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说到“新婚燕尔”,这个词语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平时也常用,当亲戚朋友结婚时,就常用它作祝福新人的贺词。所以,这个词现在主要是用来做新婚贺词的,形容新婚夫妻欢乐的意思,也有祝福的含义。
因此,我们说“新婚燕尔”就是形容新婚快乐的专用词语。
“大家对“新婚”二字好理解,但对“燕尓”指的是什么就可能有人不知道了。
其实,“新婚燕尔”,最初不是这样的,它是“宴尔新昏”,它真正意思是表示古代妇女对男人喜新厌旧的一种抱怨和责骂。
“宴尔新昏”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意思是说:我被赶回娘家,心中充满怨气和仇恨,谁说苦菜的味道苦?这和我被丈夫抛弃的苦比起来就算甜呢。你是娶了新老婆,新婚快乐,就如同兄弟一样亲密。
《诗经·邶风·谷风》中的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女人被丈夫赶出家门,抛弃时所作,她用“宴尔新昏”来表达倾诉自己的不幸命运。
诗中这个被拋弃的妇女和丈夫原本是一对夫妻,他们刚结婚的时候家里很穷,但两人通过努力,便家境慢慢好转。
妻子贤惠能干,朴实善良,不仅修了捕鱼的坝,还会编织捕鱼的筐,同时经常助人为乐,帮助邻居。可恨自己的丈夫,日子好了不珍惜,喜新厌旧,喜欢上别的女人。并在迎新婚那天把自己的妻子赶出了家门,因此,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愤怒地写下了这首诗。
《诗经》里“宴尔新昏”的“昏”为通假字,通的是“婚”。了解了诗的内容我们就知道了这里的“新婚”,在当时其实指的是“再婚”的意思。
再来看看“燕尔”,指的是新婚夫妻亲睦和美的样子。但在当初,“燕尔”是来自“宴尔”,宴尔是表示安乐的意思。
到了宋代,“宴尔新昏”才有了变化,“宴尔”变成燕尔,“新昏”变成了“新婚“。“宴尔新昏,新昏宴尔”变成了“新婚燕尔”,成为人们用来庆祝新婚的词语。
所以,单看“宴尔”,宴,就是吃饭,“尔”字为语气助词,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只看“宴尔”,就给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画面,新婚两人在一起愉快地吃饭,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幸福生活,也代表安乐。
后来,人们将“宴”字写成“燕”,也是有寓意的,这是比喻新婚夫妇要像燕子一样能够比翼双飞。
图片来自网络
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在当下,很多用来形容青年男女刚刚结婚后的日子为“新婚燕尔”或者“燕尔新婚”,但是,对于“燕尔”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并没有概念。
此外,在形容婚姻方面,还有“劳燕分飞”这个词,似乎,燕子总和婚姻息息相关。
事实上,起初的“新婚燕尔”和燕子,并无关系。
新婚燕尔的来历新婚燕尔的最初词源,源自《诗经》中的《风》部分。和《雅》、《颂》不同的是,《风》源自各国的民歌,是中原各国百姓日常生活的写照。
《风》里面有一篇《谷风》。《谷风》的作者是一个弃妇,弃妇提到自己被前夫抛弃后,前夫另结新欢,正在“宴尔新昏”:既举办新婚的婚宴。这算是燕尔新婚的最初起源,和燕子并不贴边。
我国古代文人在创作文艺作品的时候,时常喜欢使用动植物来做比喻,比如“比目鱼”和“鸳鸯”,象征着爱情。例如:“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也有用大雁来表明爱情忠贞的,比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同样,在古代文学中,燕子也被用来修辞爱情、婚姻方面,比如前文提到的“劳燕飞分”——劳燕分飞,意味着两个人分手,离婚。
