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诗真的是很美,它出自我国元代诗人唐珙的诗《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可以说,人们记住唐珙,恐怕就是因为这首诗,因为他存世的诗也仅有八首。
这首诗不是情诗,我们从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首游记诗。这首诗描写的竟境相当吸引人,读起来也让人称奇。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意思是:我喝醉酒后,竟然不知这是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水中,在这清朗的夜梦里,好像我就卧躺在光芒璀璨的星河之中。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的追忆与眼前的美景巧妙地联系了在一起,它运用传说神话传说的虚幻,来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通过这两句的描写,把作者的追思所忆慢慢的拉近现实,由浅及深。你看,秋风飒飒而起的秋风,吹过这广阔无边的湖水,那一层层泛起波浪,让人仿佛进入了虚无缥缈世界。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在这里,诗人也对大自然的无情发出了内心的感慨。瑟瑟秋风使劲吹,吹老了洞庭湖水,而反仅一夜的愁思,就让湘夫人也增添了许多白发。无奈,这种自然规律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人也只能是顺应天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两句才是这首诗的重点。大自然的规律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在这秋风吹拂的夜里,望着眼前的美景,自己可以端起酒杯,喝它个忘乎所以,昏天黑地。忘记一切,不知天上是何年?洞庭湖里那一闪一闪的光,早已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还是湖里的渔火,只知道自己仿佛就躺在这满是星光的银河中。
诗人此时沉醉于秋光美景中,酒醉了心,心醉了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梦境。划着这一船清梦,什么都可以不用管,什么也不用想,就这样无拘无束游呀游,这应该就是诗人理想的人生场景。
读了这首诗,让人不由得为诗人的想像力惊叹,这种把游记写的如此奇幻巧妙,让人难以忘怀,也让人记住了诗人唐珙,更让人们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体验了诗人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
图片来自网络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以醉为主题,在夜空撑船舶来品这夜里的风景孕成,诗意一班的夜空里,陶醉在天和水的交接间,苍茫湖水静静的出奇,映画一班的天河相接融洽,引列作者的诗性大发,以湖水为背景以天河相映的画面表出自己内心陶醉在这夜空景下,内心容存这遍夜景,观出诗境,诗雅,诗逸轩罗的境界来。
满船清梦压星河。
满船清梦说的是自己,内心地触动,心弦畅悠诗意如梦幻景,醉中之意,把水面映出天的面景生欲,故而从诗意角度去看,另有一番情节,舒发出内心感触,触动心弦品尝一番,这种品味,似酒在陶醉,似茶斛里在飘香,扬逸饰盛诗的境界的彼方。
都任为有醉,有清梦在出现错任爱情的饰句,这是务解务释,有醉,有清梦的,是诗句的主题,没有主题就有意义不存在两句诗意。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我认为这两句并非是情诗。应该是诗人借醉梦中遇到的美景,来反衬和叹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落魄境遇。
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
…………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再看元代诗人唐珙《过洞庭》: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两首诗读后,似乎有似曾相识,穿越之感。徐志摩载着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唐珙在醉酒前,泛舟青草湖(位于湖南,与洞庭湖相连。原诗是过青草湖)看到西风吹起湖水层层涟漪:”洞庭波涌连天雪”。在诗人悲秋的眼里,他感到洞庭湖水失去了往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青春妩媚,而老去:西风吹老洞庭波,
他似乎看到了湘妃因思念,而一夜白了头,“斑竹一枝千滴泪”:一夜湘君白发多。
唐珙置身秋风月夜,在水天一色,波光潋滟中,他醉后不知天在水(天倒影在水),并做了满船清梦压银河(压在水中倒影的星河上)!
