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慈禧临死前有何举动?又说了什么?

1908年11月15日是慈禧的最后一天,也是光绪驾崩的后一天,这一天对于北京城里的人来说很漫长,对于慈禧来说也很漫长,而这一天发生的事很平常,又不正常!

那慈禧即将面临死亡的这一天到底是怎么过的呢?这里我们就来一起解密一下吧!

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这天的慈禧忙于操办后事,忙于商讨立新皇,也有可能还沉浸在光绪死了的“悲伤”中,总之,没太注意自己的身体,忘了自己也已经73岁了!

所以,当11月15日死神像她靠近的时候,她还是像以前一样,六点起床,然后梳洗用餐,这个时候她的心思一直在国事上,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要快点解决这个大事。用完餐后,慈禧就急忙开展了一次紧急会议来商量立新帝,这次会议主要以监国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为主。最终一切安排妥当,溥仪继承皇位,载沣为摄政王,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这件大事解决了,慈禧终于算松了一口气。

或许就是这口气松下了,慈禧终于也倒下了。在吃过午饭后慈禧突然身体出现异样,四肢乏力,呼吸困难。

这个时候老佛爷也认识到了自己也快不行了,于是再次叫来了早上哪些开会的人再开一次会,起草了遗昭,然后说了一些客套话,比如“你们要好好辅佐新帝”,“我掌权也是没办法”,“加油好好干我在天上看着你们”诸如此类的话!

大臣们早上刚忙完,回到家屁股没做热,急匆匆又赶到皇宫,累的半死,再开完会,听着老佛爷唠叨,心里估计盘算这老娘们快点死,自己好回家。

正等着老佛爷咽气的时候,或许是认为自己还有重点要交待的,慈禧突然回光返照,强行坐了起来,着实把旁边人吓得不轻,然后对着众人说了一句“不正常”的话,原话是:“垂帘听政实乃无奈之举,我死之后一定要遵从祖制不许女人干政,再者要谨防明末之事,不许宦官掌权!”

说完这段话,慈禧好像彻底没有挂念了,于是昏睡过去,一个小时后就彻底离开了人世!慈禧虽然死了但她这一天所做的事,说的话看似平常,合乎情理,但又有些不正常,比如死后回光返照所说的那番话,依然让人捉摸不透,到底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是另有想法,真相不得而知!只能留给后人去猜测了!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这是74岁的慈禧人生的最后一天。在大清皇宫西苑的仪鸾殿内,慈禧像往常一样6点就起床梳洗打扮,尽管在弥留之际,她的精神气仍然很好,而光绪皇帝在昨天才刚刚暴毙。

慈禧像平常一样,她的两个贴身宫女给她洗脸、浸手。这里洗脸说成“熨脸”更恰当,宫女用热毛巾在慈禧的额头、两颊轻轻来回热敷,敷的时间很长,目的是把慈禧的抬头纹的痕迹熨开,74岁的慈禧皱纹并不多,两手细白圆润。熨好脸,慈禧坐在梳妆台前,由侍寝的给轻轻拢拢两鬓,敷上点粉,两颊、手心抹点胭脂,胭脂用的是从几百斤玫瑰花瓣中,仅挑选的二三十斤的最好花瓣,由慈禧亲自秘制而成。

爱美

侍女给她戴上她17岁那年咸丰送给她的那对珍珠耳环,她对咸丰用情很深,自从有了这对耳环她从未换过其它的耳环。然后才传太监梳头。慈禧有着刚强、爱面子的脾气,她决不会让下人和大臣们看到她蓬头垢面的样子。

专业梳头太监给慈禧梳上她喜欢的发型。趁梳头的功夫,太监用捧盒把一碗冰糖银耳送到慈禧宫门外,交给当差的宫女,伺候慈禧服下。

然后宫女用玉碗盛上热水,把慈禧指甲泡软。拿出修指甲的工具套盒(外国进贡),把指甲矫直,修好,用指甲油涂抹均匀,最后戴上黄绫子做的指甲套,慈禧护甲是量手定做。她有专门盛指甲的盒子,保存剪下的指甲。(后来随慈禧入葬了)慈禧的梳妆打扮大概消磨两三个小时。 然后吃早饭。

