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照着一般人理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意思,必然认为古代官场之上宰相的权势是最大的,那么,相应的也就认为宰相的官阶也一定是最高的。
可是,如果有这样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观点的人接触到大唐的官职制度,就会傻了眼——宰相才区区的三品官?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热播剧,在该剧当中,曾经出现过执掌右骁卫的甘守城甘将军受制于右相这么一个宰相的剧情,很多人刚开始看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是宰相嘛,制得住一个将军那还不是毛毛雨嘛。
可是如果事后看看他们的官阶,就会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右骁卫属于南衙十六卫,而南衙十六卫的长官属于堂堂正正的正三品,而右相在唐朝三省六部的官职制度设计下,也还是一个正三品,两人其实都是正三品啊!
这还没完呢,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还会发现这么一个细节,工部主事封大伦这个黑帮头子摊上大事后,为了解决张小敬,新丰县县丞吉温推荐元载的时候,曾经评价大理寺八品评事元载说,他想穿红袍想得眼睛都发红。
那么要是可以穿红袍了,那是一个什么官阶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一个主角团的角色“姚汝能”,他就是一身红袍!他是什么官,官居几品呢?我们会发现,姚汝能这个剧中的搞笑担当,谁都能使唤一下的家伙,居然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太子东宫卫率,这官阶不可不谓不高了,要知道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正四品红袍官员啊,距离传统意义上的“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也不过就隔了一级啊。
为什么姚在电视剧里面的表现和那些七八品的小官区别不大啊。难道这是电视剧的失误嘛?实际上不是,事实上,这部电视剧出了名的注意细节,这里面的设计完全符合大唐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会犯这种超级低级的错误,其实这就是当时大唐官制的设定,官阶并不能决定职权,那些像姚汝能这样出身名门的人,生下来随便搞搞,也就有了寻常人一辈子都穿不起来的红袍。甚至更高级的名门,生下来就能有紫袍在身。
看完这些,言归正传,而宰相的官阶看上去不算很高,不过区区正三品,可是宰相拥有的职权实在是远超寻常的三品官,很多时候都可以轻易的对那些看上去的同僚“正三品”进行改变终身的改变。
在唐朝历史上,正三品的宰相在三省六部的框架下,相权按理来说已然被大大限制住了,但是这种被限制住的相权却依旧要比大多数名门望族那与生俱来的官阶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而虽然三省六部分割了相权,三省长官虽然都属于宰相,可是在这三省里面还是有一个高下低劣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里面的中书省是决策的机构,门下是审核的机构,尚书省却是直接控制六部进行执行的部门,尚书省的长官也因此官居正二品,但是因为曾经有一个过于出名的人担任过尚书令,就直接导致以后没人敢做这个尚书令了——文皇帝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以后的尚书省的长官长期只能担任尚书省的副手。
而大唐的正一品从一品的高官,数目更是稀少的可怕,都是给予那些德高望重的公卿大夫以及曾经立下无数若干功勋的世家子弟养老用的,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少)师、太子太(少)保、太子太(少)傅,这些高官与其说是高官,其实不妨说是荣誉称号,基本上这么些个官职就是年老力衰的养老闲散职位了。要说档次,也就是地位崇高的虚职了。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夸爆:他真的把乱世道士背剑出山救国救民的洒脱感觉演了出来,他是必须要成为丞相的男人,其实真正的李必更厉害,可谓是一手扶持唐朝走过几十年风雨的伟人。
导读:这是个伪命题,唐初太宗为高祖开疆扩土官拜尚书令官居正三品,太宗继位后,唐人为避讳太宗从此大唐不再册封一品二品高官!
