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历史上猫刑确实有,但《如懿传》中施行的猫刑是不存在的。

电视剧《如懿传》中被实施猫刑的是一个叫阿箬的宫女,原本是如懿的侍女,后来为一己私利背叛了如懿,让如懿失宠,她自己被封为了慎嫔。

后来如懿重新得到了恩宠,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惩治叛徒,阿箬被施行酷刑“猫刑”,之后选择了自尽。

不过历史上虽确实有慎嫔,但不是这个叫阿箬的人,历史上的慎嫔是蒙古八旗女子,而阿箬一开始只是宫女。所以阿箬只是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她被实施猫刑这件事自然也是子虚乌有的。

但历史上确实是有猫刑这种酷刑,“猫刑”顾名思义被猫折磨的刑法。

注意你不是被温柔的小猫惩罚,而是被饿的发疯,特别疯狂的野猫伺候,这种野猫一般从坟场捡来的,异常凶猛,爪子相当锋利,看过要《妖猫传》么,就是里面那个黑猫那样的!

猫刑首先把人脱光,然后捆起来,丢进一个狭小的麻袋,只露出头,然后把上面说的那种野猫丢进去,再把袋口扎紧,然后死劲打猫,野猫即使不想挠人,也会受到惊吓用它利爪四处抓!而这个人的身子则会被抓的体无完肤。

这种刑法只有相当残酷,先不说身体都被抓花了,就是这野猫抓伤的地方,这伤恐怕也是很难治愈的!

这是古代妓院的老鸨专门用来对付妓女的刑法,比如妓女想逃跑,或者是不想伺候人了,又或者是惹的哪位贵客不舒服了,都有可能受到猫刑。

妓院用猫刑用的多,主要还是这种刑法比较好实施,野猫可比啥刑具好找,而且还不会死人(毕竟死了人自己也得获罪),也能让妓女们张记性,还不会伤了赖以生存的脸,一举多得。

电视剧中阿箬被施行妓女的酷刑,这是为了羞辱她,让她痛不欲生,选择自尽!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如懿传是甄嬛传的续集,原著同为一个作者所写。当年甄嬛传大火之后,努尔哈赤的后人曾经批判过这部电视剧歪曲历史,丑化后宫嫔妃。所以对于如懿传的情节,我们也要抱着去伪存真的心态,消遣可以,不要当真。在如懿传即将的剧情之中,如懿(也就是乾隆的继后辉发那拉氏)会用“猫刑”这种刑罚来处置一个背叛自己的宫女。原文之中对于这种刑罚的描写相当残忍,如懿命人将背叛她宫女装在麻布袋之中,同时将数只野猫扔进去,让人在外鞭打野猫,野猫发狂,就会狠狠地抓挠宫女。最后宫女出来的时候满身伤痕,半死不活非常凄惨。如懿传宫斗开篇的“猫刑”要比甄嬛传的“一丈红”还要让人觉得恐怖,那么在清朝的后宫之中,真的会有这样的刑罚出现吗?

首先,在古时候确实有猫刑这样的刑罚,不过大多数都是妓院之中老鸨惩罚妓女的法子。说句不好听的,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惩罚手段,名门出身的如懿听到耳朵里都是罪孽,更何况是付诸行动了。其次,在清朝的后宫之中,绝对不会出现如懿这样级别的妃嫔私自对宫女用刑这样的事情。清朝后宫对宫女已经宽容许多,允许宫女满一定的年岁出宫,在宫中,她们也享有一定的人权。所以宫斗剧之中但凡明目张胆对宫女打骂的行为,基本上就是胡编乱造的。

清朝后宫选妃非常注重贤良淑德,也很看重出身,就算是宫女的出身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懿私下用刑的这个宫女是自己的陪嫁,她的父亲当朝做官还有功劳,甚至于这个宫女还得了皇帝的封号。如懿就算有一百个甄嬛的胆子也不敢这么做。清朝宫规是历朝历代最为森严的,妃嫔所有的用度都有详尽的记录。什么堕胎药、避孕药、甚至无色无味的毒药,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拿到手。别说是妃嫔,就算是宫女,也不是想骂就骂想打就打的,宫女犯错之后,必须交由中宫皇后制裁。在清宫之中有个规矩,就算是打宫女也不能打脸,而且许打不许骂,骂人会冲撞祖宗神灵。乾隆在生前最疼的两位公主,一位是富察皇后所出,另一位十公主是惇妃所出,封号固伦和孝。我们都知道在清朝,必须是嫡出的公主才会有固伦的封号,可见乾隆对这个公主宠溺到什么程度,甚至连后来的嘉庆帝都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没有杀驸马丰绅殷德。