她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儿呢?”她临死都在努力遵循着这一点。

奢靡

慈禧因为患了痢疾,方便次数多些,她一喊“上官房”。当值的太监就匆匆拿“便盆”过来。“官房”(太后、皇帝、主子、小主们专用词,指便盆)慈禧的那个便盆用檀香木做成的,里面盛着香木的细末,要求蓬松干爽,便物下坠后,立即滚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裹,没有恶臭。在宫门外伺候的太监,垂手躬身恭候着,双手接过官房,再用黄云龙套装好,用头顶回去,清除脏物,重新擦抹干净,再盛好碎香木备用。他们的动作很干练迅速。

慈禧的手纸是细软的白绵纸,经过宫女的特别“加工”:宫女要口含水喷出,用力要匀,使水呈云雾状喷洒到纸上,要求喷雾既要“匀”又要“细”,然后用铜熨斗轻轻地熨两遍,裁成长条,垫上湿布,再用热熨斗在纸上一来一往熨热,才能拿给慈禧用。

慈禧也许后悔自己的贪嘴,让她病情加重,患上严重的痢疾。1908年阴历十一月初三,她过73岁大寿这天,(慈禧十分注重自己的寿辰,每当她过大寿,那银子是哗哗地往外流。更让人不耻的是她三次过大寿还割地赔款,50大寿割琉球,60大寿割台湾,还挪用北洋军军费,70大寿割东三省!)她这次过大寿,大臣们为她的生日宴会奔忙,李莲英给他请最好的戏班子,连唱5天大戏,还给她请了最好的厨师,光为慈禧自己就做了100多道菜(老太太平时也这标准,这次更奢靡)慈禧一高兴就吃多了,喝高了。

她还穿古装扮演菩萨照相,和太监宫女们玩的不亦乐乎。

安排

她也没想到第二天开始腹痛,腹泻,厉害时一天大便几十次,伴有脓血。太医开药不见好转,持续数天,老慈禧很快就瘦了,有时昏迷。这天她感觉自己要挂,赶紧安排后事。

当老慈禧一切收拾停当,就召见了各个部门的大臣,醇亲王载沣、隆裕皇后等人,并且安排光绪的葬礼流程和注意事项,让载沣和隆裕辅佐溥仪。她还对一些重要的事情做了交代。

《慈禧外记》第二十七章,记载了“慈禧宾天”的景况:

慈禧太后自知末日将至,召集朝廷重臣,协商订立3岁的小朋友溥仪为皇帝。(慈禧在光绪生病期间就把溥仪小朋友接进宫里了)她命军机大臣草拟遗诏并亲自审阅。慈禧头脑清晰,对大臣所奏之事当机立断。她对遗诏不恰当的地方修改了多处,又加了好多句,即遗诏中不得不再行训政之语。

因为慈禧不喜好薰香的味道,她每天用水果的香味来薰殿。同样,这天太监乘慈禧吃午饭的间隙,用食盒抬着大量的新鲜水果来换掉旧水果,旧的扔掉。慈禧的殿里永远是清香爽心的果香味。

她续续地对大臣说着:

“谓余垂帘数次,不知者或以为贪权,实则迫于时势,不得不然也。”

并说:

“反观一生,无悔恨之事也”。

慈禧又扭头对自己的贴身侍从说,自己要归去,让大家保重等等一些告别的话,贴身侍从听了都伤心流泪。

慈禧当时的状态是:神志清明,虽在弥留之时,仍然有精神接续谈话,态度安闲,一如平日。

不一会,慈禧的声音低了下去,渐渐昏迷了,所有人都以为她挂了。她身旁的宫女太监也认为她的命到头了。据《慈禧外记》载:

“至午时太后方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其根则由于夏间病痢太久,体气大伤也。”

没想到过了一会,她竟然忽地清醒过来,这应该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短短数分钟,她又开始说话,她对自己的生命怀着生还的希望。

她最后的话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说:

“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以后严禁妇人执掌大权,管理朝政,这违背了我朝法规,必须严格禁止。严禁太监干预朝政。明朝便是被太监所毁,这是前车之鉴啊!要以此警示我朝臣民!)