背景:据老龙的了解,唐朝所谓的宰相比如狄仁杰说起来都不是正式的宰相一职,狄仁杰等虽然被称呼为阁老宰辅其实正式的官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是下属为了好听和表示尊敬相都是私下称呼为丞相宰相等,不过唐确实存在某些特殊情况册封过一些一二品的官职比如开府仪同三司更多的是由于受封者劳苦功高给的名誉称呼,而且唐朝三省六部的各位高管都经常被同僚称呼为丞相!1:凌烟阁首也是三品高官贞观十七年太宗建凌烟阁,二十四位建国功臣画像入凌烟阁,排在首位的就是长孙无忌居,跟随太宗南征北战更是陪着太宗共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做了皇帝后,就册封了长孙无忌为太尉,官居同中书门下为三品官员。
老龙:功勋卓越的来过功臣都才是三品官员同时还贵为太尉,所以某些人认为太尉是一品高官的想法是错误的!2:神探狄仁杰也是三品官员随着影视作品的丰富,一些历史人物开始爆火,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还成了网红句子,狄仁杰作为武周核心人物,他的存在对于武则天来说即是心腹手下,也是头号门徒,很多影视剧中同僚对狄仁杰的称呼大多为丞相宰辅之类的,可是其实狄仁杰的职位是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位还有两人分工,被称为左右丞相!
老龙:元芳你再怎么看,我狄仁杰虽然是个三品官员,其实也算是文臣之首!老龙论唐朝百官制度和群相制度1:设立宰相的本意是代天子主宰群臣,不过自设此官位始由于权利过大,很多皇帝都是非常头疼的,本来是拿来是辅佐天子,帮助天子治理天下,却在很多时候成了皇帝的心头刺,所以从汉代以来改革了这一制度取消了丞相制度改设三省六部,各省各部长官各司其职。
2:到了唐代时期沿袭了隋制,国家治理由三省的长官,分别为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制也有互相制衡的意思在里面,巧合的是高祖的几个儿子太过出色,打天下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的是唐初基本都是高祖的几个儿子带兵打仗,为统率军队高祖封了自己儿子太宗任了任尚书令,自此开始尚书令这个职位也因为要避讳太宗而取消了,至此仆射代替尚书令称为尚书台部门的长官和其余两省六部长官一起称为宰相。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认为得掌握两个内容:一是唐朝的官员品级划分,二是唐朝的宰相是哪些人,带着问题一起来看。
一、唐朝官员品阶划分
唐朝的职事官官阶分九品三十个品阶。一品到三品只分从正,有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共分六个品级。从四品到九品,不仅分正从,在正从的基础上又分上下,这样又有二十四个品阶。一共算下来是三十个品阶。官员品阶与官职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来看看。
正一品对应的官职: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师三公。
从一品对应的官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正二品对应的官职:尚书令、大行台尚书令。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做皇帝前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在李世民做了皇帝后就不再设尚书令。
从二品对应的官职:朝廷中央的官员有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地方上的官员有京兆、河南、太原府三府的州牧牧,各州的大都督、大都护。
正三品对应的官职:内侍省主官侍中、中书省主官中书令、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从三品对应的官职:御史大夫、秘书监、九卿的主官、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二、唐朝中央制度
唐朝中央的政治制度施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按照品阶分,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为从二品,其余两省的官员均为正三品,这些人都是宰相。贞观二十三年 (649)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中宗、睿宗时,还有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也不参加议政的仆射,唐玄宗以后,仆射不再加此号。从此仆射就排除于宰相行列之外。外如果某人获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可以称为宰相。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那时的一品大员都是一些虚职,就是一些荣誉性的头衔。
回答完毕,敬请各位高手赐教!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这个暑假,凭空而出的荧屏黑马绝对是《长安十二时辰》,前几天这部热播影视剧里,终于落下帷幕。从开播之初,这部古装剧就备受瞩目,里面的服化道完美的还原了大唐盛世,将人们真正的带回了最鼎盛时期的长安城。
不仅如此,《长安十二时辰》并非凭空编造,剧中人物基本上都有着历史中的原型人物,整部剧中,官职最大的应该就是宰相林九郎了,这位宰相的原型就是唐朝宰相李林甫。
林九郎
然而,剧中的唐朝官员品级,却令许多观众心生疑惑。因为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宰相”一职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了。然而剧中的这位“林九郎”虽然官居宰相,明明已经能够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竟然也只是一个三品官员。
为何堂堂的大堂宰相,在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之中只是一个三品官员?那么,当时唐朝的一品、二品大官,又在当时的官员品级中处于什么档次呢?