徐志摩《再别康桥》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寻找往昔“一船星辉”的梦,其中有理想和爱情💑,但,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那么唐珙在秋风月夜泛舟湖上,载一船星辉,满船清梦,他在寻找什么?他又想到了什么?他朦胧中看到了湘妃!他是否也想到了曾经的爱恋?唐珙肯定不会像是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中那样: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也感到船在春水中,如同坐在天上。但,他没有朦胧中看到湘妃,他仍然:
愁看直北是长安。也就是他临死前半年,仍然想的是朝廷。
而,唐珙的诗只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就是满头白发的湘妃,那么,那沉甸甸的压在星河上的清梦会是什么梦?是否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寻梦》似曾相识?是否有穿越之感?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唐珙《过洞庭》可以说是一首情诗!
诗是灵魂的吟唱,
爱是心灵的碰撞。
穿越历史的屏障,
在康桥洞庭徜徉。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唐珙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诗名又叫《过洞庭》,唐珙,字温如,元未明初人,资料甚少,仅知“珙豪于诗”,存世诗仅八首,人们熟悉的便是这两句诗,却不知诗人是谁,唐珙太不出名了。
由题目便知是首记游诗,非爱情诗,竟境很美。
龙阳县: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是洞庭湖一部分。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李白有诗“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星星点点映入水中。
秋风吹起,洞庭湖水多了些皱纹,湘水女神多了些白发。 醉后不知水中的星辰只是天上银河倒影,满载一船清梦徜徉在星河。
1 一二句,好奇一“老”字形容洞庭湖。
洞庭已老,为何?秋风萧瑟,涟漪泛起,而不是春水如镜,恐怕是湘君惹得祸,传说湘君听闻夫君舜死于苍梧之野,欲殉情却追随不及,只能湘江边上,泪水啼竹成斑,又是秋风起,那断肠愁,离人恨,怎能不一夜白头!
一个“老”字,诗人笔下的洞庭不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汹涌荡激,而是秋风飒飒,湖水不平,白波连连,苍茫一片。那景象,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深沉而厚重,仿佛湖也感知到,又是秋风起,老了容颜,沧桑了岁月。诗人刻意突出“老”字,是移情于物,见秋风而生迟暮感,伴孤舟而生漂泊情,是在感慨乱世个人遭遇多艰。
2 三四句醉卧星河,满船清梦,看似逍遥的背后是诗人逃离现实,自我寻醉的短暂解脱。
这两句真的很梦幻唯美,星河,清梦,秋波,洞庭湖上泛舟,游洞庭,莫过于如此欢愉寻乐。
任谁看到这两句,都心神向往,“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情画意,心静如水,或许这就是诗句魅力。
然而一个“醉”字,点破了诗人的心事。既有美景,何必寻醉?不过是美景抵不过酒醉后的快感,一醉解愁,唯醉后才觉身在天,满载清梦荡星河,片刻有解脱。对梦境越留恋,梦境中越欢愉,越反衬出诗人现实中的失意与怅惘,落寞与忧伤。梦醒醉解后,依旧失意落魄,依旧有浩如洞庭般的惆怅。
静幽唯美的诗句后,藏着诗人于世不满,不为人知的忧愁。
越千年,依旧被这两句诗所动心,所向往,或许也有我们逃避凡尘俗事,身心疲累,寻求解脱的一份渴望。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句话是情诗吗?什么意思?解释解释?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出自元—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诗。
从诗题《题龙阳县青草湖》中就已经明了:这是一首纪游诗。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不难看出作者写的是他游洞庭湖看到广袤无垠的洞庭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不由地引发了他的神思,觉得眼前泛着白波的洞庭湖好像那一夜间愁出满头银发的美丽湘君。湘君因听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使得她悲戚催生了白发。那么诗人此时此刻悲的是什么?是洞庭湖的秋声萧瑟,还是自己到了人生的秋天而引发的迟暮之感?大概兼而有之吧,尽是衰颓之意,岂不悲乎!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画风突变,入夜,风停,浪静,天上明亮的银河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诗人恍惚间觉得自己身在船中如在银河之上泛舟,船边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