慈禧禁止女人干政,您没看错,慈禧太后是说不准女人干政!她用自己执政48年的经验告诉大清,女子干政对于朝廷的发展不利,所以她明确规定从此以后女子不能干涉朝廷,讽刺啊。

死亡

说罢这话她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当时已是下午3点。慈禧死后嘴巴张开,一直没有闭合。大家猜测,可能是她的灵魂不愿意离开身体。她身边还有人说:

“其崩也,亦如其生前,具有兴奋勇厉之态,盖太后实一不可测度之人也”。

农历:戊申年(猴年)十月廿二下午3点,慈禧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死 前一天: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病入膏肓的慈禧太后命太监把她抬到瀛台,抬到被她囚禁了10年之久的光绪皇帝床前。就在这一天下午,礼部尚书溥良(启功曾祖父)在太后住所外侍疾,亲见一个太监端着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溥良问这太监端的啥,太监答:‘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酸奶)。’送后不久,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就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光绪皇帝死了,比慈禧离世早20个小时。

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放心地一命呜呼。

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光绪是被慈禧毒死的,原因主要有一个,她不希望在自己死后,手上的无数冤魂被平反(其中有光绪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妃),为了维护自己的老脸和地位,弄死光绪才符合慈禧的作风。2008年中国相关专家用现代医学手段对光绪遗体检验,确定光绪体内特别是头发和胃部含有大量砒霜,证明他被毒害,死于砒霜中毒。

关于光绪死亡是否真是慈禧下手,还待不断的研究与考证。

就这样一个把持大清朝政48年的无冕女皇,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三次垂帘,三次决定皇位继承人(其中一次未遂),享尽人间的富贵荣华,美丽到死的女人,最终抛下了风雨飘摇的江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人世。一年后慈禧被风光大葬,四年后清朝灭亡。二十年后慈禧被孙殿英盗墓抛尸。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网上都在说,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很多人都在给她梳妆打扮。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在交代着身后事。

慈禧太后去世前一天——操心下任皇帝

这件事情的背景发生在皇帝病重,慈禧太后病入膏肓之刻。两个人分别躺在各自的寝宫当中,绝大多数的朝中重臣,都被慈禧的一道道懿旨召了回来。

这里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位于福昌店的西暖阁,大殿门口有很多的护卫军,李莲英站在西暖阁守门。门口已经站着很多的重臣了,就差军机大臣没到,已经催人去叫了。

军机大臣一到,一名小太监就掀开了门帘,李莲英在房间里面打开了半扇房门,只能够容许一个人进入。第一个进去的是庆王奕劻,接着是醇亲王载沣,还有张之洞、鹿传霖,袁世凯等人。

李连英带着这些人走到了里间,给这些老臣挑开了门帘。按照原先的顺序,一个个的走进了内房。整个房间比较昏暗,窗户也完全的紧闭,满屋子的药味儿。

在这之前的时候,他们这几个老臣从来没有进入过慈禧太后的卧室。心里面难免有点紧张,立刻跪在地上乱七八糟的磕了一阵头。

等到他们把头抬起来的时候,看到面前有一张非常大的床。这张床的西面,叠着一块非常大的锦衾和绣枕,慈禧太后就靠在这上面。整个身子骨瘦如柴,眼睛也比平常大了很多,不过头发仍然束得锃亮。

只见慈禧太后用非常沙哑的声音说道:“庆亲王有没有回来?”虽然说声音比较沙哑,但是还勉强可以听得清楚。奕劻在下面回答道:“臣在,我刚刚从东陵连夜赶回来。普陀峪的万年吉地,已经修得非常好了。喇嘛之前供奉的佛像,我也按照懿旨放在地宫里面。兹光一定会保佑皇太后早日康复。”

