两个女儿后代的结局。

刘禅的大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两人婚后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尚在迎战钟会时战死,年仅17岁;没有留下子嗣。二儿子诸葛京则因为年幼没有上战场幸免,后来诸葛京还在晋国做了官,至于他的后代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三儿子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只出现在野史,一般人认为他不存在。

刘禅的二女儿则嫁给了关羽的儿子关统,两人婚后并没有生下儿子,因此也没有后代继承。

以上就是刘禅后裔的所有情况了,可以说,除了三子留下的后裔还活跃在四川以及山东之外,其他人的子嗣都没有幸免。

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刘禅是蜀汉昭烈帝刘备与甘夫人的长子,刘备去世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禅又延续了蜀汉江山。刘备在世时,刘禅娶了一对姊妹花作夫人。这一对姊妹花不是一般人,而是大名鼎鼎的张飞的两个漂亮女儿。刘禅与她们十分恩爱,生有七子二女。根据史书记载,七子分别是刘璿、刘瑶、刘琮、刘瓒、刘谌、刘恂、刘虔。刘禅的两个女儿名字不见记载,其中一女嫁诸葛亮之子诸葛曕,另一女嫁关羽之孙关统。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重用黄皓,排挤姜维,国内予盾日益尖锐。邓艾偷袭阴平,直逼成都,贪图安逸的刘禅欲选择投降。第五子刘谌愤而进谏:“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时侯,父子君臣应该为国家努力一搏,既使不成功,也可一同去见先帝。”,刘惮只听谯周建议,不听刘谌劝阻。刘谌在刘备墓前痛哭流涕,杀妻子儿女,然后自杀于昭烈庙前。姜维见刘禅降魏,先假意投降钟会,然后策反钟会谋反,由于钟会谋事不密,被卫瓘手下得知,姜维、钟会一同被杀,刘璿也同时被杀,时年40岁。

刘禅投降后,司马炎将他们一家迁往洛阳,象征性地封他为安乐公,除第三子刘琮亡国前己死,刘谌自杀,刘璿被杀外,其余皆封侯。

西晋永嘉五年(311),匈奴人打进洛阳,虏走晋怀帝,挖掘皇陵,火烧宫室,中原陷入劫难。后来,刘聪派石勒大举进攻晋朝,于平城消灭晋军10余万人,太尉王衍、公卿大臣以及民众3万多人被杀,刘禅子孙无一幸免。不过,小编希望刘禅有后裔留存于世。

刘禅的后裔在哪些省?

刘禅有七子两女

长子刘璿,也即太子,姜维与钟会密谋起事,失败后受连累被乱军所杀。

次子刘瑶、四子刘瓒、六子刘恂、七子刘虔在蜀国灭亡后,随刘禅到洛阳,过了一段安定日子,后都死于“永嘉之乱”。

五子刘谌最有骨气,在刘禅投降后,先杀死妻子儿女,然后自杀殉国。

三子刘琮“永嘉之乱”中幸运逃出,向南逃到广东汕头,明朝时其后代迁居到江苏镇江。迁入江苏镇江的这个人有两个儿子,后这两个儿子迁入湖南浏阳。

其中的大儿子又迁入山东,就此消失不闻。二儿子明末清初迁入四川郫县,现在已经传代十五代,有后裔两千多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