起初“宴尔新婚”和“劳燕分飞”并没有交集。但随着“劳燕分飞”用来比喻分手,并且这个词汇深入人心,逐渐的,“燕”被视为夫妇的代表,而天下既然有分,那么必然有和,逐渐的,“劳燕分飞”影响到了“宴尔新婚”,并且至少在宋朝之前,就演变成了“燕尔新婚”,而且深入人心。
在“燕尔新婚”深入人心的时候,“燕尔新婚”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燕尔新婚的新含义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燕子,往往还有温馨、家的含义。文学影响建筑,以至于很多古代建筑上,植入了和燕子有关的元素。
之所以燕子这种动物会被理解成和家庭有关,是因为燕子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燕子的燕窝,大多是在居民的屋檐上。燕子夫妇在燕窝里居住,而后产卵,繁衍下一代,生生不息——可以说,燕窝往往是人类家庭在动物界的投影。
因此,宴尔新婚这个词转变成燕尔新婚以后,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新婚夫妇好比燕子有了燕窝一样,彼此有了新家,开始了人生新阶段。此外,燕子出门飞行,一般出双入对,因此,燕尔新婚这个词,字面理解,还给人一种夫妻之间如胶似漆的画面感。
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新婚燕尔、莺期燕约、劳燕分飞、双飞燕,“燕”字在很多时候代表情侣。古语大多是晦涩难懂的,所以我们要追其源,溯其本。新婚燕尔在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形容新婚时的欢乐"。可见最早的时候,新婚燕尔并不是祝福的词语。
新婚燕尔这个词原本是“新婚宴尔”,本义是弃妇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但是人们后来反其用意,把它用作新婚庆贺之词,用来形容新婚时的欢乐,最早源于《诗经·邶风·谷风》。
原文为:"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整篇文章大致意思为: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了,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另寻新欢去了。
她唱出这首诗歌的目的,就在于谴责那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汉子。尽管现代的解释赋予了它美好的含义,但是也不难看出,燕尔是个贬义词。
但随着文学与生活的深度交融,最晚到宋代开始,这个成语的本义发生了变化,人们忘记了它的吐槽本源,越来越多的反其用意,用来形容庆贺新婚之喜,同时也由于"燕"这个字在古代本身极具情侣的象征意义,人们逐渐用"燕"取代了"宴",也因为"燕"与"宴"本身就互为通假字,所以"新婚燕尔"更为常见。
为什么偏偏是用燕子来形容呢?在原始的文化中,燕子是华夏先民的图腾崇拜对象,我们在影视剧中不难看到以燕子的身形作为图腾表达族人的特性。原始时期的三大部族之一的东夷族的图腾物之一便是玄鸟。至于玄鸟到底是什么,历代学者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其中,燕子是最传统,也几乎是认可度最高的一种观点。
其次,家燕通人性。
家燕是一种灵性很高的鸟儿,对人类的一举一动的感知,远超过其他鸟类的感知能力,说白了就是俗语说的"通人性"。
燕子们能感受到农夫的善意,而愿意亲近人类。这种关系在人类之中代代传承,在家燕之中代代相传直至深入进化录入基因。
不知道是哪一天,第一对勇敢的家燕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登堂入室来筑巢!