但是慈禧太后却说道:“要是想恢复到没有生病那样,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听说皇上如今已经是危在旦夕,皇后也跑过来告诉我,希望立嗣这件事情早定下来。虽然这件事情我早有打算,但是还想听听你们的意思。”

接这个话茬的仍然是庆王,因为他非常清楚载振绝对不可能继承大统,国赖长君(之前打算选个年长的)也是空话。不过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卖一个空头人情,拉一笔好感:

“臣举荐贝子溥伦,或者是恭亲王溥伟。因为溥伦是宣宗的长曾孙,我认为更加合适。”慈禧太后又继续问道:“载沣,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载沣结结巴巴的回答道:“我和恭亲王的意思一样。”然后慈禧太后又问张之洞:“你一向老谋深算,我也没有把你当外人。虽然说给立嗣是家事,但是也是国事,你有什么意见吗?”

张之洞回答道:“这件事情皇太后决定就好了,作为臣子的不敢妄加议论。虽然我担任宰辅,所重者是统绪。现在给穆宗立嗣,皇太后应该明白宣示,立下的是兼祧。”慈禧太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张之洞这个话很公平,可以按照他说的来办。”不知道是因为鹿传霖本人的原因,还是慈禧太后不想听他说话,直接跳过问了袁世凯。

袁世凯也是直接附和道:“皇太后做的主必是极好的。”慈禧带后顺着他们的话说道:“既然你们都相信我的主意,那我就实话告诉你们,溥伦、溥伟虽然有才,但是他们还不够格当皇帝。我想挑选醇亲王的长子溥仪做我的孙子。

醇亲王的身份今天也不一样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从今天开始,由载沣摄政。”虽然载沣还想说什么,但是被旁边的人拉着,让他赶紧谢恩。载沣只好磕头道谢皇太后隆恩。

慈禧大后处理完这件事情,显然已经非常疲惫了,然后说了一声:“罢了,就这样先拟两道圣旨来看一下。”在慈禧的允许下,这几个老臣才颤颤巍巍的退了出去。

慈禧太后去世当天,考虑遗嘱的事情!

说完了慈禧太后,我们再说回另外一边。光绪皇帝躺在一处没有外罩的床板上,虽然这个地方称作是御榻,但是和外面的门板没有什么差别。

下面只是垫着一床旧毡子,身上盖着一床蓝色的被子,看上去又旧又脏。床前还有一张方凳,方凳上面放着三本医书。在旁边有一个茶凳,上面还有半碗没有喝完的茶汁。

已经有4位太医在门口等候了,他们几人看到皇帝躺在那里,还是按照规矩行了一个礼。其中的太医杜钟俊,刚刚把三个手指搭到光绪皇帝的手腕上。看到已经面如死灰的光绪皇帝,突然像触了电一样把手缩了回去。整个面部也跟着抽动起来,杜钟俊大吃一惊,这是肝风的脉相。

如果此时眼睛闭了过去,那么定然没有再醒来的机会了。倘若皇帝死在自己手里面,这该如何担当?后面的三位太医依次上来达脉,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震惊。

几个人回到内务府之后,太医杜钟俊先开口道:“今天晚上肯定挺不过去了,方子也不用给他开了。”旁边另外一位太医附和道:“根据这样的情况,神仙也救不活。”

但是另外一位太医周景焘却认为:“方子一定得开,但是不管怎么写都可以。”几个人商量之下,提笔写下几个大字:“危在眉睫,拟生脉散。”其实生脉散就是养生茶,主药是人参、五味子。

就在这4位太医诊脉之后的第二天,差不多凌晨的时候,清朝的光绪皇帝宣布驾崩。这个消息传的很快,太后早上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不过并没有宣扬,准备秘不发丧。

另外几个大臣也早早的收到消息,他们商量着这个时候应该去见太皇太后一眼。万一有什么事情要交代的,我们不在场的话可能会抱憾终身。

等到他们赶到慈禧寝宫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不能起床了。不过还是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非常艰难的坐了起来。对下面的人说道:“看来我不行了。”慈禧太后的话音还没有落,袁世凯就嚎啕大哭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经过旁边人的提醒,他的声音才小了起来。慈禧太后稍微的提高了嗓门:“你们不要哭,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听好了。