惇妃因为公主受宠而得意忘形,乾隆四十三年因为一点小事打死了一个宫女。乾隆大怒,最终还是看在公主的面子上,将惇妃降级处理,从妃位降到了嫔位,并且将公主送到其他妃嫔的宫中抚养。所以在清朝后宫之中,宫女们有一定的人权,不可能随随便便无声无息地被主子虐待致死。随即就要说到清朝后宫的中宫皇后,电视剧之中经常把皇后的权力缩小到像个摆设一样。在清宫之中,皇后的权力很大,如果在后宫的事情上皇帝犯糊涂了,皇后可以顶着祖宗家法惩戒妃嫔,皇帝也只能忍着。历史上就有过慈安曾经以中宫笺表惩罚慈禧,当时的咸丰也不好插手。慈禧所犯的错误就是缠着咸丰不让他上朝,陪她睡觉。所以就算如懿真的敢触犯宫规对宫女滥用私刑,富察皇后也可以直接跳过皇帝惩治她,如懿要真这么做简直就是无脑行为,直接被对头一锅端了。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过猫刑的存在,但都是妓院之中老鸨整治妓女的私刑。由于儒家社会的价值观素来以保守为主流,“听过”这种下三滥的事情,不要说对于世家闺秀,就是一般的贫寒家出身的正派女性都是极为不体面的。

所以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后妃拿着这个去付诸行动,甚至还要“当着宫女”的面——那是自己打脸。更何况历代后宫从来都是法度森严所在,即使是主位们对底下人打击报复,也只能用制度整人。不要说有名有份的妃嫔,即使是明朝天启年间奉圣夫人客氏这种人渣,想整死后宫中的对手也得走一定的法律程序。

任何一个主位如果把这种下三滥的私刑在宫里说出了,那就面临着名誉扫地;而如果某个奴才敢那这种事来教唆主子,那可能这个奴才就会被活活打死。

既然中国历史上从没有任何一个宫廷使用过“猫刑”。 那猫刑又是和人发明的?

答:猫刑是和阉人、灭族、连坐、凌迟等暴行一样,是一种外来的“糟粕”。

很多朋友都在用这张图,但知道这张图来源的并不多。这张图是法兰克人想象的猫刑现场。两个奥斯曼刽子手在对一个妇女执行猫刑。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的荣耀同时也接纳了东罗马的罪恶。

猫刑最初流行于西亚的基督教地区,是当时社会精英阶层对失贞妇女的一种“常见”的惩罚。一般是先以这种刑法将犯人折磨够了以后再将其处决或者是流放。

历史上第一次详细记载这种刑法的是在东罗马帝国朝廷流亡于尼西亚时期。 当时,偏安于尼西亚的东罗马帝国拉斯卡里斯王朝传到了第三代领袖狄奥多鲁斯二世手中。这位“princeps senatus et pontifex maximus consulari imperio et tribuniciae potestate”(首席公民、大祭司、总领国事、最高群众代表)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暴君。如果说东罗马帝国的历史素来给人以炫丽和浮华的印象,那类似于狄奥多鲁斯二世这样的统治者则给这个帝国在辉煌之外又加上了血腥。

这位βασιλεύς(皇帝)长期以来患有慢性病,所以常常怀疑自己被人暗算,越到后来,随着疾病的恶化,狄奥多鲁斯二世也就越发的残忍,每次情绪冲动之时总有人遭到残酷的迫害,最好的情况也是抄家流放,一般情况下是剜去眼珠或是刖刑。而所谓的“猫刑”正是在个暴君统治的后期被使用在宫廷之中。

