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入中伏,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2021年景好吗?
“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说的是,如果大暑出现在中伏的前面,就预示着今年的粮食生产可能会出现欠收的现象,严重的话还会是灾荒年?
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十二日,公历的七月二十一日,是中伏,而明天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大暑。因此,今年的大暑是排在了中伏后面,成了“中伏包大暑”。
中伏是从7月21日开始共计20天,大暑是7月22日,很明显大暑不在中伏前。所以,2021年不会出现“大暑中伏前”,更不会有“必定是荒年”的现象。
因为,“中伏包大暑”,在民间代表着立秋后还会有较长一段时间,天气还是比较炎热,但这种天气对秋季庄稼的成熟非常有利。
为什么说“大暑中伏前”,就会出现灾荒的情况呢?在过去,农业生产与节气的关系很密切,在不同的节气,气候是不相同的。如果大暑在中伏前,就会导致中伏的时间会缩短,只有10天,而中伏一过就是立秋节气。早立秋冷飕飕,立秋后,气温很快就走低,五谷还没有晒透,就来了秋风,使五谷熟不透,会出现收成减少,欠收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灾荒年。
正因为节气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古人非常重视24节气。古人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不少切合实际的农业俗语,就是要指导农业生产,确保农业丰收。
当然,这些现象主要讲的是在过去,农业科技不发达,靠天吃饭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如今,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靠天吃饭,即使出现“大暑中伏前”,也不会出现“必定是荒年”的现象出现了。
图片来自网络
明天入中伏,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2021年景好吗?
对俗语,我们也要认真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种说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成了谎言。先说今年夏粮已获丰收,再说现在有旱实,可靠电气抽水抗旱,还有节水滴灌技术,虫灾可无人机喷药,收割有大型收割机,总之科学技术已成第一生产力,现已快到秋天了,具了解,秋作物也长势良好,国家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全国各地都已脱贫,全面小康,正在全力实行乡村振兴,我们确信,在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下,一定能取得全年的丰收好景!!!
明天入中伏,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2021年景好吗?
今年是“中伏包大暑”也就代表着立秋之后至少还有十天以上是伏天,而且容易出现“秋老虎”。而“秋老虎”的时间一般为出伏之后的一到两个节气。所以大暑在中伏之后,也就意味着整个秋天温度都比较高,而热的时间长,对秋庄稼的收成就好。
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也就是大暑在第四个庚日之前,这就代表着在很大程度上,中伏只有十天了。除非第四个庚日出现在大暑后的前四天,才会有二十天的中伏。同样大暑在中伏前,也就代表着立秋的时间提前了。
由此可见,大暑在中伏前,不仅代表着中伏的时间少了十天,中伏的时间短了,也就代表着炎热的天气短了。同样也代表着立秋提前了,俗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所以大暑中伏前,代表着“冷飕飕”的天气来得早,也就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时间短了。
老话说:“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六月立秋,两头不收”,而六月秋就是早立秋,五谷还没有晒够,就已经刮起了秋风,五谷不熟就会歉收。所以大暑在中伏前,也就预示着五谷的收成不好,所以说“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
明天入中伏,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2021年景好吗?
是有“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这个俗语,可是你别忘了还有一句俗语,叫做“羊马年,好种田”。所以我们不必惊慌失措,说不定今年还会是个大丰收之年呢!
明天入中伏,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2021年景好吗?
只要没有了支援世界革命的丧心病狂,有国富民强之决心,什么荒年灾害也挡不住我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