我怕是真的不行了。以后国事都交给摄政王裁定。如果有些非要请太后懿旨的事情,也需要摄政王当面请旨。你们听清楚没有?(这是为了抑制光绪皇帝皇后的权利)

另外还有张之洞,我虽然比不上宋朝的宣仁太后,但是历朝垂帘听政的太后,没有一个遇到过我这样的处境。如果不是因为内忧外患,可能穆宗落不到这样一个下场。张之洞,你们将来一定要替我说几句公道话。先把我的遗嘱念给我听一下。

于是张之洞起身念道:“予以薄德,衹承文宗显皇帝册命,备位宫闱。迨穆宗毅皇帝冲年嗣统,适当寇乱未平,讨伐方殷之际。时则发捻交讧,回苗俶扰,海疆多故,民生调敝,满目疮痍!予与孝贞显皇后同心抚训,夙夜忧劳,秉承文宗显皇帝遗谟,策励内外臣工,暨各路统兵大臣,指授机宜,勤求治理,任贤纳谏,救灾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难,转危为安。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以冲龄人嗣大统,时事愈艰,民生愈困,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不得不再行训政....”

后面慈禧太后又让张之洞念了一遍,从里面挑出来几个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字眼,都让张之洞现场改了。然后又询问载沣自己死后停在哪里,得知是皇极殿之后,才算是停了这个话茬。

又稍微讲了一些关于处理后事的事情,李莲英劝老佛爷赶紧歇一会儿,等到精神好了再叫几位大人王爷。载沣等人自然领头跪安,但是到军机处不久,再一打听的时候,就得知慈禧太后去世了。基本上慈禧太后的去世前一天,在考虑到底选哪个皇帝的事情!在去世的当天,在考虑自己的遗嘱以及死后的很多事情。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北京城并没有沸沸扬扬,可以说北京城老百姓对这位“霸道女总裁”的生死并不在乎,但此时的宫里却已经乱成一团了。

弥留之际的慈禧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控制清朝47年的这位女强人昏迷后醒了过来,但她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在光绪死后的第一天,她明白要趁自己还能有喘气的时间赶快解决剩下的事情。

于是,慈禧开始拟遗诏,遗诏由张之洞代笔,而知道慈禧醒来要拟遗诏的消息后,摄政王载沣、庆亲王奕劻、袁世凯、鹿传霖、世续、奎俊等人赶到福昌殿面见慈禧。

这时的慈禧已经不能自己坐起来了,只能由两名宫女撑住她的背,慈禧此时虚弱到了几点,说一句话要停很久。而作为老狐狸的袁世凯见此立即嚎啕大哭,其他人心领神会也跟着大哭起来。

立遗诏,交代后事

对于眼前的几位大臣,慈禧交代他们的是“摄政王载沣监国,如遇实在无法解决问题可请旨隆裕太后”。在慈禧的两道懿旨中,一道是溥仪继承大统;另一道是由摄政王载沣监国,但这样的安排大家都明白,真正做主的还是隆裕太后。

交代完国家大事后,慈禧就研究起自己生后的问题,她要求在遗诏的文章后面要加上自己生前为国家辛劳一生,死后还要忧心天下的赞美之词,把能夸她的尽量夸一遍。

因此,张之洞在遗诏“遂至弥留”后面加上了:

“回念五十年来,忧患叠经,兢业之心,无时或释,今举行新政,渐有端倪。”

弄完这些事后,慈禧假装问光绪的灵柩是否在乾清宫,立马又转问他们不会把自己放在慈宁宫吧。庆亲王立马反应到,自然是在皇极殿了,其实大家都知道慈禧不是皇帝,按理是只能放在慈宁宫的,但没人敢讲这样的话,因此慈禧最后这个愿望也实现了。