据当时的首席国务委员乔治•阿克罗波利塔在《回忆录》中写到,狄奥多鲁斯二世在曾经莫明其妙的将帝国第一门阀,帕拉罗古斯家族的一位千金许配给一个人品恶劣且毫无教养的奸佞小人,在遭到女方母亲的婉拒之后暴君勃然大怒,把这位年高德劭的老夫人从脖子以下与几只野猫包在一个大口袋里,之后再让宦官们用针去刺这些野猫,激起它们的兽性去折磨这个老妇人。

为了不让大家不会产生有坏人不会遭报应的错误想法,我决定在此交代一下狄奥多鲁斯二世的下场。

在对帕拉罗古斯家族的这位老奶奶使以猫刑之后不久,狄奥多鲁斯二世就一命呜呼了。留下了年仅八岁的儿子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为约翰四世拉斯卡里斯。由于年纪大小无法亲政,于是贵族们拥护幼帝的表兄,帕拉罗古斯家族的少主迈克尔为摄政,是为东罗马帝国最后王朝帕拉罗古斯王朝开国太祖迈克尔八世。自古一山难容二虎,三年后在迈克尔八世光复帝都君士坦丁堡之后便将约翰四世用强光弄成瞎子,将其流放到一个荒凉的城堡之中过着被人遗忘的生活。

狄奥多鲁斯二世拉斯卡里斯。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如懿传》小说中,如懿的前陪嫁丫鬟阿箬在从慎嫔被贬为庶人后,遭受了“猫刑”,可能是因为放入电视镜头上,会表现的较为血腥,不适合小朋友观看,电视剧里给改成了鞭刑。

清朝历史上乾隆的确是有一位慎嫔,她被称作拜尔葛斯氏,出身厄鲁特蒙古贵族家庭。这位真正的慎嫔死时也的确很年轻,被封为嫔之后不过两年就香消玉殒,死后按乾隆旨意,归葬清东陵中的裕陵妃园寝,可知的是,慎嫔生前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按照电视剧的剧情看,电视剧里蒙古来的恪嫔才更像历史上的慎嫔,而电视剧里的慎嫔阿箬,好像没有历史人物相对应。

不同于清宫剧中太监宫女被主子们非打即骂的处境,那是因为真实历史上的清朝宫女,地位比大部分太监要好的多,论起出身,宫女才是自家人,太监都是汉人。

按照清朝宫廷制度,宫女在宫里不会挨骂,可能会挨打,但不能打伤,否则肇事者就得赔钱。根据《清史》记载,乾隆对嫔妃欺负宫女这事儿,眼里向来不揉沙子,比如侍奉妃嫔的宫女跳井自杀,妃嫔都要“无不量其情节惩治”,生下最受乾隆宠爱的固伦和孝公主的惇妃因为殴毙宫女,被从妃降到嫔。

清朝宫女也不再是一入宫门深似海,而是年满24岁就可以出宫嫁人,每年也都可以申请家人来宫中探亲。

应该说,清朝的统治者充分吸取了前明的教训,在宫廷内部管理这方面,少走了不少弯路,有清一朝,没有出现宫女作乱、太监干政这种在明朝比较泛滥的现象。

再来说说这个“猫刑”的出处,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宫廷或者见于律例的刑种,只是民间流传的“野”刑,一种被妓院老鸨常用于惩罚不听话的妓女的惩罚。民间对伤风败俗的女人也有实施这种刑罚的说法。既然叫做猫刑,猫一定是要登场的。

一种说法是,把受罚者剥光捆住放进麻袋里,把鱼腥草之类猫的兴奋剂涂抹在受罚者的下体处,把几只发情期的野猫塞进麻袋里,猫舌生有倒刺,受罚者绝对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另一种说法是,同样是把受罚者脱光捆住塞进麻袋,但要把头露在外面,再把几只野猫扔麻袋里,从人脖子处扎上口。然后执行刑罚的人就抡起棍棒猛敲里面的野猫,野猫在黑暗的麻袋里无处躲藏,急躁之下就会百般抓挠,里面女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至于为什么要露出脑袋,其实也容易理解,很多妓女是靠脸吃饭的,老鸨子想惩罚的是妓女,她当然不想打碎自己的饭碗。