唐朝官员等级制度
唐朝官员的等级制度中,确实存在着一品和二品官员,因为唐朝官员从上至下,一共分为九品30级。只是唐朝的一、二品官员,并没有实权,这些官员品阶,其实都是一些加盖在官员头上的荣誉职务,比如太师、太傅、太子太保一类的职务,所以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员,都是一些用来笼络官员人心的虚职,并没有实权。
三省六部制
至于一品官员下面的正、从二品,都是尚书令、中书令、太子少保一类的官阶,只是在唐朝初年,因为李世民曾担任过尚书令一职,此后这个职位就一直空了出来,再无人实际担任过,所以也逐渐成了虚职。
这样一来,唐朝真正掌握着实权的官员品级,自然就轮到了三品官员的手中。正因如此,《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林九郎虽然只是一个三品官员,就能够坐上宰相之位,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何监
唐朝的宰相制度,与其他朝代的宰相制度完全不同。因为唐朝所实行的是群相制度,也就是说唐朝并非只有一个宰相。比如这部剧中,被称为“何监”的这位重要人物,就是唐朝的秘书监贺知章,他在唐朝历史上虽然只是一位从三品官员,但是也享有着宰相的待遇,所以贺知章其实也是唐朝的宰相之一。
不仅如此,唐朝的宰相还可以是尚书仆射,也可以是中书、门下省的长官,比如中书令、左相、右相,皆是唐朝的宰相。
唐朝官员
关于唐朝的宰相,到了贞观年间统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些三品和三品以上的官员,所穿官府皆为紫袍,这是他们身份的一种象征。所以在唐朝,能够当上三品官员,其实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
而,且他们手中的实权,要远远超过远高他们的一品和二品官员。毕竟三品以上的官职,只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到了接受这份荣耀的年纪,不是已经告老还乡,就是已经病逝了。所以剧中大唐宰相为三品官员,其实并不奇怪。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唐朝宰相为什么只是正三品?那么一品大员和二品大员分别优势什么级别呢?这个问题跟唐朝的政治制度有关,也跟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有关。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在唐朝仅仅只有三师三公是正一品。何为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而太尉、司徒、司空称为三公。不过这些职位都是虚职并没有实权,一般这些职位都是朝中拥有着极高威望的年老大臣担任,也就是说这些职位一般都是糟老头子担任,只不过这些人都德高望重。 除了正一品之外还有从一品,相应的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这些岗位就是从二品。
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之中最重要的尚书省的长官就是尚书令,是正二品大院。不过在李世民还没有登基之前,李渊曾经让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一职,李世民登基之后就没有人敢担任尚书令这个职位了。唐太宗李世民是长孙无忌的妹夫,长孙无忌被授予了太尉职位,这也是正一品的官职。那么从二品又是对应什么官职呢?正是因为历史名担任过尚书令,后续没有大臣敢担任这个职位,李世民登基之后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最大的两个官,实际上也就是宰相,毕竟尚书令没了。除此之外唐开国大将程咬金去世之后被追赠为益州大都督、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也属于从二品。
到这里大家也就应该清楚了,正一品大员一般都是给养老的元老重臣,而正二品大员对应的尚书令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前担任过,后面就没有大臣敢担任了。那么宰相既是要干实事儿的,又不能是尚书令,那么宰相最高品级就只能是正三品了。正一品、正二品基本上都是荣誉性质的,正三品是拥有实权的三省六部的最高品级。
从我的表述其实大家也能够看出,唐朝的宰相跟我们通常理解的宰相、丞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三省六部制的存在,而尚书省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的原因,导致了实际副职成了真正的最高职位,那么唐朝的宰相一般有好多个,并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少宰相这个级别就有好多人。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大家好,我是【深夜聊斋】,专注有趣有料的历史人文问题,下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这里面涉及到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在唐代的演变,以及唐朝特殊的宰相制度。唐朝的宰相,不仅不是一品大员,而且可能连三品官也不是。宰相在唐朝,一度成了“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的职务,听起来非常奇葩吧。欧阳修说:“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唐代的宰相,叫法繁多,极其混乱,至于为什么,让我们看看具体原因:
