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住披头房,不住露骨屋,啥意思?什么是露骨屋?
俗语:“宁住披头房,不住露骨屋”,很多人看了,不理解讲的是什么意思?其实,看起来难,点破了是很简单的。它的意思是说:人们相比较而言,不得已情况下,宁愿选择去住只有一面坡的披头房,也不愿拿生命去住到处破损的露出房子结构的露骨屋子。
下面我就详细讲讲原因。
1、宁住披头房
宁住披头房,这说明披头房也不是正经好房和家里的主房,但是和露骨房相比,还是不错的。
那么什么是披头房?实际上是指房子的形状像是一个人披散着头发一样。
这种房子是指正屋两端的配房,。在北方此种配房称耳房,南方称为披厦、偏厦。
由于这种房的形状像一个人把头发散开披在身后,人们形象地比喻为“披头房”。大多数房的结构为人字屋顶,是两面坡,而这种披头房,一般靠着正房的一面或两面山墙建成的,只有一面坡。
当然,也有人说在农村,人们房屋顶上有茅草、秸秆的也称为“披头房”。由于这些茅草、秸杆在风中像披散的头发一样,也就是人们称之为“披头房”。
“披头房”,家里的人一般不住,这种房地方狭小,又低又暗,主要用来做柴房、灶房的,也有的人家还用来临时招待亲戚朋友。有钱人家平时也拿来做家里的佣人、长短工住的房子。
2、不住露骨屋
不住露骨屋,一听就明白了,露骨房,想想就知道是说那些房屋的骨架露在外面。在这样的房屋里住,还不胜住披头房里好。那是为什么呢?
房屋骨架都露在外面,我们知道这里说的骨架就是指房屋的大梁、椽子等支撑房子的结构架子。这些都露出来,那就说明房子破旧不堪,难以住人了。
中国人的房屋建筑大多是土木建筑,北方盖房多用土,砖,土墙,土坯,但房子上主要结构要用木头做大梁、中梁、檀条、椽子才能支撑起房屋。南方地区盖房多用木,用木搭建房屋,如木楼,木房,木桥等。
“露骨屋”呢,看起来,长期不住人了,屋顶破露,有的墙也倒了,风吹日晒雨淋,木质结构也腐烂了,随时会倾倒。住在这里,可能会危害生命安全。
所以,这种露骨屋,如果和上面讲的“披头房”比较起来,只能远看像房子,实际上不能住人。住了,就会发生危险。
综上所述,“披头房”“露骨屋”,在农村,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住房,平时是不会有人去住的。只是万般无奈情况下,迫不得已才住一下,“披头房”只是面积小,低矮黑暗,住着不舒服罢了,而“露骨屋”就危险了,最好维修后再住,相对会安全一些。
所相比较而言,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宁愿选择“披头房,”也不愿住“露骨屋。”
图片来自网络
农村俗语:宁住披头房,不住露骨屋,啥意思?什么是露骨屋?
这是句农村老话,是说选择住房既要讲究舒适美观,也要保证居住生活安全。
“宁住披头房,不住露骨屋”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
“披头房”,这个名称很形象,过去农村建房,房顶一般都以稻草,矛草,芦苇等一层苫一层建成的屋盖。因为这种草房房架是人字形,很象人的头发向两边披散,所以称之为“披头房。”
建造这种房子,虽然建房子用的材料很普通,不但外形很美观,又不易漏雨,住着还是满舒适的。
“露骨房”一般是指破旧不堪的房子。无论是三角架式的起脊房,还是椽檀结构的平顶房,房子骨架都裸露在外面,说明这个房子己经是年久失修的旧房子了,也叫“露骨房”。
可见,居住“披头房”虽然简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
“露骨房”由于房屋骨架裸露在外边,如同人身体骨格明显外露一样,说明这个人既不健康也不美观。
做为房屋骨架的椽檀木长期在外裸露,木材受风吹雨淋容易糟朽而失去支撑作用,造成房盖塌落。住这样的房子怎么说,都是极不安全的。
所以,“宁住披头房,不住露骨屋”这句俗语对正确选择住房确是有益的提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