《如懿传》小说里对阿箬受猫刑这一段描写,阿箬的脑袋也被塞进麻袋,她的脸因此也没有在野猫爪下幸免,看来如懿对这张俏脸确是没有半分怜悯之情。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如懿传》中的可怕刑罚种类繁多,从最轻的禁足、掌嘴和罚跪,到杖打屁股和脚心的杖刑,再到慎刑司的七十二酷刑,简直就是“清代刑罚大百科”。而其中最容易让人产生心理阴影的,就是开篇小高潮的猫刑。

这是用在如懿的陪嫁侍女阿箬身上的刑罚。

索绰伦·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她的父亲是淮阴的知县桂铎,满清镶红旗的包衣出身。阿箬的为人比较心直口快,喜欢搬弄是非,不懂得做人要低调,要谨言慎行,因此不讨人喜欢,被如懿说几句还不服气,渐渐对她产生怨恨。

后来阿箬终于找到机会,诬告如懿用水银毒害怡贵人和玫贵人,令她们诞下了怪胎,致使如懿被打进了冷宫。

而阿箬则借此机会从御前侍女一路提升到了慎嫔的位置。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得到宠爱,而是备受冷落,皇帝每次召她侍寝都让她跪一夜,令其苦不堪言。

后来如懿洗刷了委屈,又恢复原位,阿箬便被废去了嫔位,先是被皇帝毒哑,又被如懿施以猫刑。施刑的是一个叫三宝的太监,他用麻袋把阿箬套住,把从烧灰场抓来的野猫放进去,然后用鞭子抽打麻袋。麻袋里面的野猫负痛就用爪牙撕咬阿箬的皮肉,直到她体无完肤奄奄一息。

阿箬虽然受了重伤,但没有死,又被打入了冷宫,因为容貌尽毁,她便上吊自杀了,所以说“心机婊”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满清是最喜欢钻研酷刑的朝代,所谓的十大酷刑种类繁多,有俱五刑、宫刑、烹煮、灌铅、剥皮、凌迟、活埋、车裂、断椎、腰斩、骑木驴、弹琵琶、刖刑、插针、缢首、抽肠、锯割棍刑、鸩毒等等。

这些刑罚虽然其中有很多是在满清之前就有,但却是到了满清才被“发扬光大”,原因是满洲人自知力量单薄,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镇压历来都非常残酷。但是猫刑这种刑罚却是未有记载。

据查,猫型应该是源自阿拉伯国家的一种刑罚,也有传言说在旧社会妓院中老鸨惩罚妓女会用这种刑罚,在清史上就未有记载。其实《后宫·如懿传》是流潋紫所写小说,是《甄嬛传》的续作,其中的故事多为虚构,并不是正史。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清朝的后宫中,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基本不会出现妃嫔私自对宫女用刑这样的情况。

因为宫女也是在八旗子弟中选拔出来的,在宫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不是妃嫔能够随便要罚就罚要杀就杀的。如果宫女犯错,必须交由皇后来制裁,是不允许有动用私刑的事的。

所以,电视剧就当电视剧来看吧,不要当真了哦!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猫刑在历史上的确存在,是流行于古代西亚的一种刑罚,在中国古代民间野史中也是屡有记载,但是宫廷中出现猫刑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如懿传》毕竟只是部电视剧,所播放的桥段并不能代表正史立场,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罢了。猫刑,在古代多是对犯了错的青楼女子的刑罚。顾名思义,就是把女人扒光衣服,然后拿着麻袋把人和多只野猫装里面去,只把人的头露出来,然后让人鞭打麻袋中的野猫,猫受到打击自然要在麻袋中奋力挣扎,然后上下乱窜,并且爪子到处乱抓,这时,身体在麻袋中的妇女遭到野猫的疯狂拱撞肉体就会十分痛苦。青楼借此来惩罚犯错的妓女,从而迫使她们服从命令。在青楼那种地方也很少发生猫刑,更何况是在威严庄重的紫禁城呢?皇宫内的管理绝对算得上军事化,像电视剧里随随便便处置宫女、嫔妃这些画面,基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宫内内部的管理制度十分明确,谁也不敢触这个眉头。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谈史,欢迎关注互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