而后几乎所有的家燕也逐渐进化到了这一步,农夫们喜出望外,庄稼的守护神前来宅子安家,这可是大吉之兆,欢迎都来不及。
家燕筑巢时日复一日的衔泥叼草,喂养雏燕时片刻不停的不辞辛劳,简直就是勤劳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劳动者在燕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知之深,爱之切,而欢迎栖居室内。
家燕为农夫捕捉害虫,农夫为家燕筑巢繁衍提供庇护,除了互助互利,这也是亲善的本能。久而久之,这种信赖关系渐渐深入扩展到了整个人类与家燕两个种族之间。家燕与人类和谐共处一室既是自然生存进化的结果,也有民间人为长久推动的成因。
家燕不在无人居留的建筑内外筑巢,此为信赖人类、寻求庇护的有力证明。但家燕依然保持着自然生存的状态,食物获取、筑巢育雏、活动栖息等完全自给自由,与人类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不同于其它驯养的禽畜、宠物,靠卖萌过着饭来张口的生活。
燕子在情感方面也与人们密切联系。燕子们最喜欢成双成对,双宿双飞,中国人就将对美好忠贞爱情的希冀和向往寄托给燕子,古代诗歌中的燕子意象已经成为爱情与婚姻的代名词,处处都景中含情,情系于景,情景交融。
李白《双燕离》这样感慨:"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欧阳修在《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这样形容:"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
燕子的一生,只有一个异性伴侣,雌燕和雄燕两者一旦结合,就不会重新觅偶,即使配偶中的一方死亡。所以它们被认为是鸟类中爱情专一的典型。
忘掉新婚燕尔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的纷争吧,本意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今人用这个词的时候,就是希望受到祝福的新人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快乐,今后的生活中幸福恩爱,永不分离。同甘苦,共进退,辛勤劳动,互助互爱,共同支撑起一个美满的家庭。
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新婚燕(宴)尔的可操作意思:
“新婚”夫妻要把像“燕”子、“宴”会上双方要叽叽叽喳喳表达的千言万语变成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在不言中,在亲热、干杯的酒里(尔字造字原意)。
以往把新婚燕(宴)尔用来形容新婚夫妻像亲密的燕子一样叽叽叽喳喳地交谈交心的意思来理解,不知误导多少新婚夫妻,埋下了分道扬镳的隐患!
例如:
当代一对文艺界名人在新婚之夜从中国古今哲学、文学电影等谈到国外的表演艺术及流派……直到天亮,又去逛公园,而从不涉及结婚的性质,最后二人结婚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了,并在媒体上公开了这一原因。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解释这新婚燕(宴)尔这一成语的关键是"尔"字的意思:
把双方要表达的千言万语变成一句话一个动作。这一意思是根据“尔”字的繁体“爾”的笔画翻译得出的意思。 “尔”是“你”的反意词,尔你二字不是一个意思。
汉字造字原则详见拙著《破译<论语>背后的龙学密码》的说明。
(原创文/刘树成)
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新婚燕尔”又写作“新婚宴尔”。在这里,“燕”与“宴”的意思都是安乐、安享,在这个意义上,“燕”与“宴”才可通用。“宴”的本义就是安,“燕”的本义是指玄鸟,即燕子,燕取义为安是引申之义。燕子用嘴衔泥,很精细地把窝垒在人家屋檐下,风吹不着,雨淋不破,然后就生儿育女,辛勤劳作,所以燕子是安居、顾家的象征,故“燕”字引申为安的意思,与“宴”在这个意义上可通用。如《易·中孚卦》:“初九,虞吉,有它不燕。”《易·随卦·象辞》:“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新婚燕尔”源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这段诗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了男主人公的两次“宴尔新婚”及其喜新厌旧的嘴脸。第一次是与女主人公,而第二次则是与别的女人。第一次“宴尔新婚”,女主人公是新娘,男主人公就象女主人公的兄弟一样对待女主人公,女主人公感到这样的日子虽苦犹甘,故用“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来比喻。第二次“宴尔新婚”,新娘就成了别的女人,男主人公喜新厌旧,有了新人后,对作为旧人的女主人公就很不屑了。新人的到来,象一股浊水搅浑了女主人公清静的生活,故用“泾以渭浊,湜湜是沚”来比喻。
“宴尔新昏”后又写作“燕尔新婚”。宴者,通“燕”,安也。昏者,婚字的本字,後人加偏旁以区别其它的意义,专指男女的结合。尔者,语助词,和“然”的用法一样,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後面,帮助形容词或副词表达一种状态,相当于“……的样子”。古人要么用双字叠写的方法,要么用“尔”、“然”来表示状态,燕燕、燕然、燕尔,都表示安适、安乐、安享的样子。“新婚燕尔”的意思就是指男女双方刚结婚后那种安然,享受,卿卿我我的生活状态。
有人说,鸿雁更是爱情的象征,一旦丧偶,终生孤穷,绝不再婚,而平常准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那为什么不说“新婚雁尔”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理解“新婚燕尔”这个成语。“新婚燕尔”并不是描写男女双方那种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形态,而是描写男女双方,尤其是女方那种安适、愉悦、有家(安乐窝)有归属感的满足心态。大家都知道《群鸟学艺》的寓言,都知道燕子的窝是搭得最好的。燕子的窝搭在人家屋檐下,而且搭得结实精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动物界最舒适、最安全、最漂亮的安乐窝。女人有家则安,有家有女人则宴。由于燕子擅营安乐窝,生活安适,故燕字在这个意义上通宴。鸿雁虽忠于爱情,但生活居无定所,到处奔忙,并不如燕子那样安适,故不说“新婚雁尔”。男女新婚之後,一般都会在家过一段安然、满足、舒心的日子,这主要体现在心态上,而不是体现在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形态上,因为有时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时候,心里并不一定安然。
(子夏故坛原创)
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什么?
