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样“扫黄”的?
在古代除了唐朝,基本都或多或少会遏制下“黄”,特别是南宋以后,把“禁欲”、“礼节”看的很重,扫黄就更普遍了。
法令禁黄古代扫黄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颁布法令,在清朝时期皇帝曾通过颁布禁娼令之内的政令来达到打黄的目的,这也是历史上打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这种禁娼令的打击对象多为官员,因为在当时官员是腐败淫逸、纸醉金迷的主体。政令明文规定“城内不许开设妓馆”,还严禁地方进行“千百成群、男女混杂”的群体性娱乐活动。
皇帝还经常下令让御史暗中去纠察官员们的贯彻情况。当然顺治皇帝更是亲自贯彻,起带头作用,他用太监替代原来宫内的乐妓,亲身示范禁娼。
这禁黄政策在顺治到雍正时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禁黄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也是由于过于禁止,让一些官员内心变得畸形了,导致象姑馆之内的男妓馆开始流行起来。
不过禁娼令也不是一直有效,在嘉庆之后慢慢的变得名存实亡了,出现“弛禁”,即法令松动。清末时期,全国妓院比比皆是,著名的有京城“八大胡同”、上海“十里洋场”。同治皇帝更是经常下妓院寻花问柳。
组织扫黄行动在妓院以恐怖速度生长时,明朝皇帝也曾通过开展打击行动来扫黄。
明时期直接下令让人去查封各大城市的妓院。还废除了官妓制度,甚至在官员的家里严查有无娼妓。
当然最直接、暴力的还得数太平天国了,在扫黄行动中抓到了嫖娼的就直接砍头。在威慑力下,很多人生怕被抓,也就不敢嫖娼了。
除了以上的其实还有一种“思想禁黄”,从思想上除掉人的欲望。理学就是禁欲的,禁欲让人没有了哪方面欲望,这就从根源上达到了想要扫黄的效果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