慈禧离世

在与众大臣交代完这些事后,天色渐晚,大家也识趣退出,只留下慈禧在养心殿。在把大事从头到脚交代清楚后,她整个人如释重负,安心的躺下,在不久后就离世了。

在两天之内清朝连接死去最高统治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大清江山气数已尽。慈禧在位47年,享尽了世间的奢华,一顿饭要一百多道菜;洗澡要几十条毛巾,要几个宫女帮她洗;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花费民脂民膏数百万两;因为她的意气用事挑起中外争端,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等。万幸的是她死了,但此时的江山已经被她祸害的差不多了。

所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在她死后的二十年,有个叫孙殿英军阀挖了慈禧在普陀峪定东陵的墓,而里面的陪葬的古董字画、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这让孙殿英大发横财,而当时孙殿英就一句话解释这件事“她害死了我父亲,我挖她的墓只是为父报仇,并不过分。”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慈禧?就这俩字够咱嚼上老半天了。满清后期您要是不嚼嚼她,这满清末期整个就少一大半。满清后期四个皇帝都和这女人有关系。先是忽悠了瘸子皇帝咸丰,接着玩弄了后来的同治和光绪,跟着最后骗了溥仪给自己安稳的下了葬。转过头来吹口气的功夫,满清就崩了,真崩了,从上到下崩了个稀里哗啦,八旗大兵还没整明白发生啥事了,这天就变成了民国。

袁世凯扣着鼻屎,每年赏了四百万现大洋,这就算是把满清给卖了下来。开始还逐年逐月的给,后头就是逐年逐月的扣,到最后溥仪只能靠卖老祖宗的遗产来勉强维持个体面……算了,不提也罢!

扯到这里,老梁想起网上有人说,这慈禧堪比武则天,都是权势滔天的主。老梁送你三字——滚犊子!武则天躺自己乾陵和高宗李治闭目养神,她老人家都懒的和她比,直接拿出无字碑——任后人评说。转头看看您这老慈禧,直接拉出自己个那陵寝外边的护栏,一头凤凰踩着两头龙,耀武扬威的打鸣一样的嘚瑟,玩哪?

这就不是在一条线上,咋比?没得比!

好了牢骚发完了,咱进入正题。

正题

1908年十一月十五号,这天就是慈禧留在人间最后的时间点,阎王老爷已经派了老黑老白蹲门口上守着,到了点这就准备拉走。

说来也巧,这天的前一天光绪就挂了。这个时候满清身份最尊贵的俩人一前一后的就走了,走的也齐齐整整的,手拉手的死在了同一条终点线上,让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光绪是被毒死的,老梁觉得可信度极高。为嘛?老慈禧那可是权力欲望极重的人,到了死她也想着能把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带到下边享受一把。

您说这人世间最恨她的是谁?没跑,就是这光绪,慈禧一死,光绪留着?光绪能把她的棺材盖给掀了,丢大街上。当年的顺治对待多尔衮,别说棺材盖了,坟头都被劈了,还鞭了尸,剁了脑袋的,有着传统!

以防万一,搞死光绪,有着很大的可能性!

那么从这件事上,咱也能看出来慈禧也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

这一天还是掐着点的来了。前一天还忙着给光绪搞事情,忙着立新皇帝的事。这一天就睁开了眼,就已经是六点,死活睡不着了,这就开始梳洗打扮。

女人们梳洗打扮不整个三俩小时的都不叫个事,接着就密西了一顿早饭。整个过程中哪大脑壳里还寻思着新皇帝的事。

这一切都拾掇利索了,这就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拉着摄政王载沣和一帮子脑瓜顶上扣着军机大臣帽子的老爷们开会。

得,这大会结束了,老慈禧心绷的那个弦算是彻底的松了。

“噹!”的一声老慈禧感觉自己个的脑袋瓜被啥东西砸了一下,俩眼开始飘了,这俩胳膊外加两条腿好像被人给卸掉了,这胸口像是被狠狠的敲了一下,呼吸都困难了。

“完了!这就要完蛋了!”瞬间慈禧就知道发生啥事了。

于是又把刚才那波开会的人找了回来,得,这帮人脚还没离开紫禁城,这又被逮了回来。

你说这事整的!要命哦!一帮老头着急忙慌的就又赶了回来。

“汝可知,俺这人掌权都快半个世纪了,这都是被逼的,俺是真不想啊!你们瞅瞅那俩皇帝,一个比一个混蛋,大清这权利交给他们能行吗?”

