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相对于刘基刘伯温来讲,在攻城略地方面,确实李善长不如刘伯温,但是从朱元璋建功立业之处,李善长作为后勤部长,大到军饷发放,小到琐事,均出自李善长之手,另外,刘伯温太过聪明,朱元璋难免有所忌惮,所以对李善长封赏会好一些,不过,在李善长晚年,也难逃朱元璋清算,一家七十余口,惨遭灭门

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向敬之

汉初有三杰,明初亦有三杰,若把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比作运筹帷幄的张良,那么李善长的历史作用丝毫不逊于萧何。

李善长虽比不上刘伯温的谋略,但是他肩比萧何,使起于草根的朱元璋成就了刘邦一般的霸业,肇启大明王朝。

一、李善长要比刘伯温归附早,而且是主动投效。1353年,朱元璋攻打滁州,李善长来投效,以刘邦做喻,虚怀若谷,知人善任,成就帝业。此后,李善长出谋划策,参与决策,总理后勤。可以说,朱元璋是他一路引导、始终襄助,而成就大明帝业的。七年后,朱元璋占领应天,才请来刘伯温。

二、刘伯温归附,担任朱元璋的首席军事参谋,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设计除掉强敌陈友谅,制定灭元方略。此时的李善长主管政务和粮草军资,稳定地方,发展生产。虽然此时在攻伐献计上,李善长要让位于刘伯温,但是作战,打的是补给,打的是后勤,没有李善长的调度补充,朱元璋和刘伯温也只是无米之炊。

三、性格使然,李善长积极谋划,突出自己,顺应朱元璋,而刘伯温标榜高格,孤立自己,疏离朱元璋。李善长热衷权谋,刘伯温故弄玄虚,这使朱元璋在论功刑赏和使用人才时,故意抬李抑刘,合理利用,有使之相互掣肘。虽然朱元璋高度评价刘伯温才气弘博,气度刚正,远见卓识,“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但是,对于李善长,他认为“李善长来谒军门,倾心协谋,一齐渡过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间,练兵数十万,东征西伐,善长留守国中,转运粮储,供给器械,从未缺乏。又治理后方,和睦军民,使上下相安。这是上天将此人授朕。他的功劳,朕独知之,其他人未必尽知。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远远强过了萧何。

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刘伯温与李善长相比,刘伯温的谋略略高一筹,最起码从他们两个所从事的职业中可以看出来。简单的就是说刘伯温比李善长要足智多谋、聪明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刘伯温比李善长的功绩高。你擅长在明朝有着开国第一功臣之称。我认为朱元璋封李善长的官比刘伯温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李善长在早年间就跟随朱元璋,朱元璋在一开始领着24人开疆拓土,这24人都是淮西人, 李善长也是淮西人,并且在朱元璋没有实力的时候就跟随他;刘伯温跟谁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有一定的势力了,刘伯温也不是淮西人。所以从资历和情感上李善长要高于刘伯温。

第二,你擅长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后勤,工作比较复杂,多样,兢兢业业,让朱元璋非常放心,从没出现过大的披露;刘伯温从事的工作就是谋士,工作比较单一,在工作量上自然是李善长给人一种辛苦的感觉。

第三,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兵法,诗词无一不通。其中有一次战役中,朱元璋和刘伯温有不同的意见,结果果然像刘伯温所说,朱元璋也是感到担心,自古以来不能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不能让刘伯温一手遮天。

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看结果,李善长被灭九族而刘伯温后代世袭伯爵,正是因为刘伯温功劳大朱家感觉对不起他才让他后代世袭诚意伯。

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搞阳谋还是要数李善长,搞阴谋还是要数刘伯温。

有人说刘伯温谋略比李善长高,为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封赏比刘伯温大?

张良、陈平的谋略比萧何高,而萧何不也功居第一吗?对于朱元璋,李善长相当于萧何,刘基相当于张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