国庆节期间,有书君接到的一张喜帖上,赫然印着“新婚宴尔,敬请光临”。
我忍不住乐了,然后帮写请帖的人找到了这么写的理由:“宴”是宴请的意思,“尔”是你(们)的意思。“新婚宴尔”就是我们新婚了,要宴请你们来欢庆一下。
有书君为什么觉得可乐呢?因为“新婚宴尔”这句话不是新婚夫妻对别人说的,而是来宾对新婚夫妻俩说的,用来祝贺和形容他们新婚甜蜜幸福的,常和“如胶似漆”连在一起用。
“新婚宴尔”最早写作“宴尔新婚”,出自《诗经·邶风·谷风》。这首诗是一位被抛弃的女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
和现在有钱了,就嫌弃一起奋斗的糟糠之妻的渣男一样,诗歌中的丈夫,在勤劳能干的女子帮助下,家境好了,就变了心,把以前的甜言蜜语和“及尔同死”的海誓山盟全都抛到了脑后,看上了别的女子,还在娶新妻子的那一天把女子赶出了家门。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宴尔新昏,不我屑以。”说的是丈夫再娶时与新欢亲密得像兄弟一样,而对原配则不屑一顾,赶出家门。“宴尔新昏”是前夫与新欢作乐的样子,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弃妇的无家可归,是弃妇带着哀怨的血泪控诉
古时候婚礼都在黄昏举行,就写作“昏礼”,后来因与结婚有关才改为“婚礼”。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因为“宴”与“燕”同音,被误写作了“燕尔”,“宴尔新昏”也就演变成了“燕尔新婚”。
变成“燕尔新婚”后,反而使很多人不知道“燕尔”是什么意思了。毕竟新婚和燕子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从诗经中的报怨词,变成带有美好祝愿的新婚贺词,有书君认为与变成“燕尔新婚”大有关系!
以前的房子都有屋檐,燕子每年春夏季就会在屋檐下衔泥做窝,是人们最常见的鸟。
房檐下一对燕子刚做了窝,一天到晚,唧唧喳喳,出来进去,进去出来,成双成对,私语呢喃,多么的亲密!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的,如果别的燕子落到燕子窝边,还会引起窝主的强烈驱逐。
夫妻新婚感情好,一天到晚形影不离、如胶似漆的粘在一起,还不时的呢喃私语,说不完的悄悄话,他们亲密的样子多像一对叽叽喳喳的燕子!
喜欢吉祥寓意的中国人,慢慢地忘了弃妇的悲苦,只记住“燕尔新昏”指新婚夫妻欢乐亲昵的样子。例如: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恰新婚,才燕尔,为功名来到此。”
《桃花扇》:“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得开。”
故此,新婚燕尔的“燕尔”,指的是新婚夫妻像燕子一样出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欢乐亲昵,私语呢喃的样子。而“燕尔新婚”这个词,则用来祝贺新婚幸福。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