“您是不想,可我们想!交给他们?这比喻就不成啊!您就没打算交过啊!”当然这话所有人都得憋回去,只能自己心里想想而已。

“加油!好好干!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俺在天上瞅着你们!谁也不能再玩弄权柄忽悠皇帝了,满清可忽悠不起了,有俺这一出就够了!”

“哎!都听着呢!”

叨叨叨叨,这就叨咕了大半天,下边的人膝盖都快跪折了,慈禧这才闭上了嘴,这一帮人就退了出去,蹲在门口,迷瞪着眼睛,喝着茶水,等消息!

至于啥消息?你们猜?在这里可避讳着咧!

好吧,这一等,都快把人磨死了。“嘎嘣!”一声慈禧又来了个回光返照,又把蹲在大门口的老头们给叫了进来,放了那么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俺这人搞哪个垂帘听政,那是没办法的情况下搞的。俺着一家伙就要完蛋了,所以俺要定下一个规矩,以后啊,咱还的把那祖宗留下来的制度拿出来,这女人不能干政的,不然这天下可就要乱了,你们自己个瞅瞅,外边的天都乱成啥样了,这就是榜样,不能这么干了!还有这宦官是不能掌权的,这帮子阉人干点啥事是没有底线的!宫门都不能让他们随便的出入!”

“您也知道,您这搞政变都是宦官搭的桥,没这宦官您也上不了位!瞅见您身边的那帮子太监,俺们这帮大老爷们都怕!”当然这话这帮人还得憋到肚子里。

老人们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话还真在理!您瞅瞅慈禧说的这话,那句不是真心的!真心是真心,满清被她这么祸祸的,她这一死,满清离咽气也就不远了。当然她还是捞了个体体面面的下葬!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慈禧这个女人,位高权重,掌管大清帝国数十载,虽然没有宣布称帝。但是,她垂帘听政的做法,和实际当上皇帝,没有多大的区别。

慈禧主持朝政的期间,国内发生了很多大事,又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又是镇压捻军。就在大清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八国联军又来捣乱了。

慈禧对于当时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的选择是,对内无条件的镇压各地的起义,对外却是一副奴才的嘴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就是她说的。

总之,她对大清的过错是大于功劳的。

在慈禧临死的前一天,有名无实的光绪皇帝死了。光绪帝的死一直都是一个谜,有的人说光绪是病死的,也有人说光绪是被慈禧给毒死的。

总之,历史一旦过去,真相就被掩埋了。

1908年11月15日,这是慈禧太后在世的最后一天,确切地说不够一天的时间。

上午的时候,慈禧和往常一样,用过膳之后,就开始和文武大臣商议政事。当时的慈禧应该是感觉到自己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选一个皇帝接班人,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呀。

选来选去,载沣的儿子溥仪就被选为了皇位的接班人,载沣为摄政王。了却了这件事,可以说慈禧,在这个世上,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到了中午,慈禧用过膳之后,出现了短暂的晕厥。大臣们都以为慈禧就要不行了。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慈禧突然又醒了过来,也许这就是回光返照。

她临死前交代的最后的一件事就是:垂帘听政实乃无奈之举,我死之后一定要遵从祖制不许女人干政,再者要谨防明末之事,不许宦官掌权!

你看掌权了大半辈子的慈禧,竟然在最后的弥留之际,良心发现,说女人和太监是不能干政的,这样做是和祖宗的法律是向违背的。

也许慈禧在死的这一刻,真的意识到,自己作为女人掌管朝政,你看都把祖宗传下来的基业给毁成什么样了?

慈禧死后,也就是三年的时间,大清帝国就亡国了。

若是慈禧没有掌政,而是换了其它人,大清是不是会多延续一些年了。这都是不好说的事,因为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