一、三省六部在唐朝的变化为了弄明白为何唐朝的宰相如此奇葩?我们需要先看看隋朝到唐朝,宰相的一些历史沿革。
隋朝时期,设立了“三省六部”,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是执掌中央的最高级官员,当时的三省是内史省,为决策机关;门下省,为审议机关;尚书省,属于最高行政机关。
隋朝时期废除了丞相这个官职,用三省的长官去行使丞相之职,也就等于把丞相之权分为三份,三省一人一份,其目的当然是强化君权。
唐朝建立以后,三省制更加强化。其中,中书省负责军国大事、重要官吏任免,为皇帝起草诏令,长官为中书令,一共2人,正三品;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令,如有不当者,驳回,长官是侍中,一共2人,也是正三品;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各项政令,长官是尚书令,1人,正二品,下设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尚书省下设6部,各有部尚书一人。
三品宰相狄仁杰二、宰相一职在唐朝的变化1、宰相数量剧增,甚至可以是临时的
在唐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数量较隋朝更多了,他们在功能上也互相制约。而且,李世民当皇帝后,因为他当过尚书令,于是便把这个职务取消了,让尚书仆射做尚书省的长官。宰相的最高级别,就不是正二品了。
而且,唐朝皇帝还玩了一招更绝的,让其他官员兼任三省的长官,临时充当宰相一职。久而久之,宰相慢慢变成了一个临时性的职务。一个管纪律工作的御史大夫,可能就被临时抓来当几天宰相。而这一切皆根据皇帝的喜好来,体现了他们加强皇权的强烈用意。可这样的话,宰相到底是几品官,那就不一定了。
理论上讲,一个七品官被皇帝任命为三省的长官,也是可以的。
让宰相之名愈加混乱的武则天2、正牌宰相连二品官也不是了
刚才我们说,尚书省左右仆射,都是从二品官员,中书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本来是正牌宰相。但在房玄龄、高士廉等第一代左右仆射死后,唐太宗就把这个职位给空了下来,不再授人,于是,宰相最大也就成了三品官。
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两朝,又发明了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称呼。从这个职务,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唐朝的宰相,就是三品官。
唐太宗3、尚书仆射也被皇帝裁员了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于唐玄宗时期。这个时候,唐玄宗为了大量削减宰相,就将尚书仆射给排除出了宰相的行列。与此同时,尚书省也成为了纯粹的执行政务的部门,其地位低于中书省和门下省。
4、门下省和中书省也不顶用了
在尚书省一落千丈的同时,门下省和中书省也在不断被弱化。武则天时期,中书省就已经失去参与决策的机会。到了唐中宗时期,中书省完全变成了一个机要文书收发机关。到了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玄宗任用了李林甫等少数宠臣,让宦官干政,中书省、门下省的职权也被宦官所夺,门下和中书省也彻底失势。唐中期以后,宰相既没有很高的级别,职权也被宦官侵占,这不得不说是唐朝宰相的悲剧。
唐玄宗三、唐代的一品(二品)大员都是谁?既然唐朝的宰相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三品,那唐朝的一品、二品大员都是谁呢?
1、一品爵位,正一品,亲王;从一品,郡王或国公。
2、一品文官,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职务属于散官,通俗讲就是不担任具体职事的官员,类似于荣誉称号。
3、一品武官,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同样属于散官,类似于今天的军衔,有军衔,但并一定有职务。比如某人是少将军衔,但不一定担任军长、师长这一类职务。
唐代的二品官,如光禄大夫、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也同样是散官,只有级别,没有职务。像上柱国这一类的称号,虽也属于二品,但也是勋官,类似于现代的几级勋章,同样没职务。
结论:唐朝宰相之所以是三品,主要是因为唐朝的一品、二品官基本上属于散官或者是荣誉称号
;其次,皇帝对宰相的分权、打压,也是其级别一直停留在三品的原因。
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